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关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 简单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元日中的“元日”就是现在的春节。在这首诗里,大诗人王安石写到了宋朝人在庆祝春节时放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三种传统风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一起来了解下《元日》这首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屠苏酒

      放爆竹就是现在的放炮仗,换桃符就是现在的贴春联,这两种春节风俗一直沿用至今,但春节喝屠苏酒这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的*俗,后来渐渐消失了。

      那么,宋人在春节盛行的喝屠苏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屠苏酒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屠苏是一种阔叶的药草的名字,用这种药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还有一种说法: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我们的屠苏酒是由东汉的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它是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在酒中浸制而成的。由于冬末春初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传染流感、瘟疫这样的`疾病,华佗就泡制了一种药酒,送给百姓,让他们在除夕的时候饮用,据说可以保一年*安。后来,这个药方由唐代名医孙思邈(miǎo)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要分送给邻里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用这包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了过年的风俗。

      春节喝屠苏酒有哪些规矩?

      以前饮屠苏酒,规矩很特别。一般人饮酒,一直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表示挽留,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流传了很多年。宋朝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除日》一诗里,有这样两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阅读全文]...
  • 《元日》古诗

  • 《元日》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日》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新年来啦!放鞭炮啦!噼里啪啦!真快乐啊!”小孩子们一边笑着说,一边争先恐后地从门里挤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鞭炮。他们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几个小男孩胆小地说:“我们不敢点鞭炮,怕鞭炮把我们给炸着了。”这时,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看起来比那几个小男孩岁数大一些的男孩快步跑上前去,一把接过鞭炮,骄傲地说:“你们都不敢放,我来!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说完,就把鞭炮竖着放在了*整的地上,接着划上一根火柴,最后点燃鞭炮的引线。只见他的腿一前一后蹲成了马步,把手伸得长长的。“哧”的一声,鞭炮被点燃了。那个大男孩立刻捂住了耳朵,后退着跑到了墙边。其它小孩子也跟随着大男孩来到了墙边,捂住耳朵,生怕鞭炮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到自己。有一个小男孩竟然吓得躲进了家里,在狭窄的门缝里观察鞭炮的动静。“啪——”,鞭炮炸响了。就这样,人们在 “噼噼*”的鞭炮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此时,大人们正一边畅饮着屠苏酒,一边聊着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一位老公公抹抹了嘴,说:“今年我的收成可好了。*日里既养家禽,又种庄稼,虽然十分辛苦,不过并没有白干!不管怎样,一家人在一起,丰衣足食,就很幸福了。”说完,又拿起一杯酒,“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嚷嚷着让爷爷给她喝一口屠苏酒。老公公面含微笑,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她刚喝了一小口就皱着眉头说:“爷爷真讨厌,你说过酒不苦的,怎么会这么苦呀?你撒谎!”旁边的叔叔和爷爷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空中。

      旭日的光辉普照大地。吃过饭后,家家户户都参加到了贴春联的大队伍中。全家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妈妈在厨房里做浆糊。浆糊做好了,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出马了,只见他拿着凳子,来到大门前,轻轻地撕下旧春联,又在大门上刷上浆糊。小孩子一见,赶紧递上新春联。爸爸就小心翼翼地贴上新春联。看着工整、喜气的春联,人们的脸上漾起甜美的笑容。

      新年是美好的,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是喜气洋洋的……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过新年的快乐吧!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阅读全文]...
  • 击壤歌古诗画面115句

  • 经典
  • 古诗《击壤歌》赏析

      击壤歌

      原文: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下面是温庭筠的《郭处士击瓯歌》,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郭处士击瓯歌

      作者:唐·温庭筠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著衣。

      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宫中*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

      【注释】

      1、唐武宗时,郭道源取邢瓯、越贩十二,酌水作调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见《文献通考·乐考》。

      2、估栗:严寒。虬:无角龙。见《玉篇》。

      3、激:全诗校:“一作淡。”

      4、湘君:湘水男神。《楚辞·九歌》有《湘君》。相传舜死苍梧,二妃死于江湘间,是为湘君、湘夫人。

      5、三十六宫:言宫殿之多。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离离:分披繁茂貌。《诗·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6、玉晨:宫观名。元稹《寄浙一西李大夫》:“最忆西楼人静后,玉晨钟磬两三声。”

      7、天:全诗校:“一作木。”

      8、云车:绘饰云彩的车。王建《宫词》:“太*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9、双蟠拏:香炉花纹,双龙蟠引其上。

      10、扇:宫扇。

      11、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2、金乌:谓日。相传日中有三足乌,故名。

      13、缄情:寄书于人,言思念之深。

      14、北魏乐府《杨白花》:“春风一夜入闺阁,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赏析】

      唐时音乐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诗歌中关于音乐的诗也甚多。诸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退之的《听颖师弹琴》和李长吉的《李凭箜篌引》,皆称绝唱。温庭筠这首《郭处士击瓯歌》与它们并列,当毫无逊色。

      郭处士,据《温飞卿诗集》补注说,即郭道源。唐武宗朝,以善击瓯名,率以邢(山西)瓯、越(浙江)瓯十二只,旋加减水其中,以箸击之。瓯,《洪武正韵》谓“今俗谓碗深者为瓯。”《正字通》说:“俗谓茶杯为瓯。”击瓯是民间的一种音乐,这在现在也还可见。由于它不是正规乐器,古所谓的“革金石丝竹土木匏”八音之内,就没有瓷或玻璃的*位。对于这种土乐器的演奏,比之于琵琶、箜篌,当然有更难好之处。那当然,描写起来也就相对地要更困难些的。

[阅读全文]...
  • 古诗《元日》的诗意

  • 诗意,文学
  • 古诗《元日》的诗意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元日》的诗意 ,欢迎阅读。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就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春节*俗]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民间过春节的*惯,大抵就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就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阅读全文]...
  • 古诗《元日》意思

  • 古诗《元日》意思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是写新年的热闹气氛,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古诗《元日》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的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一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一首诗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了新的一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见《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基本解释

      (1)指吉日。《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颜师古注:“元,善也。”

      (2)指正月初一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

[阅读全文]...
  • 元日王安石_元日古诗

  •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阅读全文]...
  • 元日的古诗和译文

  • 元日的古诗和译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日的古诗和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

      元日,即旧历正月初一。元是始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一元之始,所以称为“元日”。这是一首咏节序的诗。

      这首诗从除旧布新、追求进取立义。但诗而上全用元日物色:爆竹、屠苏、新桃、旧符等等。“爆竹”句说,通宵达旦的爆竹,迎来了元日第一个早晨。“春风”句说,祛寒除病的屠苏酒,不用温烫,春气已经把凉冷逼走了,现在人们只须尽情欢饮。“千门”句和“总把”句说,待到彤彤的朝日照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每家的门户上都插上了新桃符,换掉了旧桃符(“新桃”、“旧符”即新桃符、旧桃符,互文省字结构)。这些话,说来全不费力,似乎一点也不经意,但这里也还是有经营的匠心的。须知前三句淡淡的话头,都是铺设,都是给第四句做准备的。第四句的“总把”,这两个上声字,要读得重而沉实。诗意全在这一句。虽然句子字面上用了元日的物色人事——插新桃符,换旧桃符,但其含义是很深刻的。“新桃”意味着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设计,新的生活。在除旧布新的新的一年的开头,人们就应该下决心争取进取——这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的'深刻涵义。“总把”句好像是个忠心的教喻或劝导,唤醒人们可能松弛或者沉睡了的意识——去追求新生、追求进取。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还表现了他这个曾经是宰执人物的宽宏博大胸怀。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九年(1000-1076),除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退居金陵而外,担任着宰相之职。这首《元日》诗,是否作于这个期间,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是他后期的诗作无疑。这时候,他政治上成熟,人情练达,有“千门万户”的思想感情是不奇怪的。“千门万户曈曈日”,他要把幸福和温暖送进千门万户中去,而不是一身之安、一家之乐,这胸襟多么宏大!

      王安石晚年,喜作小诗,淡雅精绝,人称“王荆公体”。比他稍晚的黄庭坚最赞赏王安石的这些小诗,并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宋诗钞》的编者、清代的吴之振说:“安石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惟其所向,不为含蓄,深婉不迫,闲澹有旨,这就是王安石五、七言绝句的特点,亦是此首《元日》诗的艺术特点。

      桃符的来源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鬼城。鬼城当中有座山,山上有百鬼出没,山上还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在外面作恶的鬼都要赶回鬼城。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年末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芒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安。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在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关于元旦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见《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基本解释

      (1)指吉日。《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颜师古注:“元,善也。”

      (2)指正月初一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

[阅读全文]...
  • 古诗元日王安石的诗(元日古诗全文意思)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发起和领导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为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衰败局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改革虽然未能成功,但虽败犹荣载入了史册。

    与此同时,王安石也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散文简洁精悍,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他的诗歌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丰神远韵,被称为“王荆公体”。

    王安石

    在王安石的诗作中,《元日》是比较著名且流传很广的一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七言绝句诗,大概创作于1069年的除夕。反映了王安石被宋神宗授予变法改革大权后,精神抖擞跃跃欲试的兴奋心情。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等外族的不断侵扰,接受了王安石提出的治国之道:效法尧舜,简明法制。同时, 宋神宗授予王安石“同中书门下*章事”之职,其位等同于宰相。

    王安石与宋神宗

    于是,一向以忧国忧民为己任,怀揣复苏大宋王朝雄心壮志的王安石,开始了自己的变法图强举措——熙宁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变法条文。

    1069年的除夕,改革变法开始的前夜,按耐不住激动心情的王安石,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从明面字意上看去,是一首欢快地迎接新年的诗。

    第一句描写爆竹声中,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来临了——除旧迎新之时,万众期盼美好未来。

    至于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解释,多数人都认为是百姓迎着春风举家畅饮“屠苏酒”。我去查了“屠苏”这个词儿,原来有四种解释:1.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2.一种草(药)。3.*屋,茅庵。4.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对照这首诗上下文,除了“屠苏酒”这个含义外,我以为把屠苏理解为“*屋,茅庵”更好。春风送暖进入茅屋,比春风送暖时人们喝屠苏酒,似乎更合理。

    至于后两句很好理解,描述了人们迎着日出在门上贴桃符的场景。曈曈——日出时的光亮。千门万户都在迎接灿烂的朝阳。人们拿着崭新的桃符换下去年的旧符。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桃木板或纸,上面画着或写着两个门神,用于避邪。后来逐渐演变为春联。

    写下这首诗的王安石,此刻的心情绝不仅仅限于迎接新年。

    在王安石的心中,自己筹划已久的改革变法大计就要开始了!改革变法,意味着宋朝的一切就要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除去一切旧的规矩和*俗、以及阻碍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让历史展开新的一页。改革变法如同初升的朝阳,温暖着千家万户,给万民带来利益和福音。

    这才是王安石写这首诗的初衷。

    王安石

    接下来的熙宁三年(1070年),他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推行新法: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等。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只可惜,王安石的改革变法,因为某些方面确实不合时宜,更因为朝中各种因此利益受损的旧势力拼命反对打压,最终失败了。

    往事逾千年。

    无论如何,王安石的这首诗,描写了宋朝人迎接新年的热闹场景。其文字功力相当精准,画面感十分强烈,语调押韵朗朗上口,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全文]...
  • 元日古诗的意思翻译(元日古诗的全部翻译)

  • 孟春  一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王安石(1O21——1O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有政声。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擢升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免役、方田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以期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使国家臻于富强。由于保守派的固执反对,改革最终流于失败。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亦为宋代一大家。他重视文章的社会意义,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逻辑谨严,辩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炼,峭拔奇崛,为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也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也广为流行)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亦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恰如其文。所作词不多,亦有其特点。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注释】元日——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的开始,故称元日,也称为元旦、元辰或者端日。*代使用公历后,将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而将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chù),光阴过去。《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里指除夕。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夜。”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屠苏——一种酒的名称,屠苏酒。古人用屠苏草浸在酒中,称为屠苏酒。古代庆贺春节的一种*俗,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先幼后长地饮屠苏酒,庆贺春节,驱除疫气。曈(tóng)曈(tóng)——形容日初出时光亮的景象。桃符——古俗: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用来辟邪的桃木匾,每年正月初一更换一次。此句意谓:春节来到了,家家户户总是要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赏析提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等。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  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二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作者】孟浩然(689——约74O;一作691——约74O),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读书作诗,并漫游各地。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为荆州从事。患疽(jū)卒。他为诗,伫兴造思,洗削凡*,意境清迥,多自然超妙之趣。一向与王维并称。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说:“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李白对他也很推崇。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羇旅愁思,缺乏社会意义。虽然他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但内容比较狭隘,气魄不大。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气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此语切中其病。王维于他死后画像于郢州。著有《孟浩然集》四卷,共录诗二百余首。  【注释】田家——农家。元日——见王安石《元日》注释。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无禄——即无官职。禄,犹禄米、禄食、禄养、禄饵、禄润。为俸,谓官吏的俸给。古代官吏俸给皆以米计。因称禄米。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中“无禄”,是谓即无官职,又无官俸。桑野——犹桑田。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归于。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荷锄——肩扛着锄头。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提要】全诗四联,首联写斗转星移,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阅读全文]...
  • 背古诗日记

  • 日记
  • 背古诗日记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背古诗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下午,我把《人文经典》上的25首古诗都背了。的记忆力极差,要背这么多古诗可难了。

      有些古诗虽然都背过,但有好多都记不得了。背古诗肯定是从第一首开始背,我从《敕勒歌》一直背到了《独坐敬亭山》。第一首和第二首是最简单的,这两首诗最多两分钟就可以背掉;背着背着越背越难,当我背到的14首《池上竹下作》的时候,头越背越大,这首诗刚开始背第一句的时候挺好背的,到第二句就忘了,想看一眼就等于没背,唉,只好卷土重来,不知读了多少遍才背掉了,都怪这记性;我背,我背,终于就剩两首了,倒数第二首我记得以前还背过的可现在背不起来了,我死命的读,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我终于会背了;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首《独坐敬亭山》了,其实这首诗蛮简单的',可是我总把“孤云独去闲”背成“孤舟蓑笠翁”。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老久我才将这25首诗背完。

      做什么事都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和精神,不然将会一事无成。

      儿子在背《中华诵》上的诗篇,说实话,好些诗歌我都不会背,但是我会让儿子给我背一下,我会明确的告诉他我不会背,他就会说:“哈哈,我就会背。”他在那一会就背完了,小孩子的记忆力真的太好了,他所学的东西,基本在学校就背会了,很少在家里背。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吧!所以加强背诵,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他说:“妈妈,老师明天要考《望庐山瀑布》、《绝句》、《曾光贤文》,我今天得好好背一下。”对《绝句》的后两句他不太熟悉,他爸说这首诗写的有矛盾,一会是翠柳,怎么一会又是雪,怎么又是东吴。儿子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想是因为他压根就没理解诗的意思只是背,我说:“不矛盾,这是初春和冬末的时节,*原上天气暖,春天来的早些,高山上冷,春天来的晚些,江面上停着要到东吴去的船只,这并不矛盾。”儿子听完了,哈哈大笑。他高兴的去背他的古诗去了。

      当他告诉我某某同学已经把后面的古诗也被会的时候,我告诉他,那不是因为别人聪明,而是因为别人比你花的功夫多,你要是花了功夫也可以的。谁优秀,不是因为谁聪明,而是因为努力。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句子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语录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说说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名言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诗词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祝福

日记古诗元日的画面 - 心语

推荐词条

是时候放手了的说说 qq女生说说 情侣说说大全 被你的话伤了的说说 工作憋屈的说说 抒发感情的说说 说说无聊 不想结婚说说 不甘安于现状的说说 被欺负了的说说大全 关于损友的说说 突如其来的说说 仙女的说说 形容人不争气的说说 一个人吃饭的感觉说说 关于耳朵发烫的说说 一路向前的说说 说说配图三张一组人物 终于能睡个懒觉的说说 早睡早起心情说说 镜子说说 孩子叛逆的说说 发说说没人点赞 骗访客量的说说长篇 刷说说浏览量手机版 励志说说学* 风车唯美说说 周末旅游的心情说说 会说说不过理 关于旅游景点的说说 看透了爱情的伤感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