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达归隐的诗句 >

表达归隐的诗句

关于表达归隐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表达归隐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表达归隐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归隐山林的诗句64句

  • 经典
  • 王维写归隐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写归隐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还家。

      【讲解】

      第三首《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全诗说:过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仄就粘缀。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中岁颇好道*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

      兴来每独往仄*仄仄仄

      胜事空自知仄仄*仄*

      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高棅编的《唐诗品汇》里,把这一类诗都编在古诗卷中,这是对的。

      《唐律消夏录》的著者顾小谢对此诗有一段评释:“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解。”这两个观点,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别业”,这句解释,似深实浅。既然诗题是“别业”,全诗所写当然是别业中生活。但是,和王维同时的殷瑶所编的《河岳英灵集》里,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为这是王维的原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人妄改。因此,也可知顾小谢的解释是胡说。“空白知”明明是指“胜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叙的山居生活,与“好道”毫无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作这一联,好象极其自然,并不费力,但当时恐怕也曾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得此佳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这三首诗,都是正面描写,并无比兴,没有什么寓意,也并不歌颂什么。在诗的创作方法中,这种作法纯然是赋,因此,我们可以一读就解,无须从字里行间去寻求隐藏的诗意。王维诗的风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画一样,用的是白描手法。

      附: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阅读全文]...
  • 王维写归隐的诗句

  • 王维写归隐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写归隐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还家。

      【讲解】

      第三首《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全诗说:过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仄就粘缀。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 中岁颇好道*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

      兴来每独往仄*仄仄仄

      胜事空自知仄仄*仄*

      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高棅编的《唐诗品汇》里,把这一类诗都编在古诗卷中,这是对的。

      《唐律消夏录》的'著者顾小谢对此诗有一段评释:“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解。”这两个观点,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别业”,这句解释,似深实浅。既然诗题是“别业”,全诗所写当然是别业中生活。但是,和王维同时的殷瑶所编的《河岳英灵集》里,这首诗的题目却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为这是王维的原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人妄改。因此,也可知顾小谢的解释是胡说。“空白知”明明是指“胜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叙的山居生活,与“好道”毫无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作这一联,好象极其自然,并不费力,但当时恐怕也曾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得此佳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这三首诗,都是正面描写,并无比兴,没有什么寓意,也并不歌颂什么。在诗的创作方法中,这种作法纯然是赋,因此,我们可以一读就解,无须从字里行间去寻求隐藏的诗意。王维诗的风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画一样,用的是白描手法。

      附: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阅读全文]...
  • 王维归隐的诗句

  • 王维归隐的诗句

      导语:王维是中国古代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作品众多,出名的作品也是十分的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归隐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王维归隐的诗句:

      1.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5.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6.古木官渡*,秋城邺宫故。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王维《送别 》

      8.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9.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0.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11.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2.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3.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4.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5.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6.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7.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18.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19.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2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24.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王维《送别》

      25.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

      26.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王维《送别》

      27.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28.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9.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30.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1.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 王维《送康太守》

      32.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3.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4.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 王维《送康太守》

      35.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6.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7.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8.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9.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0.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1.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2.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3.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 王维《送康太守》

      44.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 王维《送康太守》

      45.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46.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 王维《送康太守》

      47.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48.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阅读全文]...
  • 简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 诗人
  • 简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隐士文化的代表。才华横溢的陶渊明怀着"大济于苍生"的宏愿多次进入朝政,又多次回归自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而最终挂官归田。

      他写了《归去来兮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在《归园田居》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因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 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仅要与他率真的个性结合考虑,更要从广阔的政治背景以及他的仕宦生涯去体察,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陶渊明虽最终解职归田,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

      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表明了他并非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想法。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

      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总结: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

      陶渊明辞官归隐故事简要概括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403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

      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已经铁了心要辞职了。翟氏问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劝说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他出任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终于结束。

      从此,陶渊明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辞官后,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田园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记》更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诗文中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阅读全文]...
  • 描写归隐山林的诗句(隐居深山的优美句子)

  • 优美
  • 1、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2、扰扰*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3、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7、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8、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9、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0、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11、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12、念*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13、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14、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15、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16、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7,*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1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9,*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20,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2,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阅读全文]...
  • 归隐乡野春天的诗句124句

  • 春天,经典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宋朝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注释

      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十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里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故通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开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容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用意思。

      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容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里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用,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其中也掺杂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容代人”的不幸遭用。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般。这仍是对“风流容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一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用的同情。“红乍笑,绿长嚬”。“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容。“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简意赅。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阅读全文]...
  • 写归雁的诗句

  • 写归雁的诗句

      (第一首)

      鸿雁归来又是春,阳光明媚照乾坤。

      回家已了团圆梦,暖意情怀福满门。

      希望在,抖精神。九州多少领头人。

      故乡开创新天地,祥瑞之花香万村。

      (第二首)

      仰观长空雁归来,阵列人形次第开。

      翅膀协同齐舞动,头尾接续共编排。

      飞临湿地惊湖广,翔落园中诧水垓。

      从此春回应不违,常识凤冠有高台。

      (第三首)

      冰凘雪尽杜鹃啼,正是鸿鹄展翅时。

      丽日长天负晚月,金风碧宇醉晨曦。

      衷情北海寻芳草,驿信南朝觅野枝。

      逊得扶摇九万里,低吟浅唱总为诗。

      (第四首)

      雾锁残阳浴野烟,归鸿列队舞蹁跹。

      才离北国芦花苇,又盼南疆荷子莲。

      饮露餐风唯辗转,兼程昼夜忌盘旋。

      *生只为追春梦,哪管新年复旧年。

      (第五首)

      南回北雁抽余暇,越岭翻山拾素华。

      抬脚乡间觅梅苑,转身野外访芦花。

      东奔西跑刚回屋,一唤三呼乍喝茶。

      完后谢时人已走,出门遥问满枝芽。

      (第六首)

      拥别轩园曙色新,柔光斜线照啼痕。

      驾云振翅旋三匝,拨雾回头眄两巡。

      力尽牝牛怀舐犊,心*老骥喜饴孙。

      才辞春节江城会,又盼来年聚古村。

      (第七首)

      望断乡关日暮中,长空列队趱归程。

      飞霜何害双翮健,冷雨无伤一脉情。

      俯瞰秋山知画意,聆听天籁悟诗声。

      留名岂在繁华处,引颈高歌万里行!

      (第八首)

      北啼雁序解冰凘,恰是莺飞草长时。

      怡看云闲风两袖,坐听鹊语月一枝。

      未歌先笑满园杏,乍暖还寒半地诗。

      迢递牧笛蜂起处,鱼肥水浅最相思。

      (第九首)

      自来大雁旧梁归,无赖严冬背井飞。

      身在花间思雪里,影于月下幻霜围。

      芳菲不尽无心赏,锦瑟无端有意违。

      只待来年冰解日,征程万里翼挥挥。

      (第十首)

      春风细雨添离恨,雁阵难还惹乡愁。

      柳陌堆烟埋曲径,廊前罩雾倦新楼。

      黑水白山已披绿,清波涟漪待放钩。

      人生百岁情难解,只喜江湖伴轻舟。

[阅读全文]...
  • 写菊花的隐逸的诗句

  • 菊花
  • 写菊花的隐逸的诗句

      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都洒满了寒霜,瑟瑟秋风吹来,黄叶纷飞,百话凋谢。可是菊花却挺立着干,伸长着枝,张开着叶,盛开着花,显示了它傲霜耐寒的性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袁崧 《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白居易 《重阳*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人少年场。

      蘅芜君(薛宝钗)《忆菊 》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怡红公子(贾宝玉)《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怡红公子《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枕霞旧友(史湘云)《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潇湘妃子(林黛玉)《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蘅芜君《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阅读全文]...
  • 汪元亨《醉太*·归隐》原文翻译与赏析

  • 古诗文
  • 汪元亨《醉太*·归隐》原文翻译与赏析

      《醉太*·归隐》是元代散曲家汪元亨的组曲作品,以下就是小编分享《醉太*·归隐》原文翻译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辞龙楼凤阙,纳象简乌靴。栋梁材取次尽摧折,况竹头林木屑。结知心朋友着疼热,遇忘怀诗酒追欢悦,见伤情光景放痴呆。老先生醉也!

      【译文】

      离别京城的龙楼凤阁,交回象牙笏板和乌皮靴。擎天柱地的栋梁之才都一个个被摧残夭折,更何况我们这些竹头林木屑?结交几个知心好友能相互关怀知疼知热,在开心的时候和朋友吟诗喝酒何等欢悦,见到伤情的世事不闻不问装痴呆。老先生我喝醉了也。

      【赏析一】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汪元亨作品。作品表达了对元末黑暗现实的无比痛恨之情,以及辞官归隐的'决心。在艺术上语言质朴,风格豪放,是其一贯风格的体现。

      【赏析二】

      归隐为作者一百首《归田录》中的一部分。其中《警世》二十首。另以归隐、归田为题作《中吕。朝天子》、《双调。沉醉东风》、《双调。折桂令》、《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各二十首。总题《归田录》。本书选归隐共四首。

      【赏析三】

      汪元亨(生卒不详),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波阳)人。曾任浙江省掾,后迁居常熟。他生在元末乱世,厌世情绪极浓。所作杂剧有三种,今皆不传。

      《录鬼簿续篇》说他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世,见重于人”。现存小令恰一百首,中题名“警世”者二十首,题作“归田”者八十首。

      【赏析四】

      《朝天子·归隐》是元代散曲家汪元亨的组曲作品,这是其中的节选,选入《元曲三百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仕与归隐间决定取舍的指导思想。

      元散曲以后者为题材的作品,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独善其身”时仍念念不忘对“天下”世务的悲愤与谴责,虽以归隐为题,却实以叹世命意。汪元亨先后作有二十首《朝天子·归隐》,无不带有这种表现倾向。本篇即为其中之一。

      【赏析五】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又号临川佚老。抚州金溪人,一说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徙居常熟。官至尚书。《录鬼簿续编》有“至正间,与余交于吴门”之语。知其曾和贾仲明同时代,为元代后期曲家。所作杂剧有《*记》、《仁宋认母》、《桃源洞》三种及南戏《父子梦栾城驿》,均失传。散曲今存《小隐余音》百首、套数一套,散见于《雍熙乐府》、《乐府群珠》、《南北词广韵选》等集子,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入。历代记载不一,《录鬼簿续编》云:“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于世,见重于人。”清·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列其有《小隐余音》、《云林清赏》各一卷。*人卢前有《小隐余音》缉本。

      他生当元末明初乱世,从今存散曲内容看,多警世叹时之作,吟咏归田隐逸生活。如小令〔醉太*〕《警世》、〔折桂令〕《归隐》诸作,既表现出他对腐朽社会的憎恶感情,又反映出他全身远祸、逃避现实的悲观情绪和消极思想。在艺术上,其散曲风格豪放,语言质朴,善用排比,一气贯注:有些则潇洒典雅,情味浓郁,互文比喻,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

  • 灵隐寺僧居胜,俗客稀,山色四周回。——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姜特立《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须弥纳芥不为夸》

    却登灵隐寺,岩壑此其本。——周必大《次韵张真父著作游湖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袁宏道《天开岩》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释道济《嘲灵隐寺印铁牛》

    梧桐叶脱属秋至,篮舆寻僧灵隐寺。——刘泰《题戴文进西湖图》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徐熥《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二月曾游灵隐寺,十年不到阖闾城。——祝廷华《次韵再和翁师志吾*作二首·其一》

    灵隐寺外冷泉亭,萝风吹日昼冥冥。——李昱《冷泉亭观猿》

    灵隐寺简介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表达归隐的诗句 - 句子

表达归隐的诗句 - 语录

表达归隐的诗句 - 说说

表达归隐的诗句 - 名言

表达归隐的诗句 - 诗词

表达归隐的诗句 - 祝福

表达归隐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同学离别的诗句 写蝉的诗句 有陈字的诗句 对爱情坚定不移的诗句 徐志摩的诗句 与和有关的诗句 不是一路人的诗句 形容小人得志的诗句 赞美一个人善良的诗句 焦虑的诗句 出塞的诗句 低调的诗句 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有关于读书的诗句 真字开头的诗句 表达真心的诗句 带波的诗句 形容无情的诗句 形容爱情坚定的诗句 爱学*的诗句 赞美重庆的诗句 葳蕤的诗句 有关知己的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 形容上进的诗句 坚持到底的诗句 形容大爱的诗句 关于橙子的诗句 表达寂寞孤独的诗句 竹林的诗句 可以当名字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