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描写的方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描写的方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描写的方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描写的方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
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
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
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如《泊船瓜洲》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本诗应把“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3、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泊船瓜洲》一诗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抒情杰作。经查证,该诗写于他再次入相的.赴京路上,泊船瓜洲古渡之时。这次复相,意味着对他前期改革的肯定,此时此刻,一种将要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欢娱充盈着他的整个身心,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身历风霜的政治家,对前程并不抱有幻想,倒不乏丝丝忧愁。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他在想:什么时候事功有成,在明月清辉之下,我将回到钟山;万一事功遇阻,这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如果没有以上这些背景资料,就会误以为这是一首普通的思乡诗,感情体验自然也就相差万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如《泊船瓜洲》一诗,虽说课本没有插图,但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形式,简单勾勒出长江、瓜洲、京口、钟山的空间位置以及诗人、月亮的大致形象,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形象的凭借,然后可播放《春江花月夜》片段,并通过教师的诱导性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扮演诗人角色进行吟诵。这时的朗读,真情实感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主要依据句意及其结构。句意如血肉,结构似骨骼。划分则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 望晚日照城郭。
“望晚”是“向晚”之义,即“接*黄昏时”。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故应读为:望晚/日照/城郭/。切不可将“望”理解为“眺望”“远望”,读成:“望/日晚/照/城郭/”或“望/晚/日照/城郭”。可见意义对停顿的决定性作用。
二、语法结构剖析法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例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2句主语“寡人”与谓语“易”之间,状语“欲以……地”与谓语“易”之间,例3
句谓语与补语之间,均应有停顿。这样,既便于节奏和谐朗读,又显示语意的层次性。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4 故/克之。
加点二字由于动词与宾语(一般为单音节)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生硬。
例5 缘溪/行,忘/路之远*。
宾语(加点字)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状语之间虽应有所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停顿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6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4、留心名词作状语现象有助于正确停顿,划分节奏。
例7 其一/犬坐/于前/;
例8 山行/六七里。
为了突出名词性状语对谓语形象性修饰,必须把它与前面音节分开,使其直接修饰形容词谓语。
三、辨别词语区分法
1、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以及“夫”“盖”“若夫”“至若”等助词,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例9 夫/大国,难测也。
例10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1l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例12 然则/何时而乐耶。
2、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常用在句末,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13 余闻之也/久。
3、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4 可/以一战。“可以”虽形同现代词,但因文言多以单音节成句行文,一定要分开逐字朗读。
4、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古代遗迹。
例15 陈/康叔公/尧咨/善射。
例16 《范/文正公/集》
“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为谥号;“公”,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范”是范仲淹之姓;“文正”,谥号;“公”世人对“范”尊称;“集”,著作汇编。
四、句式规律总结法
古诗答题方法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答题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古诗答题方法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答题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古诗词学*方法
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是学*是学*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保教工作计划,欢迎阅览。
一:古诗词的学*方法
古诗词的学*方法:
一、 分层理解法。
要记一首诗,先要弄懂它的含义。比如,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几个层次,归纳一下,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深了。
二、 抓领头字句法。
背诵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得熟的诗,往往在中间卡住。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某段的领头字,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
三、 再现形象法。
好诗一般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经常在头脑中再现诗的意境和画面,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四、 定时快读法。
给自己限定时间,限定数量,如五分钟背出八行诗。读时逐渐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要做到快而不乱,快而不错。这就迫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记忆信息迅速输入大脑,获得强烈的印象,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五、 运用手语,加上优美的旋律,用古诗吟唱的方法学古诗。
首先在识记古诗生字的基础上朗读,在正确朗读古诗的基础,借鉴快速记忆中的“节奏记忆”的方法,在有节奏的情况下来朗读甚至背诵,这可以增强对整首诗语感的把握,还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把整首诗储存在大脑中。但古诗还更应体现它的可欣赏性,所以简单的“背诵”是不行的。那种带有一定韵律的“吟诵”更能体现古诗的意境。
二:学*古诗的方法有哪三种
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我们学*古诗,就是要将这种被集中、凝练化的语言。具体化,所谓具体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诗的意境重组,将诗人的感情再现,让诗歌掺入读者的思想。 了解这些,那么我们在学*、鉴赏古诗时就应有条理、有步骤地去解析古诗,领会诗中蕴含的意思。
一、紧扣诗题,了解内容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
二、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的腐败,或自怜悲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迫害,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学生去猜想的。
三、把握重点,品味意象
*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古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实这诗句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历史背景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如文天祥写作《过零丁洋》时,正值宋兵被金兵围攻,宋军面临着兵败的危险,看到这一切,作为接触爱国将领的文天祥,发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叹。可是,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他眼见报国无望,最后以一句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时古诗课堂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学*方法
【摘 要】老师们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达到了一些共识,例如:借助注释理解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味;通过了解作者体会古诗诗意等等。而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学*古诗文有一些方法是非常适合低龄学生的性格和知识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方法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理解
一、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重点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即考查他们能否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难字词的意义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大意,考查他们能否读出诗文的语感、情感和美感。读出语感,就是要求他们在诵读中能够体现出对词语的理解,体现出对词语使用*惯(如先主后谓)等的反映。通俗地说,就是要求他们传递出句子基本正确而又比较完整的意思;读出情感,就是要求他们在诵读中能够体现出对外界刺激肯定与否定的心理反应。总的来说,就是能够体现出分明的爱憎两大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能够体现出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读出美感,就是要求他们能够体现出对美的感受或体会。从内容上说,能够体现出对艺术美、自然美或社会美的感受或体会;从形式上说,主要是要求他们能够体现出分明的节奏和突出的韵脚,这样听起来才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即产生美的感觉。如七言绝句,每句有四个节拍,如何划分才能体
现出分明的节奏呢?不是按字定节,而是按意定拍:不是前三拍各两个字后一拍单独一个字(不是2221),而是以意义为单位进行划分的。正确的划分应该是按意定拍: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古诗文兴趣,体会古诗意境。
低龄的学生学*古诗,有时会出现倦怠的情绪,此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喜爱读古诗,并且认为学*古诗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而《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但是反观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不难发现古诗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了:*均每册课本四首左右的古诗,所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加起来不过五十首左右,这与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数量之间的差距未免太大。此时,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添加了古诗文课外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学生产生了一些厌倦感,而我们利用赛诗会、古诗接力、对对子等游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而在学生有了学*兴趣后再到教学中穿插一些情景表演和角色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在第一段古诗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这是教学古诗必须完成的一环。通过之前的读与唱,对于这个环节完成就轻而易举了。背诵古诗,都是要求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死记硬背是没有效益的。低端学生对古诗的日积月累,对以后中高段的古
诗学*起很好的铺垫作用,为以后更深层次地学*古诗有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对古诗的掌握也从中会受到一定的启发。由于古诗的易背诵的特点,对学生的语文学*兴趣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淡化诗词意,尊重个性化理解
“诗词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一首古诗词,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词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词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随着学生慢慢成长,他们的生活经历慢慢增加,他们会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理解,在诗词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
四、画中领悟哲理,增加理解深度
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对古诗赐予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真理。
对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课分为两种:
(1)教学观赏画。
一般来说,课文每篇中都有一幅画,借助图画让学生了解古诗大
意。例:《静夜思》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一目了然,诗人在晚上看着月亮睡不着觉四连故乡及亲人。这对于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是学生升华了情感。
(2)学生创作画
这是让学生打开早期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始终描绘的场景,是学生进入诗意。结合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学生从中去享受那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
五、升华领悟古诗词蕴含的意境
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比较浅薄,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当学生真正领悟到诗文中意境的时候,他们才会恰当地把内心的感受都表达出来,他们将读得更动情,说得更准确,写得更人!
总之,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诗词的言外之意。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词中去欣赏它,学*它,从而使古
记忆古诗的6种有效的方法
古文和诗词是每年考试必考内容。高考或许在不少同学的周围都有那种背诵古诗流利十分的人,这些同学除了个人的兴趣之外,肯定有自己记忆古诗词的方法。甚至有些人,对诗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些人有这样令人惊叹的背记力,一定是他们的记忆力很好吗,我看未必,下面我们介绍一些记忆古诗词的方法,来帮助广大考生。
理解记忆法
要记忆一首古诗词,一定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这些内容肯定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只要你将诗中的意思背记下来,到用的时候,在还原成诗词的语言,这样诗词就比较好记了。
例如:“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这句诗,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难记住。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如果弄清了这句诗的意思,就很好记住它了。
情景想象法
所谓的情景想象法,就是发挥想象力,来想象下诗词中描述的景色或人物的原貌,这样帮助记忆。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记者这首诗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有一位衣着褴褛,但深情悠然自得的老人,在一排竹篱旁欣赏并采摘着菊花,他的身后是轮廓非常清晰的南山。如果你的脑海嫩想象出这样的一幅图画,那么这首诗已经在你脑海里有不可磨灭的印象了。
韵脚记忆法
古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这是古诗对美学的一种回归。在背记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重读韵脚。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的韵脚是韵母”an”,因此在记忆的时候,可以记住韵脚的字,从这个字来扩散到这句诗,从而加深记忆。
诵读记忆法
大家或许在电视中看见过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将诵读内容音调拉的很长的样子,也许那时候,很多人还都忍俊不禁,不过这的确有助于记忆。因此大家背记诗词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速度放慢了,可以尽情体味诗中的意向,从而加深记忆。
分析记忆法
很多时候分析可以加深记忆,*滑而独立的事物是很难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持久地印象的。如果适当的使记忆的东西和过去的记忆,价值观建立联系,那么就对记忆这件事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大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看完这首诗,不妨分析下。诗人为什么说四月的时候山外的花儿都开尽了,山上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如果进行调查会发现,因为山下和山上的气温不一样,因此桃花开的时节也不一样。如果稍用地理知识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自然带分布中的垂直自然带,这样一来,对这句诗的记忆肯定深刻了。
对仗记忆法
很多古诗,尤其是律诗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对仗是这些诗歌的一种规律。在记忆的过程中,你可以两句对比着记忆,这样可以克服记忆单句的困难。
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中,对仗比较工整。两只对一行,黄对白,青对翠等,这样可以对比着记忆,很容易同时将两个诗句一并记住。
以上就是记忆古诗的6种方法,其中很可能大家对其中的一些已经有所了解,也可能另外的几个没有试过,建议同学们对于没有用过的方法,不妨去试一试,也许你会感觉到很有用。
1.按写作顺序背诵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
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背诵时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2.限时背诵
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
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3.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例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逢困境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4.理解背诵法
让孩子了解古诗词的含义。古诗词大多数是文言文,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典故很多,可以在背古诗之前给孩子讲解古诗词的大致含义,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也是很快速的。给孩子讲有关古诗词的相关故事,还有诗人的相关故事。古代大文豪李白、杜甫的诗篇很多,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最好是睡前,给孩子讲这些诗人的趣事。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背古诗的积极性。
5.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6.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为什么有人背的快,有人背的慢?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
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
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
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如《泊船瓜洲》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本诗应把“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3、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泊船瓜洲》一诗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抒情杰作。经查证,该诗写于他再次入相的.赴京路上,泊船瓜洲古渡之时。这次复相,意味着对他前期改革的肯定,此时此刻,一种将要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欢娱充盈着他的整个身心,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身历风霜的政治家,对前程并不抱有幻想,倒不乏丝丝忧愁。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他在想:什么时候事功有成,在明月清辉之下,我将回到钟山;万一事功遇阻,这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如果没有以上这些背景资料,就会误以为这是一首普通的思乡诗,感情体验自然也就相差万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如《泊船瓜洲》一诗,虽说课本没有插图,但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形式,简单勾勒出长江、瓜洲、京口、钟山的空间位置以及诗人、月亮的大致形象,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形象的凭借,然后可播放《春江花月夜》片段,并通过教师的诱导性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扮演诗人角色进行吟诵。这时的朗读,真情实感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主要依据句意及其结构。句意如血肉,结构似骨骼。划分则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 望晚日照城郭。
“望晚”是“向晚”之义,即“接*黄昏时”。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故应读为:望晚/日照/城郭/。切不可将“望”理解为“眺望”“远望”,读成:“望/日晚/照/城郭/”或“望/晚/日照/城郭”。可见意义对停顿的决定性作用。
二、语法结构剖析法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例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2句主语“寡人”与谓语“易”之间,状语“欲以……地”与谓语“易”之间,例3
句谓语与补语之间,均应有停顿。这样,既便于节奏和谐朗读,又显示语意的层次性。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4 故/克之。
加点二字由于动词与宾语(一般为单音节)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生硬。
例5 缘溪/行,忘/路之远*。
宾语(加点字)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状语之间虽应有所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停顿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6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4、留心名词作状语现象有助于正确停顿,划分节奏。
例7 其一/犬坐/于前/;
例8 山行/六七里。
为了突出名词性状语对谓语形象性修饰,必须把它与前面音节分开,使其直接修饰形容词谓语。
三、辨别词语区分法
1、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以及“夫”“盖”“若夫”“至若”等助词,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例9 夫/大国,难测也。
例10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1l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例12 然则/何时而乐耶。
2、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常用在句末,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13 余闻之也/久。
3、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4 可/以一战。“可以”虽形同现代词,但因文言多以单音节成句行文,一定要分开逐字朗读。
4、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古代遗迹。
例15 陈/康叔公/尧咨/善射。
例16 《范/文正公/集》
“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为谥号;“公”,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范”是范仲淹之姓;“文正”,谥号;“公”世人对“范”尊称;“集”,著作汇编。
四、句式规律总结法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老师头疼,学生害怕。其实,只要注意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三看法。一首诗词到面前来要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标题,能基本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看标题的话,这首诗分明是在写“池塘”的,其内容很难和“书”联系上;看作者,可知作品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飘逸豪放;看注释,如在诗的底部加上“这是诗人在安史之难期间写的一首小诗”一行小小注释,作用很大,可知此诗内容可能是对国家命运的兴叹,对民不聊生的悲歌。
其二,填表法。一首诗词不管是什么内容一定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写景,要么叙事,但都表达一种情感,因为诗词的语言是浓缩的、是凝练的,因为有这个语言障碍,很多学生读诗时像读文言文一样,理解起来很费时,所以学生可以越过这道障碍。就是填表法,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景物——;情感——。
其三,记忆法,要求学生*时记住三个概念及该概念下的小小的术语。
(一)诗词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静。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3、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4、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5、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6、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椒房;*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7、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8、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二)诗词的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三)诗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1、用典。用典分为两类,一是用事,二是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趣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意在丰富诗歌的意蕴,促使人联想与想象。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典型意象。
3、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4、衬托。指的是以乙衬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与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7、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8、抑扬。抑扬分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9、首尾照应。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或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0、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1、侧面描写。对主要描写对象的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使主要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
12、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着一字,全然寄寓在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3、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14、寓意于象。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古代诗歌*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而且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寓“意”于“象”的表现手法。古代诗人喜欢用月亮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用夕阳、白云表达无穷的思绪,用杜鹃表示动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喜欢拿松、梅、竹、菊当作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用梧桐写悲秋,用芭蕉写愁肠,用芳草喻离恨,以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还喜欢借长亭叙惜别,借西楼抒愁思,借折柳写送别。(概念太多就只需要记住一些名词术语)
以上三种办法具体用哪一种看具体的诗词而定,如鉴赏张先的《惜琼花》: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这首词用三看法就不行,没标题只有词牌,学生对张先也生疏,又没注释,所以用第二种办法——填表法:时间有两个(春天和秋天),景色也有两种,一个是春景(汀蘋白,苕水碧)一个是秋景(萤火、断云孤鹜青山),地点也是两个(苕水和汴河)心情两个(驻乐欢*和徘徊相忆)这样一来此词表达的内容就清楚了,在家欢乐到异乡愁苦,在家乡见到的景色是春景色彩绚丽,在异乡见到的是秋景色彩黯淡,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思乡念人情怀。
上面的第三种办法,看来是很繁琐的,所记术语要多些,其实只要记住八种修辞和四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其他都是表现手法,这样记起来容易,多记些做起来简便得多,如同样鉴赏张先的词《惜琼花》,有这样一道题目“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词人情感的?”掌握了第三种办法一下子就可从回答“对照”或“借景抒情”了。三种办法中,第二种最实用,简单明了。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希望对莘莘学子有一点点帮助我就感到欣慰了。
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古诗到底有多难呢?
相信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经历过吧!反正对于我来说上语文课真的是最痛苦的一件事了。
不是背古诗就是背课文的,要么就是抄生字!
那为什么古诗中短短的几句话,我们就是背不下来呢?
而有的时候就算是给你30分钟也背不下来这四五句话,或者是刚背完下一句,然后上句就不记得了。
我觉得现在很多孩子也都是这样的吧!
其实对于背古诗来说,也没有那么难!只要我们方法到位,那么背诵古诗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了。
1到5分钟就可以轻松背诵一首古诗。
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是有解决的方法,当然我敢这么说,因为我用我的这两套方法去试验过。
学生佳作《江南》
而且对于这种方法,学生给我的反馈也是还不错的!
只要是我教过的学生他们都能很快的背诵出来,一般我都是随机去抽查他们同样的也能一字不漏的给你背出来。(这里面用到了记忆术)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我们在教学生学古诗的时候,用的就全部都是系统化的简图法和思维导图学*法来教学生的。
更何况学了方法的孩子,不止是能运用到古诗上,就算是背诵课文那效果也是可以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首先都会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比如:联想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等。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就用下面这首《江南》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到底是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1—5分钟就能背诵一首古诗的呢?
江南
作者:佚名 (汉)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首古诗目前已经代替了《咏鹅》成为了小学语文学*的第一首古诗了!当然了旋律还是一样的,都是郎朗上口的好作品!
《江南》
其实这种方法,从学生对我的反馈来看,目前他们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画图方法的。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但会在手绘的过程中地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等等,还丰富了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创作背景的故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能全方面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的热情,因为古诗在语文这个课程中,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了。
1.简图法背诵古诗的概念
我们可以先将文字、符号转换成为是某一种具体的形象物体,然后在将这些形象以及形象之间的联系在合并储存起来。
然后在大脑回忆(背诵)的时候,再将这些形象转化为古诗中相对应的文字,最后一一的表达出来就好了。
2.简图法背诵古诗的优势
学生通过自己手绘古诗,就不会单纯的像传统背诵古诗的方法那样去破坏古诗的意境了。
因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通过简图法的这种优势来学*古诗。
不但可以潜移默化的训练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多掌握了一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简图法背古诗
而这种方法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我觉得要比简图法方便很多。
因为学生如果学了这种思维导图学*法的话,理解古诗和背诵古诗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松了!
因为经研究表明发现,我们人类的大脑对图片的辨识能力天生就要比对文字强很多。
而我们在用思维导图学古诗的时候,如果说脑海里有图像出现的话,那么对于我们背诵古诗来说就会很容易。
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的大脑拥有一个更加牢固的记忆,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背古诗的时候,有一个准确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学*古诗时,往往他们对于古诗词汇之间的连接,是可以使自己的记忆力从一个词扩展到其他很多相关联的词汇当中去。
从而使学生也能够运用自己脑海中的词汇和图像等来刺激大脑的记忆功能。
那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下图中用思维导图来记忆的古诗吧!
高二古诗鉴赏七大方法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古诗鉴赏七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名句赏析题答题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1、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5、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古诗的方法 古诗的方法有 被古诗的方法 看古诗的方法 找古诗的方法 背古诗的方法 做古诗的方法 练古诗的方法 交古诗的方法 画古诗的方法 学*古诗的方法的六个方法 古诗谁的好方法 会背古诗的方法 古诗解意的方法 解古诗题的方法 古诗悟情的方法 誦读古诗的方法 山行古诗的方法 字古诗的好方法 背古诗块的方法 法古诗的鉴赏方法 背快古诗的方法 背古诗的巧方法 读古诗的方法补 古诗拗救的方法 古诗诵背的方法 古诗改字的方法 吟诗古诗的方法 古诗的读诗的方法 记不牢的古诗方法
盆距兰的养殖方法_咏兰古诗绝句 快速背诵记忆古诗文的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学*方法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 古诗词学*方法 小学生学好古诗的方法 培养孩子阅读与理解古诗的方法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古诗诵读几种方法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背记古诗的六种方法 记忆古诗的6种有效的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古诗学*方法 父母怎样教孩子背古诗的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 抖音很长的句子 古诗词赏析大全(赏析古诗技巧及方法) 古诗词赏析大全(古诗词赏析技巧及方法) 25秒背古诗的好方法(小学生背古诗诀窍) 盆距兰的养殖方法_咏兰古诗绝句 古诗答题方法 高二古诗鉴赏七大方法 古诗赏析句子的答题方法 古诗名句赏析题答题方法 古诗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步骤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 古诗答题方法 记忆古诗的6种有效的方法
关于小草顽强生长的古诗 描写童年乐趣的古诗和意思 陶渊明的短诗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大全5首 晚上湖面情景的古诗 古朗月行是思乡的古诗吗 体现共患难的古诗词 形容灾难降临的古诗 形容光与水的古诗 含有川字和幸字的古诗 描述佳节的古诗 讲述疫情下真情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古诗 形容一个人超级紧张的古诗 关于热爱读书的古诗硬笔书法 初一李绅的古诗 盼望别人回消息的古诗 关于旅行的美好古诗 杨万里描写田园的古诗 形容一个人彻底心凉的古诗 描写思乡的古诗五言 初中所有思乡的古诗 值得背诵的古诗词 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有关春节的古诗大全集带注释 关于草的古诗或词 含然字的唯美古诗 有芦的古诗词 委婉的表达了思念之情的古诗 十二个节日的古诗 清*乐居住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