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至塞上古诗的全部都因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至塞上古诗的全部都因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至塞上古诗的全部都因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至塞上古诗的全部都因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同时又是一位边塞诗人,《使至塞上》便是其边塞诗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使至塞上》原文: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问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历来受人推崇。*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但这两句诗到底好在何处,妙在哪里?历来学者众说纷纭。*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解读: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但笔者还是一头雾水,总觉得以上注解不够透彻明晰。
朱光潜说“读者的阅读是审美的填空,也是一种创作”。一首名诗有多解实属正常。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与学识修养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学者们对这首诗的`诠释观点纷呈。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从美学角度加以解读。有学者指出,王维作为*南宗画派之祖,善于将绘画技法用到诗歌创作上,形成诗中有画的构图艺术特色。*画有别于西洋画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就是,一是*画善于线条,也就是白描手法,“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横交错,纵的是袅袅炊烟,横的是流淌的大河,圆的是徐徐落日。”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二是*画善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古代诗歌中,构图美首先表现在合理的意象安排上,诗人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分散状态的自然物象和谐有序地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从而形成诗歌的审美境界。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第二类,从考证角度加以解读。根据文献资料来考证诗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信息,探究还原诗句原意。这类争论尤为激烈,争论焦点其一关于“长河”,有黄河说,有塔里木河说,还有甘肃武威石羊河说。其二是诗句描述所在地,有宁夏中卫说,有甘肃武威说,有内蒙额济纳旗说。其三是诗中的烟指什么,有炊烟说,有烽烟说,有旋风说等。
笔者以为,正确地诠释一首诗,不能孤立的从字面层面加以美学诠释,而应当回到诗句本身的时空背景中去寻找答案。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个背景对理解本诗至关重要,也被很多人忽略)
诗中实际写的是王维接受皇帝使命后,从长安出发,将要但尚未到达边关时一路的见闻和感受。那么诗句描述的具体场景在哪里呢?
从全诗中能找到的可靠线索有两处,一是“长河”,二是“萧关”。据《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指出,“江河,古专指长江、黄河”。诗句中的长河毫无疑问是黄河,持石羊河、塔里木河说皆不可取。
关于萧关,不得不说以它命名的一条闻名遐迩的丝绸古道——萧关古道。据《*国家地理·六盘山诗歌与帝王之山》(2010年2月号)文指出,“萧关”所在地在今宁夏固原城附*。汉武帝曾在此修建了古代的高速公路—回中路,从此成为长安去往西域的交通干线。汉《鼓吹曲》中写道:“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唐代由萧关经腾格里沙漠进入河西走廊是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这条道路的渡河地点就在宁夏中宁或中卫。而这两处附*就是一望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由于同时满足萧关、黄河和沙漠三个条件,即可大致确定诗句描述的场景在今天的宁夏中宁或中卫境内。王维奉旨去边关慰问,很可能是从长安出发,先到固原,然后经宁夏海原县再向北到宁夏中卫或中宁一带渡过黄河直奔甘肃武威、张掖而去的。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孤烟”是这联诗的钥匙,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钥匙。
关于“孤烟”历来有三种观点。
关于孤烟,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但漠上旋风(龙卷风),其起也飙突迅急,其为状也动荡而斜曲,且时间短暂,与“孤烟直”之为常见持续、缓慢升腾之景象不切合(陈增杰语)。
后人也有人持炊烟说。有人说是烽火台士卒的炊烟,也有人说是村野炊烟,王维本人诗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可以看到。烽火台上的烟火具有特定军事含义,难以想象有人能随意生烟做饭。至于村野间炊烟袅袅小景,与气魄雄浑之“大漠孤烟”毕竟光景不同,境界迥异,不宜相提并论。
坚持炊烟说的人有一个言之凿凿的理由,烽烟只有在敌警紧急时才点燃,既然吐蕃被击败,边关应是安宁景象,又何来烽火?
关于这一点,学者陈增杰提出新解,认为孤烟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
其实同时代的唐诗里面早有答案。烽火不仅是传递警讯的,也能在特定时间传递*安信号。
唐代姚合的《穷边》中写道“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安火入城。”意为:千里边防线上*安无事,天天看到*安烽火,一站一站传入京城来。唐元稹《遣行》诗:“迎候人应少,*安火莫惊”。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及暮,*安火不至。”元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时守兵已溃,无人复举火。”意思是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安火不至”,长安人心大乱,杨国忠劝唐明皇离开长安跑路。
有细心的读者会疑问?初夜是何时?天黑了放烟,能看见吗?
笔者查阅资料,《颜氏家训·书证》中有这样的说明:“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字。”“初夜”也就是“五夜”中的“甲夜”的异名。这也就是说“初夜”“甲夜”“一鼓”“一更”指的是同一个时段。这个时段大致相当于现代的17时~19时。这时正是夕阳西下、夜幕开始降临的“傍晚”时分。
回到诗句中,傍晚时分,黄河尽头一轮红日缓缓落下,满眼尽是荒凉辽阔的大漠,烽火台放起一道*安火笔直向上飘升,向后方传递着边关无事的信息。
综上所述,正因为上句的“孤烟”传递的是和*信息(不是“孤寂”、“孤单”的含义),下句的“落日圆”的含义才能得到合理地诠释——诗句其实表达的是边关一片“和*安宁”的意境。这也与作者此行宣抚边关大捷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古典诗词含蓄、委婉,很多诗句里附着的历史信息千白年后已随时光洒灭。今人往往从文字层面做出种种解读,难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唯有作掘地三尺式的精读,方能真正体验到余音绕梁的读书乐趣。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诗佛王维有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即求佛前与求佛后。那么有哪两首诗最能代表这两个王维!
老槐以为,最能代表求佛后的王维的著名诗篇,当然是上期赏读的《山居秋暝》;最能代表求佛前的王维是哪一首?凡熟读王维者,都会赞成那首苍凉雄浑,千古壮观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是王维三十多岁时轰动大唐诗坛的经典名作,其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诗史绝唱,至今无人超越。
这被*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联,到底描绘出了怎样雄浑壮阔,震撼人心的景象?今天带文友们去追寻一番。
在清政廉洁忠君爱国的贤明宰相张九龄当政时,王维也是一名热血男儿。其志存高远,抱负远大,欲求才华报国,建功立业。因此,很受张九龄的爱惜。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大唐帝国与吐蕃战于青海。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率军出战,大破吐蕃于青海以西。夏末秋初,王维领受皇命,以监察御使身份出使河西前线,宣慰征战将士。
这首以亲眼实录西部苍凉风光的《使至塞上》便应运而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受领皇命赴河西前线宣慰将士后,继而转任河西节度使幕府判官,随同将士战守边关约一年之久,于塞上战場作边塞诗多首,颂扬唐军的强大和胜利,高歌塞上河山之壮美!
这首《使至塞上》,是诗人出使河西,任职边塞诗作的开篇,也是沿途所见所闻的纪行。该诗以苍凉雄奇,浑阔壮观的西北大漠风光而惊破大唐诗坛,成了一首享誉中外的千古名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以雄壮、豪迈起笔。诗人将要单车独行去边塞慰问将士,此行的目的地将远达汉时的附属国居延海。
“属国”:汉代行政区,武帝时设属国都慰,主管降汉胡人部族。东汉时设张掖居延属国。这里指唐帝国所统辖的北方羁縻州,意为出使之远。
“居延”:地名,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面。汉称居延泽,唐至今为居延海。
首联率先点出事由,出行规模和地点。“单车”即独车,意为随从很少。明讲出使规模小,暗道诗人独行皇命的自信和不畏任重道远的豪迈。
“欲问边”,即将要秉承皇命去边关慰问征战将士。这里既交代出使的原因,又暗含诗人将要奔赴边塞施展才华,建功报国的雄心壮志。
因为,诗人是带着皇帝的使命去劳军,去过问边塞守卫征战的大事,负的是钦差之任,行的是钦差之职。作为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热血男儿,安能不雄心勃勃,充满自豪!
“属国过居延”,此句表面看是说行程之远,实际上是暗用西汉武帝降服匈奴,置五个附属国的典故,歌颂大唐的国力强大,疆土辽阔广远,以此表现诗人独当重任的自豪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充分展现了诗人临行前的激越、雄壮和豪迈心情。诗人已过而立之年,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突然面临这一重要报国机遇,心中岂能不激动!
因此,诗一开头,那种独自赴边行使皇命的激动、兴奋;独当重任的自信和豪迈,都让人透过纸背可感可触。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顺着行程往下写。诗人踏上征途,一路顺风。他追随着飞篷出了中原,又紧跟着北飞的大雁进入了塞外天地。
“蓬”,即蓬蒿,秋后枯干被风吹折就满天飘飞,被古代文人称为飘蓬、飞蓬,往往作为命运悲惨,人生孤零飘泊的象征。
诗人在这里以征蓬自喻,并非取其哀伤失落之意,而是表达一种积极赴边的心情,说自己正风尘仆仆奔向边塞,就象那乘风飞扬的蓬草一样,快捷顺风。
“蓬”前以“征”修饰,就注入了积极赴边的主观情感,使“飞蓬”的形象和格调变得积极、高昂、自信而又乐观。
这个“征”字也道出了行程的遥远和路途的艰难,以及诗人勇往直前的气概。
上句以“征蓬”自喻,下句又用“归雁”作比,进一步表达诗人赴边的急切心情和去边塞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大雁从南方飞向北国,搏击高天长风。诗人也愿趁此机遇到西北边塞大显身手,博取功名,开拓人生的崭新天地。
诗人自幼就立鸿鹄之志,弱冠作《燕支行》,许下“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的宏愿。但在以后漫长的十多年岁月里,却始终仕途不畅,机遇不至。
今天,赴边报国的大好机遇终于降临,其雄壮、豪迈、自信等情绪便一齐喷发。因此,他的行进速度非常之快,追逐着飞蓬乘风出关,又尾随着大雁展翅入塞,路途的遥远和艰难统统都被踩在脚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抛开行程,重笔描绘西北大漠风光,展现千古壮观的一幕。
那浩瀚大漠辽阔无垠,沙浪起伏;高远晴空万里无云,天蓝如洗。时*黄昏,夕阳西沉,薄暮微微,诗人放眼望去,天高地远,*无拦,唯有黄沙漫漫。
突然,一柱烽烟扶摇而上,直入蓝天,顶天立地,蔚为壮观,强烈撼动人之心魄!
诗人再翘首西眺,一条大河在千里戈壁中蜿蜒起伏,飘缈远去,与天相接。一轮火红浑圆的夕阳正在下沉,亲吻着金光粼粼的水面!
那夕阳的火红把金黄的沙浪和浑黄的河水都染得火红,让诗人无法辩清究竟是火红的夕阳在沉入金黄的河水,还是金黄的河水在托起火红的夕阳!
这两句,把西北大漠风光描绘得多么雄浑奇丽,多么高远壮阔!那浩浩莽莽的大沙漠与直入蓝天的烽火烟柱,那飘飘缈缈的长河与浑圆火红的夕阳所构成的雄奇景观又是多么震撼人心,令人动情!
《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想来烟如何直?”她当然想不明白烟如何直。一个红楼女儿,怎能懂得边关烽燧之烟的直?
《埤雅》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论:“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北宋钱易云论述更明确: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
现代研究认为,古代烽火以狼粪为燃料,不可能有那么多狼粪。其燃料是取之于荒漠上的胡杨、红柳、芦苇、骆驼草、芨芨草等柴薪。
老槐以为,不管以什么为燃料,都得要烧得猛,燃得烈。使烽烟聚、直、高、风吹不斜,才能把敌情传得远。若像山村房头一缕炊烟,见风则散,岂不贻误战机!
“大漠孤烟直”,重在一个“直”字。这个“直”,写出了烽烟的雄劲与强壮,也点明了天空的高远与*和,大漠的辽阔与苍凉。
“长河落日圆”,重在一个“圆”字。这个“圆”,写出了夕阳的丰润与壮丽,大河的绵延与细长,也点明了风沙*息时,广袤大漠戈壁的*静与温顺。
上句起兴雄悍,笔触豪壮,下句意蘊婉转,柔绵秀美。全联既豪壮奔放,又婉丽隽永,非常壮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古秦中四关之一,战国秦置,位于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此关连西凉、卡灵武,为中原通往西北一大要冲。
候骑:候,伺望、侦察,指侦察敌情的骑兵。
都护:古代掌管边疆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汉宣帝神爵二年始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唐初先后设置安西、安北、单于、北庭等六个大都护府,均有大都护、副大都护。这里指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使至塞上经典诗句赏析
这两句诗充实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征,非常讲求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涯的斜阳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斜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求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斜阳,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根本形状,概括性极强,好像笼统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辽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赤色的斜阳收敛了灿烂,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涛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地面,雄浑寥廓的边塞风景如在现在。开元二十五年(*七)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克服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赏析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她虽然不克不及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究竟幸亏哪里,但是凭直觉感触它们描写孤烟与斜阳非常笼统,不行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黑白常适当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使至塞上诗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七)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克服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本身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任务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田的激怒和烦闷。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悄悄带过。使至塞上诗句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东南,远在东南边塞。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山水诗,他还是唐代边塞诗人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只是由于他在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极高,让人忽视了他在边塞诗上的成就。王维现存边塞诗四十首,这一数量在唐代边塞诗人中是非常可观的。不同于其他通过想象写出边塞诗的诗人,王维是一位真正拥有边塞经历的诗人。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和天宝四载(745)两次出使边塞。著名的《使至塞上》就是王维在第一次出使边塞时所作。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监察御史周子谅因弹劾牛仙客失败被廷杖,后在被流放的途中死于蓝田。周子谅是当初张九龄做宰相时推荐的官员,张九龄受到牵连被贬荆州长史,这让奸相李林甫心中大快。
在此之前,张九龄罢相之时王维就心生隐退之意。王维作为张九龄提拔的后辈,张九龄对他关爱有加,劝告王维不要就此辞职,这样会落得口实,而且又会引起玄宗的不满。王维当时是右拾遗,是给皇帝提出建议的谏官。张九龄还说如果王维辞去官职,朝廷里又缺少一个好官,而李林甫就会招揽一个同党进入朝廷。王维听从了张九龄的劝告,放弃了辞官的想法。
李林甫心里非常清楚张九龄和王维之间的关系,但他又忌惮王维名声太大,另一方面,王维深受玄宗喜爱,不明不白地把王维赶出朝廷,容易引起玄宗盛怒。李林甫假意提拔王维,让他接替周子谅监察御史的官职,表面上王维的官职由从八品上提升至正八品下,升了官职。但事实上却被体面地从中书省赶出去,而到了御史台上班。
这一年,大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大获全胜。秋天,王维接到敕令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去凉州(河西重镇,今甘肃省武威市)慰问戍边将士。王维领旨后带上随行官员乘坐一辆轻便的马车从长安出发,赶往西北方向的凉州。西行经过一些城市之后,到达了广袤的荒漠,正遇上夕阳西下,圆如轮盘的太阳如同被火烧透了一样,散发着红艳的光芒,四下黄沙漫漫,这样色彩艳丽的景观,王维从前从未见过,到达萧关的驿馆之后,王维写下了这首《使至塞上》。
西汉设立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使至塞上》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指的就是王维和随行官员乘坐的那辆轻快的马车,行走在茫茫荒漠之中,前去边塞慰问将士。属国,代指使臣,就是王维本人。“居延”在甘肃省张掖市西北。王维从长安出发,凉州在长安西北,居延在凉州西北,他不能过了居延再到凉州,所以在这首诗里“居延”指的就是边塞地区,而不是具体的地点。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过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蓬草是一种在秋天变得干枯,可随秋风四处滚动的植物。王维把自己比喻成“征蓬”,即将出使边塞。正值秋天,北雁南飞,长安在西北边塞的南面,就像要回到南面的家乡。诗人却要向北前往边塞,他把自己又比喻成“归雁”,奉朝廷的旨意来到边疆慰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结合当时的情况,也有一些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感伤。这一联是整饬的对仗,在律诗中第二联和第三联往往使用对仗。
古代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这首诗中最为人熟知的两句,从刚刚有些忧伤的情感中,一下跳脱出来,在人眼前展现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这也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景观。
“大漠孤烟直”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在考古研究中,发现居延遗址有一种特别的发烟装置——“烟罩”。在烽火台壁上挖出沟槽当作烟囱,这个烟囱可以高达十几米,灶膛内点燃柴草和动物粪便之类的燃料。由于高大的烟囱对烟火有很强的抽吸作用,使得烽火直冲到十几米的烟囱之上。大漠之中晴朗无风时,烟火就会一直聚拢不散,竖直向上。这种烟火叫做“孤烟”,孤烟往往是*安的象征。
“长河”指的是通往凉州的路上遇到的一条黄河支流,在大漠之中蜿蜒北上,最后汇入黄河。
这两句诗又是非常工整的对仗。“大漠”,“长河”让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画面感,在辽阔的边疆才能看到的壮观景象。“直”和“圆”就像画家在画面上使用简单的线条轻易地勾勒出所绘的内容一样,王维画家的身份总是能渗透到他的诗文之中而得以表现。所以,读王维的诗有种练达却又直击内心的感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据考证是现在宁夏灵武,位于凉州东面。诗人在这一带遇见了在边塞执行巡逻任务的骑兵,表明身份之后,巡逻骑兵禀告王维,此时都护崔将军并不在萧关,而是正在燕然(今蒙古国杭爱山)巡视。于是,巡逻的骑兵将王维一行人迎接至萧关驿馆安顿下来。
王维自出使凉州后,与河西节度副史崔希逸将军相处非常融洽,并加入了崔希逸的幕府,为监察御史兼河西节度判官。开元二十六年(738)自河西返回长安。
小满全部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满全部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吴藕汀《诗画》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思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思,欢迎来参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⑽“单车”两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至塞上古诗的全部都因 爱上古诗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古诗的续写 使至塞上古诗的大题 使至塞上古诗的内容 使至塞上古诗的景象 与使至塞上古诗有关的画 使至塞上古诗有拼音的 使至塞上古诗的作者是谁 使至塞上古诗的注音版 使至塞上古诗的理解性默写 古诗使至塞上的塞读 六上古诗全部的古文 使至塞上的古诗画 古诗使至塞上的题 王维作诗的使至塞上古诗和拼音 使至塞上的诗句 背诵使至塞上古诗的收获和感想 使至塞上的古诗配画 使至塞上诗句 使至塞上名句 使至塞上的古诗词 使至塞上的古诗及诗意 爱上古诗全部的过风水 使至塞上的名句 塞上古诗柳开的读音 古诗使至塞上的主旨 使至塞上的古诗大意 使至塞上的视频古诗 古诗使至塞上的视频
使至塞上经典诗句 使至塞上经典诗句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古诗赏析与翻译 王维古诗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王维的全部古诗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使至塞上古诗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古诗词 使至塞上王维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使至塞上的翻译和原文(使至塞上全诗翻译赏析)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王维翻译(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使至塞上主旨思想(古诗使至塞上欣赏) 王维: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描写塞上风光的句子 立冬的全部古诗 小满全部古诗 梅花古诗全部拼音 使至塞上诗句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思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的全部古诗大全
古诗卢龙是现在的哪里 含有蜻蜓一词的古诗 少年白的古诗 适合2岁孩子的古诗江南 秋水秋天的古诗词 关于梨膏糖的古诗 激励少年人上进的古诗词 积累的力量古诗词 现代古诗夏天的荷塘 不见君的古诗词 简析古诗中通感的效果 那些读一遍就理解的古诗文 古诗十九首和太康诗风的异同 体现古诗特点的诗 搜索高鼎的古诗词注意 十分钟的古诗 赞美老有所依的古诗词 描写美好爱情终成眷属的古诗词 我为而来的古诗词 赞美老年女人美丽的古诗词 天边云彩的古诗 整理衣物的古诗 中原的古诗特点 讲守规矩志向的古诗 可以作笔名的古诗 儿童玩雨伞的古诗 关于菊的感悟言志的古诗 月亮般眼眸的古诗 李敖在演讲时提起的古诗 写写纸的古诗 漂汨寓意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