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古诗程颢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天的古诗程颢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天的古诗程颢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春天的古诗程颢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程颢《春日偶成》的诗意
程颢,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的作品,是诗人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程颢《春日偶成》的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字词解释:
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作品翻译: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正午,阳光温暖极了。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在玩耍呢。
作品赏析:
本诗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诗歌风格*易自然,语言浅*通俗。
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作者简介:
程颢(1032年—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诗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诗,全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春日美景图,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因为春日出游而十分轻快愉悦的心情。
1、《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4、《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6、《春日》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7、《夏》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8、《秋》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1、《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3、《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4、《秋》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5、《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夏》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7、《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3.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4.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5.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6.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7.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8.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9.学*本来是修*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10.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11.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12.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13.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14.凡是人刚学*的时候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已经学*很久了要知道从哪里收获。
15.一个人如果学*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16.一个人如果不学*就会很快衰老。
17.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18.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19.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20.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21.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22.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23.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24.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25.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26.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27.来书所谓欲使*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28.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29.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外。
30.*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
31.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32.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33.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34.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35.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36.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37.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38.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39.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40.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41.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42.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43.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44.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45.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46.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47.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9.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50.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
51.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1、《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3、《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4、《春日》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5、《秋》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6、《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7、《夏》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8、《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的诗意: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这两句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静安闲的情绪。
出自程颢《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释
(1)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
(2)堤:堤岸。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4)中天:天空
(5)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6)无端:没有头绪。
(7)计:算计、计较。
(8)约:预约。
(9)重陪:再来陪赏。
译文
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程颢,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程颢是哪个朝代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答:程颢,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代表作品
程颢一生著述不少,又长期讲学,有后人效《论语》等将其言论辑录成册。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1、《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卷,系二程门人所记二程的语录,后由朱熹编定。
2、《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3、《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
4、《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颐手著;《粹言》2卷,是杨时根据二程语录撮要文饰而成,后又由张栻重新编次。
5、《易传》又称《程氏易传》《伊川易传》,4卷,是程颐注解《周易》的著作。以上《遗书》《外书》《文集》《经说》4种,在宋代均单独刊行,也有的合在一起刊行,称为《程氏四书》。
明代末年徐必达汇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种,以《二程全书》之名刊行。清康熙间吕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后涂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为今本《二程集》所据本。其旧本《二程全书》,尚有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的四部备要本。《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体,阐述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中,程颢的识仁、定性,程颐的性即理、主敬、体用一源等许多重要哲学概念和命题,都是*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为后来许多哲学家所沿用,对宋明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程颢的诗词:
篇一:郊行即事
宋代: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篇二:秋日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篇三: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介绍
程颢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 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 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程颢理学主张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程颐还反对妇女改嫁,宣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流毒颇深。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 “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五)
虽然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 但是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 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 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 产生弊端, 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 “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时河南程颢文言文翻译
时河南程颢出自《宋史》,《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河南程颢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时③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
①程颢与程颐都是宋代著名学者。
②翕然:一致的样子。翕,也可以讲聚集。
③杨时:宋代著名文学家。
④南:方位词作动词,意思是向南。
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二、翻译:
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老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在一起求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程门立雪典故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创作背景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宋史》的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
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程颢其祖先历代仕宦,祖籍徽州篁墩(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村)。他们的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一员将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程颢是哪个朝代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程颢北宋(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现红安县二程镇,北宋行政隶属木兰县,二程父时为木兰县令)。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着称。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着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 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 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着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学术成就:
程颢、程颐的思想及其洛学学派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 张载的思想学说,对二程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
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这样,张载以物质状态的“气”为宇宙本原的本体论就被否定了,精神性的“天理”就在理学体系中被确立了最高本体的地位。
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总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具体到二程各人,他们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昺等(其中三吕与苏昺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春天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天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北宋】王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元】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 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 杜甫《春运》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北宋】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春天的古诗程颢 程颢春日偶成的古诗 程颢颢的古诗 程颢写的春日偶成古诗 程颢春日的古诗马奎尔 程颐程颢名言 程颢的名言 程颢的郊行即事古诗 古诗词,程颢的春日偶成 春天的古诗课程开发 以春天的古诗作画教程 春天古诗25首简单的编发教程 春天古诗25首简单的画画教程 春天的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风春天的雨的古诗 有天春天的古诗 古诗春天的 把春天的古诗 在春天的古诗 是春天的古诗吗 春天的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有 与春天的古诗 的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和春天的图 春天关于春天的古诗 春天春柳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春居 古诗春天的诗
程颢名言 程颢程颐名言 春天的古诗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春天的古诗 春天古诗 春天的古诗 程颢《春日偶成》的诗意 春天古诗 时河南程颢文言文翻译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作者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程颢的诗词名句摘抄 程颢名言 春日偶成宋程颢古诗带拼音(春日偶成诗文赏析及释义) 春天古诗 春天的古诗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程颢的古诗 程颢诗词 春天的古诗 程颢的句 程颢是哪代诗人的诗句99句 程颢的诗 程颢程颐名言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写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 写春天的古诗
描写清辉的古诗词 赞叹秋的古诗 被挫折打败的古诗词 二百捌拾字左右的古诗词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的*义词是 我要听木兰诗的古诗 白易居的古诗草 我要看秋夕的古诗意思 中国古诗的中英文对照 对男朋友说情话的古诗 明天又是光芒万丈的一天古诗 严实备战的古诗词 父亲不在了表达悲伤的古诗 描写生态环境的古诗词原创 有没有代表时间的古诗词 关于耕夫的古诗 渴望真爱的古诗 关于儿童的八首古诗 古诗词中芙蓉点的特点 没有哲理意境的古诗 不需要记住我的古诗词 意境寂寞的古诗 能感悟成长的古诗 形容事情即将开始的古诗 充满诗意的关于战争的古诗 清正廉洁的完整古诗 千佛塔的古诗词 古诗词比赛的小说 带有沐的古诗大全 诗中有赏菊的古诗 美丽的南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