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关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写秦朝历史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写秦朝历史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秦朝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 阅读,历史
  • 秦朝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秦朝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朝历史人物列表:秦朝丞相——李斯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秦朝大将—— 蒙恬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秦始皇——*统一的'秦王朝

      秦朝历史人物列表:

      秦朝丞相——李斯

      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

      秦朝大将—— 蒙恬

      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秦始皇——*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吕不韦——秦国丞相

      嫪毐——战国末年秦国的假宦官

      尉缭子

      赵高——有名气的宦官

      扶苏——秦始皇长子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

      子婴——秦三世(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陈胜——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西楚霸王

      刘邦——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秦亡后被封为汉王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韩信——西汉初年军事家、开国功臣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吕后——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秦朝丞相——李斯

      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秦朝大将—— 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秦始皇——*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正),因生于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赵政(先秦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历史上最伟大的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吕不韦——秦国丞相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嫪毐——战国末年秦国的假宦官

      嫪毐(?-前238)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伪为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受封为长信侯,并自称为秦王的“假父”。后来因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阅读全文]...
  • 秦朝灭亡的诗句

  • 经典
  • 形容秦朝灭亡之快的诗句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月22日 22:59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原文:阿房宫赋唐代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 一作:有不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阅读全文]...
  • 秦朝的诗人有哪些

  • 诗人
  • 秦朝的诗人有哪些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属于文学家一类。诗人创作的作品可以是纪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那么,秦朝的诗人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秦朝诗人:

      墨子、晏子、庄周、荀子、吕不韦、谷梁赤、庄子、公羊高、庄忌、宋玉、荆轲、伯夷、屈原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为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

      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国走进了封建社会。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那么秦朝的国号从何而来?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周穆王,宗主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据司马迁的解释,秦为嬴姓赵氏,秦始皇的“赵氏”是这么来,所谓“生于赵国,而为赵氏”属于后世误传)。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赢,又有赢秦之称。

[阅读全文]...
  • 秦朝过后是哪个朝代

  • 过后,语文
  • 秦朝过后是哪个朝代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秦朝过后是哪个朝代的内容,欢迎阅读!

      秦朝简介

      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过后是哪个朝代

      正确的说,秦朝后面是西汉,西汉后面是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皇帝是西汉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后来就到了东汉,东汉末年分成了三国,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之后被西晋统一。

      从秦朝开始后面的朝代有:

      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1912年建立民国以前,最高统治权力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这些世袭王族的更替构成了*朝代。各朝代以“王”或“皇帝”为最高统治者,因为世袭相承,常称为“家天下”。定都于中原的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通常称为中原王朝;由中原以外的民族建立的*,则依其进入中原统治的方式而称为征服王朝或渗透王朝。

      *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所以往往会有”朝代”的时间与”朝(国家)”的国祚重叠的情形,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还有南朝中的宋齐梁陈、北朝中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跟汉朝的西汉、新、东汉等,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叠,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赢,又有赢秦之称。

      【拓展内容】

      西汉历史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战争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趁势而起。项梁立楚王的后代为楚怀王(后改为楚义帝),并且各自举兵讨伐暴秦。刘邦于公元前年月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项羽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后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并建立西楚,分封诸侯,立楚怀王为楚义帝,自封“西楚霸王”。一共分封个诸侯,将刘邦封在巴、蜀、汉中地,且将刘邦的封国国号定为汉。

      公元前年八月,因楚义帝为项羽所弑,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前期虽屡屡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才,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得胜利,项羽自刎乌江,西楚覆灭。

      西汉建立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公元前年二月,刘邦大军行至氾水之北时,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诸侯王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帝,经过几次谦让后刘邦才答应。二月初三刘邦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称帝,建国号为汉。

      刘邦本想定都洛阳,娄敬向刘邦分析了将国都定关中的'好处,使刘邦有定都长安之意,但遭群臣反对。刘邦问张良,在张良的支持下入主关中,因咸阳宫战乱损毁,故先在秦国旧都栎阳暂居,同时命少府阳城延在原秦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乡修建新城,至汉高祖七年(公元前年)二月,始具规模,正式迁往长安。

      休养生息

      西汉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自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执行了六七十年。取得“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的成就。班固曾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刘邦称帝后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三公制,地方实行分封制。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而无军事和行*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汉初的政策对恢复经济有显著效果,但亦导致一些弊端,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寇边日频。

      刘邦晚年对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起了猜忌之心。韩信最终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也相继被铲除,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曾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前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身亡。

      文景之治

      吕后

      刘邦死后,吕后逐渐掌权,继位的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抑郁而终,汉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前后少帝为傀儡,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握朝政长达八年。

      吕后死后,大臣不满吕氏干政,太尉周勃、丞相陈*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并迎立刘恒继帝位,是为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减免赋役、主张宽刑,其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后沿袭,文景二帝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期间国力显著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像(张)

      公元前年七月,文帝下诏“除田之租税”;公元前年六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的定制。文景时还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停止郡国岁贡,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并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这些措施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也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

      文景时期,文帝、景帝以”无为而治",在恢复经济的同时,“惩恶亡秦之政,伦议务在宽厚”,推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一些严刑苛法,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因此,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不求细苛,以至有“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之说。这和秦时“断狱岁以千万数”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经过文景之治的治理,西汉国势蒸蒸日上,为大规模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景帝在位期间进行削藩,爆发七国之乱,委任周亚夫*定。七国之乱后,汉廷设法剥夺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文景时期,西汉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然匈奴仍屡屡犯境,边患日益严峻。

      汉武盛世

      汉武帝刘彻汉景帝死后,刘彻即位,即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内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对外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将匈奴驱逐至漠北,始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但对外的战争也大量损耗了国力,赋役繁重、刑罚严苛导致后期发生民变;因开销甚大而创立“均输”、“*准”官,与民争利。另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四处征战,吞并卫满朝鲜、收复南越、降服西南夷、远征大宛,开拓了北抵阴山、西逾葱岭、南包交趾、东并朝鲜的辽阔疆域,奠定了汉地的范围。

      汉武帝在位期间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局面,故有“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之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因此历代史学家对其充分认可和赞叹。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清人赵翼在书中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当代伟人*亦非常欣赏汉武帝,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罪己诏,自我反省过错,重启汉初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致使国势趋于稳定,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昭宣中兴

      刘彻之后,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即位,任期内西汉经济繁荣、政治稳固、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疆域辽阔、四夷宾服,被今人合称为昭宣中兴。

      汉宣帝刘病已汉宣帝时期,西域各国纷纷脱离匈奴归附西汉,中原与西域交往日益频繁。公元前年击败西羌,后委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公元前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附,郑吉大破车师、威震西域,汉宣帝在乌垒城正式设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郭国,总管西域事务,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匈奴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年朝见汉宣帝于甘泉宫,降服匈奴为北藩解决边患问题,促使西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

      前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即为汉元帝,汉元帝在位时期崇尚儒术。前年,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于康居,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至此唯一反汉的匈奴单于被剿灭,汉匈战争告一段落。前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刘奭以宫女王嫱与之和亲。刘奭在位后期,因土地兼并盛行、中央集权衰落、阶级矛盾加深致使西汉由盛转衰。

      王莽篡汉

      西汉疆域西汉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的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形势,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详尽的措施:从诸侯王到吏民百姓,拥有田产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占有奴婢的数量,诸侯王不得超过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过一百人,关内侯、吏民百姓不得超过三十人;富商大贾不得做官、不得拥有田产;田产、奴婢数量超过以上限制者,一律没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岁以上者,可以免为庶人。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切中时弊的建议无法实施,荒诞、迷信的理论蔓延起来。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宣扬汉代将终,应当改朝换代,甘忠以假鬼神罔上惑众的罪名下狱病死。甘忠的弟子夏贺良又提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理论,他对汉哀帝说:成帝不应天命,所以绝嗣。现陛下久病不起,灾异屡现,正是上天对世人的警告。为了延年益寿,生育子女,杜绝洪水灾异,应当更改年号。

      新朝建兴帝王莽内外交困的汉哀帝,在黄门侍郎李寻、司隶校尉解光等人的怂恿下,将这种作法当成救命的稻草,宣布再受命,主要内容包括:改建*二年(前年)为太初元将元年,改号为陈圣刘太*皇帝,一个多月以后,汉哀帝的病情没有好转,却发现夏贺良与李寻、解光等人串通勾结,企图罢退丞相、御史,以李寻、解光辅政,进而控制*,遂将夏贺良下狱处死,李寻、解光也被流徙到边郡。

      此时的刘姓皇统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经失去威望。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为其制造代汉的舆论。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终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阅读全文]...
  • *朝代历史简介

  • 历史,教育
  • *朝代历史简介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代历史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夏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商前1600—前1046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周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东晋

      十六国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城山西大同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五代

      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辽宁

      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明1368—1644北京北京清1644—1911北京北京*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公元23年,新王莽*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阅读全文]...
  • *历史朝代顺序表

  • 历史,阅读
  • *历史朝代顺序表

      *历史朝代顺序表。我国的历史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我国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朝代,很多人好奇这些朝代的顺序是怎样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历史朝代顺序表。

      *历史朝代顺序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武周、唐朝中后期、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前属、后属、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国、北汉、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可以用口诀来进行辅助记忆,如: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非常齐全*历史人物常识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子昂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

      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公孙接、田开疆

      *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阅读全文]...
  • 最长的历史朝代是哪个

  • 历史,教育
  • 最长的历史朝代是哪个

      导语:*历经了许多个朝代,其中一些寿命很短,而一些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盛世。那最长的历史朝代是哪个呢?

      最长的历史朝代是周朝(先秦朝代)。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大一统国家。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王元年),*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今陕西*县东北)下的*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历史最早的`朝代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的代名词 。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

      夏族起源

      据史*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

      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 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 :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鲧禹治水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

      鲧,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 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表明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 。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 ,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 。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

      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 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 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封建世袭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

      因此,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动员华夏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阅读全文]...
  • 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

  • 历史,教育
  • 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

      夏朝(*史*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最早的朝代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的代名词。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夏族起源

      据史*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

      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鲧禹治水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

      鲧,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表明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

      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封建世袭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

      因此,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动员华夏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阅读全文]...
  • 让你了解朝鲜历史的8本书籍

  • 书籍,历史,励志
  • 让你了解朝鲜历史的8本书籍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你了解朝鲜历史的8本书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A History of Korea: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朝鲜历史:从石器时代到现代》)

      作者:Michael J. Seth

      出版社: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部叙事全面、材料详实的朝鲜通史著作,作者描述了朝鲜半岛上的各个不同部族是如何走到一起,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并在19世纪晚期如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来又如何形成朝韩分裂的局面。

      作者并没有孤立的叙述朝鲜历史,而是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来研究朝鲜历史。朝鲜历史被置于全球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强调朝鲜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互动过程,这使所有的读者都能够对朝鲜历史有一个清晰、宏观的认识。

      2、《Brief History: Brief History of Korea》

      (《朝鲜简史》)

      作者:Mark Peterson

      出版社:Infobase Publishing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朝鲜半岛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亮点在于,本书用丰富的史料,阐释了文化因素对朝鲜历史的巨大影响。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地图、数据表和照片,方便读者的阅读。

      3、《朝鲜通史》中文版

      作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译者: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中文的朝鲜通史著作实在是太少,这本还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编译的朝鲜官方自己写的朝鲜通史类著作,还标明是“内部读物”。也就是说,这本书很难找,网上有电子版的,大家可以自行下载。本书因为政治因素,会有很多夸大、美化朝鲜历史的论述,不过大部分还是可信的。

      4、《A New History of Korea》

      (《新朝鲜历史》)

      作者:Ki-baek Yi

      译者:Edward W. Wagner

      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推荐理由:本书原作者是韩国西江大学教授Ki-baek Yi,被哈佛大学朝鲜研究所译成英文,成为第一本英文的朝鲜通史著作。它为西方国家的读者们提供了关于朝鲜历史人文的最新、最精华部分的研究成果。作为通史著作,本书叙述的范围上自远古时代,下至1960年的学生革命运动——因为本书的初版就在1961年。此后,本书经历过两次较大的修订和升级。

      此外,本书作者还根据朝鲜历史上主要领导阶层的变化,对朝鲜历史做了新的年代划分。

      美国《历史》杂志层评价这本书“论述的细节和范围不止是朝鲜历史上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情况,还包括各个时期的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它丰富的史料和多维的视角使得它成为研究朝鲜历史的不二之作。

      5、《A History of Korea》

      (《朝鲜历史》)

      作者:Kyung Moon Hwang

      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 2010年10月6日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简介、生动的朝鲜通史著作,论述了朝鲜文明如何从远古时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分裂为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的历史过程。本书的结构以不同时期为骨,在各时期内分别论述不同的主题,包括家庭生活、外部影响、女性地位等等。作者生动有趣的行文风格,能让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够有兴趣去了朝鲜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作者Kyung Moon Hwang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系的副教授,在本书中,他向读者提了很多的问题,鼓励和引导读者去思考,而这些思考,有助于我们去面对人类共同的未来。

      6、《Korea, old and new: a history》

      (《朝鲜历史:过去与现在》)

      作者:Carter J. Eckert, Ki-Baik Lee等等

      出版社:Published for the Korea Institute, Harvard University by Ilchokak, 1990

      推荐理由:本书是多所美国大学历史系的朝鲜历史教科书,由五位杰出的学者合作完成。为了让读者了解到现代朝鲜的发展背景,本书着重论述历史上朝鲜的人文、传统、国际环境。

      本书力求客观,尤其是在论述二战后的朝鲜时,努力使意识形态和历史事实分开。这样的写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7、《朝鲜半岛三部曲》

      作者:邵毅*

      出版社:中西书局

      推荐理由:“朝鲜半岛三部曲”分为天、地、人三卷,分别从地缘环境与对华关系、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韩国历史遗迹与传说等三个层面,较为全面地介绍朝鲜半岛,尤其是南部韩国的历史、文化。

      本书以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朝鲜半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朝鲜半岛对于自己所处的地缘环境的挑战。作者分析了朝鲜半岛在两千多年中,为保存自己的国家所发挥的外交智慧,以及如何在避免被外来民族及文化同化的同时,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尤其是*的先进文化的`优点提升并发展自己的文化。全书旨在使读者较全面地获得两千年来关于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知识。

      8、《A Concise History of Korea: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朝鲜简史:从新石器时代到19世纪》)

      作者:Michael J. Seth

      出版社: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推荐理由:本书简明扼要的叙述了朝鲜半岛从有人类开始定居到19世纪晚期的历史,设计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读者们会被书中所描述的,不同时期的统治阶层与*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细节所吸引,因为他们的生活与西方人完全不同。(其实我们也会被吸引,毕竟古代*人的生活与朝鲜人的生活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

      本书还将朝鲜半岛的历史置于一个较大的区域中来考察,考察它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中亚地区的互动过程。为了让读者更直观的了解朝鲜半岛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作者还提供了详实的各个时期的地图。

      扩展:朝*的民族特色

[阅读全文]...
  • 历史趣谈: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

  • 历史,语文
  • 历史趣谈: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彦博(574年~637年),名大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朝宰相,隋朝泗州司马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的弟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趣谈: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简介

      温彦博,字大临,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574年,卒于637年。可以说,温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隋唐时期,他见证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唐朝的建立,这两个朝代他都经历过,因此也没有办法为他到底是隋朝人还是唐朝人进行精准的定义,只能说他是隋末唐初的人吧。

      温彦博的家族是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渊博,哥哥和弟弟也都喜爱读书,聪颖过人。因此,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温彦博自幼博览群书,加上他性情聪慧、能言善辩,很是受到隋朝时期一些大臣的赏识。后来,他被举荐担任文林郎一职。到了616年,他又开始任职司马。

      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罗艺归顺唐王朝,被封为幽州总管,温彦博也因有功而得到升迁。没多久,他又被召入朝廷,陆续担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

      武德八年,突厥大军来犯,温彦博随张瑾出兵抗敌。然而,唐军战败,温彦博被俘。突厥人知道他是唐高祖身边的*臣,遂开始逼问他唐朝的兵力和粮草。但是温彦博不屈不挠,宁死也不肯说出半句,于是就被流放到了阴山的苦寒之地。

      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温彦博才得以返回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又成为检校吏部侍郎。温彦博为官兢兢业业,坚守自己的'职责,这也使得他很快就能得到升迁。

      贞观十一年,温彦博因病离世,享年六十四岁。

      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温彦博是太原祁县人士,也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早年为隋朝的官员,在罗艺降唐后,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功劳开始了在唐王朝的仕途之路。此后,他在官场上的升迁还是较为*稳的。

      现今,一直有流传着关于温彦博“惭而与官”的一则典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词说的好像是温彦博因惭愧而给予官职的意思。那么,实际上是这个意思吗?这又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说起这则典故,就不得不提到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裴略了。在唐太宗时期,裴略是宫廷侍卫,他参加了兵部的武官考试,但不幸没有考中。不过,这个裴略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在名落孙山之后,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直接去向当时的宰相温彦博进行自荐,说自己擅长嘲讽。于是,温彦博就让他对厅前丛竹和屏墙进行嘲讽,没想到裴略都答出来了,且言语中多有为有志之士鸣不*之意。这时候,温彦博感觉到他的嘲讽之语好像是在针对自己。裴略听闻,说了一句:“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大意是说,都已经扳了肋骨了,那么又何止是伤到胳膊啊!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温彦博的“博”字与裴略话中的“膊”谐音。温彦博听到之后,被裴略的才华所感,觉得羞愧,遂给了他官位。这就是“裴略自赞”的故事,也是温彦博“惭而与官”典故的由来。

      人物生*

      早年经历

      温彦博出生太原温氏,生性聪颖,能言善辩,又博览群书,受到薛道衡、李纲的赞誉,并得到秦王杨俊的举荐,授为文林郎,宿直内史省,后改任通直谒者。616年(大业十二年),罗艺自称幽州总管,温彦博被引为司马。

      归降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同年十二月,罗艺降唐,被封为幽州总管。温彦博因预谋有功,授幽州总管府长史,不久被征召入朝,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封西河郡公。

      624年(武德七年),唐高祖封高句丽国王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承认高句丽的藩属国地位。 此前,唐高祖曾欲放弃对高句丽的统治。温彦博进言道:“辽东之地在周朝是箕子之国,在汉朝则是玄菟郡,魏晋以前便是*疆域,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对高句丽的统治,四夷诸国如何瞻仰大唐威仪。”唐高祖这才作罢。

      625年(武德八年),突厥入侵。温彦博被任命为并州道行军长史,随行军总管张瑾出兵抵御。八月,唐军在太谷战败,温彦博被突厥俘虏。颉利可汗知道他是皇帝*臣,向他逼问唐朝兵力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不肯吐露,被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

      累职拜相

      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并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会盟。温彦博得以回朝,被授为雍州治中,检校吏部侍郎。他恪守职责,后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628年(贞观二年),温彦博改任御史大夫,仍代理中书侍郎事务。

      630年(贞观四年),温彦博升任中书令,进爵虞国公。当时,*厥归附,朝臣都建议将其迁徙河南,散居郡县,实行汉化。温彦博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采纳汉武帝安置匈奴的做法,将突厥安置在朔方,保全其部落、风俗。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但魏徵表示反对,两人为此争论数年。

      636年(贞观十年),温彦博升任尚书右仆射。

      忧劳病逝

      637年(贞观十一年),温彦博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叹道:“彦博因忧虑国家,耗尽心力,这两年精神不济。只可惜没能让他闲暇安逸,以致过早去世。”又命官府为其营建正堂,追赠特进,赐谥号为恭,并陪葬于昭陵。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句子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语录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说说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名言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诗词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祝福

写秦朝历史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最吓人的古诗 关于事理的古诗 冥思苦想突然有灵感的古诗 比较骚气的古诗词 积极向上的古诗不少于60 美女转身的古诗词 春晓古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描写花的简单古诗词 跟木犁有关的古诗 大富贵亦寿考的古诗 关于哲思的古诗 关于培养孩子的古诗词 与乡村生活有关的古诗词 书法健康向上的古诗词 堕入凡尘的无奈古诗 关于春天山河的古诗 所有76个字的古诗词 季节为体裁的古诗创作 古诗的毕业赠言并说明理由 一生必背的古诗10首 伞下的古诗词 恭贺生女儿的古诗 带有民的古诗 植村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现代 和价值观有关的古诗文 与黎明相关的古诗 简单点的描写景物古诗词 农忙季节的古诗 隋堤柳在古诗中的寓意 形容娇憨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