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轶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轶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轶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轶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代诗人逸闻趣事之杜甫轶事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新唐书》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杜甫连饿九天暴饮暴食而亡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交游:因为狂傲差点被杀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大事。他们一起在山东一带漫游,一起拜访当时著名的道士。杜甫这样形容他们的日子: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即便多少有点夸张,那也是狂放不羁了——这就是青年时期的杜甫。在盛唐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胸襟开阔宏大,思想生气勃勃,狂放被认为是自信健康的一种美,所以李白的洒脱那样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着时代的骄傲。他们一起登临高台,慷慨怀古、纵论天下,令周围的人艳羡,又令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杜甫自己也曾经回忆年少时的“轻狂”,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杜甫。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是满腔治国*天下的狂想。不同的是,当时的李白已经从长安铩羽而归,而杜甫却正怀着一肚子好梦准备去碰碰运气。
杜甫在长安四处碰到的都是墙壁。即使这样,他依旧带着几分年轻的狂傲。在给唐明皇的上书中,毫不含糊地自称才华绝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的成就声名远不及杜甫,但在当时,杜甫的这种说法,就好比现在某人自称和鲁迅不相上下一样。杜甫目空一切的气势,实在也不比李白差多少。
中年之后,杜甫仍然不时露出狂态。他在四川的生活,是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定日子,这全靠他的故交、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应。但是,杜甫对严武也经常漫不经心。和严武见面的时候,杜甫经常连帽子都不戴,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传说中最邪门的一次,喝醉的杜甫坐上严武的座位,瞪着严武说:“严挺之还有这样的儿子!”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同样也是当时的大忌。杜甫这完全是借酒撒疯了。
严武对杜甫虽然一贯友善,但身为一方军阀,严武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为小事**那是常事。杜甫这样没事就摸老虎须子玩,严武尽管没有马上发作,心里却动了杀机。一天,严武召集部下准备去杀了杜甫,要不是严武的母亲及时救杜甫,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诗句了。
在杜甫的吟诵中,人们总是看到一个关心民间疾苦、善良又热心肠的老人,很难把他和那种轻狂对照起来。或许,人性的复杂多面正是这样吧。
从政:最后只好消极引退
杜甫的诗歌时常出现放歌纵酒的描述,中间多少能够体现出一点他的疏狂。而他的固执倔强,好像却不容易看到。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綰率兵与叛军大战失利,被朝廷罢官。杜甫此时刚刚当上了负责进谏的左拾遗,就向同样登基不久的唐肃宗上疏,认为房綰没有大罪过,应该仍旧给予重任。这还不算,在朝廷上面见唐肃宗时,杜甫盯着这件事情不放,纠缠不休。
除了态度异常坚决外,大约他又犯了老毛病,说话有点没上没下,终于把唐肃宗弄火了,下令审讯杜甫。这次是宰相和御史出面求情,大意是杜甫说话虽然没分寸,但也算尽职尽责,杜甫这才免了刑罚之灾。
而侥幸逃过一劫后的杜甫居然还不见好就收,再次上疏为房綰的事情喋喋不休,很有点不知死活的劲头。这种不屈不挠的脾气和唐朝初年的名臣魏征非常相似,不达目的决不收手。但魏征风云际会、恰逢明主,遇到了唐太宗这样千古少见的头脑清楚的皇帝,才成就了一代谏臣的名声。纵然如此,唐太宗还经常被气得嚷嚷,要杀了这个不知进退的家伙。
杜甫碰到的唐肃宗可就没那么明白了,从此就不怎么搭理杜甫,不久更找了个借口远远地把他打发了事。在严武手下当差时,杜甫还是旧*不改。杜甫和严武幕府的同僚不和,干了一段就不耐烦了,请求严武批准辞职。严武没有答应,杜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报告申请。碰上这样的倔脾气,严武大概也被磨得受不了,只能让杜甫回草堂当*民去了。
这个事件看来是杜甫一生的一个转折。从在唐肃宗*的积极进取,到在严武地方*的消极请辞,杜甫从政的热情似乎消退了。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对国乱民困的忧虑始终如一。
生存:一半饿死一半撑死
政治上不得志是一种不幸,但杜甫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他生活的潦倒,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初到长安不久,父亲去世使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快生活就陷于困窘。他曾采草药出售以糊口,曾经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但这些都救不了穷,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也不少见,他不得不奔走于豪门和亲友之间,乞求一点援助。
杜甫在长安有一个晚辈,为了蹭一顿饭,杜甫时时到那里走动。这个晚辈混得也一般,杜甫去的多了,他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给人气受的事情难免做点出来。偶尔运气好了,有人同情杜甫的处境,热情招待他一次,就足以让杜甫感激不尽了。
这种生活状态,杜甫在长安坚持了10年。等杜甫弄到一个小官的职位时,已经有点太晚了。他上任不久回家探亲,进门听到的是小儿子活活饿死的噩耗。一代“诗圣”流落到这步惨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不只是眼见,还是切身之痛。
安史之乱时,“饿”依然是杜甫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辗转挣扎到四川时,已经一身是病。在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贫苦民众那么真切的`同情哀怜,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付出太过沉重了。
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杰出诗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大概令后人感到不安,于是人们对杜甫的死因做了种种解释,并推断出溺死、病死等各种说法。然而,纵然真是这样,对诗人本身的痛苦也没有任何补益。他以他的颠沛痛楚见证了盛世唐朝的没落,他那些伟大诗篇,就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鸣,也是一个辉煌时代走向终结的哀歌。
杜甫诗三首——作者轶事
独夫在夔州一所破旧的草堂寓居期间,一天深夜,他正为国家内乱而忧虑,加之当时贫病交迫,不免感慨万分。睡在身边的妻子杨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轻轻地对他说:“你听,外边有响动。”
杜甫侧耳听了一会儿,果然听到草堂外有动静。于是,他悄悄地下了床,将帘子拉开,见枣树下依稀有个人影在晃动。杜甫轻轻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妇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这老妇人每打落几个枣子,便用手在地上乱摸乱寻,捡到了枣子,连忙塞进嘴里囫囵咽进了肚里,看样子几天没有吃饭了。杜甫也就没有惊动她,折身回到了屋内。
杨氏问:“有人么?”
“有个老妇人在打枣子。”
“这么深更半夜来打枣子吃,怕是饿坏了!”杨氏说,“桌上还留有一碗菜粥,我去端给她充充饥吧。”
杨氏边说边穿好粗布衣裙,端起碗就往外走。杜甫也随手取衣披上,跟了出来。
那老妇人见有人来了,扔下竹竿,跌跌撞撞地朝外跑。杨氏轻声唤她:“老嫂子,请留步。”
,也就喘着气停下了脚步。惨淡的月光下,杜甫见老妇人瘦骨嶙峋,衣不蔽体,顿时大动恻隐之心,忙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搭在老妇人的肩上。杨氏又把一碗菜粥递了过去,让老妇人吃了。老妇人顿感一阵温暖,望着杜甫夫妇,老泪纵横……
当杜甫问起老妇人的身世时,老妇人哭道:“我就在草堂西边那间草棚子里住。丈夫和儿子早被官军拉去当苦力,至今不知死活……现如今我无依无靠,只有靠挖野菜糊口度日。这几天因挖不到野菜,饿得实在不行了,才来偷枣子……”
杜甫说:“老嫂子,快别说‘偷’字了,这枣你要吃就打吧!”
杨氏也关切地说:“以后你白天来打吧,半夜三更的,可不要跌倒了。”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了。杜甫和杨氏默然回屋,点起小油灯,再也无法入睡。
转眼一年过去,杜甫全家买舟东下。临行前,杜甫找来老妇人,对她说:“我走后,新来的主人姓吴名南卿,是我的好友,我已嘱托过他,你还是可以照样来打枣!他不会为难你的!”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却无从开口。她朝杜甫拜了三拜,默默地祝愿恩人全家一路*安……
谁知杜甫走后,吴南卿不但没有按杜甫的嘱托办,反在草屋周围筑上了高高的篱笆。
杜甫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又呈吴郎》的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吴南卿读后,马上领悟到杜甫的良苦用心:既表达了对老妇人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的社会以及战争引来的灾难。他顿觉羞愧不已,忙叫人拆除篱笆,并亲自去老妇人家赔礼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离开夔州回到忠州。临走那天,他把草堂收拾得干干净净,请老妇人住进来。吴南卿说:“遵照杜公的意思,我走后,这草堂便是你的了。那棵枣树望悉心照料,杜公最喜爱吃枣,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来!”
从此,老妇人晚上施肥,早上浇水,枣树越长越粗,枣儿越来越甜。老妇人非常怀念杜甫,每逢收枣,她都要精选一批饱满的、颜色好的枣子,摊在草*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蜜水浸泡数日再捞起来,风干后,贮藏在坛子里。
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枣坛一只只增多,杜甫却没有回来。老妇人望着枣树,心中十分惆怅,她多么渴望恩人回来吃枣呵!
杜甫卖药谋生
大诗人杜甫怎样卖起药来了?说起来这里包含着诗人生活中一段辛酸的历史。
诗人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乡野轶闻组诗
一、山道行
夕阳西下山道行
脚下青苔径湿泞
树荫斑斓拌倒我
打滑青苔不领情
涧水清澈水声响
漫过山梁村人听
山道青春和一起
反潮现象日落岭
二、鸟归巢
日落鸟归巢,鸣啼高音调
它们居大树,门牌号不要
你愿意与否,“回家”一词叫
三、乡野水井
乡野水井我*看
犹如木榫一颗沾
嵌在地中谷物长
豆角瓜藤篱笆攀
扯住白云一朵朵
水井孤寂蜻蜓伴
四、进村
进村路过塘一口
鱼儿翻身响声柔
我心听见塘寂寞
菜地水塘各一头
五、打橄榄
陈家房旁种橄榄
那年秋后打果谈
摇击树冠橄榄打
竹竿两根挥毫闪
连同月光来拾捡
整整盛满一大篮
诗人郑板桥轶事
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下面整理了一些郑板桥的轶事,一起来看看!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
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风的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个人润例
写字画画,斤斤计较于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好吃狗肉
等第狗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誉之“人间珍肴”。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诗人杜甫的轶事典故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杜甫的轶事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主要作品精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石壕吏
晏殊轶事翻译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殊轶事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宴饮(通假字:寮通僚,燕通宴),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卷九)
译文
晏殊是童生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草稿还在,希望能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瞒。
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通假字:寮通僚),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诗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代表作品有《清*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乐·金风细细》等。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因为这样,(皇帝)经常称赞他。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章事,晋中书门下*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易*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1.好演员其实都好在一处,那就是台词水准出众。水货演员其实也都有长处,譬如长相俊秀,身材婀娜,可惜可叹,台词水*真不是天生的。
2.记录美好和创造美好相比固然还有些差距,可是欣赏美好的享受是一致的。与其苛求自己得烹调技艺日益精进,莫不如也时常按图索骥人云亦云地去寻访名厨名店大快朵颐。我吃到美味了,也不亚于我做出美味了。
3.湖北风光,千里湿地,万里莲香;望扬子*,唯余荷塘;江汉沃野,鱼肥稻香;四时丰收,八节农忙,夫求饕餮好时光。等过年,看老母剁肉,爹地剥姜。
4.我们一直在盗版,利用的是不健全的管理和每况愈下的道德风尚,恰如在只有一条车道的马路上,你既不能倒车,也不能超车,虽然堵塞些,倒是井然有序---而在十车道的大街上,为了追求快速到达目的地,我们*惯了见缝就钻,随意超车并线,甚至闯灯,然后回家上网一查,发现自己的违章没有被拍到,高兴半天,并津津乐道。
5.小孩的观、世界观和语言系统都不完善,学曲艺太早,很容易培养出一个‘小老艺人’来。
6.我就是爱吃之人,对锅碗瓢盆很有感情。
7.如果我去说相声,就没有了。
8.我们的公众和社会*惯于享受成果,狗吠千日无人过问,偶然一人挺身打狗,众人鼓噪围观,纷纷站在一边叉着腰唾沫横飞地参与到对业已落水狗的集体讨伐,而往往忽视对第一个把狗打到水里那个人的关心。当缓过劲来的落水狗找机会咬了打狗人几口的时候,围观的人们则一边后退,一边唏嘘,没准还总结出狗活狗的人活人的人不惹狗狗何伤人这样的结论。
9.骗,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满嘴跑火车,既得利益为上,这样的优良传统在我们中间方兴未艾,传承开花,硕果累累。
10.中国的现状之一,骗子只要有钱付广告费,就能在已经充分建立了公众信任的*台上大肆宣传,然后去骗更多的人---信息不对等之下的消费者的钱。
11.我们正在成为幌子之国,冠冕堂皇的东西打完头阵之后,坑蒙拐骗的真实嘴脸就一定会显现。都是幌子,恶心在后头。
12.烂节目就好比笨拙的厨师用低档食材,加以各种恶俗的调味,充分迎合不会吃的食客那粗鄙的肠胃,并以此沾沾自喜。
13.电视购物的基本套路:捏造变造生造一个真理,然后告诉你实现这个真理的实现多么伟大实现它的代价多么高昂,最后提醒你在广电购物那儿可以廉价快速地实现这个真理。
14.没有信仰做支撑,妄谈理想其实都是心怀鬼胎。
15.人就是块抹布,要适应扭曲即生存。
16.和小偷、劫匪、非法传销者一样,骗子有行业,有系统,甚至有管理体系。所不同的是,前者的风险和回报,逐渐不能望后者之项背。
17.由于文化和见识的人为差距,先掌握了信息的人先富起来,并极力保持和扩大这种信息不对等,以保证不会有太多的人会跟着富起来---因为大家都富起来了,就显不出自己富了,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又算穷人了。
18.最不能承诺的就是我们的诚信,因为诚信不能当饭吃,只能被当做一种空想的美德广泛流传。大家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保证总是有饭吃或者吃得好。
19.最恪守既定职责的往往是城管部门,下手坚决,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成为烈士。这一点上看,城管的敬业,此间无二。
20.在主持人里比说相声,我谁也不怕。
21.人一辈子都是在做贼心虚,无非是有时做贼,有时心虚。
22.干媒体这行的,主要功能是针砭时弊,不是歌功颂德。
23.请相信公理,正义和良心,这三样不必天天挂在嘴上,却可以刻在心上。它们会帮你消弭那些没用的负能量,指引你生活的方向,尽可能地减少你的后悔和迷途。
24.那些坐在体制的电热毯上煲热的*,往往都会导致严重的头脑发热。
25.电视媒体工作者从业门槛、水*、心气儿、自我创造力、文化修养、学*能力、职业使命感、行业风气整体偏低,现在看电视的人根本看不上做电视的人那点拙劣表现。
26.活在纷乱当下,人一定要为自己保留至少50%以上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自己体会、评价和升华自己,与他人毫无干系。
27.你们别瞧不起传统媒体,俺们无非是体制是落后了些,做事不正规了些,腐败了些,臃肿了些,业余人做专业事多了些。你们这些娃娃,少斜着眼睛看前辈,不要忘了当年我们比你们新媒体现在牛X,你们将来也有今天!
28.把一切趋炎附势的,巧取豪夺的东西视为可有可无吧,那些最终只能为你带来忏悔。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徐溥的轶事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溥的轶事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此后升任首辅。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历经景泰,宪宗,孝宗,弘治四朝,辅佐了四外皇帝,他的官衔一路细数下来,竟如此之多。
徐溥为官严谨,进退有度,遇事从容应对,虽屡遇大狱,但能屈能伸,几经沉浮仍能安静守成。他一生清正廉洁,深受皇帝器重。历任四朝,辅佐四外皇帝,还能安稳回乡,就可见他有多么受器重,也是多么会审时度势了。他曾经多次向皇上请求辞官,直到老的眼睛看不见,写奏疏的手都颤抖后,皇帝才极为不情愿的放他归乡。这位得四朝君主器重的;老臣,得以安静的去世,死后谥文靖,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徐溥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老城安稳的性格,这个让他历经几朝仍*稳守成的品格。相传徐溥小的'时候就知道将孔孟圣言,抄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以便随时阅读。他所在私塾的老师,见徐溥的口袋老是鼓鼓的,就以为是小孩子随身携带的玩具。作为一位老师,自然不能让学生把玩具带到课堂上,这不是玩物丧志吗?于是让徐溥拿出来,等拿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孔孟圣言。知道原委后,老师很是羞愧,于是找到徐溥的父亲,对他说你儿乃是神童异才,我不能为其师。,于是请辞离去。
徐溥少年的时候,听得古时贤人每天都会自检其身,于是效仿古人,每天都会检讨自己的行为。他在书桌上放置了两个瓶子,若是当天他做了好事,就在瓶子里投下一个黄豆。若是他当日有过不好的想法,或者不好的言语,亦或是不好的举动就在相应的瓶子里投放黑豆。开始时,黑豆比黄豆多,看见这种结果。徐溥越发严格要求自己,自此改正了自己的许多错误,到了后来总是善行比恶性多,黄豆比黑豆少。徐溥如此的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他在后来为官途中,能够清正为官,行事总是严谨有度,利国利民不可缺少的品质。
还有轶闻说,徐溥年老时与宫内太后关系很好。每每进宫拜见太后,太后都会给徐溥呈上一碗燕窝,以显示自己对他的体恤。后来有一次,徐溥再一次进宫拜见太后,太后照例让人呈上燕窝,不过当徐溥发现燕窝上的东西时,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后想要传给他的意思。那燕窝上放了两颗枣子,一颗茴香,意思是早早回乡。原来有与徐溥有仇的太监和大臣,联合在一起,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本,太后这是给他传消息呢!徐溥读懂意思后,立马启程回乡,皇帝派出的兵马紧紧相追。幸亏徐溥早有预谋,在家藏了一块白虎堂(白虎堂是古代相当于现在的军备司令部,擅入者是重罪,是要杀头的)的牌匾,如此才躲过了一劫。不过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毕竟,作为一个国之重臣,皇帝怎么可能随便将他问罪,他又怎么可能随时藏一块白虎堂的牌匾呢!
铜雀台的轶事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铜雀台的轶事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里介绍铜雀台时道:“却说曹操於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此说毫无根据,却提示了罗贯中在构思三国故事时,也思考过铜雀台名字的出处问题,只是不得其解,才虚拟出这段情节来。铜雀台名字的由来,古诗《歌》提供了一条线索:
长安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
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在长安西郊上林苑里营造建章宫,双圆阙是建章宫的一组建筑物。古代王侯的府邸,为了炫耀权势,在大门的两侧建有成双的塔楼,称做“阙”。汉阙的顶上,常常有鸟形的装饰物。双圆阙是夹着建章宫北宫门的两座塔楼,塔楼的顶上,安装有一对铜铸的凤凰,就是古诗《歌》中的`铜雀。东汉张衡的《西京赋》形容双圆阙高高耸立在空中,有如海边屹起的一对山峰。
稍后的古藉给出具体的数字:双圆阙“高二十五丈”,铜凤凰“高丈余”。西汉一尺相当於今天公制的23.2厘米,换算下来,阙楼加上铜雀,总高度超过六十米。以当时的技术水*,有无可能性建造这样高的建筑物,有待建筑学家们的论证。公元26年,赤眉军撤离长安城时,放火焚烧了城内外的皇家宫苑,建章宫成为一片焦土,双圆阙被毁。
双圆阙焚毁后一百八十四年,曹操在邺城城墙上筑起了以“铜雀”为名的高台。与双圆阙不同,铜雀台上并没有安装铜雀。建安文人,包括曹氏父子,在诗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过铜雀台上有铜雀。西晋左思的《魏都赋》,铺陈了邺城的山川、物产、宫苑、市里,在述及三台时,仅以“三台列峙以峥嵘”一句话带过。记载邺城最为详细的现存古藉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介绍三台时仅说:“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也没有说铜雀台上有铜雀;在述叙后赵君主石虎翻修铜雀台时,才说“又作铜雀於楼巅,舒翼若飞”,这已经是公元336年,后赵迁都邺城以后的事情了。
后世许多著作引用《水经注》的这一段文字时,不细分三国时期的铜雀台和十六国时期的铜雀台,使读者形成铜雀台上始终都有铜雀的错觉。曹操没有在铜雀台上安装铜雀,很可能是受到礼法制度的约束。*衣帽、车乘的式样、颜色和附加装饰物都要求与使用者的身份相称,在《后汉书》舆服志里有详尽的记述。对建筑物也有类似的规定,有《后汉书》皇甫嵩传为证:“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有关的条文则已经失传。当时曹操官居丞相,封爵是武*侯,还没有进位到魏王,也许还没有资格在建筑物顶部用凤凰当装饰物。
所以这名字应该是曹操起的。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时,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众所周知,二乔,即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孔明为了促使周瑜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特用激将法来激怒周瑜,使周瑜听孔明背诵完修改版《铜雀台赋》后,果然马上被激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当即表示:“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于是,孔明的激将法凑效了。
当然,罗贯中的这段记载,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见,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罗贯中在描写这一段时,多少受了这句诗的启发吧。在新版的《三国》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新版《三国》曹植在做此赋之前周瑜就已经死了,高希希导演把握的很准确,所以更加证实了孔明篡改《铜雀台赋》只是推测而已。
夏是四季中最鼎盛的时期,他热情奔放,轰轰冽冽,显示着生命的力量与魅力。
纳凉
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带轶字的古诗 坛子的轶事古诗 有轶字的古诗词 有关轶事的古诗 有关轶卓的古诗词 带述轶的古诗词 带轶的诗句 关于描写轶事野史的古诗 轶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大全 校园轶事用古诗词开头的 扶贫轶事台词 仕林轶语经典语录 五首古诗词的轶闻或故事简短 天行轶事经典语录 赵丽颖生日宋轶送祝福 童话剧卜卜斋轶事台词
怀古诗大全_古诗 春的古诗 蒙古大将失吉忽秃忽的轶事典故 马的古诗 古诗《风》 韩愈生*轶事 蜂古诗 诗人杜甫的轶事典故 徐溥的轶事典故 胤禟的轶事典故 古代诗人逸闻趣事之杜甫轶事 唐代诗人杜甫的轶事典故 新年轶事 铜雀台的轶事典故 晏殊轶事翻译 刘禹锡轶事 李白的轶事典故 雨的古诗 朱轶名言 雪的古诗 夏的古诗 雨的古诗 莲的古诗 马的古诗 水的古诗 秋的古诗 乡野轶闻组诗 古诗夏天的古诗 夏的古诗 诗人郑板桥轶事
激励人自信的好句子 社会关于交朋友句子 友情自作多情的句子 有关感恩生命的句子 比喻同学情深的句子 形容嗨的句子 一个人变得冷漠的句子 关于家务事的句子 爸爸的陪伴的句子 估计孩子的句子 称赞熊梓淇的句子 描述地铁的句子 描写民宿客栈的句子 形容车间里闷热的句子 枫叶颜色的句子 儿媳妇不孝顺的句子 描写鲜花多的优美句子 逗别人开心的句子 闺蜜结婚不舍的句子 像风一样的女子的句子 表达自己要离开的句子 单身快乐经典句子 秋天来了句子 恋人搞笑句子 织毛衣微信句子 领悟人生的句子图片 形容人居心叵测的句子 赞美秋菊的经典句子 进退两难句子 夏天雨后夜晚的句子 老公伤我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