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关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
  •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题及答案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交代了长孙皇后的性格以及节俭朴素的性格特征。本次,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的阅读题答案,以及译文和注释,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有所帮助!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题及答案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遭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③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 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日:“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日:“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衰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

      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②鞠(juacute;):审问。

      ③宫壶(kǔn):内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亦阳怒,谓自推鞫阳:表面上

      B.为太子,患在德不立患:担忧

      C.医药备尽而疾不瘳备:准备

      D.蠹国病民盆:损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慈爱逾于所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上)有不讳.义不独生B.后不许(所请》

      C.由是(上)疾遂甚D.私以(皇后之言)语房玄龄

      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生活照料得尽心尽责,体贴入微;在安邦治国方面能诤言直谏,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B.长孙皇后善于处理内宫事务,公正端直,对太子严格要求,不骄不纵,对幼年丧母的.豫章公主慈爱有加。

      C.长孙皇后生活十分节俭,以身作则,为了相助宫中生病的嫔妃,宁可自己停吃药膳;她还告诫太子要节用器物。

      D.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抱病随太宗出巡九成宫;病重时坚决不同意太子下令大赦天下为自己祈福求寿。

      参考答案:

      5.C。“备”这里可讲为“完全”“全都”是“完备”“齐备”的引申义。“备尽”,全都用过了。

      6.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前一个是不定代词,有时:后一个是不定代词,有人。B:前一个是介词,表示比较,比;后一个表示被动,被。C:两个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那么;后一个表示顺接关系,就。

      7.C。应是:由是(长孙皇后)疾遂甚

      8.D。太子没有下令,只是提议。

      【拓展阅读】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译文

      长孙皇后仁义孝敬,生活俭朴,喜欢读书,经常和太宗随意谈论历史,乘机劝善规过,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有时太宗无故迁怒于宫女,皇后也佯装恼怒,请求亲自讯问,于是下令将宫女捆绑拘押起来,等到太宗怒气*息了,才慢慢地为其申辩,从此后宫之中,没有出现滥刑枉杀的事情。豫章公主幼年丧母,皇后将她收养,慈爱胜过亲生。妃嫔以下有病,皇后都亲自探视,减少自己的药物饮食费用,资助她们治疗。宫中没有人不爱戴皇后。皇后教育各位皇子,常常把谦虚节俭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太子的乳 母遂安夫人曾对皇后说,因为东宫的器物用具比较少,请求皇后奏请皇上增加一些。皇后不允许,说:“身为太子,(应该)担忧德行不立,声名不好,为什么担忧没有器物用具呢?”

      太宗身患疾病,一年多不愈,皇后在床前侍候,昼夜不肯离开。经常将毒药系在衣带上,说:“皇上如有不测,我也不能一个人活下去。”皇后一向有气喘病,前一年跟从太宗巡幸九成宫。柴绍等人深夜密告有紧急变故,太宗身穿甲胃走出宫阁询问事由,皇后抱病紧随其后,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她说:“皇上已然震惊,我内心又怎么能安定下来。”,从此病情加重。太子对皇后说:“药物都用过了,而病不见好,我请求奏明皇上大赦天下犯人并度俗人出家,也许能够得到冥冥之中神灵的庇佑。”皇后说:“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所能转移。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好处呢?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不能多次发布。”太子不敢上奏,只是私下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玄龄禀明太宗,太宗十分悲痛,想为皇后而大赦天下,皇后坚决制止了他。等到皇后病重,与太宗诀别时,房玄龄已受谴回家,皇后对太宗说:“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小心翼翼,做事缜密,朝廷机密要闻,不曾有一丝泄露,如果没有大的过错,望陛下不要抛弃他。我的宗族,由于沾亲带故而得到禄位,既然不是因有德行而被任用,便容易遭致灭顶之灾。要使他们的子孙得以保全,望陛下不要将他们安置在权要的位置上,只是以外戚身份定期朝见皇上就足够了。我活着的时候对别人没有用处,死后更不能对人有害,希望陛下不要建陵墓而浪费国家财力,只要依山作坟,瓦木为随葬器物就可以了。仍然希望陛下亲*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摒弃谗言,节省劳役,禁止游猎,我虽在九泉之下,也毫无遗憾了。也不必让儿女们前来探视,看见他们悲哀,只会搅乱人心。”于是取出衣带上的毒药给太宗看,说道:“我在陛下有病的日子,曾发誓以死跟定陛下到地下,不能走到吕后那样的地步。”己卯(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驾崩。

[阅读全文]...
  •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阅读
  •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语文学科的学*过程中,阅读理解的掌握突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很多同学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都是失分最多的一个环节,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该博文史,有筹略。少与太宗友善,太宗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时突厥新与*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无忌曰:“今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太宗以表示无忌,无忌深以盈满为诫,太宗曰:“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之台鼎。”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犹疑不决。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召问百僚,必无异辞。

      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高宗即位,尝谓公卿:“朕开献书之路,冀有意见可录,比者上疏无可采者。”无忌对曰:“言事者率其鄙见,然须开此路,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帝将立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许敬宗又屡申劝请,无忌尝厉色折之。显庆四年,许敬宗称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鞠之。敬宗曰:“无忌威能服物,智能动众,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不日即收捕。”帝泣曰:“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亲戚,使至于此。”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帝竟不亲问,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

      (节选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务在戢兵戢兵:用兵打仗。

      B.无忌深以盈满为诫盈满:骄盈自满。

      C.于是建立遂定 建立:确立储君。

      D.籍没其家籍没:登记没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

      B.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

      C.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

      D.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深受太宗信任。他年轻时就和太宗关系密切,能出入太宗卧室;大臣密奏他权势过盛,太宗将奏章拿给他看。

      B.长孙无忌敢于直言。太宗立储君时犹疑不决,长孙无忌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晋王仁孝;高宗想立武氏为皇后,他多次明确反对。

      C.长孙无忌见识过人。他反对背盟攻击突厥,结果使突厥不战而亡;高宗认为上书献策没有可采纳的,长孙无忌则认为应坚持开启言路。

      D.长孙无忌结局悲惨。高宗听信了许敬宗的诬陷,长孙无忌被免去官爵;许敬宗还指使人以谋反罪名审讯他,逼迫他自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之台鼎。

      (2)言事者率其鄙见,然须开此路,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

      参考答案

      4、A 休兵息战

      5、D

      6、C 使突厥不战而亡 分析有误

      7、(1)我授予官职,一定是要选择才能和品行的,无忌聪慧明察事理,向来有军事谋略,所以把重要官职委派给他。

      (2)提意见的人提出了浅陋的意见,但必须开启这条言路,希望有时有正直的言论,假如彻*止,恐怕下面的情况不能上达。

      参考译文

      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

      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之。

      贞观元年,进封国公。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瑀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瑀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绩,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谬。”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如何?”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陈:陈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扑向。

      C.天下属心久矣。 属:隶属。

      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辍:停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无忌贵戚好学 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④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

      ⑤所为如此,我心无谬 ⑥无忌密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等人共同谋划,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门*定了李建成和立李元吉的叛乱。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

[阅读全文]...
  • 长孙姓的历史起源介绍

  • 历史,教育
  • 长孙姓的历史起源介绍

      在现实学*生活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孙姓的历史起源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寻根问祖

      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英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相,封为上党王。拓跋嵩因有功于魏,世袭为王族大人。孝文帝时,以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

      二、迁徙分布

      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定陶西北,一说河南兰封东北)。 《郡望百家姓》记载:长孙氏望出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三、郡望堂号 "霹雳堂":隋朝时候,长孙晟18岁即为司卫上士。

      突厥南侵。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突厥怕他,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故有"霹雳"之称。

      四、历史名人

      长孙晟--字季晟。隋朝洛阳人。自幼*武,年18为司卫上士,高祖一见嗟异。开皇中突厥南侵,晟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皆如指掌。遂拜为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敌称他的马声与弓声为"霹雳闪电",闻风丧胆。终为右骁将军。卒谥献。 长孙无忌--字辅机,晟子。唐朝洛阳人,唐太宗皇后之兄。博涉文史,有谋略。从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迁吏部尚书,封为齐国公,又徙赵国公、太子太师,后为高宗时辅政大臣,进授太尉,兼修国史。因被武后所陷,削爵流黔州,自杀。撰有《唐律疏议》。 长孙俭--本名庆明。北周洛阳人。少方正有cao行。时四方骚动,俭从左卫将军攻破宿勒明达等,以功赐爵索虞侯。文帝甚敬之,表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黎民树碑刻颂。又诣阙留,后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封昌宁公,升大将军,镇荆州。以病还为夏州总管卒。

      长孙皇后的故事

      文德皇后,名为长孙无忧,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幼女,也就是长孙无忌的妹妹,在没有追封之前一直被称为长孙皇后,出生在长安,籍贯河南洛阳 ,小字观音婢。

      文德皇后是谁的妃子?

      文德皇后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心爱的一位妻子,即使文德皇后已经薨逝,但李世民依然念念不忘,所以电视剧《武则天传奇》中的郑婉言郑才人才会被利用,利用自己长得像文德皇后来献媚于皇上,希望得到皇上的宠爱。

      文德皇后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

      文德皇后是长孙晟的幼女,对这个小女儿的婚事,长孙家族非常上心。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睿智大气的妻子窦氏--窦氏年幼时曾劝说舅父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北周大局优待突厥皇后,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出色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文德皇后与李渊家族结下姻亲。

      可婚约定下后不久,长孙晟就去世了,文德皇后那时才8岁,随后,长孙兄妹与母亲被同父异母兄弟斥还舅家。幸运的是,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对待妹妹及其一双儿女非常优厚。

      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渊二儿子李世民是少时好友,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人可比,又知晓长孙氏幼年时的婚约,便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就开始促成此事,将长孙氏许配给他。

      于是,公元613年,也就是文德皇后13岁时,便与时年16岁的李世民完婚。随后对李世民的大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也可以说是李世民背后那个坚强的后盾。

      文德皇后的聪慧贤良并非只表现在管理后宫处理后宫嫔妃之间的杂事,而且对于李世民的国事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自古各朝各代都怕后妃干政,文德皇后的聪明之处在于,有时明明干了政,但干政把柄完全让人摸不到风。

      比如,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公主出嫁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文德皇后随后还特地派人赏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在太宗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便直接对魏征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征注入了强心剂。这边是她的聪明之处,帮助唐太宗稳固民心、笼络大臣的同时又不让别人找到她后宫干政的把柄。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崩于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六月,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忌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忌字的诗词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两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

    长孙无忌〔唐代〕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欧阳询〔唐代〕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玉楼春(度宗愍忌长春宫齐醮)

    汪元量〔宋代〕

    咸淳十载聪明帝。不见宋家陵寝废。暂离绛阙九重天,飞过黄河千丈水。长春宫殿仙璈沸。嘉会今辰为愍忌。小儒百拜酹霞觞,寡妇孤儿流血泪。

    田忌赛马

    司马迁〔两汉〕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春秋战国门。公子无忌

    周昙〔唐代〕

    按剑临笼震咄呼,鹞甘枭戮伏鸠辜。

    能怜钝拙诛豪俊,悯弱摧强真丈夫。

    答周行己相赠行己端慎太学诸生忌之

    李廌〔宋代〕

    佳人寓云端,饵霞服灵烟。举手谢时人,信尔非我缘。谁令山中瓢,酌此闤闠泉。舍尔芝兰芗,一染渐余膻。铅黄强为容,孰竟谓子妍。眷焉反初素,此道自古然。

    先君忌饭僧悟空兴之侄有诗和韵

    葛胜仲〔宋代〕

    君不见毗耶居士人天英,化佛亿万文室盈。清晨香积一盂食,厌足一切紧法力。

    又不见手捉麈尾生公庐,说经妙蕴几无馀。岂惟缁素日会面,粉碎虚空雨花片。

    我生归命海潮音,况复劬劳讳日临。三孤遗像涕沾臆,建斋达观趋禅阈。

    悟空谁是悟真空,门前灌木吟悲风。

    怀高公无忌

    王寂〔南北朝〕

    晚景桑榆方见用,秋霜蒲柳已先凋。虞兮命矣甘为土,鲤也天乎竟不苗。

    奇祸一门曾未见,旅魂万里若为招。伤心此地鸾栖棘,不见抟风上九霄。

    先兄至能远忌丙寅十一月十七日行都谢氏家寓

    陈著〔宋代〕

    人生有兄弟,手足相扶持。兄死我独生,我生独何为。父母生我晚,我忆我儿痴。兄出我挽袖,兄入我迎衣。低头嗅我头,垂手牵手随。指望我长成,口授书与诗。嘉定癸未春,授笔题春词。词云青春过,二十七年期。谶谶语殊可怪,河鱼忽乘之。缠绵日以革,医药穷所施。我父解衣典,我母躬爨炊。犹谓病有瘳,谁料终莫医。家徒四壁立,正赖兄撑支。进有功名望,退有菽水资。胡然遽止此,门户将依谁。风雨屋栋倾,江海亡楫维。父母相持哭,二姊哭抚尸。时我甫十岁,痛哭已深知。我今五十三,梦见犹涕洟。今日是何日,有感兄死时。老泪滴复滴,往事那可思。回首天地閒,阋墙何人斯。我抱无兄恨,且为世道悲。耿耿不成句,聊以示诸儿。

[阅读全文]...
  • 含有孙字的古诗词 带孙字的诗词名句

  •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兵法·虚实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周语·王孙满观秦师》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始计篇》

    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孙子兵法·兵势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篇》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增广贤文·上集》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增广贤文·上集》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崔郊《赠去婢》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火攻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始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兵势篇》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孙子兵法·九变篇》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孙膑兵法·月战》

[阅读全文]...
  • 闻檀嫡长孙按在龙椅上弄 丑儿子娶不到老婆上老妈

  • 儿子,老婆,老妈
  •   已是子时。

      无月无星,似有大雨要来,闷热得厉害。

      空寂的夜空中突兀地响起一阵噼哩啪啦的喜炮声,短暂一会,重归静寂。后青国皇长子、御璃骁的王府外,悬起了十九只大红灯笼,团团红影投在汉白玉的地砖上,朱红镶金的大门缓缓关上,府外一双黑玉麒麟镇宅兽威风凛凛地瞪着夜色。

      有胆大的百姓开窗来看,小声议论。

      “骁王纳妃,为何在子时清冷迎娶?”

      “你不知道么?骁王在战场受伤,太后令相师择八字大合者前来冲喜。”

      “这可是渔御史的千金,渔御史生前曾十八道奏折弹劾骁王暴戾,这娶进去能有日子过?”

      “人都死了,他的女儿还有什么好命?我看这女子命硬得狠,克父克母克丈夫。”

      正议得热烈,骤然间雷声大响,豆大的雨点砸下来,窗子关了,夜,静了,只有这似乎天被撕破的大雨,砸个不停。

      骁王府,骁王寝宫。

      新妇渔嫣枯坐喜床之上,层层叠叠的喜袍捂得她浑身大汗。艳红的盖头在眼前垂着,稍动一下,珠翠缨络轻响。红肿的双眼紧指着搁在膝上的双手,中指上一枚艳红的宝石戒指,这是太后赏下的唯一聘礼。

      若论嫁得寒酸者,唯她渔嫣一人。

      别人出嫁,都是艳阳高照,喜桥轻摇,独她于子时,顶着乌团团的天色,坐一顶小轿,孤寂地从渔府抬出,再孤单单地坐到了喜床之上。

      骁王在战场受了重伤,她只是太后与相师择中的冲喜之妇而已。三个月之前能活下来,已是侥幸。嫁与不嫁、嫁给谁,于她来说,都已无关紧要。唯一想做的事,便是为父洗冤雪耻。

      门吱呀一声,推开了。

      一双黑色厚底高靴慢步走到眼前。

      她一怔,不是说骁王在边关吗?难道回来了?

      正紧张时,那大手慢慢地抚到了她的红盖头上,隔着红锦轻抚她的脸颊。

      渔嫣的呼吸越来越紧,头不自觉地往旁边躲。

      惨白的闪电巨龙一般在夜空上翻滚,大风冲撞着雕花的大窗,奋力冲进寝宫中,供于神龛上的龙凤喜烛熄了,满殿漆黑。

      就在此时,渔嫣被男子推倒在了榻上,还来不及发出惊呼,他的唇舌已隔着喜帕印下,重重地烙在她的唇上。

      他身上有酒味儿!

      渔嫣不知他是谁,是不是骁王?若不是,谁敢如此大胆?若是,又是何时归来?她被他咬痛了,挣扎求饶,他只是不放手,隔着喜帕,贪婪地在她的唇上耳上噬咬。

      正当渔嫣被折腾得无力时,外面传来管事惊慌的大呼声。

      “不好了,骁王薨了!”

      渔嫣猛地瞪大眼睛,御璃骁死了,此刻正捧着她的脸亲吻的人,到底是谁?

      覆在她身上的身体也猛地僵住,突然抽身,大步往外奔去。

      渔嫣扯掉喜帕,追至门边去看,寂黑的夜色里,只见那道高大的身影已冲进雨中,渐行渐远。

      骁王府里乱了,脚步四处响着,没人过问渔嫣的事。

      一个时辰后,皇帝下旨,骁王殉国,渔嫣移居骁王位于东城的别院,出门时连顶小轿也没有,只给她两名弱婢,让三人步行过去。

      新婚即成新寡,渔嫣身上的大红喜袍被大雨浸得湿透,她转头看向那双石狮子,唇角扯出一丝苦笑。

      三年后,已是建兴二年,皇二子御天祁为帝,芙叶太后独摄大权,御天祁大刀阔斧改革朝政,收效甚微。

      春至后,雨渐多了,尤其是今日,从一大早起就未停歇,积了满地的水。

      入夜后,夜色如泼了一砚墨,皇城笼罩在雨帘中,就连*常爱在晚上出来寻欢作乐的人也缩回家里,不来淋这春时雨,据说会寒入骨髓,得恶疾。

      大雨哗啦啦下着,青石板的小巷两边斑驳的青石砖墙上。一顶小轿穿过风雨而来,在巷子口停下,轿帘打开,一盏翠色琉璃灯先探出来,接着便是渔嫣撑着油纸墨绘大伞、披着披风的清瘦身影。

      “于大状,就是这里。”轿夫抹了脸上的雨水,低声说。

      “行了,半个时辰之后来接我。”渔嫣的声音被风雨盖住,轻不可闻。

      她挑着灯笼快步进了小巷,巷子里散发着潮湿的青笞味儿,她左右看看,把琉璃灯灭掉,脱下披风,露出一身暗蓝色劲装。

      “该死的雨。”她轻咒一声,笨拙地往树上爬。

      一身雨,一身汗,好容易攀到了树上。屋子里亮着昏暗的灯,从糊着轻纱的窗子里透出来。她轻吸了口气,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爬到了屋顶,轻轻揭开一片瓦,往里面张望。一张桌,一张椅,桌上茶壶一把,茶碗一只,榻被帘子隔住,看不真切。

      有名的大奸商金富的别院,怎么会这么简陋?

      幽暗的光透出来,映在女子如画般精致的眉眼上,雨水沾上长睫,小脸湿漉漉地,像是被雨抚摸过的海棠。

      房间里隐隐传出些闷哼声,她犹豫一下,小心地在屋顶上挪动,往榻的上方挪去。

      突然,屋子里的灯灭了。

      她立刻停住,大雨浇得她有些脑子发晕,若非上堂要用到这证据,她也不会来吃这苦头。静了片刻,屋里没动静,她又开始继续挪。

      突然,她身子一轻,一声低呼,笔直地往屋子里坠去。

      原来这片儿居然没有瓦,是空的!她和大雨一起,直接落到了看似是榻,其实是一方小池子的地方!

      她坠进深深的水中,砸出一片声响,还未来得及透气,便惊愕地发现池中还有一人,自浮在池中一角,看不清脸,只听到他低沉的呼吸声

      头顶那原本敞开的屋顶已经合上,帘子外,屋角上的一盏小油灯又燃了起来,幽暗的光远远的亮着,可只照在那一小团地方,这边几乎还陷在一片黑暗里。

      “你是什么人?”她手忙脚乱地攀到了池沿上,惊恐地看向那个角落,冰凉的水冻得她牙关直碰。

      一声低笑伴随着水声响起,男子高大的身影慢慢往前俯来,渔嫣吓得快要窒息了,快,冷静,镇定!

[阅读全文]...
  • 《长歌行》古诗

  • 写作
  • 《长歌行》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来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地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与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于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之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

  • 知识
  •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长的古诗是哪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长的古诗是哪首:《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

      ”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与*。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

      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

      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 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沈德潜的这段评语具有真知灼见:“长篇诗若**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

      作品原文

      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5。

      “十三能织素6,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7,十六诵诗书8。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9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0五匹,大人故嫌迟1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12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2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2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3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24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5!”

      阿母得闻之,槌床26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7!”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8谓新妇29,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3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1,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2。往昔初阳岁33,谢34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5,伶俜萦苦辛36。谓言37无罪过,供养卒38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9,葳蕤40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41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2,留待作遗施43,于今无会因4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5。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6。足下蹑47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48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50,生小出野里51。本自无教训,兼愧52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53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54。初七及下九5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56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7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58怀!君既若见录59,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60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61,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62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6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64。阿母大拊掌65,不图子自归66:“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6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68。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69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70。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71,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72。自可断来信73,徐徐更谓之74。”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75还家门。不堪76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77。云有第五郎,娇逸78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79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80何不量81!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82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83体,其往欲何云84?”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85适86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87,渠会88永无缘。登即89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90。还部白府君91:“下官92奉使命,言谈大有缘93。”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94复开书,便利此月内,*95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96可去成婚。交语97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98,四角龙子幡99。婀娜100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101青骢马102,流苏103金镂鞍。赍104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105三百匹,交广106市鲑107珍。从人四五百,郁郁108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109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110!”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111,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112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113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11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115,逼迫兼弟兄116。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117,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118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119,令母在后单120。故121作不良计122,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123康且直124!”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25。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126!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12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28。奄奄129黄昏130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131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132。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133听,寡妇起彷徨。多谢134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阅读全文]...
  • 长歌行古诗

  •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曦: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

      此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 长江的古诗2017

  • 长江
  •   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唐·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句子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语录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说说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名言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诗词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祝福

关于长孙无忌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李清照的照片和古诗 江月的古诗注释 李白的三首古诗视频 三个字的节日古诗 从容羁绊的古诗词 描写痴情女人的古诗 李白的咏柳古诗带拼音 关于阆苑的古诗 有细柳营的古诗 唱歌的古诗词 仿写一首好听的古诗 描写颂扬英雄气概的古诗 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 描写春天或乡村生活的古诗 竞选班干可以用到的古诗 李商隐的古诗文网 带有雨的小众古诗 泽宸二字的古诗 忘记原版的古诗词 李益的杂曲古诗 古诗精选的诗意 古诗带颜色的名字 描写早上登山的古诗 洋溢青春气息的古诗 山店的诗意古诗 吟诗作赋的古诗 与柚子相关的古诗 祝福朋友的生日的古诗词 一个木一个古诗的古合起来念啥 李白写酒的古诗大全 梅花古诗描写的是哪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