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关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 江南,烟雨
  •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从唐宋起所赋予江南的文化,让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真正变为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往和憧憬的词,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以下仅供参考!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芜碧。

      《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江南春·波渺渺》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望江南·江南柳》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梅雨》

      残雨收还滴,低云去复留。

      护雏怜弱燕,唤妇笑鸣鸠。

      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

      谁知泥没踝,也有客相求?

      《梅雨》

      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

      扑地暗来飞野马,舞风斜去散醯鸡。

      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少傍海边飘泊处,中庭自有两犁泥。

      《梅雨》

      檐雨筛珠响未休,梅黄天色淡于秋。

[阅读全文]...
  •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 烟雨,江南,文学
  •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2、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

      3、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陶渊明《闲情赋》)

      4、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5、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三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眄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6、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7、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8、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9、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

      10、裙裙旋旋手迢迢,不趋音色自趋娇……一时偷眼为回腰。

      1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2、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阅读全文]...
  •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 江南,烟雨
  •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2.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

      3.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陶渊明《闲情赋》)

      4.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5.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三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眄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6.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7.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8.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9.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

      10.裙裙旋旋手迢迢,不趋音色自趋娇……一时偷眼为回腰。

      1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2.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阅读全文]...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 河北,河南,文学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阅读全文]...
  • 秋天烟雨江南诗句(描写烟雨江南的古诗词)

  • 烟雨,江南,秋天
  • 文/在海一方

    一江春水荡漾你如花笑靥,

    一岸杨柳摇曳你秀发翩翩。

    一轮明月梳妆你千古风韵,

    一帘红颜恰是你那烟雨江南。

    烟雨江南 ,朦胧醉美,

    天生丽质风姿卓然。

    山也含情水也含笑,

    如诗如画亘古不变。

    一把折伞妩媚你柔情万千,

    一叶珑舟守候你前世情缘。

    一曲琵琶弹奏你千古佳音,

    一帘幽梦恰是你那千年江南。

    烟雨江南 ,朦胧醉美,

    倾国倾城春意盎然。

    雾也朦胧雨也浪漫,

    如梦如幻天上人间。

    2021.4.9于江苏连云港

[阅读全文]...
  •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阅读全文]...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

  • 诗人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二】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评点】

      这首词通篇用典以寄寓伤今之意,结篇更是唏嘘感慨,悲壮之至。

      上片放眼古迹,慨叹江山不改,英雄俱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以问句开篇,豪迈十足。此时南宋早与金国划淮水为界,词人登上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都是江北金国的国土,心中感慨万千,大有山河不再之感。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千古兴亡多少事”是词人纵观千古兴亡成败而发出的问句,豪情万丈,令人回味无穷。从古到今,这里发生过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对上句的回答,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有多少英雄驰骋。但一切都远去了,那些连绵不断的往事,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是时间漫长而久远的意思。“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下片追怀三国英雄,推崇孙权与北方强敌抗衡,巩固江南霸业的才能和气概,从而由上片纵观历史而生的兴亡沧桑之感慨转入对具体历史英雄人物的凭吊,词旨渐显,仍是托古况今。结句所用典故,机关暗藏,借孙权和刘表之子刘琮的对比,即前者战胜北方强敌从而巩固江南国土,而后者不战而屈的故事,来褒贬历史人物,实则表达词人振兴南国,进而收复失地的一贯主张,同时讽刺苟安者的懦弱无能。

      本词以古鉴今,短小生动而局势开阔,少英雄暮年的悲壮沉郁,而更多激昂慷慨的英雄本色。

      【主旨】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感情。

      赏析: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阅读全文]...
  • 江南古诗

  • 江南
  • 江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暮春增岁自题》

      乌飞兔走添新岁,镜染秋霜鬓成灰。

      性如流水赋常形,心比丘山藏翠微。

      偏爱新词搜枯肠,喜把旧文酌浅杯。

      闲来也好少年事,不画丹青画蛾眉。

      《游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

      (前言:2018戊戌暮春,偕妻游重庆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其中山如黛,水如蓝;花田如海,彩带似练;枯荷如戟,睡莲似梦。茅草以结凉亭,竹木以建曲廊;鸳鸯戏水,白鹭翔空。间遇春雨潇潇,凉风**,池面如烟如雾,花瓣垂玉含珠,别有韵味。真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古诗二首记之。)

      (一)

      谁引虹霓染彩练,赤橙黄绿满人间。

      璧山碧空映碧水,红叶红花羞红颜。

      蝶逐暗香新蕊嫩,鱼戏浅影枯荷残。

      风生绿萝满池塘,一枕春梦遗清涟。

      (二)

      雨满青山水满塘,一夜碧芜换彩裳。

      清漪漾漾三担湖,春水滟滟两重光。

      花开幽谷引蝶舞,柳织淡烟惹莺藏。

      人间四月竞芳菲,满园春色满园香。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汉·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阅读全文]...
  • 五言古诗南轩松

  • 此诗的前六句,重在描绘诗人所见“孤松”之景,写“孤松”枝叶繁茂、清风中显得那样潇洒自得;“孤松”苔绿叶翠,秋烟中更添膘胧之美。这给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觉。末二句,侧重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唐)范传正《李白新墓碑》所谓:“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之意。这种情感,显然是诗人虽来得重用,却时时怀有凌云壮志渴望施展的内心情怀的一种“借越发挥”。

      此诗借用“孤松”、“清风”、“游云”、“日夕”、“苔绿”、“秋烟”、“苔绿”、“云霄”、“染”、“凌”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衬托出“孤松”潇洒高洁、顽强挺拔的品性,表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道明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整理:zln201707

[阅读全文]...
  • 木兰古诗词

  • 木兰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创作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五言古诗对*仄的要求 带惊遥字的古诗词 祝福元旦快乐的古诗 带奔字的古诗 含有邑的古诗名 关于夏天的古诗六言 古诗山郡逢春写的是哪里 春天描写李子树的古诗 关于原谅他人的古诗名言 开头带月字的古诗 苔的古诗袁枚 古诗里比较霸气的男生名字 以月开头的七字古诗 赞美中医的经典古诗词 暗示放弃喜欢的女生的古诗词 描写潇湘的唯美古诗词 古诗考级的感受150 古诗理解中常见的情感 竖的写古诗 代表永恒的古诗词 描写楼的古诗歌 古诗中蕴含的生活常识 春节引用古诗的开头 顺字开头的八字古诗 台下的古诗 古代书法家的古诗作品欣赏 描写天气好的四字古诗 带鹏字的思念都古诗 超表达爱情的古诗词 望开头的七字古诗 用草书写的古诗词图片大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