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隐水洞的好句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隐水洞的好句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隐水洞的好句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隐水洞的好句或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五回》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增广贤文·上集》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格言联璧·持躬类》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岑参《春梦》
夜凉船影浸疏星。——张孝祥《浣溪沙·洞庭》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刘过《沁园春·卢蒲江*上时有新第宗室》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 洞庭诗》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古诗解析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
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二是读hè。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其理由有三:
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二:⊙*⊙仄仄**,(韵)⊙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三:⊙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四:⊙仄**仄仄*,(韵)⊙*⊙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与上述格律比照,此诗应属七绝的类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须押韵,而且应为*声。
三、从上下文来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将“和”字读作hé,解为“应”或“谐”,才能与上文“相”字的意思贯通。如果将此字读作hè,那就会使“和”字涂上“跟从”或“依照”的色彩。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说来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它要求考生判断“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是否正确。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
第二、“镜未磨”究竟应作和解释?
对第二句中“镜未磨”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镜未磨”究竟是什么样。《淮南子.脩务训》上这样说:“明镜之始矇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则须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由此可见,诗中的“镜未磨”,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若简单地将“镜未磨”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为,“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青螺”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青螺”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比较以上两种对“青螺”的说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
为什么人们会把“青螺”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则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们说,对比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古诗——刘禹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拓展:刘禹锡的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
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
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
飞去入遥碧。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雪
朝代:唐 代 ‖ 作者:罗 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作者简介:
罗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1、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朱栴《官桥柳色》
2、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3、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4、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5、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6、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7、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8、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9、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孟郊《列女操》
10、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为有》
11、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王安国《清*乐·春晚》
1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3、妾在深闺君别离,泪痕如雨雨如丝。枕前红泪窗前雨,暮暮朝朝无尽时。——徐勃《夜雨寄北》
14、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5、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1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17、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8、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19、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20、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2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22、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吴文英《荔枝香*·送人游南徐》
2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2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25、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6、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7、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2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29、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0、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3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2、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3、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34、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35、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6、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37、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38、一分秋、一分憔悴。——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9、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40、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4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42、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43、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4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45、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陆叡《瑞鹤仙·梅》
46、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47、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48、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49、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5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51、凉意思,到南楼。——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诗句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全文诗句如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
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其全文诗句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翻译】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
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赠少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翻译】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春夜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
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翻译】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谓。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翻译】 八月洞庭湖是一派秋色,潇水和湘水缓缓北流入洞庭。
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离家远游之客五更梦醒,更加寂寞忧愁。
不用打开书套,只想登上酒楼。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
《别舍弟宗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翻译】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全文诗句如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www.slKJ.org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登岳阳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陈与义。
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
寻隐者不遇的是一首问答,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寻隐者不遇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整体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20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此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拓展: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
一、体会诗里*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易晓,貌似*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所写两点,只是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串讲、朗读指导中进行教学,还需教者再花一番心血。
描写岩洞好词好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好词好句吧,点点滴滴得到语言的积累对于学*语文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好词好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岩洞好词好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好词:
石雕 洞天 深邃 洞口
水帘洞 钟乳石 别有洞天
玲珑剔透 仪态万千 变幻万千
好句:
1、垂挂在洞顶的一块岩石,好像一匹昂首犴嘶的骏马。
2、在水洞里航行,曲折荡漾,水石莫分,奇幻异常,犹如遨游东海龙宫一般。
3、在小城远郊的半山腰有个仙古洞,洞口有块大石头像火炬,上尖下窄,当中圆,火焰的尖端,好像被风吹歪了。
4、洞中的景色真可谓是别有洞天:“山鹰戏熊”、“金鸡独立”等钟乳石个个奇形怪状,但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5、洞中有一片草地,阳光透过树梢照在草地上,又反射到洞中,使洞中蒙蒙的水汽呈现出淡淡的青色,幽静缥渺仿佛青霞绕室,“青霞第一洞天”,果然名不虚传。
6、走*水帘洞,啊,好美啊!虽然水源稀少,但好像是白色玉带随风拂,散成千条万缕的珠链。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绮丽,晶莹夺目,真是“赤壁千寻晴凝雨,明珠万颗垂画帘”。
7、洞里有无数个巨大的石钟乳,大约这个著名的`灵山洞是经过了几百亿年才形成的吧!石钟乳本来就很美,再加上赤青蓝紫橙等多种颜色灯光照耀着,散发出一种朦胧的色彩,不禁令人惊叹:“这真是一个天生的尤物啊!”
8、转过幽暗深邃的佛洞,又是幽暗深邃的佛洞。路过几尊石佛,在意想不到的角落又是几尊石佛。辗转回旋,像走在迷宫里一样。看雕像上粗旷的笔法折射出来的沧桑,越走越深,越走越困惑,觉得整个人也成了千年不语的石雕……
9、—眼望去,许许多多这样的石头虽都是瘦骨嶙峋的,却是那样的玲球剔透,千姿百态,有的像骏马在奔驰,有的像水牛饮水,随着自己的联想,那些石头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大自然真是杰出的雕塑家,竟然能使普通的石头变幻万千。
10、三峡之中,唯巫峡最长。*都是高山峻岭,古木阴森,映蔽江面,只露得中间一线的青天。除非日月正中时分,方有光明透下。数百里内,岸上绝无人烟,唯闻猿声昼夜不断。因此,有个俗谚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断客肠。”
11、—踏入山洞,就感觉好似忽然沉入了地狱一般,连呼吸都变得很困难,四处只剩一片漆黑,伸手也抓不到半丝光亮,只有凹凸不*的怪石突兀起伏。通道依然很窄,两只手只要略微张开一点,就能碰到两边的石壁。在黑暗中摸着石壁往前走已经很不容易,偶尔还要来个急转弯,几乎把他撞得是晕头转向、头昏脑涨。
12、洞里很暗,但两旁的山石里都嵌着五彩缤纷的迷幻灯,使洞内显得神秘,富有诗意。这是一条通道,有两米来宽,大家缓缓地移动着脚步。洞里很静,只听见水的滴落声。慢慢地,洞里越来越宽阔。咦!这儿有只老虎。我不由得停了下来。奇怪!它为什么不叫也不跳?再细细一看,噢,我不禁嘘了口气,原来是一块石头。
13、绕过“原古石柱”,踏上石头路向前走。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大水池。碧绿清澈的湖水,使人禁不住弯下腰来掬水而饮。池边的石钟乳姿态各异,仪态万千,五彩缤纷。看,那上面有一个龙头,可不是吗?龙角,龙眼,龙嘴样样俱全,连龙须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在那块像龙头的石头上面还有一只威风凛凛、昂首长啸的“老虎”。这里就是“水底洞天”。
拓展资料:
描写岩洞的诗词
1、题灵岩洞
[宋] 李知已
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2、侄宗侯邀游七星岩偕张副宪历观岩洞奇胜尽夕而还谩赋二十六韵
[明]叶汉
羁居如系匏,岑岑意不悦。
言拉素心人,看山出城阙。
一苇航清津,肩舆周以折。
初望七星峰,亭亭当面列。
翠飞乱云烟,连绵更断绝。
窈窕数回环,逡巡见洞穴。
偃仰出蛟虬,天花到点缀。
心目划然惊,摇头还咋舌。
道人跪陈词,此是初搆结。
渐入渐怪殊,一洞更一闑。
敞者如国门,幽者如奥渫。
或如刻丹楹,或如镂锦楶。
舞凤乍翻翔,蜕龙神变谲。
天豁星累垂,地危鳌奋烈。
锷锷柱凌冰,层层空积雪。
七洞迂嵁岩,三门抗岌巀。
沿旁户牗开,未可穷凹凸。
顾睨转千姿,神形不暇接。
陟降历哺昏,疲劳忘。
喟然念元工,巧机何太泄。
九州有是观,丘壑总成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好词好句摘抄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1、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3、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怨》
4、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6、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
7、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安信。——张绍文《酹江月·淮城感兴》
8、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韦应物《送杨氏女》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1、内史调兵惟汉相,春潭通漕笑韦坚。——王恽《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
12、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13、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黄巢《自题像》
14、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15、竹马踉?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形容隐水洞的好句或古诗 形容隐水洞的古诗 描写窑洞的好句 水的好句子 描述洪崖洞的好句子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雨水的好词好句和古诗 描写水的好句 写水的好句子 节约用水的好句古诗 关于水的好句子 水浒传的好词好句还有古诗 描写水的好词好句 归隐山林的美好句子 描写水果的好句 描写山水的好句 描写河水的好句 春水好句摘抄 有关水的好句子 描写湖水的好句 描写水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山水的好句好段 水浒传的好句子 水浒传好句子 水孩子好句摘抄 关于水果的好句子 描写水洞的古诗 水浒好词好句摘抄 描写玩水的好词好句 描写水果的好词好句
关于望洞庭的诗句成语和好句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古诗罗隐《蜂》赏析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 罗隐《蜂》古诗赏析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 《望洞庭》古诗译文及赏析 寻隐者不遇古诗 李商隐古诗《霜月》 李商隐古诗大全 好词好句古诗词 诗名含有洞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洞字的诗词 含有隐字的古诗词 带隐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洞字的古诗词 带洞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水帘洞的诗句 古诗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蜂罗隐古诗翻译(罗隐野花古诗的意思) 望洞庭的古诗怎么读(望洞庭的古诗全文和翻译)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雪》古诗罗隐赏析) 望洞庭古诗 水的古诗 古诗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古诗词里的好句摘抄 望洞庭古诗解释72句 古诗好句摘抄大全 表白古诗隐藏 隐藏爱意的古诗 好词好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坚持成功的诗句 心情很差的诗句 萧瑟秋景的诗句 形容看透人生的诗句 赞美文玩的诗句 关于年画的诗句 有关楹联的诗句 怀念女儿逝去的诗句 形容断绝关系的诗句 怀念同学情谊的诗句 关于钥匙的诗句 北京深秋的诗句 形容深爱的诗句 祖的诗句 说谎的诗句 关于天涯海角的诗句 连绵不断的阴雨的诗句 枫叶美的诗句 逼字开头的诗句 秋冷的诗句 小桥的诗句 菊竹兰梅的诗句 天气凉的诗句 含灿的诗句 兰花的经典诗句 夏木的诗句 茶酒共调的诗句 形容黄鹂的诗句 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 有关关爱的诗句 关于名山大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