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关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最美妙的乐曲古诗135句

  • 经典
  •   《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

      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邈,笔势回折,跌宕多姿。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深层矛盾的沉思之中。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动形象;哲理意趣浓郁、审美情趣高雅。它以神来之笔,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各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全曲有10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唉乃归舟是全曲*,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阅读全文]...
  • 奇妙的唯美古诗句

  • 唯美
  • 奇妙的唯美古诗句

    1. 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2.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3. 一瓣心香一瓣荷,一泓秋水一泓波。一池碧叶一池影,一路风光一路歌。

    4. 月缺月圆月高悬,月暗月明月似盘。月亏月盈月有信,月清月淡月中天。

    5. 同头同心诗,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

    6. 四时花影上窗纱,影上窗纱笼晚霞。纱笼晚霞烟照暖,霞烟照暖四时花。

    7. 石山染痕苔青青,绿水春荫柳啼莺。池荷生叶红莲碧,溪流泛舟轻拂风。风拂轻舟泛流溪,碧莲红叶生荷池。莺啼柳荫春水绿,青青苔痕染山石。

    8. 花,细蕊,奇葩。香满室,缀天涯。如粉如黛,似帛似纱。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9. 蝶,俏丽,高洁。花下舞,水边歇。飞上琼阁,落于玉阶。老庄托梦幻,梁祝恨离别。春色采来酿蜜,韶光留住成结。美人团扇笑相戏,素手轻捉趣与谐。

    10. 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11. 夜未央,花未开,为剩一片荒芜。日未消,月未褪,空留两曜相望。穹未曦,雨未停,独流三寸潇湘。昼未至,愁未散,何赞四季如歌?

    12.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一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頁真惨惨凄凄。

    13.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 月笼纱窗寒客家,窗寒客家酒灼人。家酒灼人逢伊离,人逢伊离月笼纱。

    15. 花王花魁花争艳,花蕊花蝶花飘香,花开花落花有情,花甲花白花缭乱

    16.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17.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18.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19.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山前烟雾起轻浮,轻浮浪促潺湲水。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20. 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头春色秀。枝头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

[阅读全文]...
  • 鹿寨古诗的绝妙之处

  • 鹿寨古诗的绝妙之处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绘画方面的精深造诣,使他对声响、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兴趣。在这首写景的小诗中,他运用自然界喧与静、明与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语的喧响和落日的斜晕来衬托鹿柴山林中的静谧幽深,而这幽静的环境气氛,恰好是对于嘈杂纷扰的官场感到厌倦的诗人所渴求、向往的啊!下面是鹿寨古诗的绝妙之处,欢迎参考阅读!

      鹿寨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

      6.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本诗的后两句所展现出的美丽图景,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美在何处。(共3分)

      7.本诗的前两句如何写出了此山的 空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参考答案:

      6.(3分)夕阳的一抹余晖照射到幽深茂密的树林中,又映射到青青的苔藓上。(2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光与影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组合,以光亮反射幽暗,更加衬托出周围的幽暗与宁静的美。(1分)

      7. (3分) 不见人 才显得 空 , 但闻人语响 正是说明了这个地方非常静,才听到了人的声音。(1分)以动衬静,反衬出空寂的氛围。(1分)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1分)

      鉴赏:

      第一句开头两字“空山”立刻让人想到一个仿佛映入眼帘的画面,连亘数里,方圆数里的'山,让人顿生寂寥幽深之感。山里不见人,只有诗人在静静的看着。他眺望远方,他思索人生,他的思想可以恣意的随心而飘。可这虽“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在此山中虽然没有看到人的踪影,但听到了人的说话声,不知道是山里太死寂了,还是诗人的心太超脱尘世了?按理来说,山里有生灵,有鸟儿喳喳,有溪水潺潺,可这在诗人那里好像都不存在了,只有人语响,可能是诗人的心太寂静了。从另一方面,此种衬托的手法,即以动衬静更能达到写静的效果,把诗人心中想要追求的静表达了出来,虽有人语,但给人感觉是一种超脱尘世的静,好比经常形容静的一句话“静的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这里把静与针掉地上联系起来,而诗中是把静与人语响联系起来,都能够印证“禅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以有声来描写无声,以此显示是多么的寂寥。

      诗人在景静与心静的状态中,看到了几束光线,可以想象在非常静的情况下,哪怕一点点斑驳都能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况且这山林茂密,有“深林”两字可以看出。此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之感的,光线透过深林折射进去,有照在了青苔上,此景给我的感觉林子很阴暗。此处是关于光的描写,幽深的色!

      此诗一二句是声的描写,三四句是光的描写,光,声相交融,仿佛一幅可以变换的画在读诗之中慢慢的飘进你的眼帘!

      空寂的山中见不到人的踪迹,

      只是偶尔听见几句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林,

      进而照在常年不见阳光的青苔上。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妙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妙字的诗词

  • 酬妙湛闍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

    陆游〔宋代〕

    昔侍先君故里时,僧中最喜老璘师。高标无复乡人识,妙寄惟应弟子知。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可人不但诗超绝,玉子纹枰又一奇。

    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清代〕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苏轼〔宋代〕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柳永〔宋代〕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曹雪芹〔清代〕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钗正册 妙玉

    曹雪芹〔清代〕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赠写御容妙善师

    苏轼〔宋代〕

    忆昔射策干*,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阅读全文]...
  • 含有妙字的古诗词 带妙字的诗词名句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文心雕龙·征圣》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郑燮《题画兰》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元好问《台山杂咏》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杨万里《野菊》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李白《古风·齐有倜傥生》

    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苏轼《红梅三首》

    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苦心求妙术,棘手去沉疴。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佚名《今日良宴会》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张祜《筝》

    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吴文英《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吴文英《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宋之问《始安秋日》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苏轼《送参寥师》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讴微吟之要妙。——左思《三都赋》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江淹《别赋》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舒妙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张衡《思玄赋》

    真机、真味要涵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语·卷一·礼集·性命》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诗辩》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盍西村《小桃红·江岸水灯》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妙言至径,大道至简。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陆龟蒙《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阅读全文]...
  • “点”“滴”在古诗词中的妙用1200字

  •   古人作诗作词时很注意遣词造句,往往会因斟酌一个词而苦思冥想,甚至是捻断胡须。于是,许多诗或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或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比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宋祁《鹧鸪天》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动词的妙用都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笔者也想试举三例,说说点滴在诗文中的妙用。

      (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三句都用了点或滴渲染意境。当然,这三句中还用了比较典型的寄寓愁情愁丝的意象梧桐和细雨,但如果少了点滴就会少了那种清丽、空灵且凄苦的味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作一些比较。比如,《》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陆甫之《清*乐》中的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清*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虽然也都借梧桐细雨这两个意象表现了愁闷,却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表达得更为凄切凄冷。这是因为,有了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如果再巧用点或滴,或者将之叠用为点点滴滴,则可以更好地渲染出词人愁之难以排遣的凄苦心情和空灵清丽的凄冷意境。

      先看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还在写景抒情中借一个滴字,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忧伤的意境。上阕从环境到人物,都烘托了一种秋夜孤寂的闺怨。下阕则为了衬托出人物怨忧的心绪,从听觉的角度写了三更雨,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滴到明,衬托出人物忧怨凄清的心绪。抒情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眠,由此可见离情之深。那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已经很叫人心烦了,再加上它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的扰人的声音,就更让人心碎了。于是,这秋夜的冷雨便一点也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也不像是滴在空台阶上,倒像是点点滴滴都砸在抒情主人公的心上,声声都在诉说着凄苦之情。空阶滴水空灵而清丽的艺术氛围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幽怨伤怀!

      再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确,面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等情景,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孤独之怨等,词人的愁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是,这些浸满了词人凄苦和哀愁的意象,虽然也都着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愁苦,颇具感染力,却都比不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中叠词点点滴滴所起的表达效果。因为,点点滴滴从声音的角度将无限的愁苦具象化,并以叠字的方式实现了雨声由白昼到黄昏的延续,进而使词人内心无限凄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为国家担忧时,却偏偏从早上到黄昏都在下着绵绵细雨,而且还是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怎么会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尽的呢?于是,词人只能借点滴传递:点滴是双声词,主要写声音,是以声衬情;点点滴滴一语,更是极富顿挫凄绝感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劈劈*地响着,从早上一直响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虽然作者写的是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这雨点其实是实实在在地都打在了词人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都是那么强烈,都在敲击着词人的心,让他不能自抑!

      再看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每一点都引发相思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听着这声音,无限的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词人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尤其是那一声声、一点点都实实在在地落在词人的心里,那是何等的凄苦啊!于是,我们读来也如闻雨声嘀嗒既抑扬顿挫又能把整个气氛都渲染得十分浓厚,进而从这一声声、一点点中深深地体味到词人内心的凄苦。

      诗文词赋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由巧用一字而把整个意境都表现了出来,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使其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学*和品读精美诗文时,一定要多学*其锤炼字词的技巧,揣摩其所用的深层含义,并品味其所营造的艺术境界。

    [“点”“滴”在古中的妙用1200字]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句子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语录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说说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名言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诗词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祝福

有一个字很妙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家的古诗大全集 蝉这首古诗的介绍 古诗示儿是谁写给谁看的诗 形容两人性格不合的古诗词 与大丈夫相同的古诗 含颢的古诗词 劝谏别人别吵架的古诗词 古诗雪落下的声音含义 带有寇字的古诗 历史评价唐婉的古诗 关于村庄或农民的古诗 劝人谦卑不张扬的古诗文 纯洁的眼睛古诗 家庭主妇有天天背古诗的吗 形容等人回来的古诗 带悠悠的五言古诗 思念心中情郎的古诗词 关于懦夫的古诗 古诗在群山以外是未知的世界 写古诗的三种方法 新改版古诗三首这一课的生词 最长的古诗是那首有多少字 浙江省的美景古诗 以古诗结尾关于水的议论文 江雪古诗里的动作词 带介字的古诗词起名 柳公权的古诗词毛笔 12个字的七言古诗 适合古诗鉴赏的诗 冬天的感悟古诗词 表达对男人的喜爱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