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关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木兰古诗是谁写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木兰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木兰诗谁写的

  • 古诗文
  • 木兰诗谁写的

      导语:木兰诗谁写的?《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作者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壁。

      编纂者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我国北方民风彪悍,不少妇女同样豪迈尚武,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战,十分著名,当时流传着一首《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霜,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可见作为北方乐府民歌代表作的《木兰诗》,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二)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阅读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 木兰诗谁写的

  • 木兰诗谁写的

      导语:木兰诗谁写的?《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作者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壁。

      编纂者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我国北方民风彪悍,不少妇女同样豪迈尚武,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战,十分著名,当时流传着一首《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霜,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可见作为北方乐府民歌代表作的《木兰诗》,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二)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阅读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谁

  •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谁

      导语:《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谁

      始见于《木兰辞》(亦名《木兰诗》)。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其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广为流传。原诗中无其姓,后世流传中最常见的说法是“花木兰”,还有姓朱、魏、任、韩等多种说法。

      关于花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第二: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巨制《花木兰》使外国人也增加了对这一传说的了解。

      (二)作者简介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壁。

      编纂者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我国北方民风彪悍,不少妇女同样豪迈尚武,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战,十分著名,当时流传着一首《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霜,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可见作为北方乐府民歌代表作的《木兰诗》,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三)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中的可汗是谁

  • 木兰诗中的可汗是谁

      木兰诗中的可汗是谁,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二)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三)当时北魏的都城是盛乐(和林格尔),离黄河很*。当时调来的军队就集结在黄河边上。

      (四)黑山是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喀喇和硕山。

      (五)燕山即燕然山,是杭爱山的一支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西市……(四句)

      复沓

      “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太长,懒得打了..)

      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排比

      "爷娘闻女来"六句 "东市买骏马"八句

      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旦辞"四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对偶太多了..自己看着顺眼的几乎都是..)

      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全文]...
  • 改编木兰诗搞笑版古诗

  • 改编
  • 改编木兰诗搞笑版古诗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改编木兰诗搞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改编木兰诗搞笑版(1)

      呼呼复呼呼,木兰躺床睡,不闻呼噜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叹,问女何所伤。女亦有所叹,女亦有所伤。昨夜翻零食,爷娘大扫除,零食十二袋,袋袋被没收。阿爷发跑圈,阿娘罚跳绳,愿意去运动,从此当刘翔。

      东市买牛奶,西市买面包,南市买汉堡,北市买鸡腿。旦辞爷娘去,暮宿小吃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煎饼油亮黄灿灿。旦辞爷娘去,暮至拉面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牛肉拉面香喷喷。

      万里坐火车,关山骑单车。朔气穿单衣,寒风迎面来。小吃店破产,拉面馆倒闭。

      飞机到北京,开始再就业。中餐馆成立,钞票滚滚来。同事问所欲,木兰不用钱多多;愿意穿阿迪,飞速跑回家。

      爷娘闻女来,开门忙外轰:阿姊闻妹来,急忙收零食:小弟闻姊来,慌忙藏饮料。开我大宅门,坐我*梦思,脱我名西服,着我红睡袍。见菜身手抓,见饭早空底。抬头瞪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吃货。

      改编木兰诗搞笑版(2)

      唧唧复唧唧,想吃肯德基。不闻口水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把汉堡思,女把鸡翅忆。

      昨夜见鸡券,节曰大减价。鸡券十二张,张张有鸡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去肯德基,从此替爷吃。

      东店买汉堡,西店买饮料,南店买鸡翅,北店买薯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汉堡香味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鸡翅香味鸣啾啾。

      万里越长城,珠峰度若飞。银行送金币,皇上发毛衣。母鸡年年死,木兰十年归。

      归来见孔子,孔子坐天堂。鸡券十二张,赏鸡百千筐。孔子问所欲,木兰不愿做天使,愿驰千里鸡,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啊姊闻妹来,想吃肯德基: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准备吃。开我东阁锅,取我西阁勺,脱我战时袍,著我餐时巾,当窗取碗筷,对镜吃起来。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这么馋。

      雄兔嘴三瓣,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吃,安能辨我馋不馋?

      拓展知识: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 木兰诗古诗词

  • 木兰诗古诗词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木兰诗》全文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作者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曲阳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唉……唉……”花府内传来一阵叹息,是谁为何事叹息呢?她就花老爷的小女——花木兰。

      花木兰从小跟着花老爷*武,花老爷是朝廷的将领,因花甲之年而还乡养老。木兰从小好学,玩枪弄棍,当是强身练体,织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木兰为何事叹气呢?”花姐问 。

      “姐姐,我是担心昨夜军贴上有爹爹的名字,如今爹爹岁数已高,如何能与敌军打战呀?”

      “是呀,我也挺担心的,你看咱家也没长子,小弟又太小,如何能替爹打战呀?”花姐忧愁地说。

      因朝廷将领不足,花老又曾带兵打战百战百胜。所以点名让花老去。

      木兰左思右想。“咦!”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木兰高兴地笑着说。

      ”妹妹有何高见哪?“花姐说。

      ”待会接你就会知道的。“木兰神秘兮兮地说。

      ”好,木兰还不肯说,那姐姐我就拭目以待喽!“花姐笑着说。

      ”老爷,外面来了位身穿铠甲的将军,说要见您 。“下人说。

      ”让他进来吧!“花老爷说。随着,那位将军跟着下人进来。

      ”请,将军。“下人说。

      ”好“将军说。

      ”花老爷,您老不认我了吗?“那位将军说。花老爷左看右看,上下打量了将军一番。

      ”这位壮士,老夫真的不认识你,请问你尊姓大名呀?“花老爷说。

      ”哈哈,爹,是我呀,我是木兰呀!“花木兰笑着说,随手摘下头盔。 呀!木兰,真是木兰,呀!”花府人吃惊地说。木兰,你怎么穿成这样?”花母问。“对呀,怎么回事?”花父又问。 “哎呀,我想去打战,保卫国家。”花木兰说。“荒唐,简直荒唐至极!不可理喻!你一个女孩子怎能打战呢?!”花父气急败坏的说。“是呀,木兰哪,听娘的',不要去。”花母劝道。你该不会是想替父从军吧?”花姐说。“哦!木兰姐变成哥哥喽!”花弟笑着说。“爹,如今年势已高,不适打战,就让木兰我替你出征吧,一是代您出征,二是保家卫国啊!”木兰昂搜挺胸地说。“可是你是女孩子呀,军营不是你女孩子进去的。”花父花母异口同声说。“我穿成这样,连你二老都认不出来,其他人就更难知晓了。”花木兰说。“既然木兰决心已定,爹娘就答应了吧!”花姐替木兰说道。花父冥思苦想了很久。“好吧,那就去吧,从军艰苦,可得保重身体啊!花父定叮叮嘱说。

      ”木兰,敌军来势凶猛,万事可要但心,娘只能盼你凯旋归来。“花母说着,泪水模糊了眼睛,满是不舍。

      ”妹妹,你这一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回来,这是姐姐绣的荷包,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花姐说着就掏出一个荷包递给木兰。

      ”木兰姐,你要当大英雄啦,弟弟会想念木兰姐的。“花弟笑着说。

      ”好,爹娘多保重,姐,你要照顾好爹娘和小弟。木兰走了。“木兰跪下给爹娘磕完头,上马走。

      ”木兰啊!保重啊!—— “花姐和花父母向木兰背影喊。木兰快马加鞭地赶往军营。路上遇到两位将领。 ”请问兄台这是去哪儿?“花木兰问。

      ”我们是赶往军中的士兵。看兄台你这身装扮,也是军中将军吧?“其中的一位说。

      ”我姓花,叫木——“木兰心想:要说我叫花木兰的话,他们肯定会怀疑我是个女的。

      ”怎么了,花兄叫什么?“另一位说。

      ”哦,我叫花木棣。“花木兰说。

      ” 花兄名字果然与众不同,好,我叫赵斌。“赵兄说。

      ”我叫陈晋元。“陈兄说。

      ”那我们就一起同行吧!“陈兄说。

      ”既然这样,我们就结拜兄弟吧。我是大哥。“年龄更大的陈兄说。”花弟,那你就年龄最小,我俩就叫你花弟吧!“

      赵兄说。三人一起赶往了军中。

      ”花将军,敌军向我军发起强烈进攻,我军快顶不住了。“战士甲急切说明。

      ”走,我去会会敌军!“木兰胸有成竹地说。

      ”杀呀——,弟兄们,上!“木兰视死如归的左一刀右一枪得和敌军展开生死搏斗。

      ”花弟,刚才在战场上,你功夫不凡呐,把敌军杀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陈某佩服,佩服!“陈兄说。

      ”是呀,花弟果然厉害!“赵兄称赞说。 ”大哥,二哥严重了,只是我练的一些三脚猫的功夫哪比的上你们武艺高强呐!“木兰说谦虚地说。

      战斗十多年,我军已将敌军打退,我军凯旋入朝。皇上赏赐木兰等人后,恩准回乡。陈兄与赵兄陪同木兰去花家做客。走到城门。花府上下都来迎接。

      ”花伯父花伯母好。“陈兄赵兄一同向花父花母行礼。

      ”爹,娘。我回来了!“木兰流着泪说。

      ”好,回来就好。“花父花母说。木兰跟姐姐走进房间,换回女装。出来见大家。

      ”这位是——。“赵兄和陈兄说。

      ”我是花——木——兰——。“木兰说。

      原来木兰是个女孩,同行二人惊得呆立着。

[阅读全文]...
  • 题木兰庙与木兰诗

  • 阅读
  • 题木兰庙与木兰诗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木兰庙与木兰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题木兰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此诗据缪钺的《杜牧传》谓:“黄州城西北百五十里有木兰山,南齐时曾在此设县,名木兰县,梁朝改名曰梁安县,隋又改为木兰县,唐朝并入黄冈县。北朝有一首民间故事诗,名《木兰诗》,写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在塞外征战十二年胜利归来的英勇故事。木兰是北方人,本与黄州无关,大概在木兰故事流传之后,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以祀木兰。杜牧也曾来此游赏,作了一首《题木兰庙诗》。”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全文]...
  • 木兰诗 / 木兰辞

  • 木兰诗 / 木兰辞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 / 木兰辞,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 / 木兰辞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

      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

      写诗为心安

      只缘谋衣食,诗书弃十年。

      无才能立业,温饱欲立言。

      茅屋思广厦,写诗为心安。

      阿房一时贵,杜赋世代传。

      韶华别

      歘歘离别时,

      飒飒风雨中。

      春杭有雨天,

      泪送有心人。

      竹

      夜雨脆竹生,

      一朝初长成。

      迎风知气节,

      凌寒识性情。

      守春人

      灯下影独思,未解千千结。

      温玉暖,瓷枕凉,何处温柔乡?

      其心不念,其意原空,栀子叶无香!

      阶上影独愁,明眸含珠玉。

      芒果冰,橙酒醉,何处常春园?

      其心不念,其意原空,颦颦夜清风!

      知否,知否,昨夜红花凋半树

      嗔怪,嗔怪,逆风未解落花意

      淡然而自强

      世间红尘似浮云,

      荣华富贵图虚名。

      宁愿挺立傲然死,

      也不脆骨跪着生。

[阅读全文]...
  • 木兰诗的古文

  • 古文
  • 木兰诗的古文

      木兰诗的古文是怎样写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和翻译,欢迎阅读。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阅读全文]...
  • 木兰诗译文加古文

  • 古文
  • 木兰诗译文加古文

      《木兰诗》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分享了木兰诗译文和古文,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古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电影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句子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语录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说说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名言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诗词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祝福

木兰古诗是谁写的 - 心语

推荐词条

在空间给对象发的说说 有关脚扭伤朋友圈说说 这些年致自己的说说 竹子的说说 怀念曾经的我们说说 风铃的说说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说说 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说说 跟婆婆吵架的心情说说 跟孩子生气的说说 祝自己生日朋友圈说说 精神说说 晚上安静的说说 男人无用的说说 做陶艺的说说 心情矛盾的说说 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说说 形容酒后的心情说说 人心如落叶的说说 出去旅游心情好的说说 男女闺蜜说说 静静的听歌的说说 现实和想象的差距说说 一个人回家的心情说说 一个人骗你的说说 七年前和现在感慨说说 跟亲人团聚的简单说说 无奈的人生说说 不长记性的说说 有哥真幸福说说 关于独立的说说心情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