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乡子宋辛弃疾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乡子宋辛弃疾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乡子宋辛弃疾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南乡子宋辛弃疾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二】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评点】
这首词通篇用典以寄寓伤今之意,结篇更是唏嘘感慨,悲壮之至。
上片放眼古迹,慨叹江山不改,英雄俱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以问句开篇,豪迈十足。此时南宋早与金国划淮水为界,词人登上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都是江北金国的国土,心中感慨万千,大有山河不再之感。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千古兴亡多少事”是词人纵观千古兴亡成败而发出的问句,豪情万丈,令人回味无穷。从古到今,这里发生过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对上句的回答,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有多少英雄驰骋。但一切都远去了,那些连绵不断的往事,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是时间漫长而久远的意思。“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下片追怀三国英雄,推崇孙权与北方强敌抗衡,巩固江南霸业的才能和气概,从而由上片纵观历史而生的兴亡沧桑之感慨转入对具体历史英雄人物的凭吊,词旨渐显,仍是托古况今。结句所用典故,机关暗藏,借孙权和刘表之子刘琮的对比,即前者战胜北方强敌从而巩固江南国土,而后者不战而屈的故事,来褒贬历史人物,实则表达词人振兴南国,进而收复失地的一贯主张,同时讽刺苟安者的懦弱无能。
本词以古鉴今,短小生动而局势开阔,少英雄暮年的悲壮沉郁,而更多激昂慷慨的英雄本色。
【主旨】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感情。
赏析: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勇猛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剑说明要收复失地,直接参与战争的决心。但是为何要喝醉,因为现实有人阻挠他抗金和收复失地,所以统一国家的抱负无法实现,才饮酒消愁。看剑说明剑已经被放了很长时间了,喝了酒所以又产生了激情。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兵营。
第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五十弦像塞外的声音。五十弦这里应该是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锦瑟奏出的是悲凉的声音。五十弦,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秋天属金,主刀兵,正好是讨伐叛逆的最好时机。所以古人说秋后问斩,秋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是粮草充足,马匹强壮,一方面秋天的悲凉,更容易引发士兵的保家卫国的士气。沙场秋点兵,这个“点”字是点兵。大将点兵,战争马上要展开。“点”字体现士兵多,将军认真,精挑细选,所以战斗力很强,这样为后面写战争的胜利作铺垫。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南宋作家,情怀何等一致。朝廷中的反对抗金的守旧贵族对辛弃疾的阻挠,让他终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心酸的遭遇怎么不让我们产生千古之后的共鸣。英雄在时代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无可奈何。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这是他精忠爱国,永不言弃的精神折射。
另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读者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设计好像电影特写镜头。现实,梦境,回到现实,前面让人产生悬念,然后进入紧张激烈的战争准备,火热的战斗经历,功成名就,无比欢悦,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最后一句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慨叹和想象空间。这样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铺叙手法是一种继柳永之后的发展,它采用电影镜头一样的转换,场景不断变化,冲击读者的视听,读者的感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起起伏伏。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不是那美好的大梦。梦醒之后,作者只能用文字表达这种强烈的愤激之情。
这种写法实际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如实地勾勒作家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伤心。但其中在梦里能大战一场,可谓酣畅淋漓。
这首词语句通俗,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却写得大气豪放,是为悲壮。悲凉与豪壮并存,通俗与委婉兼有,真是词中写战争的优秀佳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
2、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3、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4、北固楼:即北固亭。
5、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6、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7、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8、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9、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10、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11、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翻译: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
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
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赏析:
胸中有雄峰万仞,雄风万里,何处不可望神州?似有倚天长剑在手,气冲斗牛。句句如大江奔流,有豪情涌动亦有世事沉浮之叹,全数卷入浪涛,滔滔东去。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⑩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宋南渡以后,朝廷置人民痛苦和民族危难于不顾,屈辱求和,苟安江左。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但长期不为朝廷重用。在写这首词前不久,宰相韩侘胄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了辛弃疾。他们起用辛弃疾,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名望作北伐的旗帜而已。同年三月,辛弃疾被派到镇江任知府。辛弃疾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镇江东北的北固亭,不禁感触连翩。
作者下笔前首先用了一个设问,然后自问自答:日夜想往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于今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的山光水色。短短两句,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如同热浪扑向读者,他那伫立楼台远眺中原的形象,也像浮雕一样在读者眼前浮现。接着,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悠悠”两个叠字,通俗无奇,但意境却十分深邃。
作者当时所处的'京口,曾是三国时孙权的吴都。词的下阙,作者触景生情,想到了历史上的这位少年英雄。“年少万兜鍪”意为年少的孙权统率大军。然后引入“天下英雄谁敌手”,在对孙权的深情歌颂中,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身不由己的郁愤心情。”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是曹操赞叹孙权(字仲谋)时说过的话。曹操统一北部*后,挥戈南下,直取荆州。当时荆州牧刘表(字景升)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然而,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却屡遭孙权打击。曹操喟然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运用典故,借古喻今,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作者把曹操对孙权的赞语引进作品,通过对孙权、刘琮的一褒一贬,表达了自己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批判了昏庸无能、不战而屈的南宋统治者。这首洋谥着爱国激情的词,风格既明快又含蓄。开头情调显得有些伤感,后阙却气概昂扬,尤如奇峰突起,体现了辛弃疾词作豪放不羁的气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9. 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10.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1.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2.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3. 醉花阴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14. 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5.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1.《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
作者:辛弃疾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芳空,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後,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馀岁,伴庄椿寿。
4.《蝶恋花·小小华年才月半》
辛弃疾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颤。
5.《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辛弃疾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6.《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生笑。
1.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2.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辛弃疾《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3.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4.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5.记取桔槔春雨后,短畦菊艾相连。——辛弃疾《临江仙·窄样金杯教换了》
6.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辛弃疾《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7.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辛弃疾《瑞鹤仙·片帆何太急》
8.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9.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10.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
11.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2.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3.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4.彩胜斗华灯,*地东风吹却。——辛弃疾《好事*·元夕立春》
1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6.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7.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辛弃疾《浣溪沙·总把*生入醉乡》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有“词中之龙”之称。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写作重塑了辛弃疾的生命。他通过永不屈服的姿态与意志,用词作宣泄着雄心,抵抗着懦弱与退缩,甚至抵抗着衰老与死亡,使得自己在抗金战场软了以后,在青楼歌坛硬了起来。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名士相会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辛弃疾写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
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
[宋]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4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注意:要辛弃疾的诗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
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辛弃疾古诗《清*乐·村居》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古诗《清*乐·村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
前言
《清*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注释
⑴清*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老翁、老妇。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南乡子宋辛弃疾的古诗 古诗词辛弃疾的词南乡子be店 南宋辛弃疾的古诗 宋代辛弃疾的古诗 关于宋辛弃疾的古诗 宋辛弃疾的四句古诗 宋辛弃疾的四字古诗 宋代的辛弃疾写的古诗 辛弃疾故乡的古诗 辛弃疾的乡村古诗 浣溪沙宋辛弃疾的古诗 宋辛弃疾写的古诗词 辛弃疾在江南写的古诗 宋代辛弃疾的所有古诗 卜算子宋辛弃疾的古诗 宋辛弃疾的古诗青玉案 辛弃疾写的思乡古诗 宋辛弃疾的古诗鹧鸪天 古诗清*乐宋辛弃疾的 辛弃疾写济南的古诗句 宋辛弃疾友情的古诗词 古诗辛弃疾的诗 是辛弃疾写的古诗 辛弃疾有花的古诗 带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全 还有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的北古诗 辛弃疾诗句 辛弃疾的诗句
辛弃疾的古诗_励志的古诗 辛弃疾 丑奴儿_示儿古诗原文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 南乡子辛弃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辛弃疾的经典古诗分享)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赏析(西江月辛弃疾赏析译文)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南乡子辛弃疾词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辛弃疾绝美诗词) 辛弃疾的古诗_励志的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有哪些(诗人辛弃疾的古诗大全)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 山 诗句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丑奴儿_示儿古诗原文 辛弃疾的古诗词 辛弃疾古诗《清*乐·村居》 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的诗集 辛弃疾描写夏天的古诗 辛弃疾的爱国古诗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太常引·寿南涧辛弃疾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自创清明节的古诗一首 形容团队霸气的古诗词 描写二月十五月亮的古诗 委婉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赞美京杭大运河的古诗 著名主持人朗诵的古诗词 写在纸上的古诗格式76格 60到80个字的经典古诗词 带花的古诗有100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或名言 形容夫妻一辈子不分离的古诗 中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到底考不考 与旅游文化相关的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古诗的诗意 一首很有创意的古诗分享给大家 描述人一生的古诗 使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 笑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寓言中的经济内涵 祝福闺蜜谈恋爱的古诗词 关于中秋节的爱国古诗 清明的古诗跟读 寻隐者不遇的古诗的图片 关于*凡成就伟大的古诗 描写海棠花盛开的古诗 关于年的古诗和谚语 古诗词改编的欢快歌曲 感慨女朋友的古诗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古诗 古诗寓意好的名字 关于形容人长相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