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水有木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水有木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水有木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水有木头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1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2 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
3 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
4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5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你喜欢那些呢?有什么感悟呢?
1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2 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3 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4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
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5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你喜欢那些呢?有什么感悟呢?。
1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2 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
3 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
4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5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你喜欢那些呢?有什么感悟呢?
《歪脑袋木头桩》主要讲述了一个木头桩的故事。
一个歪着脑袋的木头桩,因为它很高,所以就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变得高傲自大起来,其实,它只不过年纪比别人大些而已。
有一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发现了它,就拿着刀子在它身上刻了一张鬼脸。这让木头桩更加自大了,认为自己是一座雕像,一定会更加受人尊敬和崇拜。但事实上,别人因为它的傲慢无知,更加讨厌它了。直到有一天,两个小女孩绑着它跳橡皮筋,木头桩才慢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扩展资料:
从一开始的“歪脑袋”木头桩,令人讨厌至极——如果只是因为丑的话,还不至于太令人讨厌,关键是:
它很骄傲。它瞧不起周围的小草,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年纪大,大概好几百年了,这也令他非常骄傲。这样的骄傲,让它忘记了“自己刚发芽的时候,他甚至比许多小草还要矮”。
它很虚荣。就因为淘气的小男孩拿刀子在它身上划拉了一个人脸,并随口“夸”了一句,就让他觉得自己立刻“高贵”起来,就认为自己应该得到世界上所有人的重视和尊重。这也罢了,而且开始摆架子、训斥别人,不想让任何人靠*自己。
可是,它的骄傲和虚荣,并没有获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小草们都不搭理他,麻雀们都嘲笑它。关键是,它自己也没有一天是快乐的。
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怎么写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歪脑袋木头桩》的书,这本书非常的有趣,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很骄傲很骄傲的木头桩,他尖尖的脑袋总是高傲地歪昂着。
他瞧不起周围的小草,他也忘记了他曾经是一棵小树。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
日复一日,“歪脑袋”木头桩终于为他的骄傲和自大付出了代价。 读完后我想在今后的学*生活中,我一定不要想木头桩那样,要做一个不骄傲,虚心的人,人生的道路很长。
人们常说,成功是对谦虚者的馈赠,失败是对骄傲者的惩罚。一点都不错。
当我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时,请把它看成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驿站,看作是一个歇脚点。谦虚的面对每一个成功,这样你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成为最终的王者。
切记,骄傲使人落后。 。
《歪脑袋木头桩》读后心得体会(通用2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歪脑袋木头桩》读后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我最喜欢《小花公鸡》这个故事。小花公鸡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妈妈告诉他在学校要做个好好念书的好孩子,可是他在学校还是调皮捣蛋。有一次,老师给他们讲什么是果子,果子是红红的、又甜又酸。小花公鸡听了可高兴了,不等老师讲完,就悄悄从课堂里溜出去了。他跑到野外果然找到了红红的果子,有海棠果、山楂好多好多,他开心地吃了很多。小花公鸡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些红辣椒,他以为红色的都是果子,把辣椒也吃了。结果,他的舌头和肚子像火烧一样痛,辣的直流眼泪,跑回家灌了许多凉开水才止住了痛。后来,小花公鸡再也不敢乱淘气了,变成了一个用心听课的好学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前要仔细想想,多听别人的意见,不然就会吃亏的。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的是《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
书里的歪脑袋木头桩是一个骄傲的木头桩。因为他比别人都高,就瞧不起周围的小草。比别人年纪都大,就觉得比别人都高明。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他的身上刻了一张鬼脸,并夸他是个美丽的雕像,他就更骄傲了。
骄傲的木头桩编了一首歌来赞美自己,可是没有人为他鼓掌。他想要别人尊重他,可是麻雀站在他的歪脑袋上捉虫子。后来几个小姑娘来到草地上,用他栓皮筋,这让木头桩很生气,可小姑娘们走了以后,他又觉得很寂寞。
直到有一天,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改建成一座儿童乐园,而他自己也被工人师傅改造成一把椅子。这时的木头桩很难受,才明白以前自己都做错了,他很想有朋友陪他一起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骄傲和自满是得不到尊重和友情的,只有真心对待、相互尊重,才会有朋友和你一起玩,才会有人尊重你。
大家好,我是二年四班36号赵梓博,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歪脑袋,木头桩》读后感。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会摇尾巴的狼,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天,一只狼掉进了猎人的陷阱里,正巧老山羊从这里经过,狼想尽一切办法恳求老山羊救自己,还说自己是狗,装作狗的样子摇尾巴,老山羊冷静的犹豫了一下,半信半疑。最后狼不耐烦了露出了尖牙齿,老山羊还记得被这尖牙齿咬过,还差点丢了性命,便一走了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像老山羊学*,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不要被别人的谎言所迷惑。要做一个爱动脑筋,有耐心的人!
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我最喜欢的还是“歪脑袋”木头桩这个故事。故事里的歪脑袋木头桩,他生长了很多年,他从一棵小树长成了一棵大树,变成了歪脑袋的木头桩,可是他却瞧不起比他年龄小的植物,瞧不起小树小草,还经常骄傲的自夸。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儿在他身上乱写乱画乱刻,木头桩很生气,当他听到小男孩儿说课的是雕像美极了,老木头桩本来觉得小刀划得很疼,也觉得很高兴,就忘记了痛了。他想他既然是一个雕像,大家一定会尊敬他,佩服他,而且还一定会害怕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了,不要骄傲自大,不要瞧不起人,要取长补短,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个诚实的人。
大家好,我是九台区工农小学一年七班的张俊铭,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歪脑袋木头桩》。
故事讲述了有一个歪着尖尖脑袋的木头桩,他瞧不起周围的小草,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后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美丽的雕像,他希望能被大家重视,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好久没人理他,木头桩实在太寂寞了。有几个小姑娘来到他身边玩耍的时候,木头桩的心受到震撼,他忘记了他是“雕像”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
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令我记忆深刻,和书名同名“‘歪脑袋’木头桩”。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过分骄傲自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恰恰印证了这个故事。在生活中我们要谦虚待人,扬长避短。轻视他人就代表轻视自己,只有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学*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在生活中更加认识自己和发现不足。之后改善,成为“更上一层楼”的自我。
暑假里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歪脑袋”木头桩,木头桩本来就十分骄傲,在被小男孩改造成“雕像”之后更得意了。可是,变成“雕像”的木头桩缺遭遇了一系列难堪:
他编了一首歌,但没人为他鼓掌;他想被人尊重,但是麻雀却在他头上抓虫吃。后来还有几个小姑娘用他来栓皮筋,但是小姑娘们走后又很孤单。
最后,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建成了儿童乐园,小姑娘们又来到他身边跳皮筋,这让他想起了以前美好的往事,也让他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
故事结束了,但是我的思绪还没停止,我想起我小时候不太会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相处,经常生他们的气,让我感到非常苦恼和孤独。后来,我慢慢的改正了坏*惯,笑容也重新回到我的脸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无法得到尊重和友谊,只有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哪怕只是简单的“拴皮筋”,也是很快乐的!
“歪脑袋”木头桩故事讲的是有一个歪着尖尖的脑袋木头桩,他瞧不起周围的小草,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后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美丽的雕像,他希望能被大家重视,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好久没人理他,木头桩实在太寂寞了。当一群小姑娘来到他身边又是唱又是跳的时候,木头桩的心受到震撼,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座雕像,情不自禁地也唱起歌来了……通过木头桩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看不起别人就代表无视自己的短处,这样会使我们的虚荣心放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之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不能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膨胀到不知道自己是谁。
读不读书,也许看起来都很舒适,但一个是坐在井里,狭隘的舒服,一个是坐在草原上,宽敞的舒服。
我读完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对里面﹤歪脑袋木桩﹥这篇文章感兴趣。从前有一个木头桩,它很骄傲,有一个小男孩很调皮,拿小刀往木桩上乱刻乱画,小男孩说木头桩是一座雕像,本来木头桩觉得小刀刻到它身上很痛,可是听男孩说它是雕像,感到很高兴就忘记了疼痛,这时有几个小女孩来说要跳皮筋,木头桩想赶走她们,可是谁也不听它的话,后来这里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工人把木桩***做成一把木椅,那几个小女孩又来跳皮筋,她们把皮筋一头拴电线杆上,一头拴木椅上,开始跳皮筋。
文章告诉我们不要学木头桩那样骄傲,要谦虚。做诚实的孩子。
我看了《“歪脑袋”木头桩》最喜欢的故事是《向日葵和石头》
这个故事讲了种子熟了,落到土中,以后发芽生长,这事很自然合理。没想到一粒种子冒犯了一块古老的石头。他最爱安静,他的行为十分稳健。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变化,他都沉住气,保持一动也不动的姿态。他想成为哲学家。就是这粒种子,破坏了他的哲学体系,让他很恼火,他要不这粒种子,赶出去。结果他的愿望破灭了,种子生根发芽,变成了向日葵。而石头最后变成了植物的养料。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我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会摇尾巴的狼》。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狼掉进陷阱里,山羊慢慢的走过来,狼连忙和山羊打招呼,装出一副很可怜的样子,告诉山羊他是因为救一只小**掉进了,陷阱,山羊半信半疑,不相信狼说的话,狼连忙说自己是狼狗,还特意摇摆尾巴证明给山羊看。
山羊怎么会相信它,狼就用花言巧语说救我上来,上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
这时山羊突然想起了,去年冬天它还咬了山羊大腿一口,差点把我咬死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学会辨别真假。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歪脑袋”木头桩》的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很感动,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其中以下两篇,让我最感兴趣:
一、《歪脑袋木头桩》
讲述了一个木头桩,骄傲无礼,目中无人。整天骂骂咧咧的,大家都不喜欢它。所以她一个朋友也没有,它非常寂寞。但一群小姑娘改变了它,让它改掉了骄傲的坏毛病。
我们不能骄傲,因为俗话说得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没错,你骄傲就会退步,你虚心你就会进步。所以,我们要养成虚心正直的品质,不要养成骄傲无礼的坏毛病。
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讲述了蚯蚓和蜜蜂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一棵山丁子树需要帮助。蜜蜂马上站出来说愿意帮助它,可蚯蚓是头也不回的走了。
蜜蜂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因为他还没有翅膀),它一直坚持着爬。直到后来,蜜蜂长出了一对翅膀,就飞上去给山子树播送花粉。
让我很感动,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你的目标去奋斗,这样事情会完成得既完美又到位。我们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而要虚心正直,这样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我喜欢这本书!
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有一天在一个木头桩上用自己的小刀刻了一个雕像,淘气的小男孩认为这雕像很好看,那个歪脑袋的木头桩听了得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雕像。有一天有几个小姑娘他们拿着皮筋想玩,但不知道该套在哪里,后来他们看到旁边有一个木头装,他们想到把皮筋套在木头装上再把皮筋的另一头套在路灯上最后一头套在大树上。木头装觉得很生气就大声地喊,但是小姑娘们听不到他的声音木头装的声音太小了,只会发出唧唧唧的声音,小姑娘们根本听不到。还有一天有一些工人们想造一个公园,他们看到了木头桩就要把它连根拔起。木头桩心想这回我可完蛋了,有一天工人们真把木头桩连根拔起了,它觉得自己根本不存在了,就闭着眼睛躺在了地上。后来公园建好了,有很多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这时那几个小姑娘又来玩跳皮筋了,他们把一头缠在木头桩上一头缠在路灯上,她们跳来跳去玩得很开心。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骄傲自大,要谦虚,这样每次才能做好事情,做好自己。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之后,最喜欢《小花公鸡》这个故事,它主要讲的是小花公鸡非常淘气,他乱翻爸爸的抽屉,还逗小妹妹直哭,他应该上学了,他的妈妈就把他送进了一所学校,上学的前一天,妈妈告诉他必须好好听话,听老师讲课,可他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还是调皮捣蛋了。他在桌子上乱涂乱画,他的两条腿直晃悠,老师说他他也不在乎,还吐吐舌头,有一次老师告诉他们,果子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有的果子又酸又甜,对身体很好,有的果子在野外。小公鸡就偷偷地从课堂里溜走了,出去摘果子了,他跑啊跑啊,找到了很多红红的水果,吃了个够 他把整棵树上的水果都吃没了,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片菜地,里面有一些辣椒,他听老师讲红红的就是果子,他掰下来一个特别红的辣椒,这家给他辣的,像火烧一样痛,他好不容易才跑回家,妈妈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给他晾了很多凉开水,以后小花公鸡再也不敢淘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专心听课,不能调皮捣蛋,那样以后为祖国贡献的力量很少。
今天阅读《“歪脑袋”木头桩》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严文井,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很骄傲很骄傲的木头桩,他有一个尖尖的脑袋,老是歪着,他瞧不起周围的小草,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
他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木头桩,年纪大,这也是他骄傲的一个原因。他成天歪着脑袋,谁也瞧不起。后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美丽的雕像,他希望能被大家重视,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好久没人理他,木头桩实在太寂寞了。当一群小姑娘来到他身边又是唱又是跳的时候,木头桩的心受到震撼,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座雕像,情不自禁地也唱起歌来了。
通过木头桩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我懂得了做人不能骄傲自大,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谦虚待人。看不起别人就代表无视自己的短处,这样会使我们的虚荣心放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之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他也忘记了他曾经是一棵小树。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日复一日,“歪脑袋”木头桩终于为他的.骄傲和自大付出了代价。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不应该骄傲,不要瞧不起别人,要助人为乐,让大家都喜欢你才是好样的。
我读完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我最喜欢《歪脑袋木头桩》这个故事讲了以前有个木头桩它很骄傲,来了一个拿刀的男孩,在它身上乱刻以后,说他是雕像以后,它就更骄傲了。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就瞧不起周围的朋友。后来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它就越来越寂寞!一直到最后有小孩从新用它来栓皮筋,它又开心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不能骄傲,要做个有用的人,能帮助别人,这样才有更多的朋友!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小溪流的歌》,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小溪流一路向前永不停歇,不论什么都不能让他停下脚步,小溪流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向前面去,向前面去,小溪流一路跑啊跑,许多小溪流在一起汇成了小河,小河没有忘记自己以前是个小溪流,也是一样,不断向前奔流,小河心里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向前,向前!小河不疲倦的奔流,慢慢长大成了一条大江,大江波涛汹涌,大江没有忘记自己以前是条小溪流,也是不停的向前奔跑,大江跑啊跑啊,不知道疲倦的向前奔跑,最后大江变成了大海,大海依然继续向前,波涛汹涌,太阳出来了,大海变成了小水珠去拥抱蓝天,他看到更大的世界,感觉一起都那么美好……我们也要向小溪流学*,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向前,不能被一点儿困难打倒,这样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今天我读书分享的是《歪脑袋木头桩》中的《小花公鸡》。
木头人游戏日记(精选12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头人游戏日记(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上,老师在教室里带我们玩了一个叫“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教室里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了。
老师讲了游戏规则后,傅焯然主动当了猎人。游戏开始,傅焯然说:“一……”同学们就像听到口令的僵尸一样,向他涌来,大家有的像士兵一样趴在地上移动,有的像羚羊一样大步向前走去,还有的像青蛙一样一蹦一跳地往前跳……
这时,他忽然说:“木头人”,全班人像中了定身术一样,我用余光看了看别人,有的人金鸡独立,有的人像孙悟空一样,一只脚抬起来,一只手摆在头上……但是我没站稳被捉住了。于是我在一边跳起了鸭子舞干扰其他人,好多人都中招了,不过清清一直保持微笑,坚持到了最后,取得了胜利。
游戏结束了,但我们还久久沉浸在游戏的欢乐里,今天可真开心呀!
“一二三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你猜这是什么游戏?对了,就是“木头人”游戏!
今天老师走进教室,宣布玩游戏,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老师说了游戏规则:魔法师念咒语,念完咒语之后其他人就不能动了,最后魔法师来逗笑,坚持不动到最后的就成功了。
老师一说游戏开始,魔法师明明就念起了咒语:“一二三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来不许笑,不许动来不许叫。看谁做得最最好!”明明话音一落,同学们就像假人一样定在那里。同学们有的像乌龟一样趴着,有的像警察一样站在那里。明明首先走到了东东面前,他轻轻地亲了一下东东的脸,东东马上一手上去打了下明明。于是轮到东东做魔法师了,他就去找逗轩轩去了。明明双手垂下,像公鸡一样啄轩轩的背,轩轩一下就笑了,旁边的几个女生也被逗笑了。坚持到最后的是文文。最后游戏结束,文文才露出了笑脸。
这个游戏锻炼了我们的自制力。今天我们玩得都非常开心!
今天,语文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名字叫做:一二三,木头人。
游戏开始了,教室里热闹极了,简直炸开了锅。“一二三,木头人!”老师一声令下,除了那些在教室里狂奔的同学,其他同学都停了下来。没过多久,教室里就安静得连蚊子嗡嗡叫的声音都能听见,仿佛时间停止了一样。我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东张西望),小辰、小乐和小丞在打拳击,小乐和小丞面对面打,小辰在背后打小丞,可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小宁在扮演菩萨,小桐在睡觉。
我和小瑜用腿搭了一座桥,小晨在“海底”,我还用手摆了一个蜘蛛侠喷射蜘蛛丝的手势,特别滑稽。
终于只剩10秒了,我的手觉得非常酸,那手稍微抖了一下,骨头都优点软了。
游戏结束了。这个木头人游戏一开始同学们就变成了一个个雕像,只能看和听,就是不能动,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这个游戏可真好玩啊!
今天,老师给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我是可爱的木头人,不许动,不许笑……”游戏规则是: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话音刚落,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
老师首先请了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去,然后又请了一名同学当逗笑人,再把那四名同学逗笑。接着,逗笑人吐一吐舌头,变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逗笑人的那些动作,四名同学不笑,我们却笑了。最后逗笑人终于败下阵来,但是游戏还没有结束,老师又找了一名逗笑人,他对同桌恳求道:“你就笑一个吧!”但是他始终不笑,他故意摔一个四脚朝天,有一个女生笑了,被淘汰了,逗笑人看起来有点得意,最后老师说:“还有一分钟,你们快一点”。
当老师说:“时间到”,那三个人赢了,逗笑人输了,他只好沮丧的回到座位,教室里充满了嘻嘻哈哈的笑声,对那个逗笑人笑了。
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游戏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是那些笑声还在教室回荡。
又是一个好天气,我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到小英才作文班。老师在白板上写了“游戏”两个字。原来,我们今天要玩游戏,到底要玩什么游戏呢?我很好奇。
原来是木头人游戏。游戏的规则是:选出三个木头人、一个逗笑人,逗笑人把木头人逗笑了,就赢得5分奖励。木头人没笑,木头人赢得5分奖励。
游戏开始了,这一轮老师选了白子轩、王烁媛和孙兴东作为木头人,崔焰是逗笑人。开始时木头人们满怀信心、大摇大摆的走到前面,但是,孙兴东紧接着就被崔焰手忙脚乱的有趣动作给逗笑了。剩下两名同学没笑,就这样崔焰和木头人打成了*手,每人赢得了5分。
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又进行了一轮木头人游戏。这次的木头人是郭博煜、王贺和任显朋,逗笑人是许万钢。可惜逗笑人失败了。但是任显朋真的很搞笑,他要是当逗笑人,一对眼一定能逗乐木头人。
今天的游戏让我知道了,生活中我们不能成为木头人,要做聪明的学生。
你听教室里吵吵闹闹的,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哦,原来他们在玩木头人游戏啊。我们来看看游戏规则吧,要选出一个逗笑人,要说一个咒语: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不许走来不许跳,不许露出大门牙。木头人要摆出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姿势,逗笑人必须要在五分钟内把木头人逗笑。如果超时没有逗笑木头人的话,那么就算木头人胜利,但是逗笑人不可以触摸木头人的身体哦。如果逗笑人把木头人都逗笑了,那么逗笑人胜利。
游戏开始了,第一轮小红是逗笑人,大家说完咒语后都做出了很独特的动作。有一个木头人竟然躺在地上,双手向前伸非常吓人,我想我一定不能被逗笑,可是小红太厉害了,刚上场就把我逗笑了,小红胜利了。第二轮小紫是逗笑人,她费了好大的劲才逗笑一个木头人,刚讲了一个笑话,木头人还没笑,时间已经到了,木头人胜利了。
木头人游戏真是太有趣了,欢迎你来找我一起玩哦。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木头人”游戏,还在黑板上写了游戏口诀:“山山山,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接着,我们便开始了游戏。
开始后,是由我们这行学生当木头人,另一行同学当逗笑者,老师还要求我们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也要注意体会自己的内心活动。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到底,坚决不被逗笑。可是,到了最后,同学们那搞笑的力量终于击穿了我百战百胜的心理防线,只听“哈哈哈”的一声,我终于笑了出来。这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又在逗其他同学了,只见那位同学紧握单拳,把头搁在那只握着拳头的手上,好象在思考着什么。老师便说:“伟大的思想家,你应该在想:我决对不能被逗笑,不然我多没面子呀。”刚说完,那位同学的眉毛就眯成了一条线,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在桌子上狂笑不止,差点没了魂。
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木头人游戏。游戏规则和口令是: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不许走路不许动,说完就要原地不动。保持这个姿态,时间是一分钟。
玩木头人游戏共进行三轮,首先老师说全班同学面对面,然后不许动。有的同学弯着腰,有的同学站的.直直的像一根长长的棍子,有的闭起明亮的眼睛,有的张起自己的小嘴吧,结果第一轮淘汰了十人。第二轮游戏开始了,有的同学笑弯了腰,有的同学忍不住动了起来,还有面对面同学忍不住说起话来开起玩笑。经过这两轮游戏很多同学被淘汰,然后各种各样的逗人笑起来,让没淘汰的同学笑起来,他们分别扮鬼脸,有动物的叫声,挠洋洋,到最后剩下十几个胜出,他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啊!
上个星期六,我在超博学校玩了一个游戏——木头人。
木头人游戏开始了,全班的同学一起喊了木头人游戏规则的口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来不许笑,不许动来不能叫之后,我们全班同学都摆了一个姿势,班里立刻鸦雀无声,安静的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我摆得姿势可有意思了,我把作文本放在头上,看起来就像我用作文本打头了一样。任天乐表现得最有意思,他竟然是躺着的。过了五秒钟后,就有一位同学哈哈大笑起来,他就是曾汉,老师说曾汉出局了,可曾汉可不甘心,又去骚扰别的同学了。“千万别骚扰我呀”!我心想。三十秒过去了,我变得紧张起来,害怕我会扑哧一笑。时间快要到了,我可不能动呀,不然我可就前空*弃了。
好了,时间到了,班里瞬间炸开了锅,赢家吗欢呼起来,我也是其中一个哦!
“哈哈哈……”我们班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原来我们和石老师在做逗笑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一个组先请一个人上来,再请其它三组的人。第一组的一个人上来,其他人不能太靠*,不能用手,只能用动作、神态、语言来逗笑站在你面前的人。
游戏开始了。首先上来的是周裕柯,接着是“胖哥”,周裕柯站在那里,“胖哥”不知用什么,一下子就把周裕柯逗笑了。
接着,何伟豪上来了,逗笑何伟豪的对象是叶翊帆,可叶翊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逗不笑何伟豪,结果他失败了。
最好玩的一组是南逸城——“大妈”了,但先上来的是别人,那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逗不笑她。“大妈”上来了,他讲了一串笑话,把下面的人,逗得哈哈大笑,她就是不笑,一脸生气的表情,她就是我们班的“冷漠公主”,最后谁也逗不笑她……
这场逗笑比赛在欢笑中结束了,希望下次还有这么好玩的游戏。
今天,我来到大东方学校上*作课,老师让我们玩“木头人”的游戏。游戏口号是: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笑,不能动,不能叫,看谁做得最最好。
我和李晨亮、李南茜一组,大家先看了几场表演,第一场是黄威和赵柏菁当木头人,杨子翔当逗笑人。黄威举着拳头,杨子翔说:“你干嘛哦?想打人是不?”黄威被逗笑了。杨子翔又逗赵柏菁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赵柏菁也忍不住笑了。
轮到我们组了,李南茜当逗笑人,我趴在桌子上,李南茜说:“春眠不觉晓,你被蚊子咬,咬了一个包,那该有多好。”我暗暗地笑了笑。李南茜又突然说我背后有只毛毛虫,我被吓了一跳,但还是没动。李南茜又对我说:“李晨亮已经笑了!”我有点不信,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李晨亮,李晨亮呆若木鸡。原来李南茜是骗人的!我上当了!我输了!
我觉得“木头人”的游戏真好玩啊!
上课了,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作‘木头人’。”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一阵欢呼。
每个小组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胜负,让在小组赢了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决定谁当监管。
游戏开始了,老师数十个数字: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大家都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人做了一个调皮的鬼脸,有的摆出一个很优美的姿势,还有的像蜗牛一样趴在桌子上。
我看见每一个同学都一动不动,于是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一个笑话。老师说:从前有个人,开了一家超市,可左右邻居也各开了一家超市……这个笑话很好笑。大家听了,心里都偷偷地笑。有些人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天呐五个人都被淘汰出局了。
苏轼古诗《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古诗《水调歌头》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诗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诗),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诗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诗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诗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诗,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诗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诗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诗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诗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诗互相印证。诗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诗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诗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诗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诗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诗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诗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诗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诗,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诗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诗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安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诗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诗前小序所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诗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诗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诗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诗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诗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诗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诗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诗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诗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诗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诗,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诗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诗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诗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诗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苏轼《水调歌头》的古诗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翻译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曾经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拥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的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愿景,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我安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对弟弟的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作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的盛行。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给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水调歌头之重上井冈山的语文古诗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之重上井冈山的语文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释】:
井冈山、黄洋界:见《西江月·井冈山》的注释。
三十八年:这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上井冈山算起。二九年初*带兵下山,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
可上九天揽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题解】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
【赏析】
自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革命的第一个革**据地至今(即1965年5月),屈指算来已有38年了。
上阕,诗人一来就凌空抛出掷地有声的五个大字:“久有凌云志”,五个字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感情。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革命抱负, 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更壮阔的革命理想。
接着立马让这“凌云志”落到了实处,这“凌云志”并非书生谈兵,随空远飘,而是脚踏实地,从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合抱之木生于毫米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冈山革**据地。
第二句接应前句,点出是诗人因久有壮怀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冈山,不仅在此承接了年轻时的“凌云志”, 而且铺展表达了诗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
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怀着“凌云志”再上井冈山的,当年井冈山之豪气充沛诗人的胸怀,为继续革命要在苍茫青山之间重贯一股英雄真气于磅礴的心田。
诗人放眼远望,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井冈山。到处是黄莺婉转高唱,燕子轻盈飞舞,流水潺潺如音乐,宽阔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这一切是诗人为我们艺术地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果的新山水画图。诗人这时又油然产生了“今日得宽余”的`闲庭信步之感叹。
下阕,诗人叙当年情怀。笔锋又一转展当年豪情:“过了黄洋界,险外不须看。 ”那意思是当年的黄洋界血与火的战斗险关都已闯过,今后还有什么险关可畏惧的呢?诗人借这二句表达了他敢于向任何艰险、任何敌人挑战的豪迈之气。
的确如此,据当时陪诗人上井冈山的随行人员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一路乘车的疲劳, 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灿烂,显得格外壮丽。*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 ”这是多么美丽、高尚、伟大而又浪漫的情怀,这是所有凡夫俗子所不能想象也无法理解的。
三句艺术的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革命斗争时期的红旗漫卷,风雷激荡的壮阔场面,而这就是人间,这就是革命的必然!接着诗人抚今追昔,发出雪泥鸿爪、白驹过隙之慨叹。
38年了呵, 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牺牲,多少磨难……但对于时间长河来说(或对于此景、此情来说)又是如此短暂;它是一刹那,是“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七六年一月号。1927年10月,*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又重上井冈山。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简介: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注释: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长久以来都抱有宏大的志向,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冈山。从千里之外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流水潺潺,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韵。重上井冈山: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当年革命时期风雷激荡,红旗漫卷,这就是人世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深海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人寰:人世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览同揽。捉鳖:喻擒拿敌人。
*的主要作品有:
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五律·张冠道中、七绝·刘蕡、贺新郎·读史、念奴娇·井冈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莫干山、六言诗·给*同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到韶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七绝·咏蛙、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卜算子·悼国际*战士艾地同志、七律·吊*同志、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如梦令·元旦、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十六字令三首、菩萨蛮·大柏地、七律·忆重庆谈判、念奴娇·昆仑、五言诗·井、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等。
水 调 歌 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宋 · 苏轼
来自古典诗词悦读
00:00
01:35
【词句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旧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白话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品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照无眠”,谓月光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词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一生仕途坎坷。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书法欣赏】
【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思想内容:
《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名句赏析: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木兰诗(初中古诗)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初中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木兰诗古诗词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木兰诗》全文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作者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曲阳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唉……唉……”花府内传来一阵叹息,是谁为何事叹息呢?她就花老爷的小女——花木兰。
花木兰从小跟着花老爷*武,花老爷是朝廷的将领,因花甲之年而还乡养老。木兰从小好学,玩枪弄棍,当是强身练体,织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木兰为何事叹气呢?”花姐问 。
“姐姐,我是担心昨夜军贴上有爹爹的名字,如今爹爹岁数已高,如何能与敌军打战呀?”
“是呀,我也挺担心的,你看咱家也没长子,小弟又太小,如何能替爹打战呀?”花姐忧愁地说。
因朝廷将领不足,花老又曾带兵打战百战百胜。所以点名让花老去。
木兰左思右想。“咦!”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木兰高兴地笑着说。
”妹妹有何高见哪?“花姐说。
”待会接你就会知道的。“木兰神秘兮兮地说。
”好,木兰还不肯说,那姐姐我就拭目以待喽!“花姐笑着说。
”老爷,外面来了位身穿铠甲的将军,说要见您 。“下人说。
”让他进来吧!“花老爷说。随着,那位将军跟着下人进来。
”请,将军。“下人说。
”好“将军说。
”花老爷,您老不认我了吗?“那位将军说。花老爷左看右看,上下打量了将军一番。
”这位壮士,老夫真的不认识你,请问你尊姓大名呀?“花老爷说。
”哈哈,爹,是我呀,我是木兰呀!“花木兰笑着说,随手摘下头盔。 呀!木兰,真是木兰,呀!”花府人吃惊地说。木兰,你怎么穿成这样?”花母问。“对呀,怎么回事?”花父又问。 “哎呀,我想去打战,保卫国家。”花木兰说。“荒唐,简直荒唐至极!不可理喻!你一个女孩子怎能打战呢?!”花父气急败坏的说。“是呀,木兰哪,听娘的',不要去。”花母劝道。你该不会是想替父从军吧?”花姐说。“哦!木兰姐变成哥哥喽!”花弟笑着说。“爹,如今年势已高,不适打战,就让木兰我替你出征吧,一是代您出征,二是保家卫国啊!”木兰昂搜挺胸地说。“可是你是女孩子呀,军营不是你女孩子进去的。”花父花母异口同声说。“我穿成这样,连你二老都认不出来,其他人就更难知晓了。”花木兰说。“既然木兰决心已定,爹娘就答应了吧!”花姐替木兰说道。花父冥思苦想了很久。“好吧,那就去吧,从军艰苦,可得保重身体啊!花父定叮叮嘱说。
”木兰,敌军来势凶猛,万事可要但心,娘只能盼你凯旋归来。“花母说着,泪水模糊了眼睛,满是不舍。
”妹妹,你这一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回来,这是姐姐绣的荷包,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花姐说着就掏出一个荷包递给木兰。
”木兰姐,你要当大英雄啦,弟弟会想念木兰姐的。“花弟笑着说。
”好,爹娘多保重,姐,你要照顾好爹娘和小弟。木兰走了。“木兰跪下给爹娘磕完头,上马走。
”木兰啊!保重啊!—— “花姐和花父母向木兰背影喊。木兰快马加鞭地赶往军营。路上遇到两位将领。 ”请问兄台这是去哪儿?“花木兰问。
”我们是赶往军中的士兵。看兄台你这身装扮,也是军中将军吧?“其中的一位说。
”我姓花,叫木——“木兰心想:要说我叫花木兰的话,他们肯定会怀疑我是个女的。
”怎么了,花兄叫什么?“另一位说。
”哦,我叫花木棣。“花木兰说。
” 花兄名字果然与众不同,好,我叫赵斌。“赵兄说。
”我叫陈晋元。“陈兄说。
”那我们就一起同行吧!“陈兄说。
”既然这样,我们就结拜兄弟吧。我是大哥。“年龄更大的陈兄说。”花弟,那你就年龄最小,我俩就叫你花弟吧!“
赵兄说。三人一起赶往了军中。
”花将军,敌军向我军发起强烈进攻,我军快顶不住了。“战士甲急切说明。
”走,我去会会敌军!“木兰胸有成竹地说。
”杀呀——,弟兄们,上!“木兰视死如归的左一刀右一枪得和敌军展开生死搏斗。
”花弟,刚才在战场上,你功夫不凡呐,把敌军杀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陈某佩服,佩服!“陈兄说。
”是呀,花弟果然厉害!“赵兄称赞说。 ”大哥,二哥严重了,只是我练的一些三脚猫的功夫哪比的上你们武艺高强呐!“木兰说谦虚地说。
战斗十多年,我军已将敌军打退,我军凯旋入朝。皇上赏赐木兰等人后,恩准回乡。陈兄与赵兄陪同木兰去花家做客。走到城门。花府上下都来迎接。
”花伯父花伯母好。“陈兄赵兄一同向花父花母行礼。
”爹,娘。我回来了!“木兰流着泪说。
”好,回来就好。“花父花母说。木兰跟姐姐走进房间,换回女装。出来见大家。
”这位是——。“赵兄和陈兄说。
”我是花——木——兰——。“木兰说。
原来木兰是个女孩,同行二人惊得呆立着。
有水有木头的古诗 用木头写句子 木头诗句 与木头有关的古诗 关于木头的古诗 想念木头的古诗 歌颂木头的古诗 与木头相关的古诗 木头被腐蚀的古诗 古诗里有木头曲折的 关于木头的诗句 描写木头的古诗句 关于木头的诗词 形容木头的诗句 木头的古诗有哪一些 赞美木头的诗句 形容木头人的古诗 关于木头的句子 描写木头的句子 关于木头的精点诗句 赞美木头的句子 关于木头耳饰的古诗文 木头骑黄牛的古诗的作者 形容木头文艺诗句 描写木头古朴的句子 木头人游戏的口号 关于木头的名言名句或古诗 木头骑黄牛歌声振林越的古诗 描述木头的古诗文句子 蚂蚁举木头的励志语录
歪脑袋木头桩的佳句有哪些 苏轼古诗《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古诗 《歪脑袋木头桩》读后心得体会 苏轼《水调歌头》的古诗赏析 《木兰诗》的古诗原文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 藏头诗古诗 苏轼的古诗文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之重上井冈山的语文古诗赏析 东莞樟木头镇居住证办理地点 除夕团圆的古诗:苏轼《水调歌头》 关于古诗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诵读 木头人游戏日记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适合撩男朋友的土味情话 我们来玩木头人不许动吧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古诗) 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诵读) 赞美水的古诗 关于水的古诗 水的古诗 木兰古诗词 金木水火土这个古诗135句 木兰诗(初中古诗) 关于水的古诗 古诗 带拼音木兰诗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古诗全文翻译 木兰诗古诗词
张祜描写月亮的诗句 描写落日黄昏的诗句 描写田园的诗句古诗 描写亲情的美句 描写山的美句 关于描写诸葛亮的诗句 描写孔雀开屏的诗句 描写厦门大学的诗句 描写动作的词句 描写樱花美女的诗句 两句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描写农庄的诗句 描写酒的诗词句 描写有心事失眠的诗句 贺知章描写春风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好句20字 徐霞客描写黄山的诗句 描写辩论赛的诗句 描写夏夜的诗词名句 描写古徽州的诗句 描写春夜雨的诗句 描写钟乳石的诗句 描写人的好词好句大全 描写春色满园的古诗句 描写咸宁的诗句 描写喜欢的诗句 描写活在当下的诗句 描写海伦凯勒的诗句 描写花香引蜂的诗句 描写剑门关风景的诗句 描写三月春游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