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苏轼的句子 >

描写苏轼的句子

关于描写苏轼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苏轼的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苏轼 行香子_苏轼的诗词

  • 苏轼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苏轼 行香子》,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行香子》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然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行香子天与秋光》

    作者: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注释:

    1、转转:犹渐。

    赏析:

    此词只冷雪盦本《漱玉词》收入,他本皆未收,故属存疑之作。

    李清照婚后,丈夫名城曾离家远行,她以《醉花阴。重阳》寄给赵明诚,抒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避乱漂泊,在一个*重阳的时节,写了这首《行香子》,表象他对逝去丈夫的缅怀及悲凉的心情。前者写的是生离,后者写的是死别。故后者悲苦过之。从艺术技巧之精湛上说,虽然不像《醉花阴重阳》那样引人注目,但它的确是一颗明珠瑰宝,在艺海的深处熠熠发光,丝毫没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宇宙造化自然,使人间世界有四季的区别,给人们以秋日的光景。随着节气及阴雨风寒的往复变化,秋天变得天高气清,烟消云敛,西风飒飒,草木衰微,落叶萧萧,山川寂寥,景象凄肃。《文心雕龙》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景物的变化,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波动起来。本来易安因国破、家亡、夫丧,又颠沛流离而心境凄悲,看见眼前衰退的景象,怎能不黯然情伤?转转指天气的反复变化。她年轻时看到秋天的景象是无比欣悦的,赞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然而现在她已遭受种种苦难的摧残,心境情怀产生巨大的变化,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更使他情伤的原因。

    探金英知*重阳探,仔细察看。金英,黄色菊花。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女主人仔细观察一下黄色菊花就知道重阳佳节临*了。按照古老的*俗,人们要在重阳节这一天,团聚、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古时重阳节人们的活动。年轻时她曾写《醉花阴重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丈夫赵明诚仅仅是暂别就使她的感情禁受不住,她比菊花还要消瘦了;而今国破家亡,明诚逝世,她转徙江浙,独在异乡为异客*重阳抚今追昔,又何等的情伤。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薄衣,粗糙的衣服。《梁书武帝记入屯阅武堂下令》菲饮薄衣,请自孤始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这种泡沫后来成为酒的代称,也叫浮蚁、碧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李珣《渔歌子》孤素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其绿蚁就是这种酒。意思是,刚刚试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尝了新酿成的绿蚁酒。因为时*重阳,衣服要加厚;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今虑昔,情怀酸楚。词句承前。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此句回应首句的转转渐,渐次。意思是,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此句有三个结构相同、两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此类结句,使词自然流动,增加词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上阕写*重阳,天气逐渐转凉,女主人百感交集,格外情伤。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上片,秋光,*重阳,点明节序。此处的黄昏点明时间。落日的余晖已渲染在茫茫的天边,庭院里也变得昏黄、暗淡。一阵秋风吹来,又有庭树的叶子飘落,发出飒飒的声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个人在院子里感到惊恐害怕,凄凉的景象恰似她如水的情怀。白天绿蚁曾使她醉倒,当夜幕要降临的时候,她酒劲过了,麻醉了的神经刚刚恢复正常,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北国沦丧,至今不的收复;家藏的大量的金石书画,荡然无存;相依为命的丈夫,在兵荒马乱中逝去"自己避乱江浙,飘泊无依,抚今追昔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愁肠寸断。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愁肠,极言愁事熬心。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永夜,漫漫长夜。易安《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郎士元《宿杜判官江楼》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几个永夜都是同意。明月,是美丽的,有给黑夜以光明,故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奇妙的幻想。古今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诗文中未曾涉及过明月的,几乎没有。骚人有的望月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例也。有的望月怀人,如杜甫月下思念妻子儿女《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有如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念手足兄弟的;有的望月怀念故国,如李后主《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就是如此。李清照望着明月,思念逝去的丈夫。美好的明月,它的光辉照耀在词人身边的空床上。过去一起望月,同床共枕的爱人已经不在人世,旧恨新仇,又那忍受得了这般孤单无告的凄凉情景?《古诗明月何皎皎》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都是写女子思念丈夫的着名诗句。易安明月空床由此点化而成,将诗句浓缩简化,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古时妇女多在秋季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子夜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妇女在明月之夜听捣衣的声音,怀念远征丈夫的诗。秦观《满庭芳》有时*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其时节与此词时节是相同的。李煜《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这与易安词意境基本相同。都是表现听砧人对亲人的怀念。易安在往事愁肠的情况下,写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

    蛩声细蛩,蟋蟀。人长夜不寐,听到蟋蟀细微的叫声,倍觉情怀凄切。唐人白居易《闻蛩》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卧床边。杜甫《促织》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悲诗与急管,感激异天真。可见古人常用蟋蟀的哀吟衬托愁人的悲哀心境。促织,即蟋蟀。

    漏声长。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用的器具。毛熙震《更漏子》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古诗词调名与词的内容是一致的。《更漏子》作为常用词调,及其产生的本身,就说明更漏是诗人常写的素材。长说明主人公久久不能入睡。

    易安在*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时他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它与李清照的心曲在节奏、旋律、情调上似乎是合拍的。

    下片。写黄昏时她情怀悒郁,往事愁肠及永夜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作者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完美的表达了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这一题旨。之一艺术手段,在此词创作上的体现是昭着卓绝的。她首先选取的是四季风光中的秋光。秋光是令人情伤的。从这一点说是典型的;写此季节的环境抓住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这一秋天气候变化的典型特征来写;进而撷取秋光中*重阳这一时节,典型意义在于它是令人倍思亲的时节;写此时节的景物抓住了金英,因为菊花独放百花杀之一时期的独特特点;进而选取重阳时节中最易使人缅怀往事亲人的黄昏永夜;写这一时刻的环境时抓住黄昏院落明月空床砧声"蛩声漏声这些使人愁发郁勃的典型景物和声音。作者写节序时所摄取的景物都是颇具典型的,通过综合、融化儿塑造出来典型的环境。这表现作者艺术技巧的高超和善于继承优良文学传统,同时也表现作者对生活体察的深微,感受的强烈。

    易安此词前结: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后结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与她的另一首《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都是有三个结构相同、个别一二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前人把它叫做重笔此类结句盖祖于温庭筠《更漏子》结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前人评此句说此种句法极锻炼,也及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作三日之想,余韵无穷。温词结句是由两个结构相同、一个结构不同的词组组成。是二重笔到了苏轼,行香子》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了三重笔,其中有一个重字山。易安两首《行香子》结句用的是三重笔二重字,向前发展了。辛弃疾有《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问蘧庐随笔》认为此句胎易安语也。明人高启《行香子》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更明显看出是从易安句化出。

    此词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古诗词常用叠字,《诗经》中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柳依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易安凄凄惨惨戚戚不胜枚举。此词六个叠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赏析: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知道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当年曾经热情招待过我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变成了寺院里的一座新塔;而我们曾经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已经破败,所题之诗也不见了痕迹。还记得我们当日在路上行走的情景吧?漫漫前路,人困驴蹇,嘶鸣声声。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雪泥鸿爪由此成为一个被后世广泛传诵的成语。这四句是针对苏辙原诗中的人生感慨更进一步发表的议论。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老僧新塔,坏壁旧题,也都水过是泥上爪印而已。这样的持论似乎带了虚无主义的色彩,和佛教所说的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无本质的不同。

[阅读全文]...
  • 苏轼:行香子

  • 苏轼
  •   《行香子》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2、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3、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4、湛(zhàn):清澈。

      5、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6、鹭:一种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地,小洲。

      7、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8、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9、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10、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m.ju.51tietu.net)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然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阅读全文]...
  • 苏轼 行香子_苏轼的诗词

  • 苏轼,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苏轼 行香子》,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行香子》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阅读全文]...
  • 苏轼竹子的诗句

  • 苏轼,竹子
  • 苏轼竹子的诗句

      苏轼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苏轼竹子的诗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苏轼竹子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的竹子情怀:

      如果用一种植物形容*文人,大概十之八九都会想到竹吧,竹本身的虚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点契合了*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识。

      从“竹林七贤”到王徽之到白居易到苏东坡到郑板桥,无一不与竹情谊深厚。

      白居易曾写过一篇《养竹记》,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首次总结出竹的四大高尚节操: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相比白居易的一本正经,我更喜欢苏东坡,他的“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比这几条总结出来的“节操”来得更具人间烟火气。苏东坡对竹最经典的评说,无疑是“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一句。我特别欣赏的是苏东坡的真实,他并不因为竹之雅,就断然排除吃肉,虽然文人们向来赞成“肉食者鄙”,对吃肉的当权阶级是瞧不上眼的,然而苏东坡不管这些,他又说:“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原来,他不但喜欢吃“东坡肉”,还喜欢吃竹笋烧肉。

      肉与竹,正代表了苏东坡性格的两面,他的身上既有大块吃肉的豪放、世俗,也有如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优雅、超脱,所以他的诗文既有豪放又有婉约的风格。后来的文人美食家李渔,应该是受到苏轼的启发,他也主张将肉与竹笋同烹,但他认为肥羊嫩豕也比不上竹笋,吃“竹笋烧肉”之时,人们会“只食笋而遗肉。”

      苏东坡爱竹情深,他认为竹的奉献太多,他曾在《记岭南行》中为竹“打抱不*”,说岭南人应该对竹抱愧才是。因为岭南人的饭桌上摆的是竹笋,房子上盖的是竹瓦,载货用的是竹筏,烧饭用的是竹燃料,写字用的是竹做的'纸,脚上穿的是竹做的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

      有趣的是,苏东坡在各个人生阶段对竹子的审美态度都不同,年轻的时候,他希望看到的是满眼的密密麻麻的竹子,所谓“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就是他的理想;人到中年,心态已不如年轻时激进豪迈,他欣赏的是“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情景;到老年时,又变为“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从容了。这条由竹勾画的人生的轨迹,和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来,*的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的竹子里有文化也有哲学。

[阅读全文]...
  • 苏轼的诗句

  • 苏轼
  • 苏轼的诗句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间有味是清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蓑烟雨任*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全文]...
  • 苏轼励志句子(荐读)

  • 励志,苏轼
  • 1、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2、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3、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5、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6、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7、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8、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0、意之所向,虽金石莫隔。

    11、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12、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1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15、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

    16、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0、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21、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乱也。

    22、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23、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24、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25、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2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7、万全之利,以小不利而废者有之矣。

    28、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29、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30、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苏轼的诗句

    1、软草*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浣溪沙》

    2、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清夜无尘》

    4、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5、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南歌子·师唱谁家曲》

    7、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少年游(重阳)》

    8、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江月五首》

    9、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

    10、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11、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

    12、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1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14、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临江仙·送王缄》

    15、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蝶恋花密州上元》

    16、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送述古》

    17、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1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山堂》

    19、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20、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阅读全文]...
  • 苏轼的秋的诗句

  • 苏轼
  • 苏轼的秋的诗句

      引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苏轼都不陌生,苏轼亦是我国一非常著名的.诗人,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苏轼的秋的诗句,欢迎阅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选自: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选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但把清尊断送秋。 ——选自: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井桐双照新妆冷。 ——选自: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选自: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又恐被、秋风惊绿。 ——选自:苏轼《贺新郎·夏景》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冷妆新照双桐井。 ——选自: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槎有信,赴秋期。 ——选自: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选自: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

      浑无处、回避衰容。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选自:苏轼《送顿起》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选自:苏轼《阳关曲 》

      墙里秋千墙外道。 ——选自:苏轼《蝶恋花·春景》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选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选自: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选自:苏轼《阳关曲 》

      银汉无声转玉盘。 ——选自:苏轼《阳关曲 》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选自: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选自: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选自:苏轼《赵昌寒菊》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选自: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秋雨晴时泪不晴。 ——选自: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中秋谁与共孤光。 ——选自: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选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选自:苏轼《赵昌寒菊》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阅读全文]...
  • 苏轼梅的诗句

  • 苏轼
  • 苏轼梅的诗句

      在古代,诗人喜欢用梅花作诗,赞美梅花的坚强、毅力、不屈不挠等高尚品格,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苏轼梅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梅的诗句

      1、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3、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4、笑时犹带岭梅香。——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6、争抱寒柯看玉蕤。——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7、一点微酸已著枝。——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8、好睡慵开莫厌迟。——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0、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11、海仙时遣探芳丛。——苏轼《西江月·梅花》

      12、坐客无毡醉不知。——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3、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4、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5、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6、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7、蹋散芳英落酒卮。——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8、自怜冰脸不时宜。——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9、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拓展:苏轼《定风波·红梅》赏析

      《定风波·红梅》是一首咏物词,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苏轼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作品的显著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并通过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词以“好睡”发端,以“自怜”相承,从红梅的特征来展示红梅清冷、自爱的形象。红梅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苞芽期相当漫长,因谓“好睡”;虽然红梅好睡,但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厌迟“。句中一“慵”字,悄悄透露了红梅的孤寂苦衷和艰难处境。红梅自身也明白,在这百花凋残的严寒时节,唯独自己含苞育蕾,岂非有不合时宜之感。苞蕾外部过着密集光洁的白茸,尽管如同玉兔霜花般的洁白可爱,也只能自我顾恋,悲叹“名花苦幽独”(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贵也》)罢了。词以“冰脸”来刻画红梅的玉洁冰清,既恰如其分的写出了红梅的仪表,也生动地写出了红梅不流*俗的超然之气,它赋予了红梅以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形象逼真,发人深思。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在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联,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彩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下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像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这一首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阅读全文]...
  • 苏轼名言

  • 苏轼,名言,诗人
  • 苏轼名言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天覆群生,海涵万族。 ——苏轼 《湖州谢上表》

      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苏轼

      3、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苏东坡

      4、长淮忽过天远*,青山久与船低昂。 ——苏轼

      5、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苏轼

      6、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苏轼

      7、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苏轼 《晁错论》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杂说送张琥》”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1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1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卜算子》

      13、思其始而围其终。 ——苏轼 《思治论》

      1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1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 《赤壁赋》

      16、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苏轼 《陌上花》

      17、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送钱穆父》

      18、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苏轼 《临江仙》

      19、“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 ——苏轼 《无题》”

      20、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苏轼 《晁错论》

      21、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 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 ——苏轼 《少年游》

      22、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2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 几次叫童儿去打扫, 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 花影刚刚隐退, 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苏轼 《花影》

      2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苏轼 《定风波》

      2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望江南》

      2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

      28、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 《东栏梨花》

      29、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苏轼

      30、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东坡

      31、“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 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32、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苏轼

      3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34、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苏轼

      3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3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3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3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39、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苏轼

      4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41、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42、修其本而末自应。 ——苏轼

      4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44、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苏轼

      45、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4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 《琴诗》

      4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晁错论》

      48、人间何处不巉岩。 ——苏轼 《慧湖峡阻风》

      49、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阅读全文]...
  • 苏轼的一生

  • 苏轼,一生,诗人
  • 苏轼的一生

      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呢?苏轼被人们亲切的叫做东坡居士,深受人们的喜爱。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苏轼的一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生*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和世界”。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旧党与*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家庭成员

      王弗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苏轼曾写过王弗对他的诤言: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治*二年五月(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在王弗迁墓与苏母合葬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哀叹说,“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王闰之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在王闰之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8]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生乐土时,献给了妻子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王朝云

      熙宁七年(1074),时在杭州的苏轼夫人王闰之把王朝云从歌舞班中买出,收为侍女,当时王朝云年仅十二岁。她长大后,大约是在黄州,被苏轼收为侍妾。苏轼为她起字“子霞”,比苏轼小二十六岁。二十二岁为东坡生了个儿子。东坡老来得子欣喜若狂,对友人说:“云蓝小袖者,*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给孩子取名苏遁,乳名“干儿”,出生三日按*俗洗浴时,写下了《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天有不测风云,干儿十一个月大时因病不幸夭折。他哭道:“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又写朝云悲情:“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苏轼最困顿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一直鳏居。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秦观也为朝云写过一首《南歌子 / 南柯子》: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何期容易下巫阳。祇恐使君前世、是襄王。(祇恐使君前世 一作:只恐翰林前世)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朝云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景区孤山之上,苏东坡纪念馆旁,如今已成为名胜。

      苏辙

      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河南省*顶山市境内),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拓展阅读】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的一生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元年四年(1064年~1068年)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职史官。

      1070年 苏迨降生。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2年 苏过降生。

      1073年 收留王朝云。

      1074年 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 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 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苏轼的句子 - 句子

描写苏轼的句子 - 语录

描写苏轼的句子 - 说说

描写苏轼的句子 - 名言

描写苏轼的句子 - 诗词

描写苏轼的句子 - 祝福

描写苏轼的句子 - 心语

推荐词条

幼儿园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律动 悯农古诗手指舞新出的 描写落日和湖光的古诗 有没有说中秋快乐的古诗词 写乐于交友的古诗 写梅的古诗词锦集大全 有宝马的古诗电视剧插曲 描述安徽宏村的古诗词 写山君的古诗 在古诗中提到的甜食 初中教材上的古诗词文 请播放草原上的古诗 包含性字的古诗词 形容只要努力终有回报的古诗 七年纪语文课本上的古诗年代表 坚韧品质的古诗梅兰竹菊 成熟稳重的古诗男孩名字 有福字且祝长寿的古诗 杜甫古诗的字帖 关于农家乡村的古诗7字 初一上册的12首古诗按课本顺序 爱国主义的古诗标题 形容很怀念以前的古诗 龙城一词古诗的来历 初一第13课的古诗 描写海的伤感的古诗 关于布拖县的古诗词 长沙市求学业的古诗 杜甫描写石林的古诗 回到曾经期待的古诗 毕业对老师不舍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