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滁州西涧的古诗停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滁州西涧的古诗停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滁州西涧的古诗停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滁州西涧的古诗停动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滁州西涧》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言】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于737年,卒于792年,陕西西安人,出生于望族。早年任侠使气,放浪不羁,*太学折节读书。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为官正直,为官期间政绩显著,人称”韦江州”、”,”韦苏州”,罢任后,寓居苏州永定寺。韦应物秉性高杰,其诗多写田园风物,真而不朴,华而不绮,气韵清远澄澈,人们比与陶渊明。长于五言,白乐天称他”高雅闲淡,自成一体”。
这首七言绝句咏的是滁州城外西涧晚潮雨中的情景。
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撗。
词语赏析:
“滁州”,安徽滁县。”西涧”,也称上河马,在滁县城的西边。
“怜”,爱怜。
“幽草”,幽僻间边的芳草。
“深树“,茂密森林中的树木。
试译如下:
那幽僻江边的芳草啊,
你自由自在地生长,
美丽得实在叫人怜爱。
树林的深处,
一只黄鹂在鸣叫,
她放开宛转的歌喉,
独自表演。
傍晚的春潮,
沐浴着黄昏的暮雨,
让潮涨更加地湍急,
野外的渡口,
看不见驾船的人,
船内也空无一人,
这空无一人的小船,
独自闲适地横躺在水面。
这首诗作者将滁州郊外野渡的景色,咏叹得极其清幽。涧边幽草、水急舟横,春雨相加的傍晚,森林中一只黄鹂宛转地歌唱,岸边小船悠悠地撗躺,这清幽意境中,展现了一幅清雅闲适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
这首诗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认为通篇比兴,讥讽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论者;也有人认为纯以赋景者,不一定有所寄托;还有认为诗人身处中唐时期政治逐渐弊败之时,作者意欲归隐而不得,故独怜涧边野草,空有济世之志而不能施展抱负,恰似水急舟撗者。
不过,我倒是觉得纯写景的较符合本诗诗意。
不知读者有何理解,不防发表自己的见解!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整理:zhl201611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呜。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恬淡安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有王维禅诗的精髓。
——照耀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是北宋文学家、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诗于仁宗庆历6年(1046)欧阳修来滁州时所创作,描写了醉翁亭周围山水环境的美丽景色。
原文:
题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滁州醉翁亭翻译:
四十岁是人生的壮年时期,不能算老。自此我开始自号醉翁,并偶发佳兴写作了以醉翁亭为题的诗文。只爱那琅邪溪水从乱峰间流来,以过亭下。听那潺潺的'水声,疑是自空中而来到亭前的檐前。流入岩下的山溪,形成那涓涓不绝的酿泉。那淙淙的泉声,比丝竹管弦之声更为精美。所以我常常携酒来到这清幽的泉边。有时醉眠山间,与野鸟、溪云为伴。山花烂漫,美艳动人,但不理解我的心情。只有晚间清凉的山风使我清醒。
题滁州醉翁亭字词解释:无
题滁州醉翁亭背景:无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异?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潺。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庆历新政失败以后,欧阳修因遭政敌诬告被贬滁州,高僧修建、自我题名的醉翁亭就成了他寄寓闲情逸致的理想场所。1048年,他感于身世,乘兴而发,题写了这首风格*易、志趣超然的诗篇。开篇四句,诗人以“醉翁”自娱,不计异岁,忘怀得失,顺性而为,他偶尔吟诗赋文,日间痛饮一壶酒,一醉方休了百忧。读之品之,一个淡泊率真的雅士形象即跃然纸上,缕然可见。“但爱亭下水”一句,极言诗人对水情有独钟,爱之深切。“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比衬之中,水声恰切有韵悠扬悦耳,比管弦更清,比丝竹更美。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倾听水声,诗人意醉神迷,流连忘返。身为政治抱负难以施展的臣子,也许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就在于那“醉”与“醒”之间超乎寻常的人生态度。
个人资料: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小编带来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 :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
独怜幽草涧边生,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诗歌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诗歌赏析: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
韦应物,系唐代诗人,看这个姓氏大家应该就能联想到李世民的韦贵妃,唐中宗的韦皇后等。韦氏,他在唐朝是带有贵族血统的,京兆韦氏,也是有名的大家族,韦应物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里,父辈祖辈都在唐朝做过官,家族的长辈通达礼仪,博学多才。所以,韦应物自年幼起就受着良好的教育,是个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贵族公子哥。长大后,他不仅风度翩翩儒雅非凡,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颇高,生*写下古诗百余首。他的诗作多数是描写田园山水,恬淡情理,同时,诗人还具有相当的同情心,体恤民生疾苦,也创作过不少悲悯苍生饱含幽怨的佳作。那么,今天小老师要带大家欣赏的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其诗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其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诗中名句。后来,北宋的宰相寇准将这后面一句化成一联:“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在关于唐诗的众多学本中,自然要属横塘退市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其中,这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也被选中,而在关于宋诗的选本中,最著名的,要属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可是,寇准的这首《春日登楼怀归》却没有入选,原来,钱钟书先生,有他自己所谓的著名的“六不选”原则,其中一项原则就说,把前人的词句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新壶装旧酒”也不选。所以,钱钟书先生不选寇宰相这首《春日登楼怀归》,也是婉转地揭破了寇准是个“偷儿”。
韦应物这两句诗,历来推崇者甚多,然而像寇准似得爱到不惜“做贼”的却也少见。原诗作与唐德宗建忠二年,时间为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对于滁州,大家都不陌生,此前,北宋散文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那句“环滁皆山也”就提到过,所谓滁州西涧,就是说在滁州西郊。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诗鬼李贺也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真的无情吗?恐怕也不见得,李商隐曾说:“天意怜幽草”,连幽草都要可怜,可见老天的多情。诗人韦应物也是如此,在本诗《滁州西涧》中,他不仅要怜惜幽草,还要怜惜黄鹂。诗人在怜字之前,注重“独”字,可见别人是把黄鹂和幽草当做寻常之物,只有诗人自己觉得特别。其实,在韦应物欣赏滁州风景的同时,他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卞之琳先生《断章诗》有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也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类似的感觉。
《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滁州西涧》原文: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译文:
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滁州西涧》赏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滁州西涧》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滁州西涧的古诗停动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停顿 滁州西涧古诗的 滁州西涧的作者滁州西涧古诗 滁州西涧唐的古诗 滁州西涧的诗句 滁州西涧古诗的句意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 西涧古诗滁州西涧的古诗 滁州西涧是动静结合的古诗吗 滁州西涧的古诗运用 滁州西涧这首的古诗 滁州西涧的古诗图片 滁州西涧的古诗了解 滁州西涧古诗的诗眼 滁州西涧的古诗咋念 滁州西涧古诗的小画 滁州西涧的古诗鉴赏 滁州西涧古诗的生字 滁州西涧是夏天的古诗吗 滁州西涧古诗的含义 滁州西涧的一首古诗 滁州西涧堂为阴雾的古诗 古诗滁州西涧的拼音 滁州西涧古诗的拼音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中心 古诗滁州西涧的资料 滁州西涧相关的古诗 求滁州西涧的古诗配画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及原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赏析及其拓展阅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翻译 关于古诗《滁州西涧》原文翻译附赏析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描写春天的诗词之《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诗词 《滁州西涧》的诗意 滁州学院全国排名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解释(滁州西涧古诗翻译) 《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滁州西涧的诗意全解) 韦应物《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图片(滁州西涧赏析及诗意) 韦应物:滁州西涧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滁州写的这首诗,短短4句就勾画出四幅画面,滁州西涧美景 《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 描写春天的诗词之《滁州西涧》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诗词 《滁州西涧》小学生古诗词鉴赏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滁州西涧的鉴赏
少发牢骚的名言 有关时间宝贵的名言 名人名言励志英文 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 有关苦尽甘来的名言 勒布朗詹姆斯的名言 关于打工的名言 名言警句外国 对待恶人的名言 期中考试的名言 书的名人名言高尔基 苏联沃兹基硕德的名言 关于写景的名言 名人名言名言 西方哲学家名言 高情商名言 关于较劲的名言 张学友经典名言 得到启示的名言 关于不浮躁的名言 公*公正名言 官民关系名言警句 黑夜名言 形容少管闲事的名言 医疗名人名言 结果很重要的名言 克服害怕的名言 尼采的名言赏析 关于节俭的名言和事例 关于和为贵的名言 人生价值观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