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关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竹里一枝斜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竹里一枝斜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

  •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

      在学*中,大家都看过优美的诗词吧,你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涵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咏竹诗浅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高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阐明创作理念,或抒写自己的情志,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其 一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四十余年,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感慨良深。“画到生时是熟时”,正是诗人艺术生活的哲理总结,它表现出诗人不懈追求至美艺术的精神。诗中“日写”、“夜思”阐明了写作要勤写多思的道理。“削”“留”则启发我们写文章应删繁就简,使之脉络清晰;“生”“熟”两词启示我们文章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才会成会好文章。他曾对友人说,画竹要经历三个阶段,达到三种境界。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成竹”,三是“胸无成竹”,这也许是对他创作理念的'最好诠释。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一生阿直不阿,所以他笔下的竹子显得坚定、挺拔、苍劲。竹子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又是诗人“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的生动写照,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

      其 三

      新旧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竹,千丈龙孙绕风池。

      郑板桥不但以竹自况,还以“竹”待人,对于后学,他乐于奖掖,尽力扶持,寄予厚望。

      其 四

      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

      仍将竹作篱笆,求人不如求已。

      “求人不如求已”,本是一句俗语,诗人巧用于诗中,与画面上竹园周围的竹篱笆联系,使浅*生动的哲理意味更浓,也表现出诗人自立自强,不屈不阿不苟且的坦荡胸怀。

      其 五

      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丝。

      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让是家风。

      郑板桥曾先后在范县、潍县等地当作知县。在权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污浊甚多,钻营敲诈,损人利已,尔虞我诈,溜须拍马不一而足,诗人对此极为反感,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而对互相“谦让”的竹与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则推崇备至,给予热情的赞扬。

      其 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在做下层地方官时,为官清正,县衙萧萧的竹声,使他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他对百姓生活中一枝一叶的小事都十分关切,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情,实在难能可贵,但终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罢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扬州,自食其力。

      其 七

      七十老人写竹石,石更峻赠竹更直;

      乃知老人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立相斗一千场。

      这是诗人弃官之后,晚年落拓扬州之作。诗人以卖画为生,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丝毫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做人的准则,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对恶势力毫不妥协的凛然气概,“挺然相斗一千场”,读之使人感奋不已。

      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是郑板桥(画)写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郑板桥的名声,常言道:“竹毁节存”,板桥虽死,其“竹魂”犹在。

[阅读全文]...
  • 竹枝词二首其一古诗的意思(竹枝词古诗赏析及解释)

  • 解释
  • 中唐诗人刘禹锡,其实也是一个金句小王子。不仅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讽喻金句,写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正能量金句,也留下诸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样的爱情金句。

    刘禹锡的爱情诗可以说是不写则已,一写惊人。这首《竹枝词》后两句一语双关,看似写天气,实则将恋爱中少女怀春的婉曲心事写得精妙绝伦,一咏成经典。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有一道题就与这首诗相关,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让选手在“闻郎江上唱歌声”与“闻郎江上踏歌声”中划去一个错误选项,答案给的是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但不少友友认为,这句诗到底是“唱歌声”还是“踏歌声”本身是有争议的,像这样有争议的诗句不应出现在正误二选一的题型中。实不相瞒,当时我也是这个想法。

    但今天细读这首诗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先重新来读读这首诗。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竹枝词》不止两首,他在夔州三年间,总共留下十一首《竹枝词》,包括《竹枝词九首并序》以及《竹枝词二首》,内容从羁旅思乡情到淳朴的爱情到人世情的讽喻都有,我们所熟知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也出自这一题目之下。

    而这首《竹枝词二首·其一》则是当中最为有名的爱情诗。在此诗当中,他将当地山清水秀的宜人风物描写出来,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天气,晴雨共有,且将谐音双关的技巧用到了纯熟的境地,以“晴”写“情”,道出少女春心,读之令人心动不已。

    其实在第二句中,无论是“唱歌声”或是“踏歌声”,重点都是在动听而有情的歌声,是少女耳中听到继而产生揣摩心理的基础。

    《竹枝词》本是三峡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歌,在刘禹锡前,顾况就写道“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而刘禹锡自己,也是能唱竹枝词的,白居易有:“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而在刘禹锡同题诗其二中首两句为“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这里用的是“唱”。所以,“唱歌声”这一用法肯定是正确的。

    那“踏歌声”又是否正确呢?现在能查到的是有少数版本是这样写,二则我们印象中的确有过“踏歌声”的诗句,李白《赠汪伦》里就有名句曰“忽闻岸上踏歌声”,所以在此诗中“踏歌声”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我们对比下刘禹锡诗与李白诗就会发现,两首诗中歌者处于的地点是不同的,李白诗中汪伦踏歌是在“岸上”,而刘禹锡诗中少女的对象唱歌的地方是在“江上”。

    什么是“踏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一种是边走边唱的行吟歌者。无论是这两种中的哪一种,在岸上都可实现,而在江上则不太好实现。

    刘禹锡诗中,情郎是划着小舟在江上,如何边走边歌呢?那画面有点无法想象。所以诗词大会给的答案是划掉“踏歌声”,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你觉得呢?

    不过,我还是觉得,遇到这种多数人答错、争议较大的情况,节目组还是应该留点时间给嘉宾作下权威解读,而不是匆匆略过。

[阅读全文]...
  •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古诗赏识

  • 送别
  •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古诗赏识

      《一枝花·春日送别》是元末明初曲作家刘庭信的曲作,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下面是关于《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古诗赏识的内容,欢迎阅读!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⑴,谁肯与莺花做主⑵?

      【注释】

      ⑴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⑵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

      【译文】

      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梨花在点点细雨中展放。点随着花瓣飘落,柳条在风中显得格外疏朗。春天过去了,谁也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春天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请问司春的东君,谁能保护大好春光为莺花作主。

      【鉴赏】

      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它语极俊丽,举世歌之。

      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语极俊丽。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为雨打,更因为风吹;柳条稀疏,因为风拂,也因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隐隐的哀愁。这种情绪,在春事成虚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现。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日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便由怨而转为幽愤了,亦暗扣了题旨送别。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 描写一枝花的诗句

  • 古诗文
  • 描写一枝花的诗句

      当我们的花在争艳之时有没有哪些一枝花吸引到我们呢?吸引到我们的花应该用什么诗句表达它的.艳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描写一枝花的诗句,欢迎借鉴!

      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2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2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25、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6、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2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2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3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3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3、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3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5、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6、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37、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38、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39、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4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2、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4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4、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6、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7、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4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9、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阅读全文]...
  • 竹枝词古诗翻译(竹枝词注释及赏析)

  • 刘禹锡

    yángliǔqīngqīngjiāngshuǐpíng

    杨柳青青江水*,

    wénlángjiāngshàngchànggēshēng

    闻郎江上唱歌声。

    dōngbiānrìchūxībiānyǔ

    东边日出西边雨,

    dàoshìwúqíngquèyǒuqíng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注词释义

    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阅读全文]...
  •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文赏析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东风第一枝观察日记

  • 日记,观察
  • 东风第一枝观察日记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风第一枝观察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前,院后的梅树开花了。

      刚发现时,梅花只开了几朵,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汉白玉雕成的。虽只有单单几朵小嫩花,却还是能让人意犹未尽,欣赏个够。

      过了两天,花儿更多了,远远地就能闻到阵阵扑鼻的清香。凑过去仔细闻闻,香浓郁得很,不愧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梅花最显著的特点不是外貌,而是香味呀,古人称它“天下第一香”果真不错,真是名不虚传!

      又过了五六天,花已开满枝头,几乎满树都是花,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远远地都能闻到极其浓郁得芳香。花多得已经可以说是“密密层层”了。几朵开得最早的梅花,被调皮的风宝宝吹落了,拾起那几朵花,真有点舍不得它们。思索许久以后,取出丝线将它们串起来,哈哈,落花成了项链!戴上它后,我走*梅树,哇,阳光下,就像几朵飞花的喷泉……

      看到这,我不禁叹道:我们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冬季,唯有梅花寒冬傲放。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袭来,随着香味走去,我们来到了红梅公园。

      红梅公园,顾名思义。在冬天,公园里的梅花怒放,可谓是“赏梅绝胜处”。而现在,正好是第五届梅花节。

      进入公园,一树树红雾似的梅花映入我的眼帘。我无法用文字准确的形容花瓣的颜色。说它粉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乳白从花的边缘渗透出来,整个公园都被梅花的幽香感染了,可真是"梅开春烂漫。“

      在众多的梅花中,我最忘不了的就是红白相间的和黄色的梅花了。一树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可在玫红色的的花朵中居然还有白色的梅花。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而令一株却显得没有玫红色的那般娇艳,可从内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的高雅。花瓣透着阳光,如同琥珀玉石雕琢而成的'。这两株梅花,让我想起了“高原并蒂莲”:胡忠,谢晓君夫妇。

      他们,为了福利院的孩子们,不惜到高原来;他们,用一双普普通通的手造就了一个教学的惊人神话。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在寒冷的环境下,独自倾吐芬芳。这这种精神不正是和梅花相同的吗?它们都在寒冷中 绽放,它们的香气是那样的幽独超逸。它们同样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精神。

      梅,有耐得住贫寒的风骨。胡忠,谢晓君夫妇也具有同样的精神。它们同样不都是不屈不挠,贞节自守吗?它们都在寒冷中绽放自己,默默的吐露芬芳......

[阅读全文]...
  • 关于竹枝的诗句

  •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新竹》

    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刘禹锡《杨枝词二首》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叶绍翁《送冯济川归蜀》

    望水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李白《连理枝·雪盖宫楼闭》

    破苍苔*枝,载红粉画船儿。——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

    沽来新酒不成醉,卧听邻船歌《竹枝》。——刘炳《过南湖觜》

    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孟郊《送淡公》

    荔子阴成棠棣爱,竹枝歌是去思谣。——黄庭坚《送曹黔南口号》

    竹枝题字处,小篆复谁能。——姚合《吟诗岛》

    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白居易《郡楼夜宴留客》

    久绝钓竿歌,聊裁竹枝曲。——陈陶《题僧院紫竹》

    梅花皎皎类美人,竹枝楚楚若君子。——徐庸《梅竹双清为上洋何仲阳作》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杜甫《示从孙济》

    新霜飒飒吹杨柳,野老离离和竹枝。——王冕《新店道中·其二》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郑板桥《题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

    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方回《题罗观光所藏李仲宾墨竹》

    每来促谈麈,风生庭竹枝。——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歌公竹枝词,举我柏叶觞。——晁公溯《谢张待制赴饮》

    傥继竹枝词,编入武昌谱。——郑清之《江汉亭百韵》

    雨摧渔火焰,风引竹枝声。——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兰花娇掇湘夫人,竹枝细奏云中君。——王叔承《汨罗潭吊屈原》

    娼楼*临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张籍《江南行》

    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梅尧臣《五月十三日大水》

    蓴菜煮羹吴旧俗,竹枝度曲楚遗辞。——陆游《石帆夏日·短棹飘然信所之》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方干《赠赵崇侍御》

    春风水榭停兰桨,夜雨何山写《竹枝》。——梦观法师《答倪元镇》

    南窗读书声吾伊,北窗见月歌竹枝。——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

    竹枝简介

    竹子的小枝。唐杜甫《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唐刘沧《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阅读全文]...
  • 一枝独秀的梅花诗句

  • 梅花,经典
  •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的诗句出自哪里

    早 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

    《梅花》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 咏梅》 陆游(南宋诗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一任群芳妒

    一枝独秀凌风立,但等山野菜花人。

    我们这里出了这个答案了,7 井利-金鱼

    一枝独秀重霄万里香 傲骨风霜次昼雪里梅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 鸡犬过双桥尽是梅花竹叶 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 昆明黑龙潭:两树梅花一潭水 杭州西子湖:四边胜景八方莲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句子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语录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说说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名言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诗词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祝福

竹里一枝斜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书法名句集锦 边城名句 欧阳修名句 工作名言名句大全 悲惨世界名句 阿房宫赋名句 名句积累 论语名言名句 白夜行名句 杀破狼名句 《大学》经典名句 梵高名言名句 莫言名句 八字名言名句大全 魔道祖师名句经典语录 围城经典名句 莫言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名言名句简短 励志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诗词名句取名 荣格名言名句 做人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古文名句 名言名句积累 来都来了四大名句 金庸名句 楞严经经典名句 哈利波特名句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名句 学*名言名句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