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关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的特点是什么

  • 教育,语文
  • 古诗的特点是什么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意境美,是指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

      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指古诗的押韵和节奏。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

      形美,是指古诗的形式美与形象美。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古诗,对仗工整,显示了形象美。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汉字的象形性使古典诗歌富于形象性,比如,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汉字的“春”就是“太阳低伏在草木茁壮成长的枝干之下”,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诗句,就像一组组活动的'图画,使读者能摆脱语音语法而直接进入诗人描绘的境界。

      汉字对*诗歌的形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1.句子的整齐

      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比如:

      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

      2.*仄和对仗

      *、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代诗和词、曲中,用字的*仄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比如:

      洒篁留密节,著抑送长条。

      (韩愈:《春雪》)

      对仗指的是一联诗中,在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属于同一类,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东”和“西”,“圃”和“园”,“青梅”和“绿草”,“发”和“开”,各自相对。

      3.词藻和句法

      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字与字之间粘合的关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的诗歌中的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例如,在“风”字后面再加一字,可以构成很多词语:风姿、风物、风雷、风霜、风鬟等。

      在句法方面,由于汉语的特点(如缺乏形态、结构灵活等等),以及汉字的独立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把两个汉字拆开,或者把某些汉字从后面移到前面的情形。典型的诗句是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的句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阅读全文]...
  • 汉字特点的古诗117句

  • 经典
  •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

      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竹枝词》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中国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阅读全文]...
  • 立春特点的古诗(精选15首)

  • 立春
  • 立春特点的古诗(精选15首)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特点的古诗(精选15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2、《途中立春寄杨郇伯》

      唐:窦常

      浪迹终年客,惊心此地春。

      风前独去马,泽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凉外物亲。

      子云今在宅,应见柳条新。

      3、《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韦元旦

      灞涘长安恒*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4、《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龙骖日暮下城闉。

      5、《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6、《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7、《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8、《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9、《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阅读全文]...
  • 体琭汉字特点的古诗131句

  • 经典
  •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

      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阅读全文]...
  • 关于立春特点的古诗

  • 立春
  • 关于立春特点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春特点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

      宋:黄庭坚

      谁怜旧日青钱选,不立春风玉笋班。

      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

      江山也似随春动,花柳真成触眼新。

      清浊尽须归瓮蚁,吉凶更莫问波臣。

      眇然今日望欧梅,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生,新年桃李为谁开。

      2、立春日

      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3、立春致语口号

      宋:陈师道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彩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4、立春后二首

      宋:戴复古

      夕望春风至,还经闰月迟。

      梅花丈人行,柳色少年时。

      爱酒常无伴,吟诗*得师。

      离骚变风雅,当效楚臣为。

      东风吹竹屋,无数落梅花。

      冻雀栖檐角,饥乌啄草芽。

      家乡劳夜梦,客路又春华。

      莫讶狂夫醉,西楼酒可赊。

      5、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宋: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6、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宋:范成大

      日朋添收帙,湖山引杖藜。

      剩周花甲子,多醉玉东西。

      草木沾云露,峰峦*壁奎。

      新春行乐处,南北共花溪。

      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

      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

      7、立春

      宋:范成大

      彩胜金旛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阅读全文]...
  • 实验型论文的特点

  • 实验型论文的特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型论文的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确证性

      这是科学实验、也是实验型学术论文本质的特点。

      实验是通过实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但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排除一切非科学的主观因素,尤其不可带入实验者的任何个人偏见,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参加整个实验工作,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论文中的数据要经过反复的核实、验证;实验的结果不但要经得起自己的验证,而且要经得起任何人的复验。它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即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都可取得完全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决不因实验者而异,实验结果完全是可以重复的,即具有再现性。实验型论文中所写到的实验现象、数据和结果,只有真正具有确证性,即经得起他人的重复验证,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否则就会被证明有差错,甚至被怀疑是伪造。

      (2)记实性

      实验型论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定要如实记录,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是什么结果就表述什么结果,不得有任何的加工和虚构。要绝对地忠实于客观事实,真实、准确地表述实验的目的、对象、仪器、方法、步骤、现象、数据、结果等实验的全过程及其重要细节,具体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这是搞科学实验和撰写实验型论文必须具有的精神和态度。如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瑞利让空气通过化学捕集器,以便把空气中的碳酸气、氧气、水蒸气吸收掉,得到了每升重为1。2572g的氮气。但是从分解氨中所得到的氮每升重却是1。2560g。瑞利如实记录了这一实验情况。

      为什么两者会有千分之一的差别呢?为了寻找其原因,英国物理化学家拉姆塞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让从空气中捕集来的氮气通过赤热的镁屑,这样可以把氮气吸收,结果发现还剩下一些气体。经过测定,这种气体密度同氮不一样,氮的密度是氢的14倍,而这种气体的密度则是氢的20倍。后经光谱测定,这种气体就是氩。氩就这样被意外地发现了。所以对实验结果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结果都要认真记录分析,这些记录的内容,包括作者对结果的分析,都是编写论文的素材。

      (3)创见性

      实验型论文和实验报告虽然都是科学实验成果的文字体现,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上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根本的是实验型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

      科技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如实记录,包括整个实验工作的进行过程、设备、方法、观测结果等细节,相当详细具体。科技实验报告可以重复前人实验工作的记述,可以不限于阐述创新的内容,可以不要求明确的结论。不论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论取得的是正结果还是负结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对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表述方式上,科技实验报告以叙述和说明为主,分条列项,如实地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有的简单的科技实验还设计了固定的表格,只需按表格中所列项目一一填写.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类作品,可以看作编写实验型论文的素材。而实验型论文则不然,它是科学实验创新性成果的书面形式,以阐述作者的科学见解为目的,一定要有个人独到的看法。它不必详细叙述实验的过程,也不必描述过多繁琐的具体观察所得。所有的实验工作都要写实验报告,但却没有必要全部写成论文,这最终取决于见解是否具有创新性。在表述方式上,实验型论文以阐述、分析为主,要求符合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和编写规范。

[阅读全文]...
  • 金文的字形特点

  • 金文的字形特点

      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金文的字形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文的字形特点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古称青铜为吉金),以凹下的阴文为多,也有凸出的阳文。在青铜铸造的钟鼎彝器等器物上铸刻文字,始于商代而盛行于两周。商代金文的字体与甲骨文相*,且每则铭文中的字数也较少,周代金文起初沿袭殷商,后来铭文字数增多,字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新书体,成为一个时代书体的代表。周代金文较之商代甲骨文,从总体上说,是进一步规范、稳定、符号化(即象形、象意的笔意减少)了但与小篆相比,则结构仍未完全定型,常有偏旁部首重叠和偏旁部首字更换的现象,因而其异构比小篆多。西周早期的金文,特别是那些所谓族徽文字,甚至还保留着比殷商甲骨文更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

      金文的结体从总体上看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也更注意均衡匀称,但与小篆相比,却没有那种严密规整,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法度,在较大的程度上还允许长短参差、正斜杂出、疏密不等、大小不一等作法,也就是说周代金文的结体既有一定的规范,又有很多的自由,呈现出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景象。。所以不同铭文中的同一个字的构形往往各有英姿,自生情趣。试看“皇”、“对”两字的几种结体(见图42 ),同中有异,各具风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翻开容庚先生的《金文编》,到处都可以看到。周代金文的用笔,虽然也是以线条为主,但不是小篆那样的绝对等粗细、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的“玉著”,它可以略微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和两端露出尖利的锋芒(可以露,但不常露)。除了线条之外,还常用圆珠点或其他自然点。另外,商末周初的金文中还盛行过波捺,其形状有点像后世楷书中的斜捺,例如《大盂鼎》(见图版三)中的“有”字、“受”字等。可能是由于这粗肥出锋的个别点画形态与整个线条结构不协调的缘故,到西周后期这种波捺便减少以至消失。个别因填实空框而显得特别粗重的笔道(如《大孟鼎》中的“才”<在>、“天”、“子”等)也随之绝迹,整个用笔逐渐向小篆靠*。至于金文的章法,品式众多,以直行纵势为主,也有取直行横势的。对字群的排列,最常见的是有竖行而无横行,字的大小、长扁错落有致,首尾均衡,韵调一贯,颇像后世行书常用的章法,也有横竖都成行,甚至事先打好方格才写的,字的大小相差也不太多,显得琉朗齐整。金文的幅式也多种多样,或长、或方、或圆、或不规则,大体因附著的器物表壁的形制而制宜。

      周代(特别是西周),是书法艺术进步的时代,金文的体貌风格呈现出了空前的百花齐放的景象。仅就周代金文鼎盛时期而言,有的雍容厚重、雄奇挺拔,如《大盂鼎》、《大保殷》等,有的圆润工整、柔和健关,如《静殷》、《墙盘》(见图版六)等,有的质朴端庄、遒劲自然,如《大克鼎》、《毛公鼎》(见图版四)等。体势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当时文化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造诣。

      金文的特征和风格:

      根据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金文的特征与风格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是殷商时期。商代的金文一般较简短,只有一两个或十个字左右。如“父乙”、“父丁”等主要是人名,大多数是氏族名、人名、被祭祀的祖先名、器名、制造人的名字以及族徽等。商代的金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种类较多,大多数是动物,如马、虎、鸟、鱼、象、猪、狗,也有兵器、家室、舟车、亚形、山形、子孙等各种形象。这是商代金文特有的现象。这些象形字较甲骨文更原始而写实,可以说是金文中较古老的字体。这个时期铭文的字体均端严不苟,其款识笔划锋锐、气魄雄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戌嗣子鼎》、《司母辛鼎》等,虽字少却独具风格,有的朴拙凝重,有的流畅瘦劲,开启了西周金文的先河。

      二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金文有了较大发展,由于西周礼器极盛,因而留存于世的金文数量十分可观。从风格上来说,西周前期的金文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讫多不露锋,笔画遒劲峻拔,整体上体现出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到了西周中期,金文的风格由朴茂沉雄变为典雅*和,用笔柔和酣畅、笔画圆浑,但是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西周晚期,金文趋于成熟,笔画由初期的肥瘦悬殊趋于统一,字形更加自由,风格也呈现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这一时期著名的重器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小克鼎等。总的来说,这个时期金文的字体一般较为均衡,笔划圆匀,起笔、收笔、转换都为圆笔,故笔划整齐而凝重。

      三是东周时期,也是金文的式微时期。这个时期刻款渐多,铸款的笔划瘦。所以,此时的金文很优美,比西周的文字字体稍短而多变化。引人注目的是,金文中出现鸟书,主要用于兵器的纹饰。同时,这时的铭文除记名外,还在其后面加有“子子孙孙其永宝”等祝辞。

      四是秦汉以后,也是金文的结束时期。金文的款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铭文不同。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割据,宫廷的彝器逐渐消失,青铜彝器的制造从此宣告停止。现留下来的秦代金属器上的铭文,以度量衡为主,主要的铭文大多是关于度量衡标准化的记载。至于汉代金文中,大多为铸器人的名字、年代、器具本身的大小等,还有一些吉祥的语言等等。

      金文的发展及演变

      金文称“吉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钟鼎款识",是商周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它的载体物质而得名,为青铜时代的主体文字。*的青铜时代,从商朝历经西周、东周,直到秦始皇统一*,大约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其间金文在字体和风格上都有很大变化。

      广义的金文,泛指铭铸在青铜器上的所有文字,包括中商时期蝌蚪书体的铭文,后商甲骨交特点的早期金文,以及西周,春秋六国金文和秦金小篆等,书法学上所指金文,主要以周代金文所呈现的书体特点为代表。

      金文的字形变化多样,有的繁缛,有的简洁;字体风格众多,有的圆转流畅,有的峻厉挺削。这除了历史地域、人文条件方面的原因,还与金文的制作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青铜器上制作文字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是子模镌刻。事先做好泥胎,将文字正刻在泥胎上,然后再翻模,烧成陶范,进行铸造。其特点是书写方便,易于修饰,不失文字原貌。

      二是母模雕刻。将文字反刻在还未烧制的母模上,使铸出的铭文呈凸体的阳文。先写好反书字稿,铸出后成凸体正书,与器皿上的饰纹风格一致。字形多敦实厚重,颇具装饰效果。

      三是铸胎刻凿。用刀凿等在已铸好的青铜器上,把铭文刻凿出来。其特点是线条细长,多用直线,因而折角相对明显。

      金文和甲骨文并行于商周两代,商代以甲骨文为主体,周代以金文为代表。早期金文明显有甲骨文的特点。但由于金文的物质载体、范畴方法和所处的历史地域、人文条件的不同,因而其字体和书法风格较之甲骨文具有明显的不同。用笔上,变甲骨文镌刻的方折为圆转,更显厚重雄浑,质朴天真,笔画或藏或露,或粗或细,或方或圆,或曲或直,形态变化十分丰富。结体上,有的凝重,有的古拙,有的恣肆,有的秀逸,可谓风格迥异,仪态万方。章法上,或严整朴茂,或疏朗优雅,行款错落有致,布白千姿百态。

      清代乾嘉之后考据学派流行,大兴金石考证之风,因此清代临写金文之风亦随之发展,清末民初印行了不少钟鼎文的碑帖。李瑞清《清道人集·书断》将金文分成若干流派,兹摘录如下,借以参考其书风演变的轨迹。

      一、殷派:龟版牛骨《陈曼簠》。

      二、周庙堂体:《毛公鼎》、《颂鼎》、《颂敦》、《颂壶》、《石鼓文》、《名鼎》。

      三、《齐侯垒》派:《齐侯垒》。

      四、《楚公钟》派:《楚公钟》、《盂鼎》。《孟鼎》下分三派:一《张猛龙》、欧

      阳询;二《景君碑》、《嵩高灵庙碑》;三《张迁碑》、《爨宝子》北魏诸方笔,欧

      阳通。

      五、《克鼎》派:《克鼎》,《虢季子白盘》。

      六、《鬲攸比鼎》派:《鬲攸比鼎》、《兮甲盘》。

      七、《郘钟》派:《郘钟》、《居彝》、《子禾子釜》。

      八、《大鼎》派:《大鼎》、《史颂敦》

      九、《鲁公伐鼎》派:《鲁公伐鼎》、《爨龙颜》。

      著名的金文书法范本有:西周初期的《大丰敦》、《大保敦》、《令敦》、《大孟鼎》等,笔画明显带有甲骨文的方直,首尾尖锐,中间肥硕,并受蝌蚪文的影响出现了波磔,而总体渐趋圆浑。西周中期的《颂鼎》、《颂敦》、《班簋》、《墙盘》等,笔画更趋圆浑,结体更趋匀整,章法错落有致,自然天成。西周后期的《克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是金文书法中最成熟、最具艺术性的代表作品。此外,东周时齐国的《齐侯垒》、《齐太宰盘》,楚国的《楚公钟》、《楚公逆镈》,秦国的《秦公敦》、《秦公钟》,其书法继承西周,风格各异,均有可取之处,但都不再有西周的雄强气势。*代书写金文的著名书家有吴大徵、李瑞清等。

      关于金文的整理和研究,历代也有不少专著,如吴大激的《愙斋集古录》、邹安的《周金文存》、王国维的《周朝金文著录表》、鲍鼎的《金文著录补遗》、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容庚的《金文编》等。

[阅读全文]...
  • 立春时节天气特点的古诗(精选16首)

  • 立春,天气
  • 立春时节天气特点的古诗(精选16首)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时节天气特点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2、《立春》

      ——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3、《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4、《汉*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5、《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6、《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7、《立春》

      ——宋:宋庠

      曾见青旗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8、《立春日》

      ——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9、《立春致语口号》

[阅读全文]...
  • 体现立春时节特点的古诗(精选17首)

  • 立春
  • 体现立春时节特点的古诗(精选17首)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现立春时节特点的古诗(精选17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唐: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龙骖日暮下城闉。

      2、《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3、《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4、《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5、《汉*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6、《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7、《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8、《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句子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语录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说说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名言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诗词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祝福

有文字特点的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论语中关于坚持的句子 描述初冬的句子 立冬的祝福句子 古文骂人的句子 精彩句子摘抄大全 暖暖的句子简短 心怀希望的句子 写给男人的句子 授业恩师的句子 形容脾气好的句子 孩子孝敬老人的句子 关于深海的句子 描写梅花品质的句子 别无选择的句子 故宫句子 最经典的说说句子大全 观察事物的句子 给自己一个微笑的句子 形容长胖的搞笑句子 自然环境的句子 从此不谈感情类似句子 特别可爱的句子 感情顺其自然的句子 天气非常好的句子 形容蛋黄酥好吃的句子 摘抄关于春天的优美句子 想睡觉的句子 狂的句子 描写笋的句子 看重感情的句子 80后励志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