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关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

  •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 优美,诗歌
  • 导语: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 思乡诗 小学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古诗

  •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

      1.了解王安石的生*,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

      师:学*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的古诗意思(泊船瓜洲的意思全解)

  •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反馈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大的改革家”。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确很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植物的绿化作用,但还不如《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这个“绿”字。因为在那一句中,春风与绿究竟是两样东西,诗写由于春风,江南岸变绿了。这和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意略同。而这一句则以为非春风能使草水呈现绿色,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的,因此吹到之处,水边沙际 目录无往而非一片绿色了。以春风为有色而且可染,是诗人功参造化处。

    现代诗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这“绿”字,在视觉上是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在人心上,引起春意无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显露,限制了春意丰富的内涵,扼杀了读者广阔美丽的想象。如果不用“绿”字而用“到”或“过”,反觉含蓄有味些。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复出还政的时候。他希望能施展自已抱负,应是喜,“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皇恩浩荡。

    但中国人,尽管外出得何等*厚禄,但家乡之情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

    正如孔子所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一,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傳。)

    所以王安石此去不管前程如何,到最后还是希望尽快回到家乡,“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眷眷之情所系。在某种条件下,故乡和祖国是有同等意义的。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古诗带拼音版大全(古诗泊船瓜洲注音版)

  •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根据*仄来认读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后练*题:

    《泊船瓜洲》练*题附答案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______ )代诗人(______)。

    2、作者的家乡在(______),从(______ )到作者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什么意思?(______)。

    4、“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全诗,作者借( )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中的“又”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用那些字替换?这句诗让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风又绿江南岸,想象一下春风怎样把江南吹绿?写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绿”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却不能还的情感。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古诗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语意、语法等都有很大变革,且内容少而空洞。常常会出现教师没动力教,学生没兴趣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是广的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巧用推想,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掌声不断)

      分析:

      本来干巴空洞的内容,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便变得情趣盎然,这一纠缠不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推想不仅能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难点迎刃而解,还能体会诗歌主旨,升华主题。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古诗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古诗的能力。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时代在前进,新世纪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

  • 设计
  •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泊船瓜洲》。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大家耳熟能详,但今天我想突破以往的说课形式,创新思路,尝试对本诗进行教材解读,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听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今天的说课,我主要从对文本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教学策略的把握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文本的认识

      1.立足教材——《泊船瓜洲》是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版块的古诗。这一版块由四首古诗组成。作者分属唐、宋两朝,风格迥异,特点鲜明。

      《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第二次赴京担任宰相途中所作,学*这首古诗,应以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特色为重点,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背诵,以得到美的熏陶。

      2.走*作者

      3.现实意义——这首诗歌之所以穿越千古,一次次激荡着后人的心灵,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情感历程。或为理想,或为事业,或为谋生;车在行,人渐远,不断回头之际,惆怅之情油然而生。此时的心灵就穿越时空,和月夜瓜州江边小船上的王安石产生了共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五年级学生初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感悟诗人的情感,特别是体会“绿、又”等字的妙处并不轻松。容易被“绿”字遮住眼睛,把本诗贴上写景的标签。

      2.学段要求。

      新《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具体目标

      (1)掌握一个生字:隔。多音字“间”的读音和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分析“又、绿”的妙处,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炼”字的过程,学*诗人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明确“月亮”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了解*传统文化中一些特定事物的特定意思。

      4.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又”等字在诗中的妙处及作用。

      三、教学策略的把握

      小学生对于学*古诗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要适当地点拨学诗的技巧。个人认为学诗有“五法”:

      1、搜集资料,奠定基础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想象角色,感悟诗情

      4、咬文嚼字,细品诗味

      5、书声琅琅,体会诗韵

      l做法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小学生理解诗词,多会采用注释的方式。本诗中仅对三个地名进行解释,可是京口、瓜洲、钟山三者的关系对于体会作者的心情很重要。所以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了资料,课上再紧紧围绕注视加以理解:瓜洲位于江苏扬州邗江区,在长江北;京口指现在的江苏镇江,钟山指现在的南京,同在长江南。此时能有一幅简笔画最好,寥寥几笔就能将三个地名串在一起,清楚明白地展示出三者关系。诗人处在江北的瓜洲,遥望江南的京口和钟山,思乡之情挥之不去。诗中“一水、数重”共同突出诗人离家乡很*。通常人们都是离开家乡久了,才会有浓浓的思乡情。而王安石则是刚离开家乡就思归,这是因为此去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作者感叹越是*在咫尺,就越应该回去才对,而自己却不得不渐行渐远,对前途的迷茫,对家乡的眷恋,都在其中。

      l做法二:想象角色,感悟诗情

      在反复品味诗歌过程中,我发现要进入诗歌所写的意境,那就必须把作者当成是自己,自己就是作者。“其言若出吾口,其意若出吾心。”王安石就是每一位学生,也是教师自己。设身处地地为王安石着想,每人想象出来的那个“江南春”不必人人相同,但是思乡的情绪却一定会是声气相通。本诗之所以千百年后仍然能够打动我们,就是因为这种思乡之情是千古一致的。

      l做法三:咬文嚼字,细品诗味

      古人讲究炼字,贾岛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讲“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古人写诗的真实写照。这首诗更应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对诗中字加以细品,肯定会得出好的效果。

      1.间

      单从字义上看。可以读做jiàn,理解为“间隔”,即“‘一水’间隔。同时,“间”还可以理解为“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里”,或者“一会儿”(殷敬顺《释文》:间,少时也),读jiān,即“走过‘一水’的工夫”或“只有‘一水’的路程”这种说法类似我们今天的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水”在这里应该理解为长江此岸到彼岸最短的直线距离,这也可以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和瓜洲(今江苏邗江县)的地理位置上看出。那么这句诗便可以翻译为:“我从京口到瓜洲只乘船横渡了一条江的工夫就到了”,或者“我从京口到瓜洲只乘船横渡了一条江的距离就到了”。作者旨在表达京口与瓜洲距离之*。因此,我认为在这里读jiān更恰当。

      2.绿

      “绿”字历来被誉为炼字的典范。教材后面的小资料中也有提到。那么它好在哪里呢?

      从词性看,“绿”是表颜色形容词,在本诗中是使动用法的动词,这样就有了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表现了江南触目皆绿,处处生机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绿”打动人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在于在渐行渐远的小船上,诗人联想到了江对岸(即江南岸的钟山)同样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此时此刻,这个“绿”字深深饱含着对家乡的眷恋。“我”是在家乡最美的季节离开家乡的,而这“绿”,是我看过多少次的,此刻江南“又绿”,可是下一年呢?我又到哪里去欣赏“春风”“绿江南岸”的景象?所以“绿”字写活江南春色是一层,表达对家乡的眷恋热爱是一层,表达怅惘又是一层。

      后注:

      不得不提的是:古代传说有很多是需要商榷的,像本诗课后的小资料——“‘绿’字的故事”,大多数来源于古人笔记,这种故事不能作为历史考证,但作为美谈、励志材料教育学生,学*诗人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还是很有裨益的。

      3、又

      一个“又”字以乐境衬哀情,如此美好的季节、美丽的家乡,自己却要离开。无情之春风尚且知道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对故乡情浓意切的诗人,却恰恰在此时离开江南的家乡,重登仕途,这里有着人生的无奈,还有着对前途的担忧。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乡愁的自然流露。

      l做法四:书声琅琅,体会诗韵

      诗词在古代是吟诵、吟唱的艺术。《课标》中也强调: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形式多样的“读”非常重要,技巧也需要把握:

      1.押韵。

      这首诗的韵脚分别是:“间”“山”“岸”“还”,第三句也押韵,比较特殊,点出来可以让学生对于格律诗有一定的了解。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的诗意以及表达的情感(泊船瓜洲全诗鉴赏)

  • 诗意,情感
  •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根据*仄来认读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后练*题:

    《泊船瓜洲》练*题附答案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______ )代诗人(______)。

    2、作者的家乡在(______),从(______ )到作者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什么意思?(______)。

    4、“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全诗,作者借( )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中的“又”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用那些字替换?这句诗让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风又绿江南岸,想象一下春风怎样把江南吹绿?写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绿”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的诗词赏识

  • 《泊船瓜洲》的诗词赏识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眼见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为我照明使我回到家乡?

      诗词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间: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格律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为*声。“一水间”句式同“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

      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隔:间隔。

      数重:几层。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何时:什么时候。

      还:回归。

      译文1: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译文2:

      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水,从瓜洲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座青山。和暖的春风吹来,江南岸又变得一片碧绿;可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再返回家乡呢?

      意思: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但可望而不可及,看*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阅读全文]...
  • 泊船瓜洲赏析

  • 泊船瓜洲赏析

      关于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句子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语录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说说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名言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诗词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祝福

泊船瓜洲的古诗朗诵小视频 - 心语

推荐词条

不舍离开家乡的句子 自由自在的生活句子 祝福女友幸福的句子 美食优美句子 继续学*的句子 比喻鱼的句子 一身正气的句子 经典正能量句子 何以解忧的句子 亲人离别的句子说说或心情 描写老师声音的句子 描写夏天景象的句子 年轻人的句子 赞美老师和同学的句子 表达退隐江湖的句子 形容榜样的句子 儿童英语句子 醉翁亭记重要句子 对所有人失望的句子 藐视一切的句子 感慨人死的句子 句子都修辞手法 写女儿的句子 我姓曹的专属句子 描写心寒的句子 形容闺蜜友情的句子 周末愉快心情句子8字 纪念一年的句子 表扬老公做饭的句子 匆匆忙忙赶时间的句子 赞美赛里木湖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