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关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秋思古诗的感情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秋思古诗的感情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秋思古诗词赏析

  • 秋思,写作
  • 秋思古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思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籍《秋思》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阵阵秋风吹进了凉州城,丝丝凉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秋天来了!中秋之日,看着隔壁邻家团团围坐、热热闹闹的场景,诗人张籍的心瞬间被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占据。喜庆的氛围中,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孤寂。

      回到家中,张籍的心里顿时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半晌,他决定给家中修书一封。这封家书的内容是这样的:爹、娘,孩儿不孝,已好久没给您们来信了。爹、娘,您们的身子骨可还硬朗?渐已入秋,可得记得多加件衣服。娘子可好?宝儿多高了?他上学了没?认识几个字了?

      张籍把信交给信差,想了想又要回来,补充到:爹,娘,儿子一切安好,日子过得很快乐,勿需挂念!信差要走了,临行前张籍又匆匆读了一遍,把信交给信差,目送着他离开。

      这封信,带走了张籍的思亲之情,也带走了他那深爱故乡的心..........

      秋思原文

      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螿。

      老生窥镜鬓成雪,俊鹘掣韝天欲霜。

      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绿沈枪。

      壮心自笑何时豁,梦遶祁连古战场。

      秋思注释

      【白羽扇】

      1.特指古代军中主将用来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太*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晋书·陈敏传》:“敏率万餘人将与卓(甘卓)战,未获济,荣(顾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南朝梁简文帝《赋得白羽扇》诗:“可怜白羽扇,却暑復来氛;终无顾庶子(顾荣),谁为一挥军。”宋陆游《秋思》诗:“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緑沉枪。”

      2.泛指白色的羽毛扇。唐李白《夏日山中》诗:“嬾摇白羽扇,躶袒青林中。”唐孟郊《塘下行》:“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秋思赠远二首》

      唐朝: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秋思赠远二首》古诗简介

      《秋思赠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涯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梦幻关山、对月怀人等情事来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第二首诗通过厌攀杨柳、闲采芙蕖以及国事缠身无暇相思来反衬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全诗文笔洗炼,意境明朗,亲切感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秋思赠远二首》翻译/译文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秋思赠远二首》注释

      ⑴只自:徒自,徒然。唐杜甫《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空帷(wéi):空屋。晋张华《情诗》之二:“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帷,一作“闺”。

      ⑵关山: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乡书:家信。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足: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唐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⑷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⑸攀:攀折。清阁:指官署。

      ⑹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傍:临*。

      ⑺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

      ⑻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秋思赠远二首》作者简介

      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甘露之变”发生,王涯被禁军抓获,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阅读全文]...
  • 秋思古诗张籍诗翻译(秋思古诗的意思翻译)

  • 中唐诗人张籍,是韩愈门下高足,以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而天下闻名。

    张籍四十岁的时候在宫中任太常太祝,掌管神主版位和焚香祝祷。一干就是十年。除了写诗,张籍还喜欢把杜甫的诗焚烧成灰,和蜜一起吞。

    如此“瞎搞一通”,十年之后,张籍终于铸就了被王安石称为“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独特诗风。下面将要提到的一首七绝《秋思》,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拆封。

    诗歌意译: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今年我还是不能回家。想给家人写一封信,心中有万千情意,但是一时之间,哪里说得完。信使说他马上就要出发,可是我又把写好的信,重新拆了封。

    张籍所处的时代,正是唐诗主流风格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因此这首诗是典型的以赋为诗。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简直是大白话加*铺直叙。但是细细咀嚼,却是有意思的。

    中*诗从《楚辞》开始,“秋风”在古诗中自带凄凉意象。晋代张翰见秋风起,就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辞官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诗中说“见秋风”,就是想家了。

    但是,张籍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才谋得一个小官,贫穷让他不可能像张翰一般潇洒,辞官归乡。他想给家人写信,可写什么呢?一提笔心中就涌起万语千言,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完的情绪。

    什么都想写,就怕什么都没说透彻。他匆匆写好信,又担心有什么遗漏。这时送信的人又在门外催促。他咬着笔杆子在心里说:别催啦,别催啦!你再催,我又把信拆了。让我看看,还有什么可以说……

    这送信的人怕是要被他给急死!但是这也不能怪他呀,谁叫那个时候没有微信和电话呢。这一首七言绝句,把写信人的那种心情,描摹得细致入微,颇有一点“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思。

    王安石赞他:“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为张籍的这一份功力并不是凭空得来,而是耗费了他十余年心血,以差一点双目失明的代价换来的。

    这首《秋思》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并且还自带戏剧冲突。作者在这厢唯恐太匆忙说不清,绞尽脑汁想多写两个字,而信使在那厢随时准备要出发。

    古代没邮政系统,送信全靠两条腿往来奔走。距离很远,一趟要几个月。早点出发,也好早一点回来。结果作者一直磨叽,你不催他,只怕他要写到天荒地老,“一胎生出七十五亿宝”什么的。

    结果你一催,他不但不把信递过来,反而把刚封好的信又给拆了!你以为他是想起什么,要提笔补充吗?其实才不是呢。他就是觉得有说不完的话,想对亲人表达。

    这就是一个很富有戏剧性的场景,人物的感情,矛盾冲突,全都齐备了。但是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你,作者是在给谁写家书,内容是什么。只是从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来一个经典的意象,自然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张籍发迹得比较晚,他大概在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二十六岁时才第一次到长安谋求出仕。但是因为京中并无亲友,最后落泊而归。

    不过幸运的是,他在长安遇到了后来的至交好友孟郊。后来孟郊三试及第,又把他推荐给了韩愈当门生。说是门生,其实二人的年龄差不多。因此韩愈非常喜欢张籍,他多次写诗、写文章表达他对张籍的喜爱之情。

    他在《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说:我原来不知道你有这个人,孟郊说你文章写得好,我就对你日思夜想。奈何我在朝为官,不能亲自去找你。现在你来了,我下了班马上派车来接你到我家。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韩愈主持汴州的省考,张籍就跑到他那边去考试,写了一首叫《反舌无声》的诗。

    然后顺利通过考试不算,当老师的韩愈,居然写诗吹自己的学生,“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炜煌”。后来参加会试时,遇到一个非常严肃的官员,但是张籍依然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一举考中。

    再后来张籍去地方上当推官,路过徐州去看老师。韩愈对这个学生日思夜想,他说:我每一天都在盼着你来,你不知道我心里想你是多么痛苦。每一次和你聊天,我都会忘记吃饭,也不觉得困。我们连续聊了三十天,每一天都通宵达旦。现在你走了,我又要枯坐在家中想你了。

    不久之后,张籍的母亲去世了,他就回家去守丧。韩愈听说他在家里过得很不好,立即就给孟郊写信去说:张籍在家里丁忧,穷得不行,我怕你不知道,你赶紧去看一看他。

    后来,张籍丁忧期满之后,终于可以去长安当官了,但是只被任命为唐宫中一个管神主牌位的九品官。薪水微薄,可他还不能辞官,因为他家里太穷了。

    张籍在这个叫太常太祝的官位上,一坐就是十年,连白居易都写诗为他打抱不*。但是韩愈当时也颇不顺利,根本没有办法帮助他。推测《秋思》一诗,大概就是他在这一段时间所写。

    想念家乡的亲人,可是他没有办法回到家乡。这位古代大诗人,屈才当了一个皇家“庙祝”。每天搞些焚香化灰的事情。所以没事干了,就把偶像杜甫的诗也化成符水喝一喝。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苦读诗书,张籍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差一点就失明了。韩愈写信四处托人替他找工作。过了三年,张籍的眼疾才治好。

    后来再度回到任上,一路升迁,从太常太祝升到了国子监博士,最后官至主客郎中(从五品)。沉寂十年,五十岁才得升迁。张籍升官的时候,白居易、刘禹锡、裴度等人都去祝贺他。

    张继有大才,不过他一生的起起落落,的确也和恩师韩愈提携,有割不断的联系。只是韩愈一直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学生,而是当成了人生中的挚友。

    从前提起《秋思》,首先想到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而不是张籍的这一首《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幅又一幅的风景画,而张籍的《秋思》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场景。张籍《秋思》大巧不工,表面上看,仿佛不及前者意像丰富,却在句末奇峰突起。

    信使临行,诗人却拆开信封。只因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还没有讲完。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常理,却显得非常真实,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全文]...
  • 秋思古诗

  •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阅读全文]...
  • 中秋思乡的古诗

  • 中秋,思乡
  • 中秋思乡的古诗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秋思乡的古诗,欢迎查看!

      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阅读全文]...
  • 天净沙秋思古诗原文及赏析

  • 秋思,古诗文
  • 天净沙秋思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净沙秋思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赏析

      本篇是元人小令的名作,被称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悲落叶于劲秋",秋天景色本来就易于触发愁思,加以时值黄昏,人在旅途,就因见而感,因感而思,有思而作。作品虽然体制短小,但由于所描绘的景物、表达的`情思都颇具普遍意义。因而成为一直传唱的典范作品。马致远历漂泊生涯二十多年,这支小令是他体验、感触的凝聚,历久不衰绝非偶然。

      本篇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写羁旅生涯的名句,十个字无一虚字,用六种事物联缀字成可资读者想象的图画,把"早行"的主题表现得很充分。本篇亦似《商山早行》,三句十八字共九个名词,亦无一虚词,九种不同景物极和谐地组织在秋天夕阳之下,而秋天的旅思羁愁则通过景物自然呈现,能使人联想无穷。

      本篇语言凝炼,刻划准确,格调清逸,音节和谐,最后一句点明本旨,情景交融,妙合无垠,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赞。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中秋思乡的诗句 古诗

  • 中秋,思乡
  • 中秋思乡的诗句 古诗

      中秋思乡的诗句有哪些呢?中秋思乡的古诗有哪些呢?

      中秋节思乡的诗句:

      1,月是故乡明;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思乡的诗句。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思乡的古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阅读全文]...
  • 关于中秋思乡的古诗

  • 思乡,中秋,文学
  • 关于中秋思乡的古诗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中秋思乡的'古诗,欢迎查看!

      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阅读全文]...
  • 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

  • 写作,秋思,学*
  • 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

      导语:《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秋思写作背景是什么?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希望有所帮助!

      写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古诗原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文学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长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五言诗和*体诗,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诗篇有《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阅读全文]...
  • 关于中秋思乡的古诗

  • 中秋,思乡
  •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秋思乡的古诗,欢迎查看!

      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句子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语录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说说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名言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诗词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祝福

秋思古诗的感情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闻字开头的古诗词 元元宵节的古诗 表示心情烦躁的古诗 猪日的古诗春日 百日誓师誓词中的励志古诗 今生爱上你的古诗 古代描写书法的古诗 掩耳盗铃的古诗及名言 氏的古诗 表达风大的古诗词 梅花春天的和希望的古诗 春的现代古诗大全 含有颜色的五字古诗 关于星与浪漫的古诗 赞美女性贤德的古诗 古诗文的概念 热爱祖国的古诗长 有关雷电的古诗大全 朔字开头的古诗词 中药中的古诗词文化 形容处境困难的古诗 关于家仇国恨的古诗 表现秋天悲伤感情的古诗 吃饭很重要的古诗 祝贺爸爸生日的古诗 描写枕头的古诗 秋思古诗的画加诗意 感情好累的古诗 古诗词和诗词的区别 不属于自己的古诗 日在古诗中指太阳的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