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写读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朱熹写读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朱熹写读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朱熹写读书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朱熹的读书的诗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朱熹的读书的诗句,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朱熹写过两首关于读书的诗,《观书有感》两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
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
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寓意:
这是两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而水正因为有这样接收新事物的品质,所以才可以把巨舰轻松举起。对于人也是一样,人们在读书后(读书也就是接受新事物),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人们是一种极大的提升。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中流自在”,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2、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4、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朱熹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劝学诗》
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朱熹
7、朋友,以义合者。
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朱熹
9、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11、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13、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14、礼即理也。
1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1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17、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思录》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2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22、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2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24、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朱熹
2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2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29、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30、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 ——朱熹
31、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朱熹
3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
3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35、志者诗之本也 ——朱熹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朱熹
37、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38、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39、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40、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
41、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朱熹
42、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
43、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朱熹
4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活到老,学到老。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48、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49、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50、礼即理也。 ——朱熹
朱熹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熹读书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朱熹读书的方法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实为*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也有人说:“宋之有晦庵(朱熹),犹周之有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6、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朱熹的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读书要讲究次序,读一本书如此,读一个合集或了解一段时期的历史也应如此。而且,这个“序”,还不完全是书本目录的顺序,更多的是知识层级和理解程度之“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2、熟读精思
所谓熟读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语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书若不反复读,难免浮光掠影,理解肤浅,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熟读而不在气定神闲之时细细玩味和思索,则读过的内容,即便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也会如风过耳。熟读停留于了解,精思则至于理解。读书止于了解而不能理解,如同掘井至半,每每无功而返。
3、虚心涵泳
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所谓“虚心”,是朱子鼓励人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读书,对于其中的内容和观点,不要先入为主,以己度人,甚至穿凿附会。对于某一问题,即便众说纷纭,也要虚心以待。朱熹解释说:“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也。”“涵泳”是“虚心”的落脚点,即读书要反复咀嚼,细细玩味,天长日久,必有真知。
4、切己体察
对于“切己体察”,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意思是,读书不能一味地在纸上寻求义理,需要联系自身来推寻探究。自己还不能理解的,圣人早就阐述过,我们只有在圣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推究,才能日益精进,有所收获。否则,哪怕“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也不过一台“复读机”,终无法融会贯通。
5、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自然是指读书当下功夫、花力气,但朱熹所谓下功夫,并非稍作努力的层次,而是超乎常情的努力、超乎常人的功夫。他说:“读书时当将此心葬在此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一心在书上。”又说:“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骨筋?直要抖擞精神,莫要昏钝,如救火、治病然,岂可悠悠岁月?”读书要紧迫到什么程度?如救火,如治病,一刻也不能耽搁。
6、居敬持志
对于“居敬持志”,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真正要把书读好,达到至精的上乘境界,便须居敬持志。“居敬”,有恭敬之意,亦有安静之意(敬又通静),就是读书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心静则诚,心诚则灵。学生问朱熹“敬如何地持”,朱熹回答:“只是要收敛此心,莫令走作(放逸)而已。”
至于“持志”,便是对待读书要如其他大事业、大学问一样,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向,迈着朝圣者坚定的脚步,十年如一日地朝着目标奋进,才能有所成就。对此,朱熹说得极为简单:“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又说:“看文字须此心在上面,若心不在,便是不曾看相似。所谓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
朱熹《读书要三到》阅读及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朱熹《读书要三到》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读书要三到》
人有从学者②,遇③不肯教,云④: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⑤渴⑥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⑦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者:的人③遇:董遇,人名④云:说⑤苦:苦恼⑥渴:迫切地⑦或:有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其义自见________________(2)苦渴无日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小题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的哪两方面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
【小题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小题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二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要精准,这里应注意,(1)见通现,显现、显露(2)古今义,这里是时间。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这里应注意义见等词语的理解。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考查。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小题3】试题分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表明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告诉我们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考点:这是文言文中内容与手法理解考点。
点评: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找出相应语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4、《好事*》
春*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5、《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九曲棹歌》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7、《满江红》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
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8、《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9、《念奴娇》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10、《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3、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4、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中不断学*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朱熹的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朱熹的诗
1、《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3、《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4、《好事*》
春*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5、《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移栽。
6、《九曲棹歌》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7、《满江红》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8、《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9、《念奴娇》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10、《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11、《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12、《水调歌头》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13、《水调歌头》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14、《水调歌头》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15、《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16、《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17、《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18、《忆秦娥》
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
19、《忆秦娥》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20、《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杜甫的诗。
1、《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2、《鹧鸪天·暮雨朝云不自怜》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3、《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4、《鹧鸪天·脱却儒冠着羽衣》脱却儒冠着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5、《南乡子·落日照楼船》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6、《满江红·秀野诗翁》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7、《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8、《水调歌头·长记与君别》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9、《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10、《念奴娇·临风一笑》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守正直而佩仁义。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朋友,以义合者。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礼即理也。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警句名言,朱熹
朱熹写读书的古诗 朱熹读书的诗句 朱熹的古诗读书要三到 关于朱熹读书的古诗 宋代朱熹的读书古诗 读书名言朱熹 朱熹读书名言 朱熹的读书名言 朱熹的诗句关于读书 朱熹说过的关于读书的古诗 朱熹有关读书的名言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的名言关于读书 与读书有关的古诗朱熹创作的 朱熹写过有关读书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朱熹 古诗观书有感朱熹还是朱熹的 朱熹描写读书重要性的古诗词 朱熹读的是哪个古诗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古诗吗 读朱熹的泛舟古诗 宋朱熹的古诗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朱熹有名的古诗 朱熹的古诗还 搜朱熹的古诗 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 古诗朱熹的兰 朱熹写的古诗 朱熹的写的古诗 兰的古诗朱熹写的
朱熹写的诗句 朱熹的读书的诗句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读书要三到》阅读及答案 春日朱熹古诗 有关朱熹的诗词 朱熹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的诗 南宋朱熹名诗名句 朱熹的诗 春日朱熹这首诗的意思(春日朱熹古诗的意思翻译) 朱熹的春日诗句(春日朱熹的诗翻译) 观书有感二首古诗(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最有名的诗有哪些(朱熹的4首代表作古诗词) 春日朱熹_春日古诗 朱熹最有名的诗观书有感(朱熹最有名十首诗) 朱熹的诗 朱熹:观书有感 朱熹的诗_杜甫的诗 朱熹的诗句 朱熹读书名言警句(精选50句) 春日朱熹的意思古诗61句 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113句 朱熹的诗全集 朱熹的诗古诗词 朱熹的名言,朱熹的诗句 朱熹的学*名言读书 古代朱熹的全部诗集 朱熹关于读书的警句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骂人脏的古诗 恨自己官职低说不上话的古诗 描写贾描写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关于串亲威的古诗 憎疾写的古诗 七上和七下的古诗分类 连续两含酒字的古诗词 带有整字的古诗 关于热爱祖国的古诗王安石的 激发正能量的古诗 表示烦愁的古诗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思 搜索一首登幽州台歌的古诗词 14乘5的84字古诗 春夜喜雨的古诗理解 赞美水面大的古诗词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李白 形容柳树的古诗 写一题的古诗 形容大好景象的古诗 表达对家长思念的古诗 赞美上饶灵山的古诗 赞美骑马人的古诗 写春节热闹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幸福的古诗 父亲离世悲痛的古诗 村姑与狗的古诗 仙侠风的古诗词 反过来念的古诗作者姓祝 含古地名的古诗 带有酒字的古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