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昌龄的古诗别李评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的古诗别李评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的古诗别李评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王昌龄的古诗别李评事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敷谷龙潭祠作》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
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2、《段宥厅孤桐》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3、《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4、《赠宇文中丞》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5、《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6、《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7、《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8、《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9、《城旁》
降奚能骑射,战马百余匹。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
王昌龄古诗大全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2、《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5、《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6、《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7、《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8、《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9、《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10、《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1、《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2、《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桌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4、《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5、《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6、《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7、《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桌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8、《别刘谞》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9、《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10、《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桌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11、《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12、《香积寺礼拜万回*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1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14、《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15、《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16、《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桌,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17、《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18、《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19、《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20、《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李白与王昌龄是一对好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赠别诗,是李白写给其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掀天揭地,驭电驱雷,影响极大。如其《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其雄杰乃尔!可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人生道路却极为凄惨。他虽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高中进士,不久又中宏词科,却一直沉浮在县尉与校书郎的下僚之中。还一再遭贬。天宝六年(747年),昌龄又以细故远谪五溪之外的'龙标县当县尉。此时在浙东剡溪旅途中的李白得知消息,很为老友担忧抱屈,于是写了这首深情无限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千里投送,以相慰藉。
此诗首句点出“杨花”与“子规”,用极有象喻性的景物烘托离情。“杨花”在诗文中多指柳絮,它漂泊无定,是抛家傍路、流离失所的象征。隋代民歌就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就是显例。“子规”,即杜鹃。啼声若“不如归去”,是留人不走的冤禽恨鸟。民谚有:“……南北东西,千丝万缕。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一声声不如归去。”都是借柳絮鹃声来刻画离情别恨。
太白的这首诗即以此发端,将伤别之情浓重地刻画了出来。次句则点出谪地,“五溪”指怀化洪江一带的五条河流,即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叫五溪蛮。杜甫《咏怀古迹》之一云:“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正指此地。五溪地处偏远,道路艰难,当时视为畏途。龙标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出龙标尉王昌龄。这个转换用法意在增加联想。使之与“龙荒蛮甸”之类的穷乡僻壤产生联系,是其用笔微妙处。后二句用“我”字领起,直抒胸臆:把我对你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吧!让它代表我的心随风送到夜郎吧。不说把愁心托付给诗缄,托付给差人,而说托付给朗照人天的明月,是一种升华诗意的手段。它使诗意顿然变得空灵、曼妙、高远、清华了。它将一段关切之情表现得格外悃愊感人。用笔之轻灵,设色之佳妙,寄情之真挚,可谓妙到毫颠。
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造化之作弄。11年后,李白因参加永王璘队伍之故也被长流夜郎。他十分苦恼,尽量延宕。从乾元五年(758年)春天开始流放,在荆南楚北转悠了一年多,直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刚到白帝城,就等来了大赦消息。半道放还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以志其快。
李白在流放途中,来到鼎州(常德),在沧水驿楼上写了《菩萨蛮》、《忆秦娥》二词,更是开了唐词的先河,影响重大。王国维以为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李白在《春滞沅湘有怀山中》诗云:“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诸语,与其《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诗句,语境心情,如出一手,印证了李白对《菩萨蛮》的著作权。为千古词坛添一佳话,岂不妙哉!
重读其赠王昌龄诗与《下江陵》《菩萨蛮》词,皆与夜郎有关。令人有祸福如环,倚伏相继之叹!
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前言】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鉴赏】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拓展阅读】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生*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成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评价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名句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2、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军行七首》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
8、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
1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
11、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长歌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1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5、青山明月梦中看。
16、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
19、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塞上曲》
20、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答武陵田太守》
2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塞下曲四首》
22、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23、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4、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西宫秋怨》
25、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送别诗词
导语: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送别诗词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一)《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二)《送柴侍御》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鉴赏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三)《送魏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王昌龄古诗《从军行》赏析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古诗《从军行》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②,
孤城③遥望玉门关④。
黄沙百战穿⑤金甲⑥,
不破楼兰⑦终不还。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②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③孤城:代指青海湖北戍边之城。
④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⑦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赏析]
《从军行》原是汉代乐府旧题。王昌龄沿用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然而王昌龄却用来表现征戍者强烈的的爱国感情,而艺术成就也充分证明了王昌龄不愧为“七绝圣手”。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两句展开了东西数千里广阔的长卷,是对当时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也描绘出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湖与玉门关呢?唐代西北边陲的强敌,一是吐蕃(bō),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句诗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身任务的自豪,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都融合在这悲壮、开阔而又迷蒙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决心。
楼兰在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国名可能来自牢兰海(即罗布泊),东晋孝武皇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以后,就在历史上消失了。有人认为楼兰城的消失是由于战争的破坏,或因塔里木河改道断了水源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气候变迁的结果,众说纷纭。唐代时候已无楼兰国。王昌龄借来代指敌人,表达了爱国的激情,也反映了维护丝绸之路*安的艰难。
这首诗借荒漠、雪山作背景,恢宏壮阔,有力地陪衬出战士们抗击顽敌的决心,至今读来,犹有黄沙扑面之感。
王昌龄生*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
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
王昌龄文学成就
成就综述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抒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嫔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诗歌形式
五古之严
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诗歌内容
题材综述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
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适、岑参为首。两人又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从外表上看,宫廷生活是那么静谧迷人:“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中,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这些作品文笔之龙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都使后来作者难于争胜。
第三类是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他的送别诗,在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却着意在写别后的情景。三、不写伤离,而以慰别为“主意”四、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
边塞称世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而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其二,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一,选择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促使景与情水**融,*高度统一。其二,既采用赋体,描写实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蕴无穷的言外之意。其三,以苦心与孤诣,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意境十分深蔚。[11]
其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另外,王昌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王昌龄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实在是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
艺术特色
诗歌意境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而与屈原的《离骚》在精神上有一致之处。王昌龄诗亦善用典故。其《诗格》提出“诗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谓如己意而与事合。”王诗用典不多,但往往用得巧妙而贴切,不露迹象。王昌龄很重视诗的境界,他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他反对意与景的分离:“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他很重视情与景的结合,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语言风格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正如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在古代文人笔下总是缠绵凄切,充满感伤的。如王勃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柳宗元写给同事兼好友刘禹锡的“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等。
但离别也并非全都是缠绵凄切,充满感伤的,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就一洗送别诗的“黯然销魂”之态,而是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去宽慰友人,使友人不觉离愁,深感亲切和厚谊。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首先,王昌龄的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恰逢好友柴侍御要从龙标前往武冈,所以王昌龄便写下了这首诗为好友柴侍御送行。因此,诗的第一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王昌龄主要是点出了好友柴侍御将要去的地方,以及所用的交通工具和方式。
这里的“流水”,指沅水,在湖南西部,源出贵州都匀云雾山,流经湖南黔阳、沅陵、常德等地,至汉寿注入洞庭湖。而“武冈”虽与龙标相距约一百多里,但境内有赧水流过,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注入洞庭湖。
因此,沅水连接着武冈,也就意味着王昌龄和柴侍御所处的两地龙标、武冈是相“接”的,于是就有了一种两地比邻相*之感,所以王昌龄才会在诗的第二句中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送你远行我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不过真要说起来,龙标、武冈虽有水相“接”,但事实还是不同的地方。
于是王昌龄为了使两处不同地方为一处,便创造出了极其温暖,让人倍感亲切的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我之间青山相连,共沐风雨,又同顶一轮明月,什么时候身处过两地呢?简单来说,这两句表现出了王昌龄与好友柴侍御人分两地,却情同一心的厚谊。
纵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虽说他未必就没有离别的伤感,但从字里行间来看,就算他心有伤感,可是为了宽慰友人,也会将其深埋心底,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对方。而为了减轻对方的离愁,王昌龄则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现出了无比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无疑是诗人很暖心的一面。
原文:
古别离
作者: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古离别拼音:
qíngyānmòmòliǔsānsān,
búnàlíqíngjiǔbànhān。
gèngbǎyùbiānyúnwàizhǐ,
duànchángchūnsèzàijiāngnán。
古离别翻译:
晴空云淡柳*如烟,
别情难遣散饮酒丰酣。
手拿着玉鞭指向云外,
使人断肠是明媚江南。
古离别字词解释:
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一作“鬖(sān)鬖”。
⑵不那离情酒半酣(hān):为了排遣离情而饮酒到了半醉。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那,同奈。
⑶玉鞭:精美的马鞭。云外:天外。
⑷断肠:指因离愁而断肠。
古离别赏析:
用美丽的景色与欢快的感情互相衬托,互相点染,这是诗人们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韦庄这首诗却不同,诗人别开生面,用美景衬托离愁,用离愁点染美景。把离愁与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依依,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解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压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刻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三句用“更”字一转,用一“指”字,写出临别时的杨鞭指点动作,使这幅图画更加栩栩如生。四句用“断肠春色在江南”七字,作进一层的抒写,将要云的江南,春天来得更早,春色也就更加动人,它带给行人的不是欢乐,而是更多的因春色而触动的离愁。写到这里,诗意也就自然突现出来了。
全诗色调鲜明,音节和谐,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晚唐写景伤别的作品中是较好的一篇。
个人评价:
1、《升庵诗话》:“晴烟漠漠柳毵毵······”韦端己送别诗多佳,经诸家选者不载。
2、《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李云:结有余恨。
3、《唐诗广选》:高廷礼曰:晚唐绝句兴象不同,而声律亦未远。如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
4、《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扬慎曰:妙品。周珽曰:古色古貌,杂诸王、李,何辨。后二句正是第二句意。与陆鲁望《有别》后联语意相同:陆以留别者言,居人登楼所望,有不堪增愁处;韦以送别者言,行人玉鞭所指,有不胜断肠处。
5、《唐诗摘钞》:读此益知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倒叙之妙。常建云“即令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与此同意,此作较饶风韵。
6、《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
个人资料:
韦庄(约836—约910),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章事。工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五十五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王昌龄的古诗别李评事 李白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是李白的古诗 王昌龄写的古诗别墅 有王昌龄的古诗吗 王昌龄的七首古诗分别 古诗中的送别诗王昌龄 关于李白和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写的古诗 王昌龄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的古诗20字 王昌龄被贬的古诗 王昌龄的春怨古诗 王昌龄有名的古诗 王昌龄的归月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有 王昌龄名句 有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王昌龄的七圣古诗 山行的古诗王昌龄 王昌龄的七字古诗 闻王昌龄写的古诗 王昌龄的4句古诗 出望王昌龄的古诗 别董大的一首古诗王昌龄写的 王冒龄的古诗出塞王昌龄 王昌龄和王翰的古诗 王昌龄的古诗短诗 王昌龄其他的古诗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古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赏析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 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送别诗歌 古诗从军行唐王昌龄 王昌龄古诗《从军行》赏析 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 王昌龄送别诗词 王昌龄《出塞》古诗原文意思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古诗 出塞王昌龄古诗带拼音版范本 王昌龄的爱国诗 王昌龄古诗大全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内容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的送别诗有哪些(王昌龄最有名的送别诗分享) 王昌龄:*曲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的送别诗 关于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泛舟古诗王昌龄拼音74句 王昌龄的古诗 《从军行》古诗王昌龄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王昌龄送别诗词
读书的名言英语 名人名言的故事 关于真实的名言 关于父亲的名人名言 音乐家的名言 名人名言演讲稿 励志名言100字 张之洞名言 身体健康的名言 追求美的名言 信用的名言 有骨气的名言 不怕挫折的名言 关于劳动名言 半泽直树名言 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名言 gta5名言 逆境有利于成长的名言 不畏困难的名言 关于读书好的名言 关于歌颂母爱的名言 有关快乐的名言 有关方向的名言 描写母爱的名人名言 有关拼搏的名言 有关数学的名人名言 第五人格名言 大学名言 坚持奋斗的名言 艾斯名言 城南旧事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