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描写唐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描写唐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描写唐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描写唐朝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句
1、钦州守岁——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2、江中诵经——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3、正朝摘梅——张说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4、被使在蜀——张说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5、醉中作——张说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6、送梁知微渡海东——张说
今日此相送,明年此相待。天上客星回,知君渡东海。
7、书香能和尚塔——张说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8、桃花园马上应制——张说
林间艳色骄天马,苑里秾华伴丽人。
愿逐南风飞帝*,年年含笑舞青春。
9、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
*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10、襄阳路逢寒食——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11、同赵侍御望归舟——张说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12、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关于唐朝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朝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6、《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代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诗人所写的景物诗栩栩如生,文笔极佳。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思》【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写景物的名句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5、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6、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朝古诗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可谓是我们最熟悉的重阳节古诗了,它那简单易懂的诗句是我们所喜欢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首诗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诸,小洲也”。
(2)、回:回旋;盘旋飞转。
(3)、百年:这里指“一生”。
(4)、潦倒:困顿,衰颓。
(5)、新停:刚停止;这里指诗人因故暂时戒酒。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译文】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其祖父杜审言为唐初著名诗人。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长安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故而落第,十年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终生未成进士。因曾久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他只身前往武灵(当时唐肃宗在武灵即位),途中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第二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弃官西行,流离转徙到达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后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58岁时病死于湘江一只船上。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不安、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得这一体裁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篇章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及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杜甫死后,受到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以及李商隐的*体讽喻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代以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甫的诗,在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杜甫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三联表现情感,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第四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艺术地跃然纸上。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灞上秋居]】创作背景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灞上秋居]】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全集: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翻译】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言绝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唐朝思念故乡的诗句
我的故乡,它不属于你,于是我便在心情明朗的.时候去搜寻关于你的记忆,不想要用这尘世的庸俗污染了你。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
前言
*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父王通,隋朝大儒。叔祖王绩,初唐著名诗人。王勃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誉。17岁时对策中第,授朝散郎、沛王府修撰。后沛王与英王(即唐中宗)玩斗鸡游戏,王勃戏作一篇《檄英王鸡》以助战,为高宗所知,认为这不利于王子兄弟友好,把王勃逐出了沛王府。后王勃又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参军,因私藏了一个犯罪的官奴,待官府追索紧急时又擅自杀死,以此犯死罪革职。其父王福畤zhì本为雍州司功参军,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在今越南境内)。上元二年(675),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10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出为盈川令。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相传曾自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恐不可信,因为他曾为王勃集作序,对王勃诗文备加称美。他现存作品文多诗少,诗多为五律,代表作为《从军行》。
卢照邻(634?-685?),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十多岁时从文字学家曹宪学*文字训诂学和经史,博学善文。20岁时为邓王(高祖第17子李元裕)府曲签,后出为新都(今属四川)县尉,因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中。曾拜名医孙思邈为师,求治病之法。后因不堪病痛,自沉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尤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百首,以《长安古意》最为著名。
骆宾王的生卒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标为619-687,可备一说。他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7岁时有《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被人称为神童。初为道王(高祖李渊第16子李元庆)府椽曹,转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后从军蜀中,历任武功、长安主簿,高宗仪凤三年(678)升为侍御史,但不久下狱,遇赦被释放。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署骆宾王为艺文令,徐敬业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曾为徐敬业起草了著名的骈文《讨武氏檄》,一时朝野震动。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在兵败混乱中跳水逃亡,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骆宾王的诗文多有散失,在诗歌方面,他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是他的代表作,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以京城长安上层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繁华景象的描写和奢华生活的渲染,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诗中多用历史人物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骆宾王也擅长写作五律,其代表作品是《在狱咏蝉》。
2.沈宋:如果说刘希夷、张若虚上承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那么沈佺期、宋之问就是上承王杨完成了五律,发展了抒情诗。沈宋的主要成就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从建安以后,散文、辞赋和诗歌都走上了骈偶的道路,骈文和赋在南朝已经先后确立了。从沈约创立“四声八病”说之后,诗歌的律化也加快了脚步,经过庾信、上官仪和“四杰”的努力,律体基本上确立了下来,到沈宋就已经完成成熟、定型。这是*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
3.陈子昂:陈子昂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精神,但始终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就是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的主要内容。陈子昂不但有诗歌创作,而且提出了诗歌主张。他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他从根本上抛弃了齐梁诗风,直接继承建安的传统。他上追建,下开盛唐,一手拉着屈原,一手拉着李白,在六朝的荆棘中踏出一条浪漫主义的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动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
4、其他重要诗人: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一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在隋任秘书省正字,出为*县丞,入唐为大乐丞。后自叹才高位下,弃官还乡,隐居东皋,整天以酒为伴。其诗多牢骚语,虽无太大的思想意义,但诗风朴素无华,洗尽六朝铅华,在初唐诗坛上甚为难得,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他的名作《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写景如画,冲淡萧散,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
初唐末期,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作品阅读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二)盛唐诗歌:盛唐,即唐玄宗至唐代宗时期,这是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盛唐诗人将初唐诗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成果合二为一,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于是诗歌创作大放异彩,涌现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他们不论是写作田园山水,还是描写边塞生活,抑或是表现社会人生,无不穷形尽相,极尽能事,因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以不同的声音合唱出令后世神往的“盛唐之容”—— 一种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这些诗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诗人,由于他们站在时代的顶峰上,因而也就成了整个历史的伟大诗人。特别是李白、杜甫更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
1.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盛唐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们提供了隐居田园和游览山川的优越的物质条件;
⑵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大地主统治集团的专权,使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求仕无门,或者从仕途上被排挤出来,而他们又不可能走向人民,因而只好到山水田园中去寻求慰藉;
⑶当时统治阶级对佛、道思想的提倡,造成了当时以隐逸为清高的社会风气。有的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走“终南捷径”;有的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显示其人品的高洁。
⑷从文学本身的原因看,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南朝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2.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特点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从题材内容到艺术风格都比较接*,以描写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已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疏淡,境界静谧恬淡,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这派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印度佛教大师)。太原祁人。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年轻时就有才名。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啸傲山林,吃斋奉佛。王维诗歌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音乐,又懂绘画,他首创水墨山水画,务求淡雅、精炼,为破墨山水南派之祖。他还精于书法,善制盆景,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王维生活的前期,思想是积极进取的,尽管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措折,但对政治还是充满热情的。在政治上,他主要是依靠张九龄,而张九龄是盛唐开明政治的最后一个代表,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联系在一起,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比较进步的。
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政局的变化,张九龄罢相后,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朝政非常黑暗,后来又发生安史之乱,对他打击更大;二是其母亲笃信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三是王维31岁时妻子病故,以后30年没有再娶,晚年无子,生活孤独。这些都是他思想消沉的原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数量比较多,在他的诗集里占了大半数。而这些山水田园诗多半写在他生活的后期,主要是表现他的隐逸之情,有些诗的情调甚至是虚无冷寂,主要倾向是消极的。
他的山水田园诗又可以细分为三类。一类是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终南别业》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一类是山水诗,如《山居秋暝》、《终南山》、《汉江临眺》等,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借景抒情。还有一类就是《辋川集》(20首)中的一些小诗,如《鸟鸣磵》:“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诗主要是描写一种幽冷、寂静的境界,显然是禅宗思想的艺术体现,情调比较低沉。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在家乡隐居读书,后曾入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布衣终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和漫游吴越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反映隐居生活和描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
孟浩然的诗艺术成就很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多数,在这些诗中有壮阔的山川景物的描绘,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洞庭风光气势磅礡,格调雄浑。但这样的诗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多。孟浩然最擅长的还是描写山林隐居者的幽居情景。在这类诗中,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刻画景物,于*凡景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居者的孤寂心境或游子的飘泊之感。诗风自然高远、清疏简淡,有时略显冷清。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以江上暮景的描写衬托乡愁,疏淡而略显空寂。他的田园诗虽不多,但生活气息却相当浓厚。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隐居的情趣,情调冲淡*和。如《过故人庄》写农村安详简朴的生活气氛,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作品阅读篇目】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王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
2.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
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创作特别兴盛,可谓作家众多,名篇迭出,以致于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诗歌流派,这在当时诗坛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⑴当时边境战争十分频繁,唐与周边民族几乎都有冲突,时有战争发生。无论这些战争的性质、胜败如何,频繁的战争本身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⑵盛唐国力强大,在边塞战争中占有明显优势,而且当时统治者重视边功,唐玄宗锐意用武,竭力用富有刺激性的措施激励、宠幸边将,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从军热情,使唐代许多诗人都具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
⑶我国边塞诗的创作由来已久,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边塞诗派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表现出安边定远、治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和进取精神。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高岑: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促武。少时贫困,二十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赵、梁、宋一带。四十岁后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辞去,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骑常侍。高适诗歌的特点是苍劲古朴,雄浑悲壮。有的表现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理想,如《塞下曲》;有的抨击武将的,如《蓟中作》等;有的描写边地风土人情,如《营州歌》;有的揭露军中矛盾和战争的残酷性,如《燕歌行》。尤其是代表作《燕歌行》,既歌颂了士卒勇赴疆场的爱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又揭露了将帅的无能;既有对苍凉的边塞景物的描写,又有对战争残酷性的鞭挞;既有对征人思妇乡愁闺怨的同情,又有对军中苦乐不均的谴责。可谓盛唐边塞生活的一个缩影。
岑参(715-770),少时隐居嵩阳,二十岁至长安献书阙下,以后十年屡次往返于京洛间。天宝八载( 749 )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十载归长安。十三载(754),又随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至德二载入朝任右补阙。后为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其边塞诗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唐朝边塞诗简介
诗歌当中的体裁有很多,边塞诗只是其中的一种。其起源甚早,至唐代而趋于鼎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诗中的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唐朝边塞诗的特点包括:
⑴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⑵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⑶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⑷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另一个方面,*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有唐朝的古诗 古诗诗唐朝的 风的古诗唐朝的 唐朝的古诗之美 唐朝的古诗帖 蚕的古诗唐朝 唐朝的古诗蝉 唐朝前唐的古诗 唐朝最苦的古诗 唐朝代的古诗 唐朝崔护的古诗 背背唐朝的古诗 唐朝张籍的古诗 唐朝李端的古诗 来首唐朝的古诗 唐朝吕岩的古诗 宋朝和唐朝的古诗 唐朝的诗词 唐朝的诗句 唐朝诗句 唐朝古诗中体现唐朝的古诗 唐朝韩愈的古诗 唐朝经济的古诗 祝寿的唐朝古诗 穿越到唐朝的古诗 唐朝杜牧的古诗 出塞唐朝的古诗 唐朝美好的古诗 唐朝的节日古诗 我想看唐朝的古诗
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句 唐朝思念故乡的诗句 唐朝白居易古诗《琵琶行》赏析 唐朝古诗杜甫《登高》赏析 唐朝田园诗人是谁 10首唐朝赞扬母爱的古诗歌 唐朝诗人王维简介 著名的唐朝诗人有哪些 唐朝诗人写的诗 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 唐朝的八大诗人是谁 唐朝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关于唐朝古诗词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描绘唐朝辉煌的说说 唐朝盛世的诗有哪些? 唐朝古诗词及赏析(唐诗精选及赏析) 唐朝陈子昂的诗有哪些(陈子昂最具代表的10首古诗)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唐朝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感受初春降临的美 唐朝爱情诗 唐朝优质儿童诗 唐朝描写景物的古诗 唐朝诗人大全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唐朝边塞诗简介 唐朝诗人卢纶古诗《题云际寺上方》 《灞上秋居》唐朝马戴书写秋色的古诗鉴赏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句全集摘抄
只有拼音没有汉字的古诗 云端相见的古诗 对世界绝望的古诗 闲时喝茶的古诗 准备在重阳节朗读的古诗 古诗的浪漫 动字结尾的古诗词 古诗三百首里的送别诗 古诗中带有何字的古诗 形容弃子的古诗 苏轼关于永州的古诗 描写冻天的古诗 豪迈的七言古诗词 带云字的古诗七字 劝告游戏的古诗格言 看一眼就很燃的古诗 醉翁亭记意思相*的古诗词 人精神品质的古诗 跟往事干杯的古诗词 关于养成*惯的古诗 三峡的古诗作者 写工作状态的古诗 鱼的意象及古诗 古诗文中胜的意向 野猫脱的古诗 晚春韩愈古诗的拼音 写芦苇清秋的古诗 关于一首中秋节的古诗词 找出两个字的古诗 我们的传统节日的古诗 克制自己的感情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