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训诫兄弟的古诗 >

训诫兄弟的古诗

关于训诫兄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训诫兄弟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训诫兄弟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 兄弟,九月,写作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阅读全文]...
  • 九月九日忆兄弟的诗意注释(九月九月东兄弟的古诗大全)

  • 九月,兄弟,诗意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做客,

    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品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古人特别钟情于阳数组合的节日,如正月初一春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乞巧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九”为阳数,又是“极数”,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又名为“九州”,王权至高无上视为“九鼎”。“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亦称“重九”,同时,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久久”寓意健康长久,所以在今天,我们又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登高望远、遍插茱萸、饮菊花酒成为被传承且名列前三的主要风俗活动。深秋时节,登高祈(q í )福、头插茱萸驱邪避灾、欢饮菊花酒祝愿长寿安康,寓意深远,历代诗词中有不少相关的佳作名篇。而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避开俗套,从手足情深落笔,把一个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蒙太奇的手法再现出来,无高歌溢美之词,不煽情却直抵人心,把思念的深沉绵延至今。

    写下这首诗作时,王维才十七岁,却已经是混迹于帝都长安的著名“京漂”。两年前,翩翩少年和弟弟满腔热情,怀着复兴家族的愿望,结伴离开家乡来到京城。初入长安,才华横溢的王维就写下四首《少年行》,其中有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此后的王维意气风发,凭借自己在诗画和音乐方面的才华,在大唐文艺界也是风生水起、炙手可热。后来,弟弟返乡,只留下他一人在京城打拼。*常日子还好,出入于王公贵族府邸(d ǐ ),喧哗于诗歌酒宴之中,可到了过年过节,看到家家团聚,共享天伦,自己不免心生悲凉,一个人走在孤独的十字街头,无所适从。

    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和京城长安隔山难望。于是这座山,成为横亘(g è n )在诗人心头一缕无法撼动的乡愁。题目中的“山东”,就是指这座山的东面,而非今天的山东省。卖了这么多关子,这座山到底是哪座山?谜底揭晓,它就是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岳华山。蒲州和长安,一个在华山之东,一个在华山之西,诗中所说的“兄弟”,就是指华山之东的兄弟,家乡蒲州的兄弟。

    诗人仅仅在重阳节思念家乡吗?诗人仅仅思念山东的兄弟吗?让我们回到诗歌中找寻答案。

    全诗前两句是艺术创作中的“直接法”。首句直入自己的处境,没有先聊聊天气之类的寒暄,足见其倾诉孤独的迫切。“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  独自,两个“异”——  异乡、异客,说明在王维内心深处是非常凄苦无助的,完全没有融入上层社会的圈子。“非京籍”就像一道冷冷的秋风,时时提醒诗人只是个外来客,叶落归根才是人之常情,根在何方?只在家乡。

    重阳佳节,王维听着门外扶老携幼、呼朋唤友的热闹,怎能不“倍思亲”?本来一个人就够难受了,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秀团聚,所以是很多倍的思念。续集来了,一个节日的感怀绵延为“每逢佳节”,意境被强势推开,金句就这样诞生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游子们心头共享的一张明信片,每到过节就会朝着家乡的方向奔涌而去,因为那里有儿时玩伴、有父老乡亲,还有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两句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画面的拼接。地图的左下角是京城长安,王维正蜷缩在角落里暗自伤神,镜头一闪,右上角出现了家乡蒲州“兄弟登高处”的场景。“遥知”是诗人在头脑中回忆往年的重阳盛况,本应兄弟同乐,而今日,君在山之东,我在山之西,画面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们一定也很落寞,感叹佳节“众乐而少一人”。

    诗人从直接写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到逆笔写兄弟们对自己的惦念,更见彼此情深。这种逆笔写法叫“对面落笔”,常见于思乡、怀人、送别等诗文中,起到表意丰富、含蓄委婉、韵味深远的效果。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许多年后,当我们达彼万方,乡愁,又将何处安放?

[阅读全文]...
  • 九月九月东兄弟的古诗大全 九月九日忆兄弟的诗意注释

  • 九月,兄弟,诗意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做客,

    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品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古人特别钟情于阳数组合的节日,如正月初一春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乞巧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九”为阳数,又是“极数”,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又名为“九州”,王权至高无上视为“九鼎”。“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亦称“重九”,同时,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久久”寓意健康长久,所以在今天,我们又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登高望远、遍插茱萸、饮菊花酒成为被传承且名列前三的主要风俗活动。深秋时节,登高祈(q í )福、头插茱萸驱邪避灾、欢饮菊花酒祝愿长寿安康,寓意深远,历代诗词中有不少相关的佳作名篇。而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避开俗套,从手足情深落笔,把一个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蒙太奇的手法再现出来,无高歌溢美之词,不煽情却直抵人心,把思念的深沉绵延至今。

    写下这首诗作时,王维才十七岁,却已经是混迹于帝都长安的著名“京漂”。两年前,翩翩少年和弟弟满腔热情,怀着复兴家族的愿望,结伴离开家乡来到京城。初入长安,才华横溢的王维就写下四首《少年行》,其中有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此后的王维意气风发,凭借自己在诗画和音乐方面的才华,在大唐文艺界也是风生水起、炙手可热。后来,弟弟返乡,只留下他一人在京城打拼。*常日子还好,出入于王公贵族府邸(d ǐ ),喧哗于诗歌酒宴之中,可到了过年过节,看到家家团聚,共享天伦,自己不免心生悲凉,一个人走在孤独的十字街头,无所适从。

    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和京城长安隔山难望。于是这座山,成为横亘(g è n )在诗人心头一缕无法撼动的乡愁。题目中的“山东”,就是指这座山的东面,而非今天的山东省。卖了这么多关子,这座山到底是哪座山?谜底揭晓,它就是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岳华山。蒲州和长安,一个在华山之东,一个在华山之西,诗中所说的“兄弟”,就是指华山之东的兄弟,家乡蒲州的兄弟。

    诗人仅仅在重阳节思念家乡吗?诗人仅仅思念山东的兄弟吗?让我们回到诗歌中找寻答案。

    全诗前两句是艺术创作中的“直接法”。首句直入自己的处境,没有先聊聊天气之类的寒暄,足见其倾诉孤独的迫切。“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 独自,两个“异”——  异乡、异客,说明在王维内心深处是非常凄苦无助的,完全没有融入上层社会的圈子。“非京籍”就像一道冷冷的秋风,时时提醒诗人只是个外来客,叶落归根才是人之常情,根在何方?只在家乡。

    重阳佳节,王维听着门外扶老携幼、呼朋唤友的热闹,怎能不“倍思亲”?本来一个人就够难受了,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秀团聚,所以是很多倍的思念。续集来了,一个节日的感怀绵延为“每逢佳节”,意境被强势推开,金句就这样诞生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游子们心头共享的一张明信片,每到过节就会朝着家乡的方向奔涌而去,因为那里有儿时玩伴、有父老乡亲,还有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两句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画面的拼接。地图的左下角是京城长安,王维正蜷缩在角落里暗自伤神,镜头一闪,右上角出现了家乡蒲州“兄弟登高处”的场景。“遥知”是诗人在头脑中回忆往年的重阳盛况,本应兄弟同乐,而今日,君在山之东,我在山之西,画面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们一定也很落寞,感叹佳节“众乐而少一人”。

    诗人从直接写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到逆笔写兄弟们对自己的惦念,更见彼此情深。这种逆笔写法叫“对面落笔”,常见于思乡、怀人、送别等诗文中,起到表意丰富、含蓄委婉、韵味深远的效果。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许多年后,当我们达彼万方,乡愁,又将何处安放?

[阅读全文]...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拼音版

  • 兄弟,九月,阅读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拼音版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那年在长安过重阳节的时候做的,是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诗的前两句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的亲人。首句由一个“独”字领起,接着又连两个“异”字,写出了自己的处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拼音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jiǔ yuè jiǔ rì yì shān dōng xiōng dì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biàn chā zhū yú shǎo yī rén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俗。《太*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阅读全文]...
  • 兄弟姐妹情深的句子古诗(形容兄妹情深的古诗)

  • 情深,兄弟姐妹,兄妹
  • 古人常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兄弟情分是要比儿女私情更重要的。古往今来,绝不缺少兄弟手足情深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刘禹锡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译作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这两首诗是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天宝四载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

    公元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阅读全文]...
  • 关于兄弟的诗

  • 兄弟
  •   1、《兄弟》

      飞鸟翱翔

      游鱼徜徉

      天空中漂泊着滴滴泪

      月亮光晕拨开思念的云

      一寸寸把思念的路丈量

      思念在何方

      跋山涉水, 奋斗飞翔

      却怎么也触摸不到

      那一年,那个季节

      我们奔驰在,不得意的那片土地

      那时候

      我们笑,彼此嘲笑

      我笑你的脚步的缓慢

      你笑我的虚度时光

      后来,更多的日子流去

      凭添的是无奈的对视

      无情的到来

      我们,多了一份叹息

      我说,幸亏叹息时有你

      我最普通却最神圣的兄弟

      失去了再多

      我依然感觉的到自豪

      而今,两年的光阴又悄然流逝

      那却是永恒的记忆

      分割于不同的世界

      依旧坚定不移的我们

      不常联系,

      彼此却安放于心底的兄弟

      2、《兄弟》

      那一年,我背着厚厚的行囊进入警校,

      人真多,校园真美。

      庄重的警徽下,我举起右手,

      立下人生中第一个誓言,

      “为人民服务。”

      军训的日子总是让人难忘,

      第一次穿迷彩服,

      第一次站军姿,

      第一次指导员点名要我拉歌,

      我放开嗓子,吼着自己也唱不完的歌,

      一首下来,我满头大汗,台下已是掌声雷动,

      那一刻,我笑了,感觉自己像个军人。

      宿舍里,十张床,十个兄弟,十具寂寞的灵魂,

      抽烟,打牌,煲电话粥各显神通,无所不能。

      正直的a哥,是我们室长,

      晚上睡觉爱打鼾的华华,不知吵醒了我多少美梦,

      机灵的小鬼,

      胖胖的富二代炮哥,

      文质彬彬的罗姑娘,

      香港脚袁博士,

      泡妞天才阿荣,

[阅读全文]...
  • 七步诗曹植的兄弟

  • 兄弟
  • 七步诗曹植的兄弟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与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下面是关于七步诗曹植的兄弟的内容,欢迎阅读!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七步诗曹植的兄弟

      七步诗曹植的`兄弟说的是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继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定边患,击退鲜卑,与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与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阅读全文]...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赏析 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意思

  • 兄弟,九月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阅读全文]...
  • 祝福兄弟的诗句

  • 兄弟,祝福,抒情
  • 1、骅骝不惜换舟行,人到归时意气生。五马未来迎使节,四弦何事作离声。焚黄此去荣归里,垂老相看老兄弟。来岁北来如访我,寄书频到利陵城。——张舜民《送孙积中兄待次吴兴》

    2、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吴文英《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3、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5、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6、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7、一门和气只春知,笑语何殊膝下嬉。不觉兄弟俱老大,此心犹道是儿时。——张辑《春风堂》

    8、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9、七郎堂下渡船开,岂料今晨又再来。吴水越山看未足,未妨兄弟与衔杯。——赵蕃《再来江下示成父》

    10、兄弟半年别,相寻屡梦寐。书言春当来,旦暮劳占计。马足已到门,远盼犹天际。宜欢不暇欢,交零涕与泗。须发似曩时,齿缺声音异。喟然感岁华,宁复堪远离。——刘荣嗣《家兄至》

    11、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柳宗元《重别梦得》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蓬头皲足谁家儿,满面尘埃双泪垂。爷娘弃我不待老,骨肉无人但兄嫂。两身一气不相知,陌路茫茫向谁道。清晨采薪日入归,残羹冷饭难充饥。欲言问兄兄不顾,嫂是他人更奚诉。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爷娘在日曾眷恋,愿兄回看死人面。——刘基《孤儿行》

    14、移沙取石贮轻舟,清冷何曾似宦游。春雪歌成辞郢里,梅花落尽别扬州。东风自护桓公树,明月谁登庾信楼。兄弟凋残知己别,枇杷门外泪交流。——袁中道《别须水部日华还朝》

    15、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16、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17、故人何在,水村山郭。——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18、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19、鸣雁萧萧下,寒灯故故明。角声传细雨,云色渡高城。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韩邦靖《闻雁》

    20、东风挟弹小城春,游骑飞缰不动尘。道上相逢休借问,卫家兄弟霍家亲。——李东阳《题赵仲穆挟弹图》

    2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22、花开酒美盍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苏轼《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2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4、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25、龟蒙连天五百里,流贼薄人据山趾。白日公行谁复何,寡人之妻孤人子。数道分兵屡合围,崛强冲突心甘死。绿衣绣夹红裹头,手剑锋銛来佌佌。贼势陆梁金鼓微,军声震喊旌旗靡。早北已败扬将军,兄弟二人化血水。青州盐徒与贼通,千金卖却今如此。青草茫茫白骨寒,可怜尔命如虫蚁。诸军奔散似云崩,解铠挥戈无寸矢。天昏地黑少人声,尚有归魂哭战垒。——王讴《龟山战歌》

    26、金城良犉不当车,特为人间作好酥。余湩尚供肥犊子,小匳先入太官厨。邺中鹿尾空名目,吴地莼羹谩僻迂。欲比君家好兄弟,不积压谁可作醍醐。——周邦彦《天启惠酥》

    27、日夕焚香拜斗南,愿君多寿且多男。戒言阿母传兄弟,只道官家法度严。——张凤翔《宫词》

    2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9、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30、病就山中隐,烽催海上舟。连城新鬼哭,深壁大臣羞。赤眚缠金火,炎风污马牛。遥占女兄弟,先已下长洲。——王逢《常州江阴再失无锡告警病中自鸿山将迁海上》

    3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2、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33、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34、夕雪洒虚堂,禅身懒下床。楮衾清不暖,蜡烛冷无光。宿鸟争枝响,寒花上路香。南山有兄弟,岁晚不能忘。——止庵法师《雪夜思南山禅友》

    35、二华兄弟行,弟能如乃兄。与兄金兰采,见弟宁无情。今将总相背,欲说谁解听。仆夫往晨炊,孤立难自胜。高树方掩冉,幽泉亦珑玲。携之以西还,云尽秋冥冥。——王履《至罗纹桥卖酒家作早食所止与少华相对》

    3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渡易水歌》

    37、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

    38、晦庵贻我书满纸,为说君家好兄弟。人言是公轻许可,我谓亲仁乃渠事。客游偶尔过君庐,中有诚斋膀怡字。斯人许可盖不轻,何事斋名契于季。嗟余夙昔两公游,与君常恨风马牛。何知一见辱倾盖,四海兄弟宁待求。有弟有弟江南州,尺书断绝安与不。因君使我增离忧,一夜梦逐沧波鸥。——赵蕃《题刘炳先兄弟怡斋》

    39、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归故园作/归终南山》

    40、外家人物盛东南,古已云然岂独今。兄弟长怀未多识,江湖乃得话同心。岂知行日还先我,更枉长吟写意深。别后相思回首处,山哀浦思有余音。——赵蕃《次韵萧之沈弟》

    41、不能十日不相闻,兄弟相看讵可分。此后恐无能好我,从前虽有不如君。尊前吐胆销为雪,石上题诗化作云。地下怜才应更少,如逢旧好莫论文。——秦镐《哭李大元镇二首》

    42、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3、兄弟同登年亦同,羡君墨妙更文工。我惭潦倒头仍白,拟学韩豪一送穷。——喻良能《次韵李同年诚之见贻之什》

    4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训诫兄弟的古诗 - 句子

训诫兄弟的古诗 - 语录

训诫兄弟的古诗 - 说说

训诫兄弟的古诗 - 名言

训诫兄弟的古诗 - 诗词

训诫兄弟的古诗 - 祝福

训诫兄弟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有佳庆的古诗词 描写乡村景色的诗古诗文网 找到自我的古诗 描写榕城的古诗 秀娟的古诗 春暮古诗曹豳的音频 有趣的古诗词课堂 吟的古诗体裁特点自由 关于义的古诗和名言 青青河边水的古诗 古诗的内容 歌颂精神的古诗词 形容童年可爱的古诗词 江南春的古诗的诗意 关于川的古诗词 思乡情的古诗 抖音里唱火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配画 中秋节的来历*俗和故事古诗 古诗文的深远影响 给孩子美好祝愿的古诗 舒适的古诗有 喝酒开心的古诗词 高中课本没有出现的古诗 写一首带花的古诗 树叶的声音古诗 古诗中的特指词语 提高课堂效率的古诗 描写节日的古诗的陪画 不分辨是非的古诗词 形容教育子女的艰辛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