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关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望江南温庭筠古诗意思)

  • 温庭筠,他的花间词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与慰籍,徜徉在他细腻与深情的优美诗词中,或悲或喜,流连忘返。但难免让人质疑的是,温庭筠是不是也如女性一般温柔似水,否则怎么可以写出这般含情脉脉的文字。

    温庭筠出生于没落的世代贵族之家,这样的家庭背景,温庭筠因而具有性格的两面性,一是深藏骨子里的高贵风雅之气,二是难掩的孤单失落与自卑。这样的性格特征,让他很难融入官场,更别谈什么游刃有余。

    满腹才华的温庭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遇事不善变通,不喜逢迎,所以才有与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情破裂一事,令狐滈不懂典故“玉条脱”,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令狐滈慕虚荣请温庭筠代写20首《菩萨蛮》,温庭筠断然拒绝。

    两件事本应到此为止,但不通人情世故的温庭筠却将此事公之于众,大有轻视与傲娇之意,让令狐滈大觉颜面扫地,恨意渐生。性格很难改变,温庭筠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是一味厌烦这类人的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弄虚作假,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虚荣。

    温庭筠傲视*和痛恨逢迎,颇有男子的凛然正气,现实中的温庭筠就是这样有个性有血性的男儿。他的诗词则展现了另一面,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柔美温情,婉丽冷艳。我们一起分享他著名的词作《望江南·梳洗罢》。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州。

    这首词写得是女子登楼远眺,期待爱人归来的情景。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断,细腻的刻画了思夫女子的情绪变化,寥寥数笔,将女子的情真意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一二两句,写女子早早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打理完毕后,独自到望江楼倚着栏杆向远方眺望。这一刻女子是带着满满期待的喜悦的,刻意的梳妆,只为即将归来的他。这与作者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句。女子站在望江楼,极目远望,每一艘船的出现,都会让她充满希望,爱人一定就在上面,但一次又一次,一艘又一艘,成百上千的帆船驶向远方,依然不见爱人熟悉的身影。

    第四句“斜晖脉脉水悠悠”,女子从黎明已经等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了辽阔的江面上,江水一刻不停地悠悠而流。作者对女子情感的变化把握得极为准确,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就有如女子黎明之时的兴奋和雀跃,到傍晚的沮丧与失望。

    最后一句“肠断白苹州”中的“白苹”,意指男女曾经相会或是分离的地方。女子从日出等到日落,期待着丈夫的归来,但空余扫兴,不觉望到两人当年曾经分离的地方,物是人非,更添惆怅,女子愈觉肝肠寸断,心如刀割。

    这首小令是温庭筠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显现出他高超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面,情景交融,生动自然,颇有新意,特别是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既写现实的场景,又寓意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

[阅读全文]...
  • 咸阳值雨温庭筠古诗(温庭筠咸阳值雨译文及赏析)

  • 咸阳值雨(作者: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空蒙:迷茫的样子。岳阳:岳阳城,在湖南省洞庭湖东。

    译文: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透明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见江上渔翁垂钓。这就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空。

    解读:

    《咸阳值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写于咸阳,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阅读全文]...
  • 温庭筠的诗

  •   1、《江上别友人》

      秋色满葭菼,离人西复东。

      几年方暂见,一笑又难同。

      地势萧陵歇,江声禹庙空。

      如何暮滩上,千里逐征鸿。

      2、《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3、《寄山中友人》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

      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

      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4、《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鹦鹏,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5、《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比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6、《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7、《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8、《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9、《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0、《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1、《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

      12、《杨柳枝》

[阅读全文]...
  • 温庭筠的词

  • 温庭筠的词

      温庭筠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温庭筠词集!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玉胡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阅读全文]...
  •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诗(温庭筠诗词最佳十首)

  •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阅读全文]...
  • 温庭筠《经五丈原》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版本一

      过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阴高压汉营春⑶。

      天晴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误主⑹,中原逐鹿不因人⑺。

      象床锦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1]

      版本二

      经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营高压汉*⑶。

      天清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寤主⑹,中原得鹿不由人⑺。

      象床宝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

      【注释】

      ⑴过:一本作“经”。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县南斜谷口西侧。

      ⑵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雕:一本作“骓”。久:一本作“共”。

      ⑶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⑷杀气:战争氛围。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晴:一本作“清”。

      ⑸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白话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阅读全文]...
  • 温庭筠的诗歌创作风格(温庭筠词的风格概括)

  • 晚唐诗人中,最具代表的诗人,其一是李商隐,其二则是温庭筠,后者诗歌写得唯美,词也非常靓丽,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对后代诗人和词人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温庭筠的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魅力。

    据记载,温庭筠存世的诗作有三百余首,以古体乐府诗见长,五言七律成就最大。其诗婉曲含蓄,奇古绮丽,律诗清峻,其中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等题材的诗作典丽精工,风格多样。温庭筠在吸取前人之精华的同时,又加入自己独特的创作见解及风格,成为后世文人追逐的对象。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晚唐诗人已经失去了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更多的是追求出新,同时呼吁社会及朝廷挽回时局的必要性。时代的压抑感让当时的文人无法引吭高歌,但诗歌艺术追求方面更加先进,在美学价值和艺术性方面,他们追求个性*,在诗歌创作上呈上升态势,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进程。在晚唐的芸芸众生中,温庭筠是佼佼者,是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

    温庭筠不仅是晚唐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又是词家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词反映了时代政局,作品中体现诗人的独特性,加之不错的出身及肆意放达的性格,使其在当时拥有不苟于世的傲气,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另外,据记载,温庭筠长相丑陋,由于外在的缺陷,让其更加有欲望将作品写美,让人忘却他的丑陋,而赞美其诗美。

    总体来看,温庭筠的诗歌以“绮丽”著称,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委婉的表现出远大抱负及悲天悯人的一面。同时对自然景物的偏爱,在他的作品中给人清丽的感觉。温庭筠用新艳的变法和辞藻描绘出世俗生活,读完让人不觉得庸俗。

    从风格上来看,温庭筠的诗词风格并不统一,不同类型的作品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可以看到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但对审美特征是不变的,尤其那些美轮美奂的句子,读完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与感触,还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温庭筠对色彩和形式之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在诗歌色彩的讲究和韵律之美,及对偶和谐之美方面,体现出*的倾向。尤其在韵律方面,他常常使用双声和叠韵辞藻,增加可读性与韵律,读完给人一种音乐美之感。

    另外,晚唐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的作品中用词精致,描写细腻,最为接*词的创作方式。由于文学形式的不同,温庭筠用写诗的手法运用在词的身上,独创意向群的写法,成为象征的符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对后代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在晚唐,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不同风貌的诗词让其冠绝一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温庭筠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绮丽,读完你一定会对他顶礼膜拜的。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玉楼春

    [唐] 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苏武庙

    [唐]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杨柳枝

    [唐] 温庭筠

    馆娃宫外邺城西,

    远映征帆*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

    不同芳草绿萋萋。

    赠少年

    [唐]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早秋山居

    [唐] 温庭筠

    山*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春日野行

    [唐] 温庭筠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阅读全文]...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2、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3、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4、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

      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

      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m.ju.51tietu.net)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阅读全文]...
  • 温庭筠《苏武庙》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⑴,古祠高树两茫然⑵。

      云边雁断胡天月⑶,陇上羊归塞草烟⑷。

      回日楼台非甲帐⑸,去时冠剑是丁年⑹。

      茂陵不见封侯印⑺,空向秋波哭逝川⑻。

      【注释】

      ⑴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使:一作“史”。

      ⑵古祠:指苏武庙。茫然:茫然不解。

      ⑶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断:一作“落”。胡:指匈奴。

      ⑷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⑸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⑹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剑:一作“盖”。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⑺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封侯:封拜侯爵。

      ⑻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白话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哀叹时光不还。

[阅读全文]...
  • 温庭筠《侠客行》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侠客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赏析】

      诗的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在洛阳,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正是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在一片阴暗之中。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深深地感动着读者。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以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以比喻言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以此剑出手刃敌,何等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诗人正面写剑,却侧面显示了侠客行侠的结果。诗中不提侠客,只言宝剑。实际上,正是通过写宝剑的锋利,展现出仗剑游侠的英姿壮采。

      结尾二句:“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由侠客胯下的飞马来交代游侠的行迹。“白马金羁侠少年”(《古乐府》),马亦是侠客的伴侣,可以马来衬托侠客的形象。诗中的白马与黑夜形成了反差,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夜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诗人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霸陵,即汉文帝之陵,在雍州城东(今陕西*安县东)。诗以描写霸陵的雪夜风光作结,这既照应了开头阴云蔽城的天气,首尾相应,清楚交代出侠客的行踪。

      同时,诗中也蕴藏着深刻的寓意。汉文帝为西汉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侠客由阴云遮天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目的。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和不尽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温诗风秀工整,俱在七言。此篇独见警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的确,这首诗写得风骨遒劲,豪迈警奇,与温诗的禾农艳纤细之作,大相径庭,正显示出诗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句子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语录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说说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名言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诗词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祝福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朴实的情话 情话散文 昨日情话明日天涯 优雅的情话 气泡情话图片 中文情话 逗女朋友的情话 闽南语情话 伤感表白情话 甜而不腻的情话 名著情话 深夜撩妹情话 情话押韵 情话1000字 甜死人的情话 感人的英语情话 10个字的情话 夏天情话 女友情话 给女孩子说的情话 写给情人的情话 和女朋友说情话 名家情话 认错的情话 情话名句 古句情话 法律情话 跟老婆说的情话 意大利情话 老婆早安情话 最暖心情话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