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著名的咏史古诗 >

著名的咏史古诗

关于著名的咏史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著名的咏史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著名的咏史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咏史怀古诗

  • 写作
  • 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阅读全文]...
  • 李商隐咏史诗有哪些(李商隐最著名古诗鉴赏)

  • 在晚唐,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刻意追求美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除了爱情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十分出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名句。

    今天,一起来读一读李商隐的诗词名句,了解他的美丽哀愁!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登乐游原》

    3.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赠荷花》

    5.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别智玄法师》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1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1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

    1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菊花》

    1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

    1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8.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忆梅》

    1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2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21.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寄令狐郎中》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咏史二首·其二》

    2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24.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诗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3、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4、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5、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四、鉴赏步骤和方法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比如1996 年高考题选了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故意把作者所歌颂的三国英雄诸葛亮说成是刘备,就是制造误区的一个例子。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意。

      五、考题精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阅读全文]...
  • 怀古咏史诗有哪些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蜀相》

      唐·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郦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5、《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7、《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8、《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

      9、《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10、《咏史·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1、《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阅读全文]...
  • 咏史诗

  • 经典
  • 咏史诗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史诗,欢迎大家分享。

      咏史诗(一):

      1、《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2、《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3、《苏武》

      凛然气节先,万死何等闲。

      谁知持节苦,此生二十年!

      4、《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阅读全文]...
  • 有关赞美莲的诗句 著名的咏莲的诗句古诗大全

  • 赞美,著名
  • 1、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

    3、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梁·吴均《采莲曲》

    4、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唐·李群玉《北亭》

    5、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采莲曲》唐·李康成

    6、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红白莲》宋·杨万里

    7、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卜算子(荷花)》宋·辛弃疾

    8、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赋得涉江采芙蓉》隋·孔德绍

    9、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采莲曲》唐·白居易

    10、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宋·宋自逊

    11、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唐·李群玉

    12、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荷花》宋·董嗣杲

    13、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宋·释仲殊

    14、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元·丁鹤年

    15、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荷花》宋·钱惟演

    16、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赠荷花》唐·李商隐

    17、*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采莲曲》宋·邹登龙

    18、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竹枝词》元·丁鹤年

    19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阶下莲》唐·白居易

    20、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咏双开莲花》唐·刘商

    21、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元·刘秉忠《干荷叶》

    22、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宋·欧阳修《渔家傲》

    23、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宋·释仲殊《荷花》

    24、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宋·秦观《词笑令(采莲)》

    2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6、《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7、《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28、《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29、《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30、《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阅读全文]...
  • 左思咏史诗其二注意版(左思咏史诗其二主要内容)

  • 原文

    咏史 其一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推荐等级

    ★★★★★

    美图

    注释

    (1)郁郁:茂盛的样子。

    (2)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出生的草木。

    (3)彼:指山上苗。

    (4)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世胄:世家子弟。蹑:登。

    (6)下僚:小官。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山上苗遮蔽涧底松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已久。

    (8)金张: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磾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侍郎。(见《汉书·张汤传》)

    (9)七叶: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侍郎的帽子,皆插貂尾。

    (10)冯公:指汉冯唐,他曾对汉文帝提出过批评,老年还只是做了中郎署长的小官。

    赏析

    这首诗原列第二,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和不*。诗歌先以山上径寸小苗遮蔽“涧底松”的反常自然现象起兴,再佐以史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种不*等现象由来已久。

[阅读全文]...
  •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   《咏史·郁郁涧底松》

      作者: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1、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2、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3、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4、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聂):履、登。

      6、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8、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9、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

      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凭它径寸之苗,

      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

      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

      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

      子孙七代做了*。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

      可就因为出身微寒,

      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译文

  •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译文

      《咏史·郁郁涧底松》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

      左思〔魏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郁郁涧底松》译文:

      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

      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咏史·郁郁涧底松》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著名的咏史古诗 - 句子

著名的咏史古诗 - 语录

著名的咏史古诗 - 说说

著名的咏史古诗 - 名言

著名的咏史古诗 - 诗词

著名的咏史古诗 - 祝福

著名的咏史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鼓励求学的古诗 落叶的古诗或散文 关于渔翁渔船的古诗 古诗的分类的选择题 不再是当年的古诗 简单的怀古诗配画 形容初阳的古诗 很有名的长古诗 稳定团结的古诗 剑兰花的古诗词 *仄交替的古诗 古诗中有二月天的是哪个 乐游原古诗的段意 描写疯子的古诗文 带酒这个字的古诗 急流勇退的古诗词 有关于梅的古诗吗 关于打游戏的古诗 搜索中秋节的古诗 赞美家乡的古诗词多一点 描写女生瘦的古诗 思念中秋的古诗词 祝福小孩幸福的古诗 重阳节的古诗大全小学 古诗里春笋的名称 钱不够的古诗 描写热闹气氛的古诗词 小池古诗是哪里的景物 求女子有才有貌的古诗 牛郎织女苏轼的古诗 月亮在古诗的别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