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关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陌和闻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带陌和闻字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翻译)

  •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图片来自花瓣

    【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图片来自花瓣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图片来自花瓣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阅读全文]...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的军队要启航了。这一走,他们的身躯将要永远留在异国战场了。

      身戴铠甲,手拿长枪,顶着无情的太阳,走过了一座座

      无名小城小镇,也翻越一座座荒岭,依旧是那整齐的步伐,行进着。不准叫苦,也不准叫累,那将是每一位将士的基本准则。

      走着走着,便到了一场沙漠当中。一望天际的沙漠啊,是怎样的无情而丰富。多少行军队曾在这儿走过,最终也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子而已。

      是夜,孤独又寂寞,战士们在受降城边安下了营,望着那阖亮的明月,也只能望也不望,不让自己想起远方的.家与故乡。忽然间,也不知哪里传来阵阵芦笛,那声音啊,既悲伤又悠扬,看营的战士血红的眼眶,思念却从不流泪。

      笛声还不断,这是一个怎样使战士集体失眠的笛声啊。多么的冷清又悲伤。

      笛声充满着整个沙漠,好像不止有战士们,还有他们的亲人,故乡……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

      10.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9.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10.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闻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闻字的诗词

  •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李益〔唐代〕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闻夫杜羔登第(一作闻杜羔登第又寄)

    赵氏2〔唐代〕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闻雁杂咏 其七 舟中闻雁

    成鹫〔清代〕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

    贯休〔唐代〕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

    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干。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汴河闻笳(一作闻角)

    武元衡〔唐代〕

    何处金笳月里悲,悠悠边客梦先知。

    单于城下关山曲,今日中原总解吹。

    闻雁杂咏 其九 山间闻雁

    成鹫〔清代〕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闻雁杂咏 其十 溪边闻雁

    成鹫〔清代〕

    清溪流湱湱,枕石日耽眠。翻笑云中翼,偏惊物外禅。

    一音分众籁,微响杂高蝉。直入蒹葭去,秋风又一年。

    闻雁杂咏 其十一 过桥闻雁

    成鹫〔清代〕

    咫尺虎溪水,危桥著屐过。旅禽知此意,留语入烟萝。

    天路难如此,秋云薄较多。稻粱非所羡,相戒慎风波。

    闻雁杂咏 其十二 病起闻雁

    成鹫〔清代〕

    强起倚书愰,冷虫喧四围。多情惟旅雁,相劝授寒衣。

    久病独无绪,远书来更稀。留君慰岑寂,江燕任先归。

    闻雁杂咏 其十三 孤灯闻雁

    成鹫〔清代〕

    枯禅如木石,深坐对银缸。静极乃闻雁,声高犹到窗。

    履霜心自苦,带月影俱双。莫怪焚膏客,秋怀老未降。

[阅读全文]...
  • 闻雁古诗原文(闻雁原文翻译及赏析)

  •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无穷无尽。在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里,独坐楼中书房听那北来的雁叫声。

    注释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方:刚开始。悠:远。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的雁叫声,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由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阅读全文]...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河南,河北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阅读全文]...
  • 春夜洛阳闻笛原文及赏析(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解析)

  •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原作者 窦凤才

    春夜洛城闻笛——[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洛陽(现在河南洛陽)。时值李白客居洛城的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折柳,指《折杨柳》歌曲。《折杨柳》歌辞从梁至唐作者甚多,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玉笛,精美的笛。

    故园,指故乡,家乡。

    【古诗今译】

    在这灯火渐熄的夜晚,是从谁家传出的嘹亮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了整个洛陽城。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折杨柳》的曲子,有谁会不萌发起思念故乡的深情啊!

    【简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陽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陽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阅读全文]...
  •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及翻译(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译文)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

    笛声喑哑,作者不得不努力寻找它来自何处;客观上来看,笛声如果散入春风,极有可能就飘散不见了,但作者把笛声想象成有形的事物,散入春风并且飘满了整个洛阳城。

    后两句,作者想象洛阳城中的客居之人听到了这首《折杨柳》的笛声,没有一个人不在想起故乡,这也是一种想象和夸张的表达,作者客观上看不到这种景象,也不可能每一个听到的笛声的人都会想起家乡。

    综合来看,笛声随风散满全城,听闻此曲的人都想起故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作者“说谎”了,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和夸张,但正是在这想象和夸张的景象里,藏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每一个听到《折扬柳》曲子的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这份故乡之思变得浩大而又厚重。

    整首诗并没有一个字直写思乡之情。

[阅读全文]...
  •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翻译(春夜洛城闻笛名句赏析)

  • 洛城,便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市,在唐代时,是一所非常繁华的大都市,当时被称为东都。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前后,李白曾经游于洛城。作为大诗人的李白,自然会留下一些诗歌来,这首著名的《春夜洛城闻笛》便是在这时写成的。

    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客栈,在一个春风宜人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静夜来临之际,突然,一个嘹亮的笛声传来,李白听到了,客栈的人听到了,似乎整个洛阳的人都听到了。于是,作为游子的李白,倚窗而立,静静听着这首感人的古笛曲,情不自禁的吟咏出了下面这首著名的七绝。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来写,表现了李白听到笛声后的真切感受,读来令人感动。诗的第一句便给人奇峰突起之感,“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用的极妙。这个笛声从何而来?由谁演奏?作者全都不说明,只是听到笛声,听到这样感人的曲子,一切便都足够了。

    接着,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写这首曲子打动了洛阳城中千千万万的听众,“散入春风满洛城”,作者自己听到了,深受感动,就联想起整个洛阳的人,或许也都听到了吧!因为这笛声借着春风,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定是能够飞过层层屋宇,传到有心人耳中的。

    李白静静听了一会,才听出这首曲子,正是那感人动情的《折杨柳》古曲,所以才在第三句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古人离别,折柳相送,杨柳依依,正是不舍之情。

    但是李白这里,却用词巧妙,折柳二字,大有双关之意,不仅是听到了这首《折杨柳》古曲,而且是表现了一种离别的情绪,一种离别的*俗,所以才会激起人们内心的激荡和共鸣,才会有最后“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慨。这看似是在说别人,其实正是说李白自己啊!

    思乡,一直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感情之一,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是繁华盛世,还是落后小村,都一定是最令人难忘的地方,尤其是身在远方的游子,思乡之情,浓重醇厚。李白这首诗,虽然写的事情是深夜听到笛曲,但是所写的意境,却早已不仅是音乐,而是那种浓重的思乡之情,那种夜深人静之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才是诗中最为感人的地方。清代的周珽(tǐng)曾经评价这首诗说,“意远字精,炉锤巧自天然”,此言中肯。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句子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语录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说说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名言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诗词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祝福

带陌和闻字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骂朋友的说说 说到心坎里的说说 2017最流行的qq说说 关于一文不值的说说 累也要坚持的说说 女生qq空间说说长篇 看清一个人的精辟说说 旅游回到家的心情说说 qq伤感说说图片 一句话结婚心情说说 有关工作的说说心情 晒自己厨艺的说说 送保单的说说 兼职推广语说说 补补身体的说说 爱情校服到婚纱的说说 亲们我回来了的说说 三十周岁生日说说 有关人民的名义的说说 朋友有你们真好说说 关于花的爱情说说 你不是我的谁的说说 我很差的说说 生病了想一个人的说说 去了海边的说说 颓废自嘲说说 关于美甲的说说朋友圈 QQ退网的说说 夜晚一个人压马路说说 去医院幽默心情说说 保持善良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