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夜的古诗唐韩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夜的古诗唐韩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夜的古诗唐韩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春夜的古诗唐韩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晚春韩愈古诗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来看看他的晚春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晚春韩愈古诗,欢迎参考借鉴。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在读晚春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晚春唐韩愈的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是说,草木无情,不是这样的,它们有知有觉。百花对季节的敏感比草木强。意思是,草树都知道春天快结束了,百花就更不用说了,它们争着在春天最后时光开奇斗妍。言外之意万物也惜春,争惜光阴。后两句说,杨花榆荚这种无姿无色的东西不能当做诗材取用,唯一有用的也就是它们的飞絮当作飘雪作为诗材使用。言外之意,任何事物百废必有一用。全诗哲理,谁说草木无情?花草树木都知道,惜时珍惜光阴去奋斗圆梦,不要说人了。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就连这杨花榆荚的飘絮都可以化雪作诗使用。更何况书生呢?一言以蔽之,世界万物有知有觉,任何一物生于世长于世,肯定有一用。
译文:晚春,草树都知道春天就要完了,百花争着开奇斗妍。杨花榆荚这种无用的东西,只有把它满天飞舞的飘絮当作雪花。
本人奉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欢迎阅读。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字词解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半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主要功绩:
政治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对于韩愈对待藩镇割据的态度,郭预衡指出:韩愈《*淮西碑》的主要倾向是“反对藩镇割据,而歌颂*叛的胜利;赞扬主战派,而批评主和派”,认为“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坚定立场,不应因为碑文少写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贬低”,而且他“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还不仅表现在*定淮西的一时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里都贯穿着这个思想。”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文学
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庸诗风。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他的古文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还应用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教育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史学
唐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时人指责。穆宗、文宗都曾命令史官增添修改,但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则另撰《顺宗实录》三卷。
唐朝诗人韩愈简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唐朝诗人韩愈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刻苦学儒
韩愈父名仲卿,早逝,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大历至贞元之间(766年—805年),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文人推崇。韩愈同这些人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了名。
科举之路
公元786年(贞元二年),十八岁的韩愈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公元792年(贞元八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公元800年(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到当权者家拜访,但都被拒之门外。
两入幕府
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七月,韩愈因为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新的主张。
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董晋逝世。韩愈旋即应徐州张建封聘担任其幕僚。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屡遭贬谪
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通过铨选,这年秋末,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反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后酌情移*任江陵府属官。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公元808年(元和三年),韩愈改真博士。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这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当时魏州、郓州、幽州、镇州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蓄养暗中调来的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布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人民的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立刻停手。此后韩愈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公元813年(元和八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晋升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人不喜欢韩愈,抓住他的旧事不放,说韩愈先前降职为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乃*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因此韩愈被改授太子右庶子。
随征淮西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文公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便找到柏耆。口授致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淮西*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被授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李愬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谏迎佛骨
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说供奉佛骨实在是一件荒唐事,要求将佛骨烧毁,永远根除,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看了韩愈的上表,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便就事情本身为韩愈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臣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我,我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看宰臣们怎样答对。可是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于是便于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正月,韩愈调任袁州刺史。
袁州风俗,*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九月,韩愈调任国子祭酒。
勇使镇州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当时,镇州兵变,田弘正被杀,众人拥立王廷凑,朝廷命韩愈去镇州传旨晓谕。韩愈到后,召集军民,说明反逆与归顺的不同后果,情感深挚言辞真切,王廷凑听了又怕又敬重。
晚年生活
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公元823年(长庆三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由于不参谒中臣,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说皇上恩准便不必参谒中臣。李绅、韩愈性情都固执不让,你往我来,争辩不止,于是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罢免京兆尹,任兵部侍郎。等到李绅告辞皇上赴镇任职,流泪陈说,穆宗怜惜他,便追发诏书授李绅为兵部侍郎,韩愈为吏部侍郎。
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韩愈从祀孔庙,并被追封为昌黎伯。
拓展阅读:韩愈带春的诗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4、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5、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唐·韩愈《示儿》
6、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唐·韩愈《辛卯年雪》
7、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8、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唐·韩愈《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9、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唐·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10、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唐·韩愈《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11、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12、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唐·韩愈《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13、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14、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15、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唐·韩愈《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韩愈《春雪》唐诗翻译及鉴赏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下面小编整理了韩愈《春雪》唐诗翻译及鉴赏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文解释】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词语解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故:故意。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长期在洛阳任职。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的文人。韩愈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
创作背景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
【鉴赏一】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 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 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鉴赏二】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n别开生面。
第一句“新年都未有芳华”。“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芳华”即发出香气的花儿,这里泛指花。这一句的意思是,新年都来了,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这里表明了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冬天去得晚。这是诗人初到北方的感受。一个“都”字,流露出诗人那种盼望春天到来的焦急心情。这一句不但表现出盼春的心理,而且落脚在春的表征物——花上。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承上句而来,说二月虽然无花,但有草芽生出了。“惊”即惊讶、惊喜。诗句中一个“惊”字,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突然见到“春色”时所产生的惊喜。“ 初”字,即开始。在诗人的心中,北方二月开始才有草芽,南方也许这就是春色满园了。这里自然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之感。“草芽”不但透出春的信息,也暗示诗人盼春时的喜悦。这一句重点写了初春的又一表征物——草芽上。
第三句“白雪却嫌春色晚”。这一句一转,不去写草芽,而进入写白雪。白雪是全诗所要表现的`对象,是全诗的重点。而白雪是在“新年都未有芳华”和“二月初惊见草芽”的背景下引出的,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嫌”即不满意的意思。“春色晚”说明了这一年比较寒冷。联系上句来看,二月还在降雪。这里,诗人转换了视角,不是从人的角度来写,而是从雪的角度入手,借说白雪嫌春天来得晚了来表明自己对春的盼望心情。同时,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意识和情感,这样很自然地把人与物联系起来,实现借物抒情的审美效果。特别要注意诗中“却”字的妙处,虽然是一个副词,但具有极为重要的诗意,它说明北方的春并非来得晚,好像是雪“嫌”春来晚了,这样强化了白雪对春的渴望之情。
第四句“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一句是全诗的收束,是诗人情感的最集中表现。“故”即故意的意思。这里赋予白雪以人的意识和情感。“作”即化作,当成。诗句中一个“故”字,一个“作”字,把春雪表现得灵性十足。白雪“嫌春色晚”,自己也就按捺不住了,自己穿过庭院中的树,化作漫天飘洒的飞花,把初春的美丽景色妆扮出来。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雪喻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总之,这首咏雪诗是很有特色的,在借物抒情中把雪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和人的意识情感,再通过其行为动作表现了对春的渴望之情。这样,物与人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鉴赏三】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韩愈写带春天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写带春天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唐·韩愈《春雪》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一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4、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一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5、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一一唐·韩愈《示儿》
6、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一一唐·韩愈《辛卯年雪》
7、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一一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8、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一一唐·韩愈《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9、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一一唐·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10、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一一唐·韩愈《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11、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一一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12、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一一唐·韩愈《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13、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一一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14、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一一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15、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一一唐·韩愈《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16、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一一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17、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一一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18、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一一唐·韩愈《新竹》
19、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一一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20、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一一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21、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22、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一一唐·韩愈《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23、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一一唐·韩愈《和*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24、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一一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25、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一一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二》
26、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一一唐·韩愈《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27、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一一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28、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一一唐·韩愈《次邓州界》
29、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一一唐·韩愈《秋字》
30、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一一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31、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一一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32、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一一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署)》
33、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一一唐·韩愈《题木居士二首》
34、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一一唐·韩愈《苦寒》
35、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一一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36、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一一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37、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一一唐·韩愈《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38、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一一唐·韩愈《感春五首》
39、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一一唐·韩愈《感春五首》
40、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41、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一一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42、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一一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43、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一一唐·韩愈《答孟郊》
44、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一一唐·韩愈《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45、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一一唐·韩愈《早春雪中闻莺》
46、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一一唐·韩愈《东都遇春》
47、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一一唐·韩愈《幽怀》
48、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49、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一一唐·韩愈《过南阳》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唐诗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唐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
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
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
飞鸾不假骖。
韩愈诗鉴赏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长庆二年(822)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
“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
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不过,亲临桂林的人,对这种批评却未必苟同。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 《桂海虞衡志》) 而漓江之碧澄蜿蜒, 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怎能说不奇,又怎能说“不宜”呢!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
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唐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赏析】
桂州,即桂林,其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在唐代时,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首联两句写桂林之得名并点出桂州的地理方位,寄寓了对桂州的神往。颔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桂林的山川之美。桂林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便形成了城中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之山,千姿百态,奇特秀美;桂林之水,清澈澄明,蜿蜒曲折。韩愈形容这种美为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两句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罗带”、“玉簪”皆为女子饰物,表现出了山水的秀丽。对于桂林之山,范成大称“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也用“玉简瑶簪”作比;而漓江之水不仅碧绿蜿蜒,而且流速缓慢,正如女子飘飘的玉带。因此,作者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饰物作比喻,可以说妙极。
颈联写桂林特殊的物产,直到尾联才归结到送别之意,说朋友此去桂林,远胜登仙,表达了对友人此去的美好祝愿。
扩展阅读:韩愈的文学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不仅表现于他在君主面前敢说真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例如《读墨子》一文曾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这样的言论显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对于这样的言论,前人指为“刺谬”,其实这正是韩愈虽然尊儒却不墨守的表现。
《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谴疟鬼》作品介绍
《谴疟鬼》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2卷。
《谴疟鬼》原文
谴疟鬼
作者:唐·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
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
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谴疟鬼》注释
1、谴疟鬼:贞元二十一年夏,韩愈遇赦当量移,自阳山行至湖南郴州,逗留三个月,等待新的任命,。当时又患疟疾,直至九月初才离去。此诗作于其时。参见郑珍《巢经巢文集·跋韩诗》。
2、屑屑:劳碌不安的样子。水帝:指古帝颛顼。《淮南子·天文训》:“北方,水也,其帝颛顼。”
3、谢谢:远去的意思。谢,辞去。
4、不肖子:指疟鬼。干宝《*》卷一六:颛顼有三子,死后变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人宫室,惊人小儿,为小鬼。
5、所:语助词,无实义。
6、百毒:各种有毒的药。《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7、机:时。
8、诅师:巫师。
9、弄刀笔:指画符。古代无纸,以笔写字于竹简木片,误书则用刀削去。
10、胃:帝王的后代。
11、轩:轩辕,即黄帝。顼:颛顼。相传颛顼为黄帝之孙。见《史记·五帝本纪》。
12、沫:已,泯灭。前徽:前人的美德。
13、忝:污辱。
14、靦然:羞愧。
15、湛湛:水澄清的样子。《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16、妃:妻。
17、畿:门槛。
18、掉:挥动。芙蓉旂:用芙蓉编缀成的旗。
19、九歌:屈原为楚地百姓祭祀鬼神所作的一诗歌,共九章。
20、菲:花草的芳香,此指鲜花香草。
21、咄:呵叱。
《谴疟鬼》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谴疟鬼》繁体对照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餘輝。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唐·韩愈《春雪》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一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4、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一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5、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一一唐·韩愈《示儿》
6、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一一唐·韩愈《辛卯年雪》
7、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一一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8、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一一唐·韩愈《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9、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一一唐·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10、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一一唐·韩愈《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11、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一一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12、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一一唐·韩愈《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13、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一一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14、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一一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15、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一一唐·韩愈《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16、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一一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17、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一一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18、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一一唐·韩愈《新竹》
19、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一一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20、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一一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21、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22、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一一唐·韩愈《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23、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一一唐·韩愈《和*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24、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一一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25、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一一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二》
26、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一一唐·韩愈《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27、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一一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28、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一一唐·韩愈《次邓州界》
29、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一一唐·韩愈《秋字》
30、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一一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31、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一一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32、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一一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署)》
33、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一一唐·韩愈《题木居士二首》
34、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一一唐·韩愈《苦寒》
35、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一一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36、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一一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37、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一一唐·韩愈《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38、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一一唐·韩愈《感春五首》
39、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一一唐·韩愈《感春五首》
40、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41、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一一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42、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一一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43、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一一唐·韩愈《答孟郊》
44、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一一唐·韩愈《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45、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一一唐·韩愈《早春雪中闻莺》
46、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一一唐·韩愈《东都遇春》
47、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一一唐·韩愈《幽怀》
48、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49、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一一唐·韩愈《过南阳》
50、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51、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一一唐·韩愈《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春夜的古诗唐韩愈 晚春韩愈唐韩愈的古诗 感春唐韩愈古诗的朝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唐韩愈的古诗 春晚唐韩愈的古诗 唐伐韩愈的古诗 雪唐韩愈的古诗 唐朝韩愈的古诗 舂雷唐韩愈的古诗 唐朝的韩愈古诗 古诗唐韩愈的湘中 春雪作者唐韩愈的古诗 春雪唐韩愈的古诗加拼音 韩愈的古诗一嗅春 韩愈的早春的古诗 寒食唐韩愈的古诗 春雪唐韩愈这首古诗的拼音 韩愈写的春望古诗 韩愈带春字的古诗 韩愈春雪的古诗 韩愈的晚春古诗 春雨的古诗韩愈 韩愈的古诗春雷 韩愈与春有关的古诗 古诗池上诗唐韩愈的古诗 韩愈写春天的古诗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韩愈写的古诗春晚 韩愈早春的诗句
韩愈写带春天的诗句 韩愈描写春雨的诗句 韩愈写春天的诗句 早春韩愈的诗句 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唐诗鉴赏 晚春韩愈古诗 《晚春》韩愈古诗词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赏析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唐朝诗人韩愈简介 韩愈《春雪》唐诗翻译及鉴赏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 晚春古诗韩愈翻译 韩愈晚春古诗带拼音全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晚春韩愈读音和解释 韩愈描写春草的诗句 早春韩愈古诗赏析(早春原文及翻译) 韩愈的晚春原文及译文(晚春唐韩愈古诗分享) 春雪古诗翻译及赏析(春雪韩愈朗读节奏) 晚春韩愈翻译赏析(晚春古诗的解释) 韩愈春雪的原文及赏析(春雪韩愈古诗翻译赏析) 韩愈:晚春 韩愈:早春 早春韩愈的诗句 韩愈:春雪 韩愈写的诗 韩愈字是春的诗句89句 韩愈古诗集锦
带尧的诗句 关于学的诗句 秋雨连绵的诗句 表达淡定的诗句 关于走路的诗句 五花山的诗句 娇字开头的诗句 人不可深交的诗句 骂男人出轨的经典诗句 爱情无可奈何的诗句 对明天充满希望的诗句 宫人在倾诉哀怨的诗句 关于行旅的诗句 关于春天的诗句自编 客居他乡的诗句 形容易烊千玺的诗句 表示对方不懂我的诗句 最伤感的爱情诗句大全 正当年华的诗句 有关出师表的诗句 形容女人香肩的诗句 赞美银婚的诗句 讽刺商人的诗句 含灵的诗句 屈原最经典的诗句 关于寒风的诗句 感叹历史的诗句 带鹭的诗句 形容生活充实的诗句 留字开头的诗句 英雄豪杰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