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

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关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菁选

  •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标:①掌握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够熟练操作控制提线纸偶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提线纸偶,体会到提线纸偶创作的乐趣和完成后的喜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重点: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学难点: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学:

      过程揭示课题:“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一、介绍传统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类型之一。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有“戏曲鼻祖”称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出示提线纸偶

      用提线纸偶“呱呱”来介绍提线纸偶的材料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三、讲解并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过程

      1、介绍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骤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将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形象画在卡纸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画出。

      (2)第二步:剪裁并粘贴

      将卡纸上的造型依次剪下进行组合粘贴,并用相应颜色的卡纸将纸筒覆盖。

      (3)第三步:制作纸偶

      首先,在纸筒上端用螺丝刀打上对称的两个洞,接着将剪好的绳子(约20cm)从洞中穿过并打结,此为纸偶的手臂;再准备两条绳子(约10公分)穿上瓶盖并打结,然后将绳子另一端粘在纸筒下端,此为纸偶的双腿;最后将纸偶的头和尾巴粘在纸筒上。

      (4)第四步:连线

      将一次性筷子十字交叉固定在一起(可以用线绳固定,也可以用热熔胶固定),确定好绑线位置,再将提线(细鱼线)与偶头,四肢依次连接起来(注意连接的顺序)。有了这些连接,纸偶就有了生命。

      四、演示提线纸偶的玩法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叶子(银杏树、棕树、杉树)2、能将树叶用直接粘贴或剪的方式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3、喜欢参加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活动准备:1、已制作好的几幅树叶粘贴画。

      2、树叶若干,幼儿每人一支固体胶,一把剪刀,一张白纸。

      3、幼儿以往的关于粘贴,用剪刀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寻找神秘礼物,引发幼儿兴趣事先将树叶藏在某位小朋友的身上,请一位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去把它找出来二、认识几种常见树的叶子1、打开礼物(银杏叶),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这片叶子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

      银杏树的叶子像把扇2、认识棕树的叶子。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时在哪里见到过它?这片叶子像什么?

      2、用相同的树叶做成一幅范画,边做边讲解粘贴的注意事项3、提问:没有与物体相似的树叶时,应该怎么办?用剪刀剪出我们想要的'形状。用这种方法再制作一幅相同的范画。

      :

      我们既可以将树叶直接粘上去,也可以将树叶剪贴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粘贴上去。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树叶粘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经验,将好的作品粘贴到艺术角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达成度不是很好,幼儿受到了讲解范画的影响,大都做的是讲的范画,其他几幅范画对幼儿的启发不是很明显,在对其他几幅范画的讲解过程也是一带而过,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幼儿的思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少使用范画,尽量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先自己做,然后老师再引导,这样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对幼儿的了解度不是很够,大多数幼儿都不太会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形状,这种方式对幼儿来说太难,如果去掉这个方式,让幼儿直接按照树叶的形状粘贴成画可能幼儿的表现要好一些。

      一、活动名称:

      《什么动物你猜猜》

      二、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三、活动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个活动,是一首创编歌,模仿《对歌》的形式,具有我国少数民族山歌的特点,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歌词。本节歌曲创编存在着许多重点和难点,比如说,创编动物谜面,设计图谱,创编歌词等。

      四、活动对象的分析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菁选

  •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能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2、制作材料:白纸、颜料、双面胶、剪刀、记号笔、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发幼儿兴趣。

      (预设)师:小朋友,今天来了好多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问声好。除了这么多客人老师以外,还来了许多树叶娃娃。它们想请小朋友说说:“冬天来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请你来说说。

      幼儿A:我发现树叶变黄了。

      幼儿B:我看见有的树叶变红了。

      幼儿C:我看到好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

      (调整)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树叶飘落的样子,集体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幼儿D:老师我看见有些树叶还是绿绿的。师:对了,为什么那些树叶还是绿的呢?

      (生成)幼儿D:那是常绿树。

      (调整)师: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什么区别呢?其他幼儿:落叶树就是秋天树叶变黄,慢慢落下,春天再发芽、长叶。常绿树就是四季树叶都是绿绿的。

      分析:以数叶娃娃的身份引出课题,让孩子们融入到童话的境界中。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树叶的各种样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枯萎了、有的飘落、有的还是绿绿的。由于这一阶段的主题活动,使孩子时刻关注树叶的变化,所以回答很全面。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在表演的时候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树叶飘落的情景,直接感受飘的美。

      〔以上环节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将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采用问答、音乐、律动等融合引导

      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叶子的认识。〕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预设)师:小树叶很高兴,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呢。请你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和他做朋友,并说说它象什么。

      幼儿A:我觉得这片树叶象扇子。

      幼儿B:我发现这片树叶象手掌。

      幼儿C:老师这片树叶象一滴小水滴。

      分析:幼儿自己寻找、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都是从树叶本身的形象出发的,比较直观形象,没有什么创意。

      (调整)师:“看看这片树叶象什么呢?”边说边用手在身后作了个尾巴的动作。

      幼儿A:说象蝴蝶的翅膀。

      幼儿B:象金鱼的尾巴。

      幼儿C:说象孔雀的尾巴。

      分析:在孩子的想象得到限制的时候,老师要想办法进行提示,这时用了语言和动作的提示。看到这样的提示,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生成)师:你们看这片树叶象孔雀的尾巴,那么还缺了什么呢?

      幼儿:缺了身体、头和脚。

      (调整)师: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孔雀的身体、头部和脚呢?

      幼儿A:可以用椭圆型的树叶来做身体。

      幼儿B:用圆形的树叶来做孔雀的头部。

      (调整)师:那么你们说身体和头哪个大?

      幼儿:身体应该比头大。

      幼儿C:孔雀的脚可以用勾线笔画出来。

      幼儿D:孔雀的脚还可以用树叶的柄来代替。

      幼儿E:也可以把树叶剪成脚的样子。

      (生成)加工树叶。师:小朋友想了好多办法,还想到了用工具把树叶进行加工的好办法。

      分析:孩子想到了用树叶拼或者干脆添画,甚至还想到了对树叶进行加工,我们商量这些方法都可以。

      (预设)师:那么让我们来拼一拼,把你自己喜欢的图案用树叶拼出来。

      (预设)师:把你拼的图给我们大家介绍

      介绍。

      幼儿A:我用树叶拼了两条小金鱼。(见图一)

      幼儿B:我用树叶拼了小鸟和蝴蝶。(见图二)

      幼儿C:我拼的是小猫和金鱼。(见图三)

      (生成)师:大家来看这只小猫的脸是用什么树叶来做成的?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艺术活动《蝴蝶》大班教案

  • 教案,大班,艺术
  •   设计意图

      *期,我班正在进行“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了音乐游戏《蝴蝶飞飞》,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情景中增加对自己身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了解,同时激发幼儿对音乐以及音乐游戏的兴趣,并且试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唱游中不断丰富新游戏,新规则,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之间的合作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并能跟着旋律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

      2、能力目标:幼儿合着音乐节奏,大胆创編动作,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目标:幼儿在律动游戏中,感受音乐律动的美及快乐,愿意投身到音乐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本次活动,熟悉音乐旋律,在旋律的节奏做出相应反应

      2、难点:幼儿在律动游戏中的团结协作及交往游戏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三原色蝴蝶手环(红—黄—绿),背景音乐,录音机

      2、经验准备:课前欣赏过蝴蝶标本和图片,观察蝴蝶的基本形态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分发蝴蝶手环,引导幼儿观察蝴蝶颜色及做岀蝴蝶飞舞的动作

      师:小朋友还记得上次我们的《花儿朵朵》吗?(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做出花开放等姿态的`动作)

      师:蝴蝶蝴蝶在哪里?〔带领幼儿做岀蝴蝶飞舞的动作)红蝴蝶飞红蝴蝶飞,紅蝴蝶飞完黄蝴蝶飞,黄蝴蝶黄蝴蝶飞,黄蝴蝶飞完绿蜩蝶飞,绿蝴蝶飞绿蝴蝶飞,绿蝴蝶飞完大家飞(教师边念唱边带领幼儿再次感受蝴蝶飞舞的动作)

      (二)播放音乐,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音乐,把花朵绽放的动作及蝴蝶飞舞的姿态动作试着带入音

      师:小朋友们花儿除了开在身体的这个位置,试着想想还能开在什么位置呢?(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创编动作)

      (三)通过游戏,深入理解

      师:蝴蝶如此美丽,我们该用什么网住蝴蝶呢?我们一起来说一个网住蝴蝶的游戏吧(教师哼唱歌曲的旋律,边带领幼儿做岀蝴蝶网的动作——所有的幼儿手拉手)

      师:那老师来当蝴蝶,你们当蝴蝶网,来试试扑捉蝴蝶吧(教师随着音乐播放开始示范游戏的动作)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跟你们做游戏的呢?(引导幼儿一起总结出游戏规则)

      (四)迁移巩固,幼儿内化

      教师带领幼儿再次巩固律动中旋律变化的动作,分别选出三色小朋友的队长,幼儿随着音乐的开始,教师引导幼儿逐渐独立玩游戏

      师:红蝴蝶飞红蝴蝶飞,紅蝴蝶飞完黄蝴蝶飞,黄蝴蝶飞黄蝴蝶飞,黄蝴蝶飞完绿蝴蝶飞,绿蝴蝶飞绿蝴蝶飞,绿蝴蝶飞完大家飞(教师边念唱边带领幼儿蝴蝶飞舞的动作,同时巡视纠正幼儿的动作,并且慢慢的从游戏中淡化出来)

      五、活动小结

      再次播放音乐,所有幼儿参与其中,在愉快的旋律伴随动作,结東本次活动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音乐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充满热情,情景交融,乐意把自己当成一只蝴蝶尽情地飞舞;明朗了乐曲多段式的形式能听辩出乐曲的每一个乐句并积极的表现。在蝴蝶的飞与落中加深了感观认识。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 (菁选3篇)

  • 教案,艺术
  •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毛笔是我国古代时发明的书写工具。

      2、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感受书法的美,激发幼儿对书法的兴趣。

      重点难点

      新接触书法,感受握笔,感受书法之美。

      活动准备

      1、图片、视频、音乐CD、书法作品、黑板、宣纸、毛笔、砚台、墨汁。

      2、新毛笔、笔搁、墨汁、水桶、毛边纸、旧报纸、抹布、盘子。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参观书画展。

      小朋友, 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观书画展,好吗?(提前在教室里展出若干书法作品)

      二、 认识毛笔。

      1、小朋友刚才看了许多毛笔,这些毛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笔杆、笔头)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大小、粗细、长短)

      2、小朋友知道毛笔为什么叫毛笔呢?(笔头是毛做成的)那是什么毛呢?(羊毛、黄鼠狼毛)

      三、观看视频。

      让幼儿知道书法是*特有的文化,并认识毛笔的种类。

      四、引入故事《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很多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五、 幼儿自由尝试书写。

      1、让幼儿自由探索毛笔的使用方法,并且用清水在毛边纸上写写画画。(请个别小朋友示范一下是怎样握毛笔的?)

      2、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握笔的正确书写方式。

      六、 再次尝试书写。

      1、教师做“山”、“力”字的示范。

      2、幼儿进行蘸墨,尝试书写。

      3、作品分享,教师小结。

      4、请幼儿将作品送给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点评。

      七、活动延伸,观看图片。

      提问:毛笔除了写字还可以做什么呢?(画画)

      让幼儿欣赏*水墨画,认识毛笔出了写字还可以作画。

      八、活动结束。

      快把写好的书法作品拿出去给隔壁班的小朋友也欣赏欣赏吧…

      活动总结

      书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孩子共同来完成,需要双方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因此,孩子们不应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初次接触书法知识,对笔墨纸砚等并不了解,作为教师要把握住活动节奏,要分清楚活动中的重难点,要有突出性,让孩子们有清晰的切入点,由易到难。我的课间中有两个视频,活动开展中,我发现视频内容太多,孩子们消化不了,重难点没有突出,不得要领,之后我又重新反思和思考。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是要以孩子出发,要适于孩子的需要和发展。于是,我调整了活动环节,预留了更多地时间让孩子们去交流、尝试、体验。书法是一种国粹,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把这一系列活动继续延伸,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制力,养成做事耐心、专心、持之以恒的良好*惯。

      活动目标:

      1、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2、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3、提高剪贴制作能力、垃圾分类的能力

      活动资源:

      1、经验准备:尝试较简单的树叶制作

      2、物质准备:色纸边角料、剪刀、双面胶、牙签、放置落叶的筐、垃圾分类箱

      活动与指导:

      一、捡落叶,观察感受树叶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儿园的后花园观察秋天、捡落叶。提醒幼儿要捡各种完整的落叶。

      二、整理落叶,发展分类能力。

      回到活动室,要求幼儿把自己组的落叶分类,分类的标准由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决定。

      三、制作树叶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漂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示范做拖鞋:找一片大一点的厚一点的'叶子,在树叶的前面一点的中间划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靠*叶柄的叶子划出一圈,把叶柄插到切口处固定。一只可爱的叶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师请一个幼儿穿这只拖鞋,走一走,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四、教师提创作要求

      1.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可以和同伴协作完成;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活动教案 (菁选3篇)

  • 教案,艺术
  •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能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2、制作材料:白纸、颜料、双面胶、剪刀、记号笔、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发幼儿兴趣。

      (预设)师:小朋友,今天来了好多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问声好。除了这么多客人老师以外,还来了许多树叶娃娃。它们想请小朋友说说:“冬天来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请你来说说。

      幼儿A:我发现树叶变黄了。

      幼儿B:我看见有的树叶变红了。

      幼儿C:我看到好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

      (调整)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树叶飘落的样子,集体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幼儿D:老师我看见有些树叶还是绿绿的。师:对了,为什么那些树叶还是绿的呢?

      (生成)幼儿D:那是常绿树。

      (调整)师: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什么区别呢?其他幼儿:落叶树就是秋天树叶变黄,慢慢落下,春天再发芽、长叶。常绿树就是四季树叶都是绿绿的。

      分析:以数叶娃娃的身份引出课题,让孩子们融入到童话的境界中。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树叶的各种样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枯萎了、有的飘落、有的还是绿绿的。由于这一阶段的主题活动,使孩子时刻关注树叶的变化,所以回答很全面。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在表演的时候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树叶飘落的情景,直接感受飘的美。

      〔以上环节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将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采用问答、音乐、律动等融合引导

      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叶子的认识。〕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预设)师:小树叶很高兴,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呢。请你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和他做朋友,并说说它象什么。

      幼儿A:我觉得这片树叶象扇子。

      幼儿B:我发现这片树叶象手掌。

      幼儿C:老师这片树叶象一滴小水滴。

      分析:幼儿自己寻找、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都是从树叶本身的形象出发的,比较直观形象,没有什么创意。

      (调整)师:“看看这片树叶象什么呢?”边说边用手在身后作了个尾巴的动作。

      幼儿A:说象蝴蝶的翅膀。

      幼儿B:象金鱼的尾巴。

      幼儿C:说象孔雀的尾巴。

      分析:在孩子的想象得到限制的时候,老师要想办法进行提示,这时用了语言和动作的提示。看到这样的提示,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生成)师:你们看这片树叶象孔雀的尾巴,那么还缺了什么呢?

      幼儿:缺了身体、头和脚。

      (调整)师: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孔雀的身体、头部和脚呢?

      幼儿A:可以用椭圆型的树叶来做身体。

      幼儿B:用圆形的树叶来做孔雀的头部。

      (调整)师:那么你们说身体和头哪个大?

      幼儿:身体应该比头大。

      幼儿C:孔雀的脚可以用勾线笔画出来。

      幼儿D:孔雀的脚还可以用树叶的柄来代替。

      幼儿E:也可以把树叶剪成脚的样子。

      (生成)加工树叶。师:小朋友想了好多办法,还想到了用工具把树叶进行加工的好办法。

      分析:孩子想到了用树叶拼或者干脆添画,甚至还想到了对树叶进行加工,我们商量这些方法都可以。

      (预设)师:那么让我们来拼一拼,把你自己喜欢的图案用树叶拼出来。

      (预设)师:把你拼的图给我们大家介绍

      介绍。

      幼儿A:我用树叶拼了两条小金鱼。(见图一)

      幼儿B:我用树叶拼了小鸟和蝴蝶。(见图二)

      幼儿C:我拼的是小猫和金鱼。(见图三)

      (生成)师:大家来看这只小猫的脸是用什么树叶来做成的?

      幼儿C:我把梧桐树叶中间那瓣叶片折掉以后就象猫脸了。

      (调整)师:真是个好办法,很简单,而且非常象。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拼图。

[阅读全文]...
  • 幼儿艺术大班教案3篇

  • 教案,大班,艺术
  •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复*歌曲《泉水叮咚》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首歌唱得更动听?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提问:要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结:需要有节奏,才能表现得更好。

      (3)出示幼儿所选节奏的卡片:

      3、幼儿尝试一起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问: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伴奏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伴奏好听吗?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4、师生互动解决伴奏的问题。

      (1)提问:这么多乐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表现得都很好听呢?

      (鼓励幼儿运用轮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现。)

      (2)小结:这么多乐器共同表现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特点,用不同的办法合奏,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合作表现体现成功的快乐

      1、教师指挥,引导幼儿合奏,为歌曲伴奏。

      2、请幼儿做指挥,集体为歌曲伴奏。

      3、小结:其实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动听。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社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选用的音乐是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先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此乐曲曲风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如曲中的“风在吼,马在叫”,以及齐唱、轮唱的方式,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一幅行军打仗的画面跃然眼前。于是,我创设了小小兵行军渡黄河打敌人的游戏情景。整个乐曲为ABA结构,A段音乐明快有力,B段音乐紧张急促,根据音乐的明显变化,创设了操练本领——渡黄河、爬铁丝网英勇战斗的故事情境。旨在通过幼儿与音乐的有效互动,真正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尝试让幼儿初步熟悉并喜欢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感知乐曲气势宏伟、曲调有力的特点;

      2.尝试按音乐的节奏创编动作,并用动作完整表现练*本领、渡过黄河、匍匐前进、英勇战斗等情节;

      3.萌发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视频片段、音乐《保卫黄河》、道具。活动过程:

      1.视频导入,了解音乐背景。

      师:你们看过打仗的电影吗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小段,你们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风很大,黄河水流很急;战士们扛着武器,有的步行,有的骑着马;他们在打敌人……

      小结:是啊,在很多年以前,我们家人、我们祖国遭受日本兵的侵略,千千万的*战士包括普通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跟敌人展开了战争,最终打败了敌人,他们厉不厉害(评析:视频导人,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黄河风高浪急,战士们扛着武器行军穿梭,不畏困难与敌人英勇战斗的场面。此处视频抹去了原声,配以此节活动选用的音乐《保卫黄河》,引导幼儿在初步了解抗日历史的同时感受音乐宏伟壮阔的特点。)

      2.听赏乐曲,引导游戏。

      (1)欣赏A段,操练游戏。

      师:今天我们就听着好听的音乐来做小小兵,我们来玩打敌人的游戏。打敌人之前必须练好各种本领。

      师:你准备练什么本领

      幼:可以练打拳/打枪,练刺刀/扔手榴弹……

      师:让我们跟着有力量的音乐来练,试试练本领的时候喊出口号会更神气呢。

[阅读全文]...
  •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苹果丰收》3篇

  • 教案,艺术,大班
  •   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田野里、果园里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景色宜人,幼儿尤其对硕果累累的果实充满了期盼,今天我将带领幼儿一起走进“果园”,随着《苹果丰收》的欢快乐曲,学*摘苹果的动作,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并感受果实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能用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表现乐曲的节奏型,并能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

      2、尝试根据图谱设计配器方案。

      3、感受乐器音色的不同,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能随音乐做律动。

      2、铃鼓、碰铃、圆舞板各一组,总数同幼儿。

      3、农民伯伯摘苹果视频、果园的图画、《苹果丰收》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孩子们,农民伯伯打电话来说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要丰收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农民伯伯是怎样摘苹果的?”(观看摘苹果视频)

      二、欣赏音乐

      1、感受音乐的情绪

      欣赏音乐第一遍,听音乐谈感受

      师:你们听音乐响起来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坐下,边听音乐边点头打节奏,以身体的情绪感染幼儿)

      师:这首乐曲你听上去觉得怎么样?(引导说出:高兴、活泼等音乐性质)

      2、欣赏音乐第二遍,想象音乐故事

      师:农民伯伯在丰收的时候发生了许多许多的有趣的事情,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倾听)

      师:你听到音乐想到了什么?

      3、想想农民伯伯去果园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怎样摘苹果?想一想苹果摘满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出示图谱,用拍手等方式把乐曲的节奏型表现出来,

      1、请幼儿看着图谱,说一说哪里表示去果园的路上(第1、3、5、7小节),哪里表示找果园的动作(第2、4、6、8小节),哪里表示摘苹果(第9—12小节),哪里表示举起箩筐庆祝丰收(第13—14小节)。

      2、看图谱,用拍手的方法把节奏拍出来。

      3、引导幼儿用拍腿、拍肩、跺脚等方法再次拍出乐曲节奏。

      4、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随音乐拍手、拍腿、摇手腕,拍出整套节奏型。

      5、分声部拍节奏。将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身体的不同动作(拍手、拍腿、摇手腕)表现节奏。着重解决最后难点部分:在庆祝丰收时,大家很高兴,该多少人拍手?(幼儿一起拍手)

      三、引导幼儿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套方案,尝试设计新方案。

      1、请幼儿想想碰铃、圆舞板、铃鼓在什么时候演奏比较合适?箩筐在举过头顶时用什么乐器比较合适?(所有乐器)

      2、幼儿看指挥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3、幼儿分声部演奏乐器。

      4、请幼儿讨论,设计并调整配器方案。请幼儿当小指挥,其他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四、结束活动。

      秋天的苹果又大又甜,我们整理好乐器来品尝苹果。(吃上午的苹果点心)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做打击乐器演奏(如:方便面碗、八宝粥盒、饮料瓶等)。

      【活动反思】

      《苹果丰收》是一个大班音乐律动活动,音乐的节奏鲜明,容易听辨,自始至终,教师都将情景贯穿其中,分为三大环节:去果园的路上、摘苹果、丰收后的喜悦;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并将故事穿插在一开始的倾听环节,帮助幼儿

      理解音乐,熟悉音乐节奏型,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

      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合作演奏的乐趣,并感受到了果实丰收的喜悦心情。

[阅读全文]...
  • 大班中秋节艺术活动教案3篇

  • 教案,艺术,中秋节
  •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歌词亲切感人的内容。

      2、学*创编节奏型,并根据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

      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学*了初步的打击方法。

      2、各种乐器:铃鼓、小铃、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1、复*歌曲,感受歌曲亲切欢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创编节奏表演动作。

      3、根据随乐表演的动作,用拍手表达整套节奏型,再将节奏型转换成“身体总谱”。

      4、分声部练*“身体动作总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能准确地做出节奏反应。

      5、引导幼儿探索歌曲的打击乐器方案。

      6、乐器演奏——请幼儿看老师的指挥进行集体演奏。——幼儿自由交换乐器、选择乐器进行演奏。

      反馈: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分层的练*,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后,幼儿基本已会根据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这方面的练*。

      学*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活动建议: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活动中,运用ppt月亮变化的图片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出示ppt时应该适时适宜,真正发挥其教育效果,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后希望幼儿在*时能进一步观察月亮的变化,引导幼儿按照月亮的变化仿编故事,过一段时间后请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讲述。

      一、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月饼的方法。

      了解月饼的起源时间。

      知道过什么节日要吃月饼。

      二、活动准备

      几种各式月饼。

      制作月饼的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各式月饼

      1、哇!有这么各式各样的小饼这叫什么啊?

      2、还是小朋友们最棒,知道这是月饼,那你们吃过月饼没吗?

      3、小朋友们都吃过啊!谁能说说月饼好吃不啊?月饼是什么馅料的啊?

      4、你们吃过这么多样式的月饼,那你们知道月饼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吗?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10篇

  • 教案,艺术
  •   活动目标:1、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用瓶子演奏,体会不同的音乐元素带来的快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2、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鼓励孩子们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沙锤、吹排瓶、吊瓶范例 玻璃瓶若干、塑料瓶、沙子、水、粮食、筷子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瓶子

      1、 张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唱歌,我也喜欢,今天我还带

      来一个会唱歌的瓶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来唱歌好不好?

      2、 我这里还有几个会唱歌的瓶子你们看?(展示范例)

      3、 孩子们我的会唱歌的瓶子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也有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啊?这就需要小朋友们大胆的想象用我这里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吧。有一个要求,你自己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瓶子怎样能唱歌,你的瓶子唱歌的方法不要和别人的一样,要有自己的特点,记住了吗?(幼儿自己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教师辅导演奏)

      4、 谁先来让我们看一看你的瓶子怎样唱歌的(让幼儿独立演奏)

      二、运用演奏

      1、 我这里有一个节奏练*,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演奏一下。

      2、 我这还有一个节奏练*,我们再看一看。这个有一点难度了。

      3、 这样大家互相换一换瓶子体验一下不同的感觉。(换瓶子练*两个节奏练*)

      4、 这样让我们一起合奏这两个节奏练*。

      三、伴奏实践

      大家演奏的可真棒啊!我有一个提议让我们边演唱边用会唱歌的瓶子伴奏好不好?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亲自制作了会唱歌的瓶子,还能用瓶子为我们伴奏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回家可以自己再找一找除了瓶子会唱歌还有什么东西能唱歌,找到了告诉好不好?

      教学内容

      秋叶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秋叶》并掌握其三拍子节奏。

      2、能用合适的肢体语言表现树叶在风中飘落的形态。

      3、通过歌唱、朗诵等艺术活动感知秋天,从而喜欢秋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三拍子的把握。

      2、对秋天的认识与感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碰铃。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组织教学

      教学常规

      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

      导入

      今年的天气一直是暖洋洋的,但秋天还是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你们从哪些迹象可以看出,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回答)

      丰收,树叶的色彩变化,大雁南飞……

      新课教学

      1、天空 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抬头深深地吸一口气:“哇!好清爽!”真是秋高气爽。偶尔还有大雁飞过。

      2、秋收 水稻成熟了,金黄的稻穗把农民伯伯的笑容都点燃了,还有累累硕果,换回了他们一年辛勤的汗水。

      3、秋景 欣赏红叶黄叶图片,秋天,树叶被霜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给山川丘陵穿上了一件花衣。这时,一阵风吹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

      4、儿歌 树叶娃娃,妈妈抱大。只会拍手,不会说话。秋风羞它,脸儿红了。一个一个,跳到地下。

      5、古诗 有人不喜欢秋天,觉得秋天没有春天百花的'灿烂,没有夏天林木的葱郁,也没有冬天冰雪的晶莹,但有人却喜爱秋天,因为秋天有金色的收获,有多彩的树叶。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0篇

  • 教案,艺术
  •   设计意图:

      鱼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不仅与幼儿的生活关系密切,其美术表现形式也很丰富,绘画、剪纸、泥塑等不一而足。

      在本次手工活动中,我组织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与工具,制作富有个性的鱼,其内容具有极大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由于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技能的学*是幼儿进行创意表现的关键,因此在环境创设、范例提供、方法尝试、作品展示、成果交流等各环节,我都努力给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幼儿通过细心观察,抓住材料的特点,产生丰富的想象,再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创作,感受创意制作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目标:

      1、结合对鱼的造型与色彩的认知经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有主题的借形想象和组合。

      2、自主选择材料,综合运用撕、折、剪、卷、拧、黏贴等技能,大胆制作独特的鱼。

      3、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带来的快乐。

      准备:

      1、布置“海底世界”的场景。

      2、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的范例一组。

      3、给每组幼儿提供剪刀、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或海绵胶)、热熔胶枪、托盘、垃圾筒等工具。

      4、饼干桶、纸盒、纸杯、光盘、纸筒、扭扭绳、树叶、羽毛、纽扣、扑克等各类废旧材料。

      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出示场景“海底世界”):瞧!孩子们,我们来到了哪里?

      幼:海底世界/哇,好多鱼啊!

      师:这里的鱼儿真有趣。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范例欣赏

      1、总体欣赏。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它的身体、鳍、尾巴和身上的鱼鳞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欢这条稻草鱼,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扫把做的。

      幼:我最喜欢这条,身体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鱼鳍是用树叶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冻盒,果冻盒里塞了绉纸,颜色很漂亮。

      幼:我喜欢喜糖盒做的鱼,鱼鳍和鱼尾巴是用棉签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绳做的,鱼鳞是用棉签头做的。

      幼:我喜欢这条,它的身上有很多夹子。

      2、拓展讨论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师:老师用了哪些材料做鱼的身体?

      幼:纸盘、纸巾盒/光盘、*子、树枝/巧克力盒、泡沫块/扭扭绳、袜子、手套……

      师: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来做鱼的身体呢?

      幼:纸杯/饮料瓶/报纸/石头。

      师:是啊,鱼的种类很丰富,大小、形状、颜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们大胆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做鱼的身体。

      3、拓展讨论二:同一材料的多种使用。

      师:这条鱼的尾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扭扭绳。

      师:老师还用扭扭绳做了鱼身上的什么呢?

      幼:嘴巴。

      幼:那条鱼的眼睛是用扭扭绳盘起来的。

      幼:这条鱼的身上有四个地方用了扭扭绳:鱼鳃盖、鱼鳍、鱼尾,弯弯的花纹也是用扭扭绳贴出来的。

      师:看来扭扭绳的用处真不小,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每种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师:看看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什么材料?你觉得可以用来做鱼的什么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鱼的身体。

      幼:奶茶杯的盖子可以做鱼眼睛。

      幼:很多盖子贴在一起可以做鱼鳞,要贴在大大的鱼身上才好看。

      幼:奶茶杯的盖子也可以做身体的,盖子上插吸管的***就是鱼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鱼尾巴。

      幼:夹子夹在鱼头上可以用来做鱼的嘴巴,夹在两边可以做鱼鳍,夹在身体后面可以做鱼尾巴。

      师:每一种材料都有很多用处。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我们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连一连,摆一摆、黏一黏。只要动脑动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好、用巧。

      三、讨论工具的使用

      师:老师想给这些鱼贴上鱼鳃盖,你们认为用什么黏贴最合适?谁愿意来试一试?(分别请4~5位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尝试黏贴不同的鱼鳃盖,观察不同的结果。)

      师:谁来把尝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认为哪一种工具最好?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

      幼:我发现用固体胶贴扭扭绳鱼鳃盖是贴不住的。

      幼:我的鱼鳃盖是用撕好的报纸条折出来的,可以用固体胶贴。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