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雨亭的古诗 >

微雨亭的古诗

关于微雨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微雨亭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微雨亭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翻译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

      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注释解释

      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阅读全文]...
  • 关于微雨的诗句

  •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秦观《沁园春·宿霭迷空》

    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清明。——苏轼《南歌子·晚春》

    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韩偓《寒食夜有寄》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观田家》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舒岳祥《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翁宏《春残》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王安中《清*乐·花时微雨》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纳兰容若《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却无。——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方回《连夜书·独倚西楼夜渐深》

    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杜牧《卜居招书侣》

    城南看花花正开,清明微雨洒尘埃。——贝琼《过泐季潭长老三塔院饮于志远宅赋诗》

    花外霏微雨弄晴,乱红狼藉过清明。——王之道《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花外霏微雨弄晴》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陈与义《寒食·竹篱寒食节》

    寒食初过一百五,陌上风轻敛微雨。——苏颂《寒食后一日作和林秀才》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陆游《小园·四首选二》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韦应物《东郊》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柳永《戚氏·晚秋天》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秋思》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何时洒微雨,因与好风俱。——权德舆《病中苦热》

    微雨荡春醉,上下一清廓。——陆龟蒙《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

    别离斗酒心相许,落日青郊半微雨。——李颀《送刘方*》

    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贾岛《莲峰歌》

    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温庭筠《东峰歌》

    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杜牧《西山草堂》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王昌龄《箜篌引·卢溪郡南夜泊舟》

    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岑参《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远山新水下,寒皋微雨馀。——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蔽空乍觉微雨集,堕地复作跳珠圆。——徐恢《游处州石门洞赋长句二十韵》

    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贾岛《净业寺与前鄠县李廓少府同宿》

    怕雨愁阴人未知,时时微雨却相宜。——陆游《春游·镜湖春游甲吴越》

    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纳兰容若《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落花夜静宫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郑谷《朝直》

    公门且无事,微雨园林清。——韦应物《县斋》

    小田微雨稻苗香,田畔清溪潏潏凉。——李郢《山行》

    檐柳初黄燕新乳,晓碧芊绵过微雨。——温庭筠《醉歌》

    轻烟藏石女,微雨浴花姑。——朱翌《宣城书怀》

    夜来微雨西风软,无力任欹斜。——纳兰容若《 锦堂春·帘际一痕轻绿 》

    小桃微雨夜来香,朝入鸡坊暮狗坊。——沈一贯《蹴踘》

    嫩箨沾微雨,幽根绝细尘。——朱庆馀《震为苍筤竹》

    寂寞又过桃李时,东园微雨草离离。——陆游《春晚·寂寞又过桃李时》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漼漼。——白居易《庭松》

    海天微雨散,江郭纤埃灭。——白居易《吴中好风景二首》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阅读全文]...
  • 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

  • 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翻译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

      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注释解释

      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阅读全文]...
  •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 秋雨
  •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8、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16、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2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8、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2、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3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7、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9、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4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2、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临江仙》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6、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4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48、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4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阅读全文]...
  • 微雨诉愁乱

  •   微雨诉愁乱    檐外微雨晕开江山的画  谁在灯下绣一枝寒鸦  置针挽起半边散落的发  春风坠花似是无暇  烟柳薄雾氤氲出江南的人家  又到一年新人做嫁  谁家门前徘徊泪抚轻纱  碧水涟漪洇染岸边古刹  他在树下着一袭袈裟  木鱼声声似玉珠落琵琶  桃源深处隐尽风华  枯叶划过堂前放慢匆匆步伐  梵音骤停她青丝扎  晚霞映红他手中蒹葭  却换不回她的错嫁  当大雨倾盆流年蹉跎手中只剩回忆一把  你却随他享尽荣华水面泛着竹筏  我为你换下袈裟回到战场盔甲  却见你面若梨花杜康半洒  是泪如雨下韶华倾负心中不再那般无瑕  你守着佛灯听经文诵一场盛世繁华  我却把相思放下笑言当初脸颊  等风敲青瓦云披红纱  再与你说红尘佳话    幽幽竹林觅曲古琴风雅  湖边你提裙婉婉入画  我化蝶飞入寻常百姓家  寻找着谁的玉簪花  弦音绕指缠尽相思一曲作罢  梦中你走过的篱笆  唤不回南方的雁归家  夜雨微凉听一夜雨打烛花  她在窗前绣一抹云霞  月影憧憧掩尽谁的牵挂  刀光剑影战场厮杀  江山豪杰终是谁的天下  又忆当年踏月折花  谁与你笑谈他日华发  深山亭下兀自饮茶  是灯火阑珊相思殆尽桌上安然一扇桃花  说花前月下背影朦胧误入他情话  却只是一身战甲为谁征战天下  闭眼前你笑颜如花守着他  把刀抢放下心事蒸发凡尘已然了无牵挂  奈何桥旁三生石上刻着哪个他和她  问而不答孟婆汤洒落忘川河下  待你千年轮回不遇他  再许你淡化那天涯

[阅读全文]...
  • 刘敞《微雨登城》全诗翻译赏析

  • 刘敞《微雨登城》全诗翻译赏析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译文] 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出自] 北宋 刘敞 《微雨登城》其一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注释:

      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重楼:层楼。

      倚:依凭,依靠。

      城隅:城角。

      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译文:

      秋天,牛毛细雨在寒空中濛濛绵绵,时下时停,若有若无;我闲暇无事时,登上高高的城楼,斜靠在城楼一角,眺望远方秋雨中的山水景色。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赏析: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阅读全文]...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题裴晋公林亭》作品介绍

      《题裴晋公林亭》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8卷。

      《题裴晋公林亭》原文

      题裴晋公林亭

      作者:唐·温庭筠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

      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注释

      ①裴晋公:裴度。度封晋国公。大和八年(834),裴度徙东都留守,时中官用事,国事目非,度不复以出处为意,于东都洛阳午桥庄创别墅,名绿野堂,花木万株,中立凉台暑馆,极园林之胜。白居易、刘禹锡等,皆从之游。见《旧唐书》本传。

      ②谢傅:谢安卒,赠太傅。此喻裴度。

      ③《晋书·谢安传》载,安卒,其甥羊昙经安居所西州门,以马策叩扉,诵曹子建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閟音徽:音容不存。

      ④谢安隐居东山,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中丞高裕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谢安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见《晋书》本传。

      ⑤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设于禁苑,称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章事,故诗文中每以凤凰池指中书省或宰相。此池凤含有双关之意,隐指宰相。

      ⑥万几:亦作万机。指日常的纷繁政务。《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题裴晋公林亭》繁体对照

      卷578—57題裴晉公林亭溫庭筠

      謝傅林亭暑氣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東山終為蒼生起,南浦虛言白首歸。

      池鳳已傳春水浴,諸禽猶帶夕陽飛。

      悠然到此忘情處,壹日何妨有萬幾。

[阅读全文]...
  • 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

  • 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朗之槐亭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春风可惜无多日,家酝唯残软半瓶。

      犹望君归同一醉,篮舁早晚入槐亭。

      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阅读全文]...
  •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句

  • 经典
  • 独坐敬亭山 古诗

    1、译文  鸟儿们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意留下,慢慢向远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2、原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4、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注释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终南山》唐·王维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8、《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阅读全文]...
  •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及译文

  •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及译文

    《剑门道中遇微雨》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作于作者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剑门关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宋代〕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

      衣服上满是灰尘和杂乱的酒渍,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

      我难道这一生就只该是一个诗人?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

      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写照。“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72年(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所以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微雨亭的古诗 - 句子

微雨亭的古诗 - 语录

微雨亭的古诗 - 说说

微雨亭的古诗 - 名言

微雨亭的古诗 - 诗词

微雨亭的古诗 - 祝福

微雨亭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祝贺领导升职的经典古诗词 关于老人的中国古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对仗 最狠骂人的古诗词 王子春天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30首五个字 短的古诗李白 关于别担心我可以的古诗文 秋天的古诗或童诗 水墨画有山有水有亭子的古诗 老人唱的古诗词 关于牛年腊月的古诗 古诗的压岁是指哪个节气 关于烤鸭的古诗词 苦闷之情的古诗 那些古诗词是表达我还爱你的 形容宾至如归的古诗词 古诗文中牛蒡的寓意 乡村四月古诗的心情 请借助具体景物描写的古诗 源于古诗词的歌曲 关于被窝的古诗词 清明节的怀念先人的古诗 形容遇到好友聚聚的古诗词 乡魂的古诗 望岳唐杜甫的古诗全解 古诗村居中出现的景物 带有双琴二字的古诗 以a结尾的七言古诗 关于唐朝社会风气的古诗 关于人狗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