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关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赠刘景文古诗中的千古佳句

  • 千古
  •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擎:举,向上托。所以“擎雨盖”是形容荷叶亭亭玉立,如伞般。

    这首诗叫《赠刘景文》,这个“君”当然是指刘景文了。

    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好词佳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2、原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译文:

    山行: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阅读全文]...
  • 赠刘景文古诗

  • 古诗文
  • 赠刘景文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赠刘景文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刘季孙、字景文。北宋两浙兵马都监。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诗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品味】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 赠刘景文古诗

  •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 古诗赠刘景文苏轼

  • 苏轼
  • 古诗赠刘景文苏轼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诗赠刘景文苏轼,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苏轼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诗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赠刘景文古诗全解)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开学就是三年级了,暑假期间让孩子把古诗先熟悉一下,我看了下课本,说实话,我都没学过。孩子坑坑吃吃的读了,不明白什么意思,自己先学*起开,才能给孩子讲。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用“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又用“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从文献搜索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是孩子还是不能理解,看来还得专业人来干专业事,交给老师

[阅读全文]...
  • 苏轼的古诗赏析:《赠刘景文》

  • 苏轼
  • 苏轼的古诗赏析:《赠刘景文》

      导语:《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的古诗赏析:《赠刘景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表示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表示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 古诗的名言佳句

  • 名言,格言
  • 古诗的名言佳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的名言佳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

      2、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雷利

      3、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学无止境。荀子

      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9、灵丹一粒,点铁成金。黄庭坚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2、诗言志,歌永言。《尚书》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5、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

      16、多病题诗无好句。陈与义《定风波》

      17、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9、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24、作人贵直,而作诗*曲。袁枚

      2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26、舞蹈是脚步的诗歌。德莱顿

      27、诗必兼才、学、识三者。方东树

      28、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钱钟书《围城》

      2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4、句句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刘昭禹《风雪》

      35、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3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38、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含蓄》

      39、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4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41、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42、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翁方纲

      43、诗歌是艺术的女王。托斯普拉特

      44、诗是成熟的理性。歌德

      4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6、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

      47、《诗》无达诂。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48、能理乱丝,乃可读诗。杨慎《古今谚》

      4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阅读全文]...
  • 赠刘景文古诗意思解读(唐诗赠刘景文赏析)

  • 唐诗
  •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

    荷尽已无擎(qíng)雨盖,菊残犹有傲(ào)霜(shuāng)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chéng)黄橘(jú)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 赠刘景文的诗意是什么意思(赠刘景文古诗全解及翻译)

  • 诗意
  • 荷尽⑵已无擎⑶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⑷橙黄橘绿时⑸。

    注释

    ⑴刘景文:北宋诗人,刘季孙,字景文,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⑶擎:举,向上托。

    ⑷最是:一作“正是”。

    ⑸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简析

    这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90),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前两句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两句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

    最豪放名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乐山市眉州)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dān)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句子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语录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说说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名言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诗词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祝福

赠刘景文古诗的佳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宣扬中国的古诗 家乡的动物的古诗 适合描写旧物的古诗 体现以学*为乐的古诗词 关于玫瑰的励志古诗 智慧儒雅的古诗 夸人知性的古诗 有关教育特色的古诗 高尚品德坚强品质的古诗 表达生取义的古诗词 人教版描写友情的古诗 大地冰封的古诗 节日有关的古诗三首 小学有关典故的古诗 含华和又字的古诗词 刚还完负债的古诗 每行10个字的古诗六行 敕勒歌的画面要写古诗 不在乎住宿环境的古诗 一首体现出汉字特点的古诗 不上网课的古诗 播放关于爱的古诗 贺出嫁的古诗 祖国的大好河山古诗三首 形容中国国家的古诗词 认识几天就胜过几年的古诗词 古诗的翅膀 中国古诗词照片的 古诗红梅的抖音 古诗里带有江的诗 关于明志的优美古诗文言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