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月下南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月下南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月下南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写月下南山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家在黔灵甲秀间
提到唐诗,人们首先想到李(白)杜(甫),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其实还有一个与李杜齐名,人称“诗佛”的王维。王维与李白同年生(公元701年),杜甫生于712年,小11岁。三人生活的轨迹几乎都在大唐由盛转衰时唐玄宗时期。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是文人水墨淡彩山水画派“南宗”的代表,*奉王维为祖。
王维《江干雪霁图(局部)》:
终南山靠*唐帝都长安,达官显贵,风流雅士无不遊览有着瑰丽风光的终南山,又无不诗兴大发留下无数诗篇。《全唐诗》中有1500多首诗与终南山有关。王维两度归隐终南山,写下大量的山水诗篇。其中,一首诗名叫《终南山》的五言诗是公认写终南山最具代表性的诗篇。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诗入画,画入诗的道理。这首写终南山的诗,他从个别景观入手达到显示终南山全貌的手法,一句诗一幅画,引人入胜,所谓“意余于象”也。
录《终南山》诗于下:
赏析于下:
(“连山到海隅”也有“连山接海隅”之说)
首句“大乙*天都”中,“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天都”指天帝的居所。此句大意为:
巍巍太乙(终南),你的颠峰直插天际,几乎接*天帝居住的地方了。
遥望终南山,顶峰似乎已达天庭,这是夸张的写法。
“太乙*天都”山水画:
第二句“连山到海隅”
终南山连绵不断已达海边。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陝县,远远未到海边(隅)。若从写远景看“西望不到头,东望不到尾。”用“连山到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觉得真实。后世画家画出了这样的山水画面:
首联写远景,王维用远眺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上联写运景,这一联写*景。三句“白云回望合”意思为:
我进山行不数里便入墜云中,我行走时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茫茫一片。
“白云回望合”山水画:
四句“青霭入看无”。青霭,指云气,山上云气呈紫色故称青霭。此句的意思是:
我朝着濛濛的青霭走去,可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見。
“青霭入看无”山水画: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终南山常年笼罩在茫茫白云,青霭中,一切都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有进一步探访的“冲动”。
这一联又返回宏观,写终南山的辽阔,变化万千。第五句“分野中峰变”,的意思是:
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山东西隔开。
“分野中峰变”山水画:
第六句“阴晴众壑殊。”此句的意思是:
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千形万态。
“阴晴众壑殊”山水画:
第三联对终南山高度槪括。诗人立足于“中峰”,极目四望:东西绵延,南北辽阔;阳光之下,或浓或淡,千岩万壑,形态万千,真是尺幅万里。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评价。因为前三联都是写景,尾联突然写人物的活动,所以争论较多。我们只能这样理解:诗人想留宿山中,还想继续探访终南山美景。所以看到山涧中有樵夫砍柴,隔涧寻问寄宿之处,极富诗意。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山水画:
纵观《终南山》全诗,从远眺“*天都”.“到海隅”始。便入*景,在白云.青霭中探索而行。后转入宏观,写终南山“中峰变”,“万壑殊”。一句诗一幅画,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王维用四十个字的五言律诗,为偌大的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难怪*称《終南山》为山水诗经典之作。
赏诗已毕,余兴未尽。笔者草书《终南山》一幅,水*有限,仅作本文收官插图,以助诗意。
《诗经: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注释:
1、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2、莱:藜草,嫩叶可食。
3、只:语助词。
4、杞:枸杞。
5、德音:好名誉。
6、栲:树名,山樗,俗称鸭椿。
7、杻:树名,檍树,俗称菩提树。
8、遐:何。眉寿:高寿。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
9、茂:美盛。
10、枸:树名,即枳椇。
11、楰:树名,即鼠梓,也叫苦楸。
12、黄耇:毛传:“黄,黄发;耇,老。”
13、保艾:保养。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
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
君子真快乐,为国争荣光。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
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
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
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
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
君子真快乐,那能不长寿。
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赏析:
这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毛诗序》),或以为“颂天子”(姚际恒《诗经通论》),或以为“祝宾客”(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些说法未免各有所偏。就此诗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为燕享通用的乐歌来看,它应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全诗五章,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民歌味十足。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国家之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兴中有比,富有象征意义。但是兴语的作用还有为章节起势和变化韵脚以求叶韵的作用。在此诗中,这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直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则显得突兀和浅直,加上“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等后,诗顿时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诗的韵律也由此而和谐自然。兴语之后,是表功祝寿。每章两次直呼“乐只君子”,可以见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节省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表功不仅是颂德祝寿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功表得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正因为前面的功表得得体而成功,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而有力。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这样的君子怎能不长眉秀出大有寿相呢!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寿为基础的。末了,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重子嗣,是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而连及其后裔,是诗歌的*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虽单纯,但结构安排相当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选词用字,要言不烦,举重若轻,颇耐咀嚼,表现出歌词作者的匠心独运。作为宴享通用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编为《陶渊明集》。
诗意: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主旨: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是隐居的决心
名句赏析: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
描写花前月下的诗句
一轮玉盘水中映,几树繁花月下明。
朦朦胧胧掩羞涩,影影绰绰溢芳馨。
袅袅暗香柔柔散,冷冷清辉淡淡盈。
无穷夜色酌薰风,不尽浓情舞媚影。
赏花问月何方妙,月指莲花最有名。
亮月湖中花影暗,丽花池里月光明。
花红月洁姑娘笛。月白花芳小伙笙。
月色荷塘花任采,花前月下尽香情。
月下花前相见欢,情深意重总无缘。
江湖儿女多恬淡,俗世凡夫少怨烦。
爱海沉浮难做偶,盟空飘渺易成单。
红媒月老轻声叹,我不出头几对圆?
拂煦轻风,摇摇舒展纤腰。
绿叶圆圆,微波水面漂漂。
蓝天指向,尖尖角、绽放娇娇。
粉红幽碧,荷塘处处妖妖。
航道蜿蜒,小船慢走悄悄。
甜睡花仙,游人切莫吵吵。
山青气爽,尽情悦、忘却尘嚣。
大江南北,这边独领风骚。
月色幽幽面带羞,花香淡淡玉容柔。
华光轻泻添怡趣,娇态娉婷解闷愁。
优雅静娴默不语,仙姿绰约欲言休。
广天浩宇泄清影,窈窕芬芳誉九州。
月上柳梢花影清,花间月色最怡情。
楼亭望月花添韵,林苑观花月照明。
月惜花时花解意,花衔月露月留英。
花容常伴晴空月,雪月风花羡煞萤。
妙语连珠警世言,江湖浪荡换容颜。
花前月下多欢喜,意厚情深少乱烦。
愉悦幸福生暧昧,清心寡欲庆团圆。
圣灵感悟凄凉苦,昼夜凝思寂寞缘。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开如锦月如银。
溶溶月照花千朵,寂寂花迎月一轮。
月下看花花富贵,花前赏月月精神。
花前月下甚欢颜,箫笛和鸣乐声传。
娇女个个似罗敷,花容月貌赛天仙。
才子才女心面乐,意乱情迷心中甜。
情深意厚几人许,几人相悦眷属连。
清辉满撒月光柔,娇颜丽影含羞。
拂花相映醉双眸,鸟欢心语啾。
回首芳姿绰约,倚风轻舞香留。
弹花逐水任思流,词心几重愁?
月下花前相见欢,情深意重总无缘。
江湖儿女多恬淡,俗世凡夫少怨烦。
爱海沉浮难做偶,盟空飘渺易成单。
红媒月老轻声叹,我不出头几对圆?
眉目清秀,白衣丝绦碧玉佩;
翩翩手中纸扇摇,水墨左右书气绕;
才子闲来取诗意,初秋园中小酌,
1、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出处 陶渊明的《饮酒》;3、注释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4、鉴赏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作者] 陶渊明 [全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
这首诗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语把这种心境的原因道破。陶潜对禅机悟透颇深,乃至使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产生空灵之感,使人身临其境,若在仙界上,不在五行中。
所以说这首诗难就难在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境。陶潜是东晋的一伟大隐士。
从客观上看,为不愿同流合污;从主观上看,则是因其自身所形成的性情,因为人总是不断地向自己的本性迈进,当本性与后天之性情产生冲突,便会产生大悲哀。然后弃之,而后得鱼或熊掌也。
而陶潜便是取熊掌而归山林,因其性本爱丘山。所以,此诗意境虽在悠闲,然心境却大相径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乍闻只觉得清净,悠闲,细思方感作者之愁情,一个人久居僻静之所,则向往喧闹的声音,人之常情。一个“无”字尽显作者之遗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看则没问,实则扣心自问,敲打警钟,终于蓦然回首,否极泰来,再看眼前之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心旷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洒脱,飘逸的情景,一个“见”字,令人忘俗,浮想联翩。酒是很妙的东西,忘却暂时的烦恼,使一切朦胧、模糊,达到美的极致,景中生情,这是体验高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佳”完善高度的统一。“相与还”,何也?周而复始,返朴归真,如果谢灵运还是寄情于山水,那么,陶潜则是与自然山水合二为一,这便是他此时的心境。
而后,作者便把自己的领悟升华为哲理的高度,“此中有真意,欲辩而忘言”,最美的大自然的语言便是默默无言。作者的心情由愁生悲,有悲见喜,有喜达欢,又由欢归于*淡。
附:《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稽首终南锺大夫。——葛长庚《沁园春·渭水秋深》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快寻趁王家醉乡,见终南捷径休忙。——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君不见茂陵弃子欲登仙,自将壮士终南边。——晃冲之《古乐府》
炉烟岂异终南色,湓草宁殊渭北春。——白居易《九江春望》
君不见苏子由诣京师,自谓终南嵩华虽已见,不若得见韩公琦。——陈著《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
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水寒悠悠。——杜甫《锦树行》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班固《西都赋》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不知捷径在终南,应是癯儒骨相凡。——刘克庄《方具免牍走笔次竹溪中书韵》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吕洞宾《绝句》
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孟郊《越中山水》
谁言终南顶,已有霰雪集。——司马光《和张促通学士苦暑思长安幕中望终南秋雪呈邻》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于扶风。——苏轼《凌虚台记》
公将北阙觐,我终南亩馌。——方回《送刘都事五十韵》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国步方险艰,忧端终南齐。——王撝《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
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时命偶不谬,授馆终南东。——贯休《上刘商州》
如何学得崔重易,吟啸终南明月中。——文同《北楼晚晴望秦岭》
侧闻种先生,终南卧云壑。——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促拍未终南内曲,新腔忽过《小梁州》。——孙蕡《骊山老妓行》
微雨汉陂舟,残日终南骑。——皮日休《奉献致政裴秘监》
瞻彼终南山,松萝幽且邃。——谢榛《杂感寄都门旧知(此诗为李于鳞隙末而作)》
西山千万髻,终南同崔巍。——袁宏道《秦中杂咏·其二》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杜甫《渼陂行》
更值晚来风雨歇,终南一半浸波中。——魏野《用晦上人游渼陂》
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康海《得粹夫书》
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康海《得粹夫书》
吾闻终南太乙峰,乃在于天都陆海之中。——郑善夫《太乙山歌》
吁嗟乎终南太乙长崔嵬,虎视龙兴安在哉。——郑善夫《太乙山歌》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齐己《寄敬亭清越》
已说开春须上表,终南山下乞分司。——郑獬《戏学张水部赠河南少尹》
雨心杜陵老,澒洞终南齐。——孙应时《月前韵感事·驹去不食藿》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吴融《御沟十六韵》
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权德舆《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寮》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岑参《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终南山诗句王维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五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终南山诗句王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译文
巍巍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是刚走过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境界,凡有游山经验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高和从西到东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天都”“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全景。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理解、不同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情景,也不难想见。
总起来看,这首诗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艺术效果。
终南山诗词解析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京城而又山林幽静。
翠微:青翠的山坡。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只写一次很*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写月下南山的古诗 写月光下南山的古诗 南山明月的古诗 月下山水的古诗 关山月下的古诗 终南山下雪的古诗 种豆南山下是小学的古诗吗 望南山的古诗 种豆南山下的古诗视频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的古诗 带南山的古诗 南山竹海的古诗 南山寻道的古诗 用江南山的古诗 南山篱笆的古诗 古诗中有南山的 采菊东篱下忽然见南山的古诗 月下山水的古诗名字 九日登南山的古诗 三亚南山的古诗 南山的诗句 写月下的古诗 南山幽谷的古诗 赞终南山的古诗 南山意象的古诗 南山复水云的古诗 皖南山里的古诗 赞颂钟南山的古诗 赞美钟南山的古诗 月下杂思的古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的作者是谁 月下独酌·其四_绝句其四的古诗 李白古诗《月下独酌》全诗赏析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赏析 关于二月下雪的古诗 李白《月下独酌》古诗鉴赏 《终南山》唐诗 关于终南山的诗句 关于南山的诗句 终南山古诗赏析(赏析王维终南山)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赏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意) 终南山王维赏析(终南山王维古诗欣赏) 《南山诗》赏析 诗经:南山有台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赏析(归园田居古诗原文及翻译) 诗经:南山 诗经:节南山 诗经:信南山 南山竹海情歌(组诗) 月下独酌·其四_绝句其四的古诗 月下观花古诗词149句 唯美古风,苏大《南山南》 终南山诗句王维 诗经·信南山赏析 《终南山》诗句解释 关于终南山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终南山诗词解析 岁暮归南山诗词 《终南山》唐诗
赞美周庄古镇夜景的古诗 对小学生的评价古诗 用字打字的古诗 形容女孩子的古诗 关于尘缘未了的古诗 古诗文的名字 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 以母爱为主题的古诗 悼念同学的古诗 表达失望的古诗词 对待别人的态度的古诗 跟说话有关的古诗 带表春季的古诗 关于师德的古诗词 自编比喻的古诗 关于爱我家园的古诗 形容创业艰难的古诗文 关于大海的故事古诗 古诗的鉴赏方法 形容不会做题的古诗 永恒的古诗 古诗中红豆的意象 古诗画的动词 恶搞的古诗 水中小岛的古诗 报纸上的古诗 花木兰的古诗文 春天的古诗词大全 描写女子身法的古诗 韩愈带春字的古诗 古人写给孩子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