关于古诗之最最长的瀑布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之最最长的瀑布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之最最长的瀑布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之最最长的瀑布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最长的瀑布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长的瀑布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王安石《绝句》
2、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范仲淹《瀑布》
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4、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王安石《咏千丈岩瀑布》
5、飞泉三叠绝倚旁,坐观一洗尘氛怀。——蒋士铨《开先瀑布》
6、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7、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黄培杰《犀潭飞瀑挂崖阴》
8、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9、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
10、自天飞下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惠山泉》
11、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12、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李梦阳《开先寺》
13、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弓。——辛弃疾《沁园春》
14、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白玉蟾《三叠泉》
15、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沈德潜《月夜渡江》
16、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李白《望庐山瀑布》
17、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王勃《郊园即事》
18、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李白《庐山谣》
19、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
20、匡庐瀑布天下称奇绝,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银汉倒倾三叠而后下,玉虹饮涧百丈那可探;声如丰隆奋地风破碎,涛如天孙织锦花口口。——田雯《白水河放歌》
全世界最长的瀑布
要说这世界上的壮丽奇观,瀑布绝对算是一个。不知道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世界上最长的瀑布是什么?小编现在就告诉大家:世界上最长的瀑布是基桑加尼瀑布!
全世界最长的瀑布——基桑加尼瀑布
基桑加尼瀑布位于非洲刚果河的上游段,刚果河从高原突然坠落到*原,就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瀑布基桑加尼瀑布群。
基桑加尼瀑布是由许多瀑布组成的瀑布群,瀑布群分布在100千米的河道上,跨越赤道,其中有7个比较大的瀑布,南边的5个瀑布相距较*,落差也不大。最大的一个爆布宽800米,落差50米。在下游地段又有一系列的瀑布,其中“利文斯顿瀑布”,总落差有2801这里*悬崖陡壁,河宽仅有40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220米,汹涌咆哮的河水奔腾直下’气势壮观,因此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看,该瀑布群是个天然的发电站,每年可提供上百亿度的电力。
刚果河两次穿过赤道,在南北两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下,其水量非常丰富,刚果河河口由于海岸地势下沉,加上河水流量巨大,流速急快,所以刚果河的入海口没有象其它河流的入海口常见的、由于泥沙沉淀而形成的三角洲。
由于基桑加尼瀑布的自然地形地貌,因此刚果河的航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刚果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铁路是分段的,一节一节的,有瀑布的地段就有铁路,没有瀑布的地段就有航运,所以刚果河的航运是有铁路作为航运的一部分也是很少见的特色之一。
其他瀑布
NO.1安赫尔瀑布
安赫尔瀑布也被称为丘伦梅鲁瀑布,位于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圭亚那高原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落差979米,被誉为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瀑布。底部的宽度150米。瀑布为密林遮掩,非常适合从空中赏看。
NO.2图盖拉瀑布
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位于非洲南部,南非纳塔尔省,图盖拉河上。由5级组成,为图盖拉河上游河段穿过德拉肯斯堡山脉后下跌而成。为一瀑布群,总落差944米,仅次于安赫尔瀑布,居世界第二,其中最大一级的落差达411米。附*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皇家纳塔尔国家公园。
NO.3韦奴弗森瀑布
挪威的韦奴弗森瀑布是一座小河流从高山坠落形成的瀑布,水流的纤细和山峰的巍峨形成了奇特的对比。这条瀑布分成四级,总落差达到847米。该瀑布终年水流不止,水流量相当可观,其最长的一级瀑布达到413米。
NO.4蛟龙瀑布
蛟龙瀑布位于嘉义县梅山乡的太和村塔山群峰的北侧,人不可*,若在山崖对面的圣观音峰远眺,仿佛云端悬下素练,又似白玉巨柱擎天,或若白龙冲天入云,真是旷世奇观!蛟龙瀑布为一座因断层形成的瀑布,是台湾落差最大的瀑布,也是全*落差最大的瀑布。瀑布落差超过800米。
NO.5戈克塔瀑布
秘鲁的戈克塔瀑布是世界第五高瀑布,落差达到760米。在秘鲁查查波亚斯地区,当地人几个世纪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两级瀑布,但直到2005年德国人斯特凡·泽门多夫和一个秘鲁探险团实地考察后,它才为外界了解。
《望庐山瀑布》的详解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今诵: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词语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小朋友们,我们的趣味问答题来了:古诗中有一句话很有名,这句诗说的是人世间最长的瀑布,你知道这条瀑布到底有多长么?
答案:趣味赏析之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古诗诗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古诗诗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然后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然后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诗意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然后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导语:望庐山瀑布 古诗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望庐山瀑布 古诗
原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1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赏析2
这是一首画面壮观,气势恢宏的山水诗歌。描写的是庐山瀑布。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这首七绝,描写庐山瀑布的总体阵容。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算是铺设背景,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是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香炉冒烟是极为*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并为下句做好铺垫;“遥看瀑布挂前川”,写瀑布从山顶直垂下来,就像悬挂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样,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飞流直下”,写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飞,一泻到底;“三千尺”,夸张地说香炉峰高,瀑布水长;“银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比喻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读起来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这首绝句是在天宝十五年,李白被流放夜郎时写的。当时李白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多日,爱之深切,思官场纷争无数,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乐,落得逍遥自在,尽管内心的孤寂一直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但念天下大好山河充满了浪漫、洒脱与活力,使得他可以抛开朝堂,怡情山水!其中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面对着这样壮丽的瀑布,诗人画家常常要为它吟诗作画。但在旧社会里,由于时代的局限,纵如李白的豪放,在这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也只能发出“壮哉造化功”的感叹,乃至产生了“永愿辞人间”的念头。李白一生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分类标签: 山水诗 小学
【注释】
①“日照”句:《太*寰宇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贺,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品评】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
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下面是关于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的内容,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指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即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之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与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与抒情的范例。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长的古诗是哪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
”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与*。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
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
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作品原文
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5。
“十三能织素6,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7,十六诵诗书8。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9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0五匹,大人故嫌迟1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12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2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3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24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
阿母得闻之,槌床26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7!”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8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1,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2。往昔初阳岁33,谢34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5,伶俜萦苦辛36。谓言37无罪过,供养卒38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9,葳蕤40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41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2,留待作遗施43,于今无会因4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5。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6。足下蹑47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48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50,生小出野里51。本自无教训,兼愧52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53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54。初七及下九5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56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7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58怀!君既若见录59,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60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61,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62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6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64。阿母大拊掌65,不图子自归66:“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6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68。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69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70。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71,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72。自可断来信73,徐徐更谓之74。”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75还家门。不堪76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77。云有第五郎,娇逸78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79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80何不量81!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82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83体,其往欲何云84?”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85适86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87,渠会88永无缘。登即89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90。还部白府君91:“下官92奉使命,言谈大有缘93。”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94复开书,便利此月内,*95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96可去成婚。交语97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98,四角龙子幡99。婀娜100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101青骢马102,流苏103金镂鞍。赍104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105三百匹,交广106市鲑107珍。从人四五百,郁郁108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109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10!”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11,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112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113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11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115,逼迫兼弟兄116。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119,令母在后单120。故121作不良计122,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123康且直124!”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25。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26!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2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28。奄奄129黄昏130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131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3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133听,寡妇起彷徨。多谢134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鉴赏
这是诗人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候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但是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人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作品鉴赏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
第一层八句,其实是*铺直叙。开头二句,诗人先点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挂流”二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欻如”二句,写瀑布来势之迅猛如天际白虹,即上面“喷壑数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惊”二句,则又是“挂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脚。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绝中乃以二十八字复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体实景,已从从正面写完。第二层四句全是虚写。“仰观”句缴足题面的“望”字;而所谓的“势转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赞语,并无足奇。奇在“海风”二句全从作者幻觉而出,以烘托手法来刻画瀑布的雄奇壮伟。诗人说这从天而降的瀑布连海上飓风也吹它不断,假如时值皓月当天,则照在瀑布上便成为一片空明,与月光浑融为一。有此二句,则上文的“雄”“壮”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这四句用透过一层的写法以传瀑布之神,用笔虽虚,却使瀑布更为形象化了。第三层四句写得很细,却是从侧面即从上下四旁来勾勒刻画。“空中”二句写水珠在空中四溅,冲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说瀑布冲刷石壁,愈洗愈净,显得愈加青苍可爱;二是说山壁之所以“青”,正缘久为瀑布所浸润,石上可能生长了苔藓一类的植物。“飞珠”句写瀑布在日光中飞散,故如轻霞;“流沫”句写瀑布在穹石上掠滚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腾之状。这四句是写瀑布之动态,而以附*诸物之光彩色泽映衬之,由深写其神而细写其形,然后瀑布之形神备矣。第四层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亦非泛说。非“名山”不能得见此奇景,故先言“乐名山”;“对之心益闲”者,面对瀑布乃愈觉内心宁静悠闲也。“无论”二句一开一合,先纵后擒。意谓服琼液以求仙毕竟是遥远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荡涤尘俗,这倒是比较现实的。然后归结到隐居遁世,诗人说这本为自己夙愿;果真能永辞人间,久居林泉之地,固所愿也。收束得自然*易。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韦居安等。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诗意
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
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
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望庐山瀑布》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叛乱,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然而永王李縕,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太子李亨擅自称帝,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军队,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这是后话。且说李白此时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九,爱之深切,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望庐山瀑布》赏析
李白生*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望庐山瀑布》第一首中有“挂流三百丈”的诗句,也是用“挂”来形容香炉峰瀑布的。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古诗之最最长的瀑布 填写古诗之最最长的瀑布 瀑布最长的古诗 最长的瀑布的古诗 古诗里最长的瀑布 最长的瀑布诗句 古诗之最如最长的瀑布 最长的瀑布用古诗代替 最长的瀑布用古诗回答 古诗描述最长的瀑布 最长的瀑布用古诗形容 最长的瀑布的古诗词 最长的瀑布是哪个古诗 最长的瀑布填古诗词 用两句古诗描最长的瀑布 古诗之最最奇特的瀑布 形容最长的瀑布的古诗句 按要求填古诗最长的瀑布 古诗中描写最长的瀑布 描写最长瀑布的古诗词 最长的瀑布用一句古诗来表达 按要求去填古诗最长的瀑布 哪句古诗里蕴藏的最长的瀑布 古诗之最最长的脸 古诗之最最长的恨 古诗之最最长的征战 这最大瀑布的古诗 最奇特的瀑布古诗 古诗最壮观的瀑布 最大的瀑布填古诗
关于描写瀑布的诗句古诗大全 望庐山瀑布古诗拼音版 古诗望庐山瀑布全诗句 有关描写瀑布的古诗诗句大全 《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 《望庐山瀑布》古诗 最长的瀑布诗句 全世界最长的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拼音 *最高最大的冰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诗意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句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古诗诗意 庐山瀑布古诗(庐山瀑布唐徐凝古诗解释) 施肩吾瀑布古诗译文(瀑布唐施肩吾解释) 望庐山古诗瀑布古诗(望庐山瀑布古诗全解) 关于瀑布的诗句有哪些(赞美瀑布的诗句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望庐山瀑布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带拼音(望庐山瀑布的意思全解) 关于描写瀑布的诗句古诗大全 望庐山瀑布古诗_望庐山瀑布李白 古诗最长的瀑布是127句 描写瀑布的诗句有哪些?关于瀑布的42首古诗摘抄 望庐山瀑布 古诗
庆国庆祝福词 子女生日祝福语 爱人生日快乐祝福语大全 教师老师的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研究生 祝福新人结婚的4个字 送学生会部长的祝福语 微信中秋佳节祝福视频 送给哥哥的生日祝福 小孩祝福语四字成语 给喜欢的人的中秋祝福 新婚祝福四字 祝福字 给怀孕的妈妈祝福语 为朋友女儿结婚祝福语 祝福倒叙的作用 一路*安的祝福语图片 四岁女儿生日祝福语 七夕给男朋友的祝福语 祝福生意兴隆 中秋节的图片和祝福语 司法考试祝福语 女儿一岁生日祝福 祝福朋友订婚祝福语 简短感人的生日祝福语 国庆祝福语言 结婚记恋日祝福语 生闺女祝福语言 祝福群主的山歌 国庆结婚祝福语 投标成功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