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悯农古诗中的一首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悯农古诗中的一首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悯农古诗中的一首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悯农古诗中的一首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悯农》及解释
《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m.ju.51tietu.net)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李绅《悯农》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绅《悯农》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禾日当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知盘中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悯农
李绅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春种一粒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夫犹饿死!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悯:怜悯。
【译文】
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农民们种下一粒谷子,
待到收获的秋天,就可以收获千万粒的谷子。
即使普天下荒地都变成了良田,
农民还是会饿死。
赏析:
这是李绅《悯农》诗中的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然而,诗人的本意并不是要赞美农民的劳动,这样层层递进的写法,是为了下文制造悬念。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课文、古文《悯农》,是2019年小学一年级课文、古文。要求小孩子(6岁或者7岁)背诵。
意图是想小孩子通过学*苯课文,学*识字,了解农民的辛苦。潜移默化获得勤俭节约的美德。
想法很好。
但是,也许好的愿望和现实有一定差距。
一、关于题目《悯农》?
悯农是可怜农民的意思。是距离今天大约1000多年前的唐朝封建士大夫官员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 穆宗时为左拾遗,徙江西观察使。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站在高高在上的的地位,对于地位低下的农民的怜悯。
今日世界,人与人的*等的。小孩子(不管是城市小孩、还是农村小孩)对于农民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是应当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党和*对于农民应当是支持、帮助、扶持。而不是怜悯。我们的农民不让任何人怜悯。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二、“锄禾日当午”
锄头是什么?锄头是什么样子的?在全中国,还有什么地方用锄头?现在的小学教师有几个用过锄头?
三、“汗滴禾下土”。
小学教师锄过地吗?他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没有这样体会,怎么讲?
四、在现在中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及其罕见。已经严重的脱离的当代中国的现实。更不要说这种情形根本不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五、没有体会,只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老师不能深刻理解、学生更不能深切体会。
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经有四十多年没有饿过肚子了。现在没有吃的,或者生活不好,是没有工作,失业。
七、那这个课文教育孩子。真实严重脱离现实、脱离实际。是不是呢?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很多前人的文学作品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然流传至今的也有不少。不过这些流传至今有些我们现代人可以通过历史的传承和各种记载揣摩出其中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却让今人费解,只能给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却难以下定论。就像本期笔者要说的关于“锄禾日当午”中“锄禾”一词的争议,这句话可谓是人所皆知,大多数人对于“锄禾”的理解也都是“除掉地中的杂草”,那么这样一句人所皆知的诗句又怎么会产生争议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诗的出处,它是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一诗,全诗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信这首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毕竟在小学的课本中大家都已经背诵过,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被长辈所念叨,所以想不影响深刻都难。而这首诗所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农民种庄稼不易,所以大家要珍惜粮食。就这么简简单单20字,言语又这般直白的诗为什么会引起广泛争议呢?
其实这个争议的源头是来自于《诗词大会》这一档诗词类电视节目,当时节目考到了这首诗,而作为点评嘉宾的国学大师蒙曼就解释了一下这首诗,在她的解释中“锄禾”是农民播种的过程。在节目中播出之后,网上有一些诗词爱好者就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对于“锄禾”二字的理解大概有以下两种看法:
其一:“锄禾”的意思是“除草”。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他们认为“锄禾日当午”是倒装句,这句话应该是“日当午锄禾”,意思就是在太阳正午的时候在田里除草。因为中午天气热,这个时候除草,草*以后会被太阳晒死。
其二:“锄禾”代表了一切和种田有关的农事。持这种观点的朋友认为,李绅当时所见可能就是农民在田中务农时,写的时候考虑到韵律方面的问题就用了“锄禾”,其实这里的“锄禾” 是泛指。
当时笔者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争议,再看到他们各自的解释,其实我觉得都说得通。但对于这件事我个人觉得其实是有点“闲得慌”,太过于吹毛求疵。因为这首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种田不易,大家珍惜粮食。基本上大家读到这首诗就能领会到这个意思,而这也是李绅写这首诗所想要传递的思想。现在我们却忽略掉这首诗本身的意义,去纠结其中“无关紧要”的字眼,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
而且在我看来,不管是哪种解释,都不影响这首诗本身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没有明确答案的争议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李绅是唐代人,这“锄禾”是什么意思,不管是哪种观点都是*自己的理解,李绅写“锄禾”具体到底是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难道我们还能找一位先去1000多年的对峙?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品赏析】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注释】
①锄禾:在田里锄草、松土。
②日当午:正当中午的太阳。
③餐:饭。
【大意】
在太阳当头的正中午农民锄地,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苗下的泥土中。有谁知道盘里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1、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8、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
9、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采莲曲》
10、去年曾看杜鹃花,醉出春林日已斜。——刘崧《雨中见杜鹃花》
11、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李清照《临江仙·梅》
12、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4、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16、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西湖纳凉》
17、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
18、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吴融《送杜鹃花》
19、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20、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
2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22、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5、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26、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杨万里《红白莲》
2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34、冬夏有盈缩,古今无断续。——陈文蔚《臣龙瀑布》
35、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6、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37、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3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3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清明二首》
40、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4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4、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4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7、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48、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姚勉《四望亭观荷花》
49、秦吴万里皆芳草,染到山花恨最深。——周文璞《杜鹃花》
50、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51、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悯农古诗中的五 悯农古诗中的五指 悯农古诗中的午指的是 悯农古诗中的一首诗 悯农古诗中的五指的是 悯农古诗中的精彩句段 古诗75中的悯农 悯农古诗中含有韵母in的字 悯农古诗中描写辛苦的词语 悯农古诗的中心句 悯农中的三首古诗 悯农的悯农的古诗 悯农二悯农一的古诗 古诗悯农中的一首诗 悯农古诗中三个相同部首的字 画悯农其一古诗中的故事简笔画 悯农的古诗 悯农古诗悯农的注音 悯农古诗的诗 悯农古诗悯农的作者是谁 悯农的古诗是题 古诗中的悲悯 悯农古诗新的 背悯农的古诗 悯农的古诗1 悯农是谁的古诗 悯农古诗的意 悯农古诗的梗 换悯农的古诗 悯农古诗悯农其一的主旨
李绅《悯农》古诗翻译赏析 古诗《悯农》及解释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悯农古诗二首译文、赏析 悯农的诗人是谁 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悯农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悯农的注释和诗意) 古诗悯农的意思全解(悯农古诗的意思和翻译) 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二古诗赏析) 悯农古诗的意思翻译(悯农其二古诗的意思翻译) 四海无闲田的全诗(悯农古诗内容和翻译) 悯农古诗二首原文(悯农二首的全文鉴赏) 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二古诗全文赏析) 悯农古诗 悯农的意思_悯农的诗意 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李绅《悯农》古诗 古诗悯农语言教案 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古诗悯农 古诗中的春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悯农的鉴赏 古诗中的春雨 古诗中的月亮 古诗中的春节 古诗中的风景
对爱情遗憾的古诗词 表达爱情距离的古诗 表雄心壮志的古诗 写男人花心的古诗词 如果有来生的古诗词 黄河古诗五字的 关于吸引的古诗词 关于遇见的古诗词友谊 关于春的古诗5字20 关于法制教育的古诗 关于凤凰古城的古诗 抽奖的古诗池上 表示君子的古诗词 蹈字开头的古诗 带灵字的优美古诗 边塞写的古诗 五首关于春节的古诗 儿童与雪的古诗 我的梦的古诗 对古诗的的问题 描写人品质的古诗3首 勤学带拼音的古诗 关于写景物的古诗 浣溪沙的整首古诗意思 描写爱国深情的古诗 妈妈我长大了的古诗 仿写古诗的例子 形容后悔的古诗 题目有七月的古诗 含有压韵ing的古诗词 无所描写秋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