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弃疾古诗的原创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辛弃疾古诗的原创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辛弃疾古诗的原创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辛弃疾古诗的原创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辛弃疾 丑奴儿》,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丑奴儿》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而今识得愁滋味,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是不是觉得辛弃疾 丑奴儿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示儿古诗,请您阅读。
1、《西江月》
八万四千偈後,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栽冰着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2、《江郎山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3、《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4、《清*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6、《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7、《送剑与傅岩叟》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8、《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9、《蝶恋花·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0、《临江仙》
窄样金杯教换了,房栊试听珊珊。
莫教秋扇雪团团。古今悲笑事,长付後人看。
记取桔槔春雨後,短畦菊艾相连。
拙於人处巧于天。君看流水地,难得正方园。
11、《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1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辛弃疾 丑奴儿》,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丑奴儿》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而今识得愁滋味,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是不是觉得辛弃疾 丑奴儿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示儿古诗,请您阅读。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辛弃疾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辛弃疾的古诗
1、《西江月》
八万四千偈後,更谁妙语披襟。
2、《江郎山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3、《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4、《清*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5、《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6、《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7、《送剑与傅岩叟》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8、《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9、《蝶恋花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10、《临江仙》
窄样金杯教换了,房栊试听珊珊。
11、《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1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13、《阮郎归》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14、《丑奴儿采桑子》
*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15、《清*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16、《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
17、《元日》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18、《西江月》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19、《鹧鸪天》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20、《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1、《霜天晓角》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22、《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行尽桑麻九英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23、《念奴娇赋雨岩》
*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24、《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25、《浣溪沙》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9. 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10.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1.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2.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3. 醉花阴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14. 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5.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辛弃疾的经典诗句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以下是辛弃疾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
1、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5、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6、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8、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2、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13、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14、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1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8、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9、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20、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1、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
2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6、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2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9、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0、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31、神甚放,行则眠,鸿告鸟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32、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4、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3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方。
3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40、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1、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42、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4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4、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4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6、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47、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4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元宵节的诗句
辛弃疾是*古代的著名词人之一。而古籍中仅收录的一首辛弃疾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更是流芳千古。下面跟着小编是脚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辛弃疾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吧。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
①按稼轩弟子范开《稼轩词》的编次,此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闲居带湖期间。然词的内容却极似临安元夕风光。所以有人将词的作期提到乾道后或淳熙初,以切合稼轩在京城的踪迹。以其作期难定,权置于此。元夕: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称元夕、元宵。因有上灯的*俗,也称灯节。 上片写景。天地空三者融汇一气,灯月交辉,光流香溢,喧嚣动荡而如颠似狂、似痴如醉,一派承*欢腾景象浓缩于匹匹三十三字中。下片由景而入,然犹为结韵映衬铺垫,“众里”以下,这才全力一搏,翻出主旨,但仍不正面绘形,“那人”自甘冷落之孤高幽独情怀,却于“灯火阑珊处”深深自见。
②“东风”三句:描绘元夕焰火之灿烂。宋人《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时说:“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大率效宣和(北宋徽宗年号)盛际,愈加精妙。”此言焰火绽放如东风吹开千树火花,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按:一说“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的灯球。
③宝马雕车:富贵之家的华丽车马。香:兼指车上涂料的香气和车中女子的脂粉香气。
④“凤箫”三句:描绘元夕乐声四起,鱼龙飞舞,彻夜狂欢的场景。风箫:箫声若凤鸣,以凤箫美称之。相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之筑凤台。萧史吹箫引来凤鸟,遂与弄玉升天仙去。(《列仙传》)此处泛指音乐。玉壶:喻月,言月冰清玉洁。按:一说指白玉制成的灯。光转:指月光移转。鱼龙:鱼龙舞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参见《汉书·西域传赞》),这里当指扎成鱼龙(鸟、兽)形状的灯。舞:作动词用。
⑤“蛾儿”两句: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情态。《宣和遗事》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武林旧事》记南宋临安元夕亦云:“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蛾儿、雪柳:都是宋代妇女元宵所戴的头饰,谓其丽装出游。李清照《永遇乐》词:“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捻金雪柳即雪柳黄金缕,是一种以金为饰的雪柳。盈盈:仪态娇美。暗香:女子身上发出的幽香。按:有人以为这两句写作者偶遇的一位姑娘,即下文的“那人”。
⑥众里:人群中。千百度:千百次。蓦(mò莫)然回首:突然回头。阑珊:灯火零落稀少。按:梁启超称这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王国维则以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境界”。(《人间词话》)意为经过漫长的孜孜以求,终于有所发现,获得事业和学问的成功。评解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整体赏析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名家点评
清代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清代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代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辛弃疾,南宋词人、将领。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以豪放为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的诗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15、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辛弃疾《临江仙·诸君亦不果来》
16、彩胜斗华灯,*地东风吹却。——辛弃疾《好事*·元夕立春》
17、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辛弃疾《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18、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
19、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辛弃疾《满江红·折尽荼蘼》
20、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21、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22、风雨催春寒食*,*原一片丹青。——辛弃疾《临江仙·即*和韩南涧韵》
23、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24、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25、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26、试听呵。寒食*也,且住为佳。——辛弃疾《玉蝴蝶·古道行人来去》
27、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比得谁颜色》
28、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29、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
30、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31、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32、去岁君家把酒杯。雪中曾见牡丹开。——辛弃疾《鹧鸪天·再赋牡丹》
33、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34、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
35、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辛弃疾《浣溪沙·总把*生入醉乡》
36、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忧物。——辛弃疾《念奴娇·洞庭春晚》
37、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38、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3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乐·村居》
40、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41、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42、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辛弃疾《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43、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44、莺未老。花谢东风扫。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辛弃疾《出塞·春寒有感》
45、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46、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辛弃疾《瑞鹤仙·片帆何太急》
47、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8、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
49、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满江红·美景良辰》
辛弃疾古诗《清*乐·村居》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古诗《清*乐·村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
前言
《清*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注释
⑴清*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老翁、老妇。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辛弃疾古诗的原创诗句 辛弃疾诗句 辛弃疾的诗句 辛弃疾的诗句古诗 辛弃疾有名的诗句 辛弃疾的古诗词原文 关于辛弃疾的古诗句 古诗辛弃疾的诗 辛弃疾赞美秋的原野的古诗 辛弃疾著名诗句 是辛弃疾写的古诗 辛弃疾有花的古诗 带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全 还有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爱国的诗句 辛弃疾爱国诗句 辛弃疾小学的诗句 辛弃疾经典诗句 辛弃疾的北古诗 赞扬辛弃疾的古诗句 辛弃疾的名句 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名句 辛弃疾的古诗里的画 辛弃疾的3首古诗 关于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的著名的古诗 辛弃疾的怀古诗 关于辛弃疾的古诗还
辛弃疾的经典诗句 辛弃疾著名的爱国诗句 辛弃疾元宵节的诗句 辛弃疾的经典诗句 辛弃疾月亮的诗句 辛弃疾的古诗_励志的古诗 辛弃疾 丑奴儿_示儿古诗原文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诗人辛弃疾的创作风格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辛弃疾的经典古诗分享)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南乡子辛弃疾词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辛弃疾绝美诗词) 辛弃疾的诗有哪些(辛弃疾诗句赏析) 辛弃疾的古诗_励志的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诗人辛弃疾的古诗大全)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 山 诗句 辛弃疾 丑奴儿_示儿古诗原文 辛弃疾的古诗词 辛弃疾的爱国诗句 辛弃疾古诗《清*乐·村居》 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的诗集 辛弃疾描写夏天的古诗 辛弃疾的爱国古诗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诗句赏析 怀念辛弃疾山的诗句-辛弃疾中秋思念的诗句?
播放首春天的古诗 形容百合花开的古诗 带有礽字的古诗词 最快乐的背诵古诗 名人的古诗三首 孤独求爱的古诗 与尘世隔绝的古诗 红色印记百年辉煌的古诗 字少的古诗描写夏天的 带苏字的成语和古诗 杨慎的古诗春 求下雪的古诗 古诗咏花的名字 发芽开花的古诗 分别再重逢的古诗 写春日的古诗58个字 观赏树林时吟的古诗 写山清水秀的古诗 请再写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写早春的古诗十九首 描写忌日的古诗 航海日记的古诗 合肥的古诗视频 古诗鸟白居易蕴含的故事 中国传统古诗词的网站 古诗描绘的地是仫 带无的古诗词大全 断袖分桃的古诗 端阳节的古诗诗词 孔雀有关的古诗 赞美竹子梅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