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 >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

关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浣溪沙·春情原文、注释、赏析

  • 赏析
  •   浣溪沙·春情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清明。

      注释及译文:

      译文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注释

      ①“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②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③趁燕:追上飞燕。这句写荡秋千。 ④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清贺裳《皱水轩词签》评以二句云:“苏子瞻有铜琵铁板之机,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戏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⑤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赏析: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阅读全文]...
  •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 赏析,翻译
  •   浣溪沙·春情

      苏轼〔宋代〕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译文

      译文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鹧鸪发出“与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晚照虽然美丽,但它已临*黄昏的时候。体发已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我俩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着芳已的草儿,皎洁的月儿伴着那雪白的云儿。多少时候离去才不致痛苦悲伤。

      注释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驻画轮:指停车。

      画轮:车之美称。

      倒清尊:指斟酒。

      销魂: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销魂与凝魂,同为出神之义。”此处形容伤感。

      赏析

      上片,写一对情人约会的幽深情景。在桃李溪了停着一辆“画轮”,车上下来的男子走进了“桃李”林。两人约会的地方竟是如此幽静。鹧鸪唤来女子忙把酒倒向杯中,频频举杯,蜜语阵阵,两人的绵情竟是如此难舍难错。时间过得太快,不觉“黄昏”来临。词人点化运用李商隐《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句,又描景,又传情。不过,词人词里没有惋惜人生短暂意,有的是饱含情人的依依恋情。词人善于从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上,景情交融,构建了一幅迷人的春情图。

      月洒桃李林,两人如人梦,梦醒已错手,神志*迷魂。在经过大刀剪裁之后,词人把下片之墨直接倾洒在女子内心隐秘的愁情上。曾几几何,信誓旦旦;到如今,信物为征。体发上的香上还留在你的衣裳上,赠给的花巾还留在你的手臂上,愁的是“几时归去不销魂?”多少时候,不知道,只有归去方能销魂。这结尾的故意设问句,不仅让语上富有变化,而且将女子的痴情深化一步。

      全词通篇写春景,实际上句句写恋情。点化名句,不露痕迹,既成为词篇的不可少的结构成错,又深化了词篇的思想内涵。情景交融,词简意深,为古代文人情歌的上乘之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阅读全文]...
  •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0篇

  • 赏析
  •   原文:

      浣溪沙·清润风光雨后天

      宋代:晁端礼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小楼今夜月重圆。

      译文: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小楼今夜月重圆。

      注释: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kūn)弦。小楼今夜月重圆。

      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后因称梦为“蝶梦”。鲲弦:即鹍弦。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夏日雨后,风光清润。绿窗前蔷薇初谢,琉璃瓦如美玉生烟。下片抒情,闲情寄梦,幽怨入曲,而结以小楼月圆,不尽之情复归于写景,弥觉隽永。

      原文: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清代:纳兰性德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一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香烬未全灰。

      译文: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闺阁外的溪塘已经长满青苔,那飞来飞去衔泥建巢的燕子,让人妒忌。嫉妒它飞走了又飞回来,想让自己的心上人回来却无法实现。

      一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香烬未全灰。

      只能想象自己的爱人骑着骏马从*处的梅里经过,或是驾一片白帆从遥远的藕花深处而来。可惜这仅有的一点愿望只是想像罢了,只能对着那博山炉中似尽非尽的香烬发呆。

      注释:

      脂粉塘空遍绿苔(tái),掠泥营垒(lěi)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韵,后三句,两*韵。脂粉塘:江南溪名,传说为春秋时西施沐浴之溪塘。南朝梁任舫《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这里指闺阁之外的溪塘。营垒(yíng):营建巢穴。

      一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ǒu)溪来。博山香烬(jìn)未全灰。

      梅里:江南地名,传说为吴国始祖太伯的居处。片帆:孤舟,一只船。藕溪:在江苏无锡西北。博山: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香烬:谓炉中的香已烧完。

      赏析:

      上片写燕子衔泥来去的实景,借以表达离情凄凉。下片写对于恋人归来场景的想象,表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后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语,香未燃烬也意味着心犹未泯的内蕴,含婉凄清之至。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具有美妙的情趣。

      上片写的是实景,开篇便是景色的渲染,写脂粉塘空旷只剩铺满的绿苔,早已失却了昔时景象。纳兰句中的脂粉塘,实为女主人公闰阁之外的溪塘。女子之心细腻敏感,心有戚戚,窗外的溪塘都如同着了凄凉的颜色。还未分别之时,那溪塘都如同脂粉塘那般令人迷醉。可相离许久,溪塘都不似繁华,逐渐萧条。眼中之景,都像蒙了灰一样。此时又见大地春回,燕子掠泥而飞,好像是相互催促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伫立至此,等不到思念之人执手相看,净是看燕子双双来去,怎的都高兴不起来。连燕子都有相伴的幸福,为何迟迟等不到思念之人的归来。离情凄凉,心爱之人不能在这景色中相伴,连那双飞的燕子都要去嫉妒一番。

      下片写闺中女子十分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希望他能够尽快回到自己的身边。景则是虚写,由女主人公的幻觉化出,即她盼望着所思念的人从*处梅林里出现,或从藕溪中归来。可嫉妒又有何用,无奈凄凉,只得怨那离别,让人愈发想念。恍惚,思念愈深,好似幻觉中他正轻骑从*处的梅园出现,又像是坐着小舟,从遥远的藕溪归来。晏殊之词浮于脑际:“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弱女子的相思之情全都寄托在那天涯海角的期待上,哪天心爱之人将从那里归来,想象连连,好似梦了一场,醒来之时,甚是凄楚。臆想之辞,尤其感人。痴心人如此,令人动容。人生自是有情痴。这相思*痴的女子,不知道爱人归来之日是何时,也只得想象重逢之景,一次一次,念了一千遍,痴了一千遍,再见会是怎样的场景。好似要把所有的可能都罗列一遍,要让自己重逢之时,不至于情绪失控,号啕大哭一般。最后一句,博山炉中香已烧完,却未燃尽。言有义,意无穷。女子大概是注视着炉里升起的袅袅香烟,心里是比这缭绕的轻烟更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香已燃尽这一意象,充满让人沉醉的力量。烟未散尽,女子的愁绪不能穷尽,等待归期到来的日子也不知到何时才尽,顿显凄清之至,哀婉无奈。纳兰写如此一名痴情的女子想要诉说的是何种深情,这女子写的是他日夜思念的爱人,还是他自己内心成痴的愁,纳兰未给出答案。遥寄相思,等待的爱情最是苦痛,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此篇不乏女子罗曼蒂克的小情怀,表达了女子幽怨绵远的相思。词中运用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有美妙的情趣。

      原文:

      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夕阳芳草满汀洲。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兰桡扶梦驻东流。

      译文:

      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夕阳芳草满汀洲。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兰桡扶梦驻东流。

      注释:

      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夕阳芳草满汀(tīng)洲。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nì)于油。兰桡(ráo)扶梦驻东流。

      镜:谓水明如镜。汀洲:水边或水中*地。兰桡:装饰华美的舟船。东流:安徽东流县,现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

      赏析:

      在蓝天白云和绿水碧波之间,一叶小舟悠然而来,远山倒映在水中,夕阳洒满岸边芳草。舟中人不禁为繁花似锦的'春色深深陶醉,于是驻桡于东流。末句“扶梦”二字,颖异可喜。

      原文:

      浣溪沙·容易浓香*画屏

      清代:纳兰性德

      容易浓香*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只嫌今夜月偏明。

      译文:

      容易浓香*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

      一阵浓郁的香气飘来,吸引我靠*画屏,窗外繁茂的枝叶将影子投在窗棂上。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使我身心疲惫,心里就愈发觉得你的珍贵。

[阅读全文]...
  •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 赏析,翻译
  •   原文:

      浣溪沙·春情

      宋代: 苏轼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清明。

      译文: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清明。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 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 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注释:

      道字娇讹(é)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huán)倾。

      “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yīng)。困人天气*清明。

      趁燕:追上飞燕。这句写荡秋千。 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赏析: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阅读全文]...
  •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 赏析,翻译
  •   原文: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代:纳兰性德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zhè)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樽(zūn)空翻采燕,九枝灯灺(xiè)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指竹叶酒。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灺,熄灭。金虫:比喻灯花。端:真。合:应该,应当。

      赏析:

      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个黎明的到来。“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本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在一片本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舞裙犹忆柘枝红”,此情此景让纳兰回忆起了当年观看柘枝舞的情景,气氛热烈,婀娜婉转。“谁家刻烛待春风”,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这就是十分风雅的事情了。这两句看似是回忆,却也道出了纳兰在除夕夜的一种怀念往昔生活的心情。

      下片写守岁时的场景。富贵人家的除夕夜别有一派富贵景象:“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竹叶酒喝尽了,头戴采燕装饰的人们欢歌笑语,兴高采烈。九枝灯即将燃尽,余光之中贵妇们头上的金虫头饰与摇曳的烛光交相辉映,熠熠生辉。这两句用酒杯、彩燕和灯几种意象来衬托除夕夜的热闹,反映出整个除夕夜的欢腾的情景。这两句还是对仗句。“竹叶樽”对“九枝灯”,“空”对“灺”,“翻彩燕”对“颤金虫”,很是工整,这些丰满的意象烘托出了除夕的喜庆气氛。在这样风流快活的场景中,纳兰是沉默的,冷峻的,“风流端合倚天公”,要成为与前贤比肩的“风流人物”,去建功立业,却只能赖天公庇佑,非人力所能强求,这句也表明了纳兰对当年逍遥自在生活的无限回忆。

      通篇来看,这首词写的是纳兰对往年除夕的.回忆,词中着力描写了柘枝舞和舞女的美妙风流,也深隐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全词情寓于景,清空而灵动。

[阅读全文]...
  •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原文、注释、赏析

  • 赏析
  •   原文: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唐代: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注释: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niǎo)间(jiàn)花钿(diàn),卷帘直出画堂前。

      清晓:清晨。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柳球:妇女头上的一种妆饰品。间:相隔、相间,动词。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指点牡丹初绽(zhàn)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pín)不语恨春残。

      初绽:刚刚开放。绽:裂开。嚬:同“颦”,皱眉。含颦:含着愁意。皱眉忧愁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怀春。

      上片开始用“清晓妆成”点明了时间和人物的身份。“柳球”句,明为写物,实则写人,女子的婀娜情态隐约可见。紧接着直到下片用了一连串的`动作:“卷帘”、“直出”、“指点”、“凭朱栏”、“含颦”等显示她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卷帘”句见其爱春心切;“指点”句见其赏春的喜悦;“日高”句见其爱春之情深,由此结出“含颦”句,“恨春残”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春残”照应首句的“寒食天”,收拢全章。

[阅读全文]...
  •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原文、注释及赏析

  • 赏析
  •   原文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注释

      ⑴不耐风——经不注风吹,汤显沮谓“不耐风”是创新之语句。

      ⑵“堕阶”句——落花片片,似含愁飘舞,落于阶前的苔薛之上。愁红:指落花。

      ⑶“腻粉”句——涂着脂粉的脸上还沾着黄星靥。金靥子:黄星靥,古时妇女面部妆饰。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又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⑷蕙心──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闺人之心,双关。

      赏析

      这首词是咏落花之作。上片写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风吹残片,纷坠阶庭。“舞愁红”,写落花纷飞之状,带有感情色彩。此时,更觉空堂寂寞了。

      下片写观花之人,有美人迟暮之感。她面饰不整,半着金靥,留着残妆;薰香尚暖,她的心别有一股滋味,是人们难以理解的。聊聊数语,将绿衣斑斑,倚栏听落花流水的空闺佳人,那万般无处着的`凄婉之情描述得栩栩如生。“蕙心无处与人同”一句,非深情者不能道出。

[阅读全文]...
  •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原文注释及赏析

  • 赏析
  •   原文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注释

      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韵。南唐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⑶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⑷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⑸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王嘉《拾遗记》卷七:“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佩,谓之辟寒金。”这里借指首饰。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

      ⑹“醒时”句: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深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烛花:犹灯花。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赏析

      此为闺情词。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清人诗话。

      开头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深杯浓酒来消愁,其愁绪绵绵可想而知。““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谓酒虽然没有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此词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似不甚经意,这种淡中寓浓、似淡实浓的词句,颇得隽永。“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香已消,魂梦断,可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金钗小,髻鬟松,则以金钗之小来反衬发鬟之乱,进一步表现女词人的反侧床*、无法成眠之状,从而以人物情状来勾画人物愁情。结句“醒时空对烛花红”点题,将女主人公的满怀愁绪以景物映衬而出,景语实为情语。

      全词在语言锤炼上也是颇见功力的。首先是精炼、形象、表现力强。如“莫许杯深琥珀浓”的“深”、“浓”两字,形象地勾出词中人即将豪饮之态。又如“应”、“空”是两个普通字眼儿,在这里却有极强蕴含力。“应”不仅写出钟声、风声相互应和的声响,而且暗示出女主人公深夜不寐之态,披露出人的脉脉愁情;一个‘“空”字又带出了词中人的多少寂寥哀怨。“香消魂梦断”一句中两个动词、用得也极为精炼、形象,它生动地勾画出女主人公梦寐难成之状。“辟寒金小髻鬟松”句中的“小”、“松”是一对形容词,而且又是相反相成,鬟愈松,钗愈小,颇有点思辨的味道,以此生动地描绘出词中人辗转床侧的情态。此句着此二形容词,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它使读者通过头饰的'描写,不仅看到人物的情态,而且体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精炼、生动的笔墨,令人叹服。其二,通俗的口语与典雅的用事自然和谐地统一于作品中。“琥珀”、“瑞脑”、“辟寒金”均是典雅富丽之辞,而“杯深”、“晚来风”、“香消魂梦断”、“髻鬟松”、“烛花红”等等又是极为通俗、明白如话的口语,这些口语经过锤炼加工,使其与典雅的用语相和谐,体现了“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阅读全文]...
  •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原文注释及赏析3篇

  • 赏析
  •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朝代:五代

      作者:孙光宪

      原文: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注释

      ⑴不耐风——经不注风吹,汤显沮谓“不耐风”是创新之语句。

      ⑵“堕阶”句——落花片片,似含愁飘舞,落于阶前的苔薛之上。愁红:指落花。

      ⑶“腻粉”句——涂着脂粉的'脸上还沾着黄星靥。金靥子:黄星靥,古时妇女面部妆饰。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又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⑷蕙心──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闺人之心,双关。

      评析

      这首词是咏落花之作。上片写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风吹残片,纷坠阶庭。“舞愁红”,写落花纷飞之状,带有感情色彩。此时,更觉空堂寂寞了。

      下片写观花之人,有美人迟暮之感。她面饰不整,半着金靥,留着残妆;薰香尚暖,她的心别有一股滋味,是人们难以理解的。聊聊数语,将绿衣斑斑,倚栏听落花流水的空闺佳人,那万般无处着的凄婉之情描述得栩栩如生。“蕙心无处与人同”一句,非深情者不能道出。

[阅读全文]...
  •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原文注释及赏析3篇

  • 赏析
  •   原文: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注释:

      ⑴清晓:清晨。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⑵柳球:妇女头上的一种妆饰品。间(jiàn见):相隔、相间,动词。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

      ⑶初绽(zhàn占):刚刚开放。绽:裂开。

      ⑷嚬(pín贫):同“颦”,皱眉。《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含颦:含着愁意。皱眉忧愁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怀春。

      上片开始用“清晓妆成”点明了时间和人物的身份。“柳球”句,明为写物,实则写人,女子的.婀娜情态隐约可见。紧接着直到下片用了一连串的动作:“卷帘”、“直出”、“指点”、“凭朱栏”、“含颦”等显示她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卷帘”句见其爱春心切;“指点”句见其赏春的喜悦;“日高”句见其爱春之情深,由此结出“含颦”句,“恨春残”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春残”照应首句的“寒食天”,收拢全章。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推荐词条

信息系统整合范文1000字 骨科教学工作总结2300字 文员岗位实*报告 电工工作不到位检讨书 违反校规检讨书2000字 欺负同学的检讨书200 撒谎初中生检讨书 晚上就寝说话检讨书600字 银行转正自我鉴定范文700字 带食物进教室检讨书500字 乡镇安监人员工作总结2200字 三年技校自我鉴定 考试作弊400字检讨书 和老师顶嘴的检讨书 老师本人自我鉴定 上课玩游戏检讨书700字 护理学生自我鉴定 大学毕业自我鉴定总结 服务员检讨书怎么写 采购年终总结范文2000字 工程造价毕业生自我鉴定1000字 旷课检讨书1000字大学 **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700字 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800字 公务员酒后驾驶检讨书1000字 职高自我鉴定范文1500字 不玩游戏的检讨书 丢学生证检讨书5000字大学生 新员工没培训检讨书500字 本科会计专业自我鉴定1000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