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律长征的古诗用彩铅配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七律长征的古诗用彩铅配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七律长征的古诗用彩铅配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七律长征的古诗用彩铅配画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七律长征古诗原文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律长征古诗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律·长征
诗人:* 朝代:*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指*工农的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背景】
1934年10月,*工农的红军为粉碎**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七律.长征》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律.长征》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
诗人:*
朝代:*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古诗赏析
【注释】
(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指*的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自作诗词书法墨迹《七律·长征》+音频朗读,图片素材来源:文物出版社《*诗词墨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和*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先具体写山,五岭“逶迤”形容其绵延不断。一个“腾”字写出了它的奔腾之势,但它们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颈联是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险,诗人蔑视了这两处困难,只用了“云崖暖”“铁索寒”写出了这两道天险抢渡成功,其他都没有提及。何等轻松!
尾联是全诗的*,“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诗人既不叹息过去的困难,当然也不必写出后边的困难。
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在开篇就定下了全诗的基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高度概括,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它是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胆略和气魄的自然流露。
七律长征朗诵诗句
七律--中秋
琐事频添人意乱,秋花惨淡自忧烦。
时逢闹世团圆夜,却守天涯各两端。
暂借桂香消闷酒,沽来墨宝赋诗篇。
诗中句句凄凄景,景又萧萧片片残。
雁阵如虹
文 / 文逝水
天南地北流水雁一字擎天
清风揽日月
微雨沐华年
一脉山川远
独上江心船
若回头时已无岸情海无边
君之忧似这秋水流
吾之愁如那老黄酒
梦断天涯心已锁
寒霜犹打少白头
何年解春秋
一任漂泊怨红楼
一种相思泪
两地赋辞催
如花女人惜玉美
莫到老时醉迟悔
长恨歌里寻无路
谁人比翼飞
西江月--中秋
荡荡暮河漪雨,丝丝飘卷黄楼。
草魂逐紫又中秋,明月什么时候?
冷暖携风醉柳!阴晴凭任天谋。
聚圆别散放歌喉,海角天涯云友。
文 / 一统
如果不曾遇见
如果不曾遇见
我就在这流年里
闲数繁花落地
静看长河落日
守一方心灵的净土
默然寂静 悄悄欢喜
有什么不好
如果不曾遇见
我就在这红尘里
雨夜看蚂蚁搬家
伏天听蟋蟀唱歌
一不留神
找个爱我的 嫁了
有什么不好
如果不曾遇见
谁陪我在黄昏里把牧歌唱晚
如果不曾遇见
谁为我在遐思里把红妆新添
《七律·长征》课后反思(通用5篇)
反思, 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律·长征》课后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史实、故事等,让他们问身边的人,查阅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课堂上我除了介绍一些图片、影视片断外,还简单介绍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和经典战例等,如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等使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在课前互相交流,使学生对长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背诵,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爬山经历,然后作对比,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难了。在学生阅读感受后启发学生思考“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学*这首诗歌我感受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还是兴趣不太浓厚,诗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内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淡的诵读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文的学*,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长征》是*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
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
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我这样设计并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突出了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读,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文性,一味强调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
4、创设了师与生*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空间。
5、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问题,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还有那配合诗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二、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
开课不久,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博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背诵……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三、利用资料 巧解难点
我通过“资料袋”,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七律·长征》是*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慨,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为了填补这时空的断层,我在课堂中不断出示各种背景资料。如:红军长征图,将长征路程数据进行折算,通过路程折算成半个地球的周长,让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
1、整体感悟,牵一而动全身
在教学中感悟课文诗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在学生通读之后,把握住全诗的主要内容,提问:从诗中哪里能读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从而引导学生回到诗中,潜心思考,在两者的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
2、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使学生走*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的相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搜索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课件;下载了“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做好了辅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
3、朗读注重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句时,要注意采用多读的方式,并且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要想不断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学*与钻研。
《七律·长征》
作者:*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
15、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代表的新的*。10月,*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等促使西安事变和*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16、尽开颜:红军他们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
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着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那么,由此可看出*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已极。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m.ju.51tietu.net)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dàng),张驰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精选19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寓言二首
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2、壶中天·念奴娇
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 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 年方六十岁。
3、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
滕岑
不教胡马度阴山
牧童骑黄牛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天街小雨润如酥
旧书不厌百回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无意苦争春
星垂*野阔
我寄愁心与明月
露似珍珠月似弓
4、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5、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龆菲烨埂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6、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7、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8、阮郎归·初夏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秋河。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精选19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寓言二首
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2、壶中天·念奴娇
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 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 年方六十岁。
3、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
滕岑
不教胡马度阴山
牧童骑黄牛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天街小雨润如酥
旧书不厌百回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无意苦争春
星垂*野阔
我寄愁心与明月
露似珍珠月似弓
4、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5、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龆菲烨埂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6、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7、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8、阮郎归·初夏
关于春节的七律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的七律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3、《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3、《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4、《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5、《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6、《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7、《卖痴呆词》
七律长征的古诗用彩铅配画 七律长征的古诗画 七律长征古诗的 七律长征中的古诗 七律长征的诗词 七律长征的诗句 七律长征诗句 七律长征的古诗句 七律关于长征的古诗 与七律长征相同的古诗 七律长征的古诗背景 七律长征古诗的读音 七律长征背诵的古诗 七律长征的古诗题意 古诗500首中的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写山的诗句 七律长征的古诗的诗意 我想看七律长征的古诗 带拼音的七律长征古诗 古诗七律长征加拼音的 和七律长征一样长的古诗 七律长征的古诗默写题 七律长征的古诗意思 七律长征古诗的全拼音 七律长征古诗展示的征战图 七律长征这首古诗的拼音 七律长征古诗的读后感 请播放七律长征的古诗 七律长征古诗的写作时间 七律长征的古诗词小报
七律长征朗诵诗句 母亲节的七律古诗 关于春节的七律古诗 悼念父亲的七律古诗 《七律·长征》课后反思 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 七律长征古诗原文 描写夏天小满的七律古诗大全 七律立夏的古诗词 关于红军长征的古诗 七律芒种古诗及注释 长征古诗背景图片 七律.夜安眠古诗词十首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 两首七律·清明节古诗 《七律.长征》古诗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和解释) 古韵七律九首 《七律长征》古诗朗读(七律长征诵读手势动作)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各类人物画像 写小满的七律古诗 七律琴棋书画 悼念父亲的七律古诗 七律绝句古诗有哪些 关于古韵云梯的七律诗 关于长征的七律诗 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精选19首) 关于春节的七律古诗
秋天关于苹果的古诗 古诗端午佳节的诗 有情有意思的古诗 黄沙满天飞的古诗词语 求月球的古诗 还是写蝉的古诗 青门柳古诗的读音 王维写的古诗人民荐 感慨人生无奈的古诗 形容朝代的古诗 小学古诗借景抒情的有几首 我眼中的学校古诗初三 自创的古诗关于桂花的 赞**儿园环境的经典古诗 对孩子的思念的古诗词 关于松鼠的古诗一首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古诗 竖着抄古诗的格式图片的纸 张继写的古诗词 竹里馆的全拼音古诗 形容一个你爱的男子的古诗词 感叹时光匆匆珍惜时间的古诗 食堂卫生的古诗 古诗词的的借用 蜂古诗的形象 古诗杜甫三首的全文 簪花戴花的古诗 有关柳树照镜子的古诗 表达坚强无奈的古诗词 有没有炒鸡蛋的古诗 形容自己心情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