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关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元日》带拼音

  • 写作
  • 古诗《元日》带拼音

      王安石《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的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元日》带拼音,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原文

      yuán rì

      元 日

      wáng ān shí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这一首诗写于诗人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这一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一名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首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整一首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简介

      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临川的军官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喜好读书,有着过目不忘,下笔片刻即可成文的能力。王安石幼时经常因父亲工作变动,而云游四海。1037年,王安石在京城与曾巩相识,向欧阳修引荐了王安石。公元1042年,王安石考中了进士,出任为淮南节度判官。

      当任期满时,王安石拒绝了进入馆阁的机会,到鄞县担任知县。在任上,王安石励精图治,兴修水利,置办学院,政绩颇佳。1051年,王安石拒绝了越级升官的机会,后被欧阳修举荐为谏官,也被王安石推辞。1058年,王安石写了一份主张变法的内容,递交给了宋仁宗。

      当时宋仁宗并没有采纳,直到1070年,王安石担任了宰相,才正式开始了变法运动。可惜,变法运动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反对。改革派与保守派两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围绕变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辩。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主持的变法运动正式结束。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登基。王安石因变法失败,遭到了保守派打压,多年来的政治诉求得不到实施,在生活中郁郁不得志。1086年,时年66岁的王安石病逝,被追赠为太傅,谥号为文。

[阅读全文]...
  • 元旦跨年视频祝福语

  • 祝福语,跨年,元旦
  • 元旦跨年视频祝福语(精选90句)

      钟声还未响,你的手机还未挤爆,除夕夜我的拜年短信先报到:新年来,拜年了,祝你全家身体好,金龙相伴无烦恼,和和美美乐淘淘,大吉大利真美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旦跨年视频祝福语(精选90句),欢迎大家分享!

      1、愿你来年工资加“新”,少做“新”苦事,多领新票子;生活更新,买栋新房子,开辆新车子;心情舒“新”,听听新曲子,看看新片子;元旦快乐心想事成。

      2、冬至也好,*安夜也罢,不变的是牵挂;圣诞节也行,元旦又来临,连连惊喜送不停!弹指一挥间,时钟又走过多少圈?对你的祝愿一如从前,祝你快乐天天!

      3、辞岁迎新同欢乐,欢庆时刻送祝福。快乐好运全涌来,财源滚滚挡不住。*安健康把你绕,幸福美满把你罩。短短信息深祝福,浓浓情意把你围。祝你元旦节快乐!

      4、也许联系有点少,思念却不曾更改。你我友情依然在,千山万水难阻碍。新年到,旧貌换新颜,不管居家还是出门在外,都愿你快乐安泰,过得幸福精彩!

      5、愁烦随着缓缓时光,慢慢溜走,悲伤随着辞岁迎新,彻底消失;快乐伴着璀璨烟花,彻底绽放;好运伴着美酒,绵绵无期;问候随着短信,温馨送到;祝福伴着真挚,甜你心间。亲爱的朋友,祝你元旦快乐,福星高照!

      6、年终岁末,承前启后。总结过去,烦恼丢掉。一年辛劳,圆满结束。放飞梦想,继续起航。新年进步,再接再厉。祝你开心,幸福快乐。元旦吉祥,万事如意。

      7、牵挂把你我的距离缩短,问候将冬天变得温暖,祝福从心中飞出一串一串,短信飞越万水千山,带着祝愿和期盼,送给你吉祥和圆满。祝你元旦幸福!

      8、元旦到,饮美酒。将年的不快倒进酒杯,饮尽这杯岁月酒,将烦恼统统忘在脑后;将年的幸福斟满酒杯,饮尽这杯祝福酒,让好运永远跟随。元旦快乐到,愿你享受幸福,好运常在,吉祥伴随,笑口常开!

      9、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朋友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晶莹的琥珀停留。祝最好的朋友新年快乐!

      10、元旦马上来到,提前将你骚扰;微信祝福开道,扫除一切烦恼;新的一年安康,心情绽放美好;工作轻松无恼,工资愈涨愈高。祝你元旦欢笑,福星高照!

      11、山河能遮挡视线,却隔不开深深思念;经纬能拉开距离,却挡不住真挚情感;岁月能流逝华年,却扯不断友情的线。喜迎元旦,问候提前,祝你事事如愿!

      12、玛雅预言成谎言,开心圣诞刚过完。迎来元旦喜洋洋,眉头舒展笑开颜。人逢喜事精神爽,社会和谐民心欢。国泰民安神飞扬,花好月圆家美满。祝元旦快乐!

      13、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去你的烦恼;让阳光给你带来温暖;让亲情给你带来温馨;让爱情给你带来快乐;让朋友给你带来无限的快乐和祝福;朋友,元旦快乐。

      14、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洋洋;年年财源广进,岁岁*安祥和!元旦快乐!

      15、本短信可保*安,促健康,增财气,包你看完后,一年都生龙活虎,万事胜意,财运亨通。是元旦节的必备佳品,一定要收藏好,还要和朋友分享,不能独吞哦。

      16、元旦是句号,总结以往的美好;元旦是冒号,开启成功的预兆;元旦是感叹号,吹响未来号角;元旦是省略号,省略掉郁闷烦恼。祝你新年画满幸福符号!元旦幽默祝福短信。

      17、元旦到来,幸福揣怀;新年的风,喜庆飘扬;喜悦日子,万里祥瑞;烟花绽放,璀璨大地;快乐问候,送达你心;温暖祝福,入驻你身。祝你元旦快乐,幸福久久!

      18、我点击新春的画面,搜索吉祥的链接,复制喜庆的笑脸,粘贴如意的图片,删除无奈的忧愁,编辑真诚的语言,保存无边的快乐,发送最美的祝福,祝你元旦快乐。

      19、球是圆的,我的祝福也是圆的。我把原原本本的心愿,变成原滋原味的新年祝福!祝你:爱圆情圆,花好月圆,人缘财源,源源不断!元旦快乐!新年好!

      20、元旦要到了,趁着还没有放假,欢庆晚会还没有开始,祝福短信还没有爆发,你的手机还有空间,我的手机还没欠费,发消息还没涨价,早早预祝你元旦快乐!

      21、元旦的第一朵雪花因你的甜蜜温馨而晶莹,元旦的第一个黎明因你的健康*安而宁静,元旦的第一缕阳光因你的吉祥如意而温暖。元旦又至,祝你新一年里一切随愿!

      22、轻轻的一声问候,深深的一捧祝福,绵绵的一串关怀,都道不尽心中的感慨。新的一年来临,千言万语都凝集在这一条短信,祝你元旦节快乐,永远幸福!

      23、向东方采了一些吉祥,问西方要了一丝好运,朝南方借了一份如意,在北方扯了一把*安,将这些全部送给你,元旦到了,愿四面八方的幸福全部涌向你,元旦快乐!

      24、轻轻的一声问候,让笑容投怀送抱;淡淡的一声祝福,让烦恼偷偷走掉;静静的一则短信,悄悄的跑进手机;真诚的谢谢你并祝福你:圣诞和元旦快乐!

      25、元旦来临问个好,短信祝福报个到,财源滚滚时时进,事业发达步步高,生活如意事事顺,好运连连天天交,愿你开心又美妙,转发八人显神效!元旦快乐!

      26、元旦到,送你个“元”,愿你生活比蜜甜;送你个“旦”,祝你烦恼都滚蛋;送你个“快”,盼你好运铺天盖;送你个“乐”,望你幸福笑呵呵!祝元旦快乐!

      27、年底到,办年货,各大商场去转转。元旦喜庆还未完,新年促销在蔓延,挑挑拣拣心喜欢,走走逛逛快乐也依然。年底了,愿你置办幸福的年货,快乐到永远!

      28、看过春花棉花雪中花,才知道心花更芳香;走过山路水路雨中路,才明白心路更艰辛;吃过鸡蛋鸭蛋茶叶蛋,才懂得元旦最快乐!祝你元旦快乐,一生好运!

      29、元旦到,我要送你最真心的祝福:愿你好运像阳光一样普照着你,健康像茶水一样滋润着你,幸福像红酒一样陶醉着你,生活像鲜花一样灿烂着你。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声不断!

      30、惦记深,情意浓,伴着元旦传思念;字带情,句带意,带着新年的喜庆;喜连连,笑哈哈,愿你开怀在元旦;问候真,祝福到,祝你好运幸福绕。元旦快乐!

      31、等我有钱了,手机买两部,一部听音乐一部照相;鞋买两双,一样一只穿脚上;短信发两条,一条祝你元旦快乐,一条祝你转发的朋友元旦快乐,没办法,谁让咱是有钱人。

      32、新年的喜庆如月光,照亮千万家;快乐的味道如糖果,甜蜜你心间;思念的温馨似棉被,温暖你身心;问候的传递载祝福,送到你眼前。祝你元旦快乐,幸福安康!

      33、敲响元旦的闹钟,驱散郁闷的寒冬,赶走烦恼的跟踪,好运过来吹吹风,新年快乐有几重,祝福给你是无穷,温暖温馨最从容,祝福祝愿喜相逢。元旦快乐!

      34、有钱不骄,无钱不恼,生活不易,知足最好,快乐多多,烦恼少少,健康常伴,*安笼罩,友情拥抱,亲情围绕,紫气东来,福运缭绕,元旦没到,祝福早到。

      35、人逢元旦笑开颜,一家欢聚喜团圆。鞭炮声声,炸碎末日预言;锣鼓喧喧,传递新年心愿。鲜花绽放喜庆,歌舞寄寓安康。良辰美景幸福天,听取欢呼一片片。元旦快乐!

      36、旧颜老貌一去不复返,新年伊始忘却所有脑烦。快乐整装上阵走向阳光灿烂,幸福花开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愿新年工作积极向上,有个好身体,元旦快乐!

      37、元旦到了,烦恼要忘掉,开心最重要;元旦到了,忧愁排解掉,快乐是必要;元旦到了,冷漠要抛掉,联系常常要;元旦到了,祝你:元旦快乐,新年幸福!

      38、元旦到了,忧烦无踪了,快乐高涨了;惆怅无影了,幸福蔓延了;霉气跑光了,祥云驾到了;病疾消散了,健康拥有了;事业精彩了,财运冲天了;爱情甜蜜了,日子红火了;心情爽歪了,祝福发出了:祝元旦快乐,福寿安康!

      39、元旦的炮竹锣鼓响彻在四面八方,欢庆的秧歌舞蹈跳跃在大街广场,喜悦的嘹亮歌声唱响在千家万户。元旦来到了,愿朋友元旦快乐,心想事成,勇往直前!

      40、一年伊始梅花俏,淡淡红晕淡淡笑。风调雨顺别旧年,万象更新看今朝。合家欢聚乐陶陶,温软话语情意泡。新年更有新愿景,幸福暮暮又朝朝。元旦快乐!

      1、路漫漫,风淡淡,天蓝蓝,思绵绵。烟花灿,过元旦,快乐伴,赛神仙。与好运,常相见,跟*安,永连线。祝愿你,福无限,日子美,生活甜。

      2、我趁年的钟声还没敲响,我赶紧用财富雷达跟踪你,快乐大炮对准着你幸福机枪瞄向你祝福子弹包围你。你能躲得过吗?祝你元旦节快乐!

      3、任天高地远,隔不断对你深深的思念;任时光变迁,挡不住对你真挚的情感;岁月可以令你我生华发变容颜,深厚情谊永不变,依旧停留在心间。祝元旦快乐!

      4、茶,用情感去品,越品越浓;酒,用坦诚去喝,越喝越香;情,用真诚去感,越感越深;友,用理解去交,越交越好;祝您元旦快乐!

      5、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憎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乐逍遥,节到你在笑!祝你元旦开心笑!

      6、常煮鲜鸡蛋,笑容比花艳;有空吃点绿色蛋,环保还低碳;早晚炒炒保健蛋,锻炼身康健。千万别吃胡扯蛋,吃了可就成傻蛋啦!元旦快乐!

      7、朝阳是新生的力量,督促奋斗的人前进;初恋是懵懂的情愫,牵绊相爱的人心上;元旦是新年的伊始,带来等待的人希望。朋友,元旦快乐!

      8、元旦节,一起来砸“蛋”:让你的烦恼完蛋,让你的忧愁滚蛋,让你的苦闷鸡蛋碰石头,让你的酸楚鸡飞蛋打,幸福与快乐还要一起来捣蛋,要有心理准备哦!

      9、没有阳光,哪来的四季芬芳;没有风霜,哪来的百花挣香;没有安康,哪来的人生豪爽;没有元旦,哪来的万家合唱。短信打开,元旦快乐!

[阅读全文]...
  • 元旦古诗王安石宋注释(元旦王安石古诗拼音版原文)

  • 元旦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春节期间,神州大地一派张灯结彩的节日喜庆气氛,春节是小孩子们翘首以盼的节日,也是大人们走亲访友的日子,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春节为主题而展开。

    春节现在已然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内需消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那么宋代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有哪些与现在不一样的*俗呢?王安石的《元日》就是一首写正月初一元日这天,人们过春节的一些*俗,可以通过这首诗一探宋代春节的的原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什么意思呢?元日在古代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开始的日子,元日是人们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的日子。

    “元日”意思就是一年初始的日子,隋朝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写道:“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古代元日也叫“元旦”,“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晋书》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日的叫法很多:先秦时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期称为“三朝”、“岁旦”、“正旦”等;魏晋南北朝则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岁旦”、“新正”、“元日”。其中“元日”和“元旦”是使用最广泛、流传最久的两个称谓。

    这种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末,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以西历,所以便统计”,逐渐使用公历纪年,也就是阳历,于是就将阳历的一月一日规定为“新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区别两个新年,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王安石其人其事,我在上一篇文章《他少年有志,两度拜相,他的变法却以失败告终,王安石不凡的一生》中已经做过介绍,想了解的话,可以猛戳此处书名号,本文不再做详尽的介绍。

    这首诗作于元日当天,全诗描写了元日这一天除旧迎新的三个*俗,更深地表达了王安石力推新法的信心和喜悦心情。王安石在熙宁二年担任参知政事,变法随即开始,同年十二月官拜宰相,这首诗就创作于熙宁三年正月初一(元日),也预示着改革的春风进入千家万户。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这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来到了,燃放爆竹成了一个强烈的仪式感,一种信号,辞旧迎新的一种仪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元日的爆竹声中,或许王安石对变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那么在元日燃放爆竹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和内涵呢?

    “爆竹”,其实最初的爆竹就是指燃烧竹子,因为竹子燃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之声。古人认为燃放爆竹可以驱邪避害,所以到了元日的这一天,人们就会燃放爆竹。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关于《荆楚岁时记》后文会做详细的介绍。

    随着发展,爆竹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燃烧竹子逐渐变为竹子与火药的结合体。火药在爆竹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隋唐时期的炼丹家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将硝石、硫磺、木炭着三样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可以引起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于是这一承载着古人智慧的发明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火药逐渐被普及和广泛使用。聪明的古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这样一经点燃,竹筒会发出更大的声响,单纯的燃烧竹子被慢慢取代了,但是“爆竹”这一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

    中国古代记述神话故事传说的《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

    到了北宋时期,民间开始普遍使用纸筒和麻茎包裹火药,并且将包裹火药的纸筒和麻茎编串起来,做成“鞭炮”,其名还叫爆竹,正月初一燃放爆竹逐渐流行起来,逐渐形成了春节的一个传统。其实这也是古人对安泰生活的向往。关于宋代的人们在春节燃放爆竹的*俗,有很多的记载。

    《通俗编排优》也记载:“古之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和王安石同时代的史学家刘敞在《爆竹》诗中写道:“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说的就是爆竹燃放时红红火火、热烈喧闹的场景。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也描写了除夕夜北宋都城开封燃放爆竹的场景:“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由此可见在春节燃放爆竹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俗,而且在宋代成为了全国普遍意义上的庆祝活动。

    春节燃放爆竹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红红火火的爆竹在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也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这是快乐幸福的时刻。现在人们在婚嫁、房屋修建、庆典、开业时,主客也会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这句紧承上句,写的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喝酒庆祝节日的喜庆氛围。现在人们过春节不会再饮屠苏酒,但是在春节的餐桌上,酒水还是必不可少的,甚至用各种各样的饮品代替酒水。

    中国的餐桌文化多多少少还是喝酒有些关系的,一杯酒也包含着浓浓的情意,用酒来招待客人更是主人家好客热情的表现,如果不胜酒力,以茶代酒也是很好的。

    “屠苏”就是指屠苏酒,是古人喝的一种药酒,将屠苏草等药材浸泡到酒中,到岁时节令拿出来喝。古人认为喝屠苏酒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相当于现在的保健酒之类的。喝屠苏酒还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能使阖家欢乐安康,这也包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里就轮到南朝·梁·宗懍著述的笔记《荆楚岁时记》正式登场的时间了,这本书的内容记载的是当时江汉荆楚地区元旦至除夕的岁时节令、*俗*惯、风物故事的地。宗懍在《荆楚岁时记》序中如是说:

    率为小记,以录荆楚岁时,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余事。

    这本书字成书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促进了岁时节令文化的交流。隋朝杜公瞻还为此书做了注解,并且将书中所记的荆楚江汉一带典型的南方节令风俗和北方的节令风俗做了比较。

    宗懍《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注解同时流传,从而将中国大江南北的风俗*惯融汇于一书当中。许多荆楚地区的节令风俗也流传到北方,一些北方的节令*俗也流传到南方,这本书对中国节令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有着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的。

    如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元日这一天饮屠苏酒的*俗:

    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

    过春节饮屠苏酒的风俗在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期也传播到了北方,而且风靡全国,并且一直延续到宋代。

    和王安石同时代的苏辙在《除日》诗中也生动地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南渡之后的诗人何汝樵,在《元旦》诗中也深情地怀念着家乡那一杯在元日喝的屠苏酒:“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

    家人在元日欢聚一堂,推杯换盏,真是“其乐融融,其情恰恰”,这温馨的时刻让人们更多了一份对家的眷顾,多了一份家的凝聚力。

    这也充分说明了宋代人在元日这一天饮屠苏酒的生动场景,这更多了一份人们对元日美好期盼和浓重的节日仪式感。

    诗中“曈曈”二字是形容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样子,这一天天气温暖晴朗,“千门万户曈曈日”更显示出了一派节日祥和的新气象。

    “新桃”和“旧符”采用了古诗文中常见的互文见义修辞手法,也就是上下两句和一句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其实说的是一讲事情。这种修辞手法使文意互相交错、渗透、补充,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有单句互文,对句互文,多句互文的区别。

    如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典型的单句互文见义,意思就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东园载酒西园醉”也是单句互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互文;陆游《成都大阅》“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也是互文见义的手法。

    《元日》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其实就是指新桃符和旧桃符,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写出了把旧桃符取下来,换上新桃符。那古人在元日往门上贴桃符有什么寓意呢?其实古人门上在门上贴桃符的*俗由来已久。

    《荆楚岁时记》注引《括地图》中说: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做“鬼蜮”的地方,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树冠达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上住着一只金鸡,每日太阳出来的时候,金鸡就会啼鸣。夜晚游荡的鬼魂必须在鸡鸣前赶回鬼蜮,鬼蜮的大门站着两个神人(保安或门卫的身份),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坏事,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就能立即发现并将之捉住,所有的鬼魂都非常惧怕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

    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板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邪避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驱邪避害。

    这种刻有神荼和郁垒名字的桃木板就被人们称作桃符,每年更换一次,叫做除旧布新。

[阅读全文]...
  •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 菊花
  •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推荐阅读: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

      尽:完。

      更:再。洛城:今河南洛阳。

      【简析】:

      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赏析】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延续

      译文: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这家农舍,好像到了陶渊明先生的家。我绕着这家的篱笆墙赏菊,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觉中,竟已西斜。

      百花之中,不是我最菊,而是因为菊花凋零得最晚,如果它开谢了,后面也就无花可赏了。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于公元807年(贞元十二年)作于长安。

[阅读全文]...
  • 武元衡春兴古诗拼音

  •   武元衡当时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于是乎便作下此首《春兴》诗。

      唐代: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yang liu yin yin xi yu qing , can hua luo jin jian liu ying 。

      chun feng yi ye chui xiang meng , you zhu chun feng dao luo cheng 。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注释

      ⑴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⑵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⑶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⑷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

      ⑸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

      鉴赏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全文]...
  • 元日古诗带拼音意思

  • 元日古诗带拼音意思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日古诗带拼音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yuán rì

      元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竹声中一岁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门万户曈曈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新年。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新年,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1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新年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王安石。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2

      此诗描写新年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新年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王安石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赏析3

      歌颂新年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俗来渲染新年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阅读全文]...
  • 清明古诗带拼音

  • 清明,文学
  • 清明古诗带拼音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古诗带拼音,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qīng míng) 杜牧(dù 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路上行人欲断魂(lù sha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借问酒家何处有(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牧童遥指杏花村(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杜牧的诗歌成就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王叔箱《诗人杜牧》认为,杜牧的“文是那样的陈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正以如此,有时也就流入纤巧了。不过要知道,元镇、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等都是与他上下同时,他既不愿效风行一时的元白所创作的元和体,又不愿效温李的晦涩;不得不自成一色,力矫时弊,立意必在奇辟。”

      缪钱《杜牧诗简论》认为,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葛晓音《杜牧和他的诗歌》认为,“渴望为国立功的理想给杜牧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豪放的气概,但他的务实精神又使他的想象和比喻从不带有神仙世界的险怪色彩。”又由于杜牧在“以直达的语言表现对生活美的敏锐感觉”方面特具的天赋,“他总是能从日常的景色中发现独特的美,并找到某一种与意境最相和谐的情调,通过画面的巧妙组织表现出来。”王西*、张田《杜牧诗歌艺术美浅析》`认为,杜牧诗歌的艺术美在于具有“豪爽健朗的形象美”,“强烈坦荡的诗情美”、“清新明洁的意境美”。王西*《杜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综论》指出,杜牧在表现上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诗;用拗折法,而反说(翻案法)和设问则是杜牧拗变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风格。吴在庆《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这与他采用比喻、拟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对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关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设问深入、应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对于开拓他诗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内涵,也不无作用。”“直抒胸臆、语法句式的倒置改变,这对于他古诗的豪爽劲健,惆搅不羁的风格有直接影响”,“而含蓄婉转、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设问深入等更明显地有助于他绝句的远韵远神、流情婉转风格特色的形成。”

      创作背景

      此诗最早见于宋人谢枋得编《千家诗》,杜牧的《樊川文集》(杜牧外甥延翰编,北宋人续编)、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版本依据为《樊川文集》)及《全唐诗》均未收录。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人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据方志记载,唐会昌间,有黄公名广润者,在此酿酒出售。店内有井,水似甘泉,人称“黄公广润玉泉”。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整体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比如《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读者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继承的地方。

[阅读全文]...
  • 咏柳古诗带拼音

  • 优美,诗歌
  • 咏柳古诗带拼音

    yǒng liǔ

    《咏 柳》

    táng hè zhī zhāng

    唐· 贺 知 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í shù gāo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e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咏柳的诗句带拼音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清新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好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一样。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咏柳的诗句带拼音,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阅读全文]...
  • 古诗春晓带拼音

  •   春晓这首诗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hun xiao

      tang dai : meng hao ran

      chun mian bu jue xiao , chu chu wen ti niao 。

      ye lai feng yu sheng , hua luo zhi duo shao 。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称为王孟。

[阅读全文]...
  • 竹里馆拼音古诗

  • 竹里馆拼音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里馆拼音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竹里馆王维带拼音版

      zhú lǐ guǎn

      竹里馆

      wáng wéi

      王维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

      独坐幽篁里,

      dàn qín fù zhǎng xiào

      弹琴复长啸。

      shēn lín rén bú zhī

      深林人不知,

      míng yuè lái xiàng zhào

      明月来相照。

      2、古诗竹里馆王维翻译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3、古诗竹里馆王维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句子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语录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说说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名言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诗词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祝福

元旦带拼音的古诗视频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要运动的说说心情 怀孕了老公不体贴说说 qq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小孩画画心情说说 即将离开的心情说说 开心的说说心情 假期幽默说说 心死了的说说 头发扎起来的心情说说 qq刷空间说说赞 人心换人心的说说 说再见的说说 喜欢喝奶茶的说说 各种不舒服的说说 好想好想一个人的说说 新一个月的说说 懂得知恩图报的说说 感慨上班说说大全 为自己找借口的说说 相亲的说说 留住照片记忆心情说说 爱情无能为力的说说 表达领证的心情说说 男生过生日说说 跟别人吵架的说说 见到前男友的经典说说 感觉人活的好累的说说 一个人过的很好的说说 人变化大的说说 在困难也要坚持说说 快手说说带图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