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关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歌中月的意象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歌中月的意象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 文学
  •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以“残月”写忧愁

      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

      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仲殊《南柯子·忆旧》

      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以“明月”写忧愁

      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写得淋漓尽致。

      五、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带月的古诗句

      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春夜》

      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7、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8、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0、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1、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2、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1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14、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15、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1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阅读全文]...
  •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

  • 徐志摩,诗歌
  •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

      世间万物往往被附加某种情感因素,成为人们寄情于物的物象。云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关注。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很多,他用云表达着对“爱、美、自由”的追求,那徐诗中的“云”同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又有何相通之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欢迎查看。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超越于物的形象化显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东西,是对“意”的主观创造性的表现,“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诗人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阅读*古典诗歌中,我们就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综观徐志摩的诗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略加分析。

      一、 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个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状、色彩、动态又显示着丰富的美。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写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至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表达世事无常等。

      二、徐志摩诗中的云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咏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艾青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还有“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等等,徐志摩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著追求。

      1、对爱的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浪漫、优美情调的表现,诗歌写作手法变化多样,其中有一些爱情诗选用了“云”意象。

      《偶然》是一首爱情诗,语言优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首诗以“偶然”这个抽象时间副词为题,使诗歌充满情趣哲理。“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也说明爱情来得突然,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

      2、对美的追求

      在《康桥西野暮色》中,开头就提到了“紫云绯云褐云”,第二节又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之外,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例如《夏日田间即景(*沙士顿)》,这首诗歌描绘了田野里的南风、柳林、豌豆、杨梅、麦浪,阳光,还有满天的白云黄云,整首诗歌语调轻快活泼,于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充满着浓浓的抒情意味。

      另外“云” 这个汉字符号具有“ 神彩” 美,云是飘荡而有色的, 在视觉上,云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不显单调, 有诗意, 有韵味。徐志摩是“ 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

      3、对自由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

      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 “爱、美、自由”的追求,“爱、美、自由”就是徐志摩的理想主义,当他的爱情陷入了瓜瓜葛葛、是是非非时,当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云”较好地表达了他寂寥的心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当他“独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峰上白云蒸腾” 时, 又怎能不对云自由、轻松、自然的“丰姿” 产生共鸣与渴望? “我亦爱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这正是徐志摩对扼杀个性的黑暗社会的无声*。然而,个性自由失落的困扰只是他痛苦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他政治理想的破灭。徐志摩最有兴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然而当他19 22 年回国以后, *的现实没有办法让他的政治理想实现,他不得不“怅望云天,泪下点点”。从这方面来看,徐志摩笔下的“云”和古典诗词中的“云”又有了相通之处,即用 “云”来寄托理想,表达寂寥,抒发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乐曲,让我们化作天空的一片云,和徐志摩一起细细品味人间至纯的爱、美、自由。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求学历程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1916年秋天,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正式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嘉璈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社会,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银行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而后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更,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阅读全文]...
  • 古诗中的月亮意象117句

  • 月亮,经典
  •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阅读全文]...
  •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 文学
  •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4、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燕子(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古诗十九首:明月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

      1、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阅读全文]...
  •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 月亮,诗歌
  • 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意象月亮的现代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断章》卞之琳

      我望见有两个月亮:

      一般的样,不同的相。

      一个这时正在天上 披敞着雀的衣裳;

      她不吝惜她的恩情,满地全是她的金银。

      她不忘故宫的琉璃,三海间有她的清丽。

      她跳出云头,跳上树, 又躲进新绿的藤萝。

      她那样玲珑,那样美,水底的鱼儿也得醉!

      但她有一点子不好,她老爱向瘦小里耗;

      有时满天只见星点,

      没了那迷人的圆脸,

      虽则到时候照样回来,

      但这分相思有些难挨!

      还有那个你看不见,虽则不提有多么艳!

      她也有她醉涡的笑,还有转动时的灵妙;

      说慷慨她也从不让人,可惜你望不到我的园林!

      可贵是她无边的法力,

      常把我灵波向高里提:

      我最爱那银涛的汹涌,

      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

      就那些马尾似的白沫,

      也比得珠宝经过雕琢。

      一轮完美的明月,又况是永不残缺!只要我闭上这一双眼,

      她就婷婷的升上了天!

      二、《两个月亮》 徐志摩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三、潮汐(王家新)

      月光下

      大海涌起爱的潮汐

      月亮离地球越*

      大海越是激荡不息

      那一层又一层的潮汐呵

      涌向了海滩

      苦地寻觅。

      月亮因羞涩而脸红了

[阅读全文]...
  • 李白诗歌中的“大鹏”意象

  • 李白
  • 李白诗歌中的“大鹏”意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诗歌中的“大鹏”意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李白一生中重要的活动都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进行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稳定,社会环境太*安乐,使得李白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跃跃欲试,想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这一时期,“大鹏”是诗人旷达乐观,豪迈飘逸气概的完美体现。

      鲜衣怒马,年少轻狂,求仕不得,挥笔写下著名的《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 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 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 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 羾阊阂之峥嵘。簸鸿蒙, 扇雷霆。斗转而天动, 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 雄无所争。”[1] 自比为大鹏的李白此时壮志凌胸,就算遭遇了求仕的不顺也依旧豪放不羁。作为才子的李白,身处盛唐,希望能建功立业,辅佐明主,“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此时的李白就如同他诗中所写的大鹏一样,斗志昂扬,豪情万丈。

      在李白的诗歌中,大鹏鸟这个意象始终存在。大鹏高大健美,充满力量感,象征着李白的昂扬斗志和豪放不羁的性格,也寄寓了李白对于仕途的憧憬和他的政治抱负。“大鹏”这个意象起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借助“大鹏”这一意象,表达了他的人生境界和理想追求。因此在《逍遥游》中,“大鹏”不仅代表了远大的志向,还代表了对绝对的个性自由的追求。而唐王朝道教之风盛行,崇尚自由洒脱,遗世独立更为文人所追捧效仿。道家尤其继承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 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的傲然态度, 与李白的处世态度惊人地相似。因此, 庄子笔下出现的大鹏意象, 自然成为李白经常描写的寄性之物,是其诗作中重要的精神象征之一。

      在李白的早期作品中,“大鹏”更多的是寄寓了青年李白对于建功立业、不受世俗羁绊的强烈渴望。“北冥有巨鱼, 身长数干里, 仰喷三山雪, 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 悼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 九万方未已。”[3]气势雄浑,想象瑰丽奇伟,给人以狂放洒脱的强烈印象,突显出诗人卓绝的理想和高洁的志向,是盛唐时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的绝佳体现。怀有大丈夫必有于四方之志的宏伟志向的李白, 在这样的气息*卷之下, 常常在诗篇中展现这种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借以抒发乘风破浪、直击梦想的豪情壮志, 这正是那个时代旺盛生命力和浓烈豪情的展现。以大鹏作比,正是他此时心怀壮志,豪情激荡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对实现个人理想的自信与执着。

      年轻气盛,裘马轻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将大鹏视为自己的化身, 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豪情壮志赋予大鹏, 对振翅高飞的大鹏倾注了无限的热情, 尤显其飘逸不群之态。他笔下的大鹏汲取了庄子傲视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赋予了大鹏新的思想内涵:儒道思想的融合、自由精神的追求、豪迈个性的释放。大鹏这一意象无疑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盛唐时期的文人普遍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青年时期的李白也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不过他对功业的追求不是为了获取富贵,而是为了显示“安社稷”、“济苍生”的才能。《大鹏赋》等诗更是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与不服输的昂昂斗志。

      二、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在中期,“大鹏”是诗人耿介高洁、孤直叛逆性格的体现。在经历诸多困难挫折之后,此时的李白,在早期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中已经有了更多的不屈、叛逆的心态。在谒见渝州刺史李邕之后,他写下《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以振翅高飞的大鹏自喻,不与世俗合流、不与污浊同列的思想在这首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在困境中奋起,不服输不放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中站起。

      经历了壮年丧妻,满怀对家人的愧疚的李白,此时的金门传召,使他终于时来运转,担任翰林供奉一职。由于他天性狂放傲岸,不作媚世俗态,遭到嫉妒者的谗言中伤,所以他始终没能担任要职。任职期间,李白还发现了朝廷内部昏暗的一面,对此感到厌恶和无奈。“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不到两年,他就上书玄宗请求还山,在朝廷上求出路的希望也因此而破灭了。之后李白纵情游乐于山水之中,但也时时为归隐和入仕的矛盾所困扰。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使他想远离政治,但对自己才能的自负又使他不甘就此埋没,这种矛盾一生都困扰着李白。“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此时对朝廷一边失望一边又痴心不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由那年少轻狂的少年变成中年时期愤愤不*却又无可奈何的诗人,李白心中充满了对世俗的愤怒与无奈。正如《逍遥游》中讽刺的“蜩”与“学鸠”一样,昂首振翅的大鹏正是诗人在嘲讽那些奸佞小人,用大鹏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与无奈,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惆怅。《大鹏赋》和《上李邕》是李白的.理想宣言,寄托了他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和对政治的伟大抱负。

      李白受道家思想熏陶至深,他的思想也集儒、道、侠合一。如果说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只是一种意象符号, 它代表的是一种逍遥自由、无所依待的理想境界,那么李白诗作中频频出现的“大鹏”意象则更多成为表现诗人卓然不群的气魄的载体,渲染上浓重的建功立业、不受世俗羁绊的强烈渴望, 显示出积极奋发的积极用世精神, 具有更多生命的张力与人格的魅力、人生的意趣。   他的政治理想是*步青云,一鸣惊人然后飘然隐退,“且放白鹿青崖间”,既建功立业又不失人格自由。与其说是儒家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思想, 还不如说是一种旺盛生命力赋予的介入与创造精神, 以及对自己才能的夸张性和全方位认定, 使李白梦想做谢安式的宰相。他不追求世俗的*爵禄、衣锦还乡, 而是希冀有一个显示自己的才能、雄无所争的气概、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没有实权的李白虽直言进谏却不受重用。官场失意,只好自我麻痹,消解烦恼。“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长期的落魄使自负的他自感壮志难伸, 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是诗人命运人生、自我生命历程的载体。现实毕竟是残酷和不尽如人意的, 面对残酷的现实,李白只能孤独的吟咏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抱憾终生, 在盛世不遇、空怀抱负的巨大精神苦闷中艰难前行。即使在人生失意之际、仕途受挫之时, 李白的诗作中仍然充溢着张扬的个性、不拘的情怀,以大鹏自喻, 追求个性自由, 实现个人价值。

      晚年的李白诗中的大鹏仍然蕴涵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不懈追寻的精神。李白终其一生渴望出将为相, 渴望为帝王之师,常欲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交王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始终游离于统治阶级集团之外。随着岁月的流逝, 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也与日递增, 他的大鹏之志与现实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振翅高飞、搏击长空的大鹏理想, 只能停留于诗文作品之中。他在晚年时期的《临路歌》中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5]

      这首《临路歌》是李白的绝笔诗,可谓是李白一生的总结, 生动形象, 震撼人心。在人生即将逝去时他留下了这首诗然后饮恨而逝, 以大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人生历程, 大鹏的举步维艰、茕茕孑立, 无疑是诗人不得志于其时的晚年生活的真实再现。《临路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壮的大鹏,暗示此时的李白虽然依旧雄壮伟岸却也掩饰不住内心极度的痛苦和无奈。挥斥幽愤,发抒绝望,与《大鹏赋》中的超逸豪迈恰成对照。大鹏与孔子,和他早年的《上李邑》那样同时出现。早年那只“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的大鹏,如今已是“中天摧兮力不济”;“宣父犹能畏后生”的飞扬跋扈,变成了“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黯然神伤。有心报国,却屡遭挫折。悲愤之余,他仍然相信自己的品格和精神,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虽心力不济,但坚信激励万世。

      李白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就像是一个真正的神仙一样飘逸自由但也担负着国家的重担。他心怀报国壮志却又为奸佞所压迫而不得施展。从少年时期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临终时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从《古风》、《大鹏赋》到后来的《上李邕》,再到去世前的《临路歌》,同一个意象在李白笔下虽然如此不同,但是它们都是满怀豪情、气势磅礴的。即使是中天摧折,也仍然相信遗风可以激荡万世。虽然理想幻灭,以失败告终,但仍不失其英雄风范。

      诗歌是很受*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因为短短的篇章却能够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情,或直白,或含蓄,尤其是在唐朝,诗歌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诗歌中,有一种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就是意象,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点题直接,好!)在*的诗歌中,意象已经成为固定的意义符号。在古人的诗歌中常以“杨柳”为意象,来代表离别,如“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而我在翻阅李白的作品中,发现在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个意象始终伴随李白生命的始终,那就是“大鹏”。就连与李素昧*生但是却因为仰慕他,而追踪李白千里终得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横海鲲、负天鹏”。

      说到“大鹏”,大家都会想到庄子,因为“大鹏”这个意象起先是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鲲鹏,寄托了庄子追求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对世俗功名的鄙弃,而向往精神自由,张扬自我个性的狂者形象。而李白的“大鹏”起源于庄子的“鲲鹏”,又超越了庄子的“鲲鹏”,“大鹏”与李白的一生紧紧相关。

      一、李白青年时期的“大鹏”

      首先,大鹏不同于其他的小鸟,大鹏追求高飞,它高飞的形象寄寓着它有远大的理想追求。这一点和少年时候的李白是相符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这首诗,写于李白的少年青年时期谒见大名士李邕。而李邕这位大名士接见李白的时候竟然态度傲慢,轻视他。而青年李白也是少年志满,写了此诗回敬李邕,态度相当桀骜,尽显少年锐气。诗人写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用它的翅膀一振,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在诗中,诗人以大鹏要高飞九万里自比,说明自己要一飞冲天,大展宏图。在我看来,这里的“九万里”指的并不是官职的大小,而是是否能够得到重用。由此可见,李白并不在意官职的高低,而是追求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想有所作为的李白不仅不凭借他的势力,还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此时中就足见青年李白对自己才识的充分自信和过人的胆量。此诗的大鹏就如少年李白,有报国的赤子之心,然而又自信,狂傲,笑傲权贵,*交王侯。

      二、李白中年时期的“大鹏”

      其次,大鹏在飞的过程中所依很少,所以大鹏也表现了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中年时期的李白则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大鹏赋》贴切地表达了李白初涉政治仕途的经历和感受,他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积极入世,幻想一飞冲天,到经历挫折,失意惆怅到最后的远走高飞,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在这几句诗中寄托着李白的雄心壮志,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象早年的那只“大鹏”一样一飞冲天,相信自己能受到皇帝的重用,相信自己能济苍生。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他发现在朝廷上的官员很多都只是*庸,渺小的黄鹄,玄凤之类的人物,而真正有抱负的大鹏却没有用武之地,通过“大鹏”的失意来表现自己的仕途不得志。“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这里通过大鹏与黄鹄,玄凤的对比,更加鲜明的表现大鹏的怀才不遇,借大鹏的遭遇来哀叹自己不*的遭遇和表达报国无门的苦闷。“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李白又以大鹏跳出世俗的藩篱自比,表示自己看破官场的黑暗,要结束政治生涯,开始漫游的人生之旅。全诗貌似在讲大鹏的悲剧经历,实际上是在讲李白当初踌躇满志地受封当官,幻想有一番作为,到看透官场黑暗,自动请辞,而此金放还的经历。这时候的“大鹏”已不再是之前的“大鹏”,从想志飞九万里到欣然相随而去。这也正如李白,他年轻时盲目的狂傲和自信,经过时间的洗礼,对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他选择了另一种追求。既然入世不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绝对的发挥,他宁愿选择离去,追求一种洒脱的人生。李白就如同这时候的“大鹏”,既然不能一飞冲天,就选择了自由的翱翔,追求自由。

      三、李白年老时期的大鹏

      与斥鷃,蜩鸠的自我满足相比,大鹏一直执着于高飞,对自己的的认知很执着。而李白的年老时期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路

      歌》·李白)该诗据考证是李白最后一篇诗歌。李白在他这只大鹏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他便为大鹏唱了一支悲歌,其实也是为自己而唱。诗人通过大鹏展翅高飞而中途被摧的经历以及孔子之亡的典故, 来隐喻地概括自己的一生,表现他由一开始地奋力飞翔追求理想到理想幻灭的巨大伤痛。有人因此认定这首诗是悲哀的,但是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的。“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表现的不正是李白在一系列的挫折,面前仍然坚信自我人生价值与人格力量的永恒性吗?所以其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怀才不遇,可是李白仍是执着的。

      “大鹏”作为李白笔下贯其一生的意象,不仅和李白的一生经历相关,它对李白的创作风格也有重要的影响。李白一生的诗歌很多,其中更不乏佳作,所以李白的风格也有多维度的呈现,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大鹏冲向九霄,以明锐的眼光扫描整个环宇,从李白刚刚出峡时的《大鹏赋》到中年时期的《上李邕》, 再到生命终点时的《临路歌》, 大鹏形象与李白的一生结下难解难分的缘分。在李白的有“大鹏”这个意象的诗歌中,“大鹏”这个意象所赋予的情感往往就是李白写作时的所感。也许可以这么说,在这类诗歌中,李白就是“大鹏”,“大鹏”亦是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思想,执着的人生态度 ,构成李白“大鹏”意象的丰富内涵,也是李白人生的丰富内涵。(最后一段能够融合起来全文,这样统摄材料的方式很好。)

      对李白作品中大鹏意象作了三个阶段的分类和其所蕴含意义的阐释,层次分明,语言表达准确、恰切。

      除了“大鹏”意象的基本意义外,这一意象对李白创作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对此论述一下会更深入。

      纵观李白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他以嘉许和称羡的口吻所咏叹的诸如凤凰、松柏、长鲸、鸾凤等人格意象中,有一个频频出现并伴随诗人生命始终的意象,那就是大鹏.与李白素不相识却仰慕已久,追踪数千里终得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横海鲲、负天鹏".意象是诗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传统的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关注的是意象的感性因素,突出意象在加强诗歌生动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方面的作用.从人类学的观点来考察,使意象具有意义并发挥作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直感性和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和某种文化要素的奇特结合.大鹏意象因在李白作品中的独特地位而获得它在李白研究中的独特价值,通过解读大鹏意象,我们可以领略李白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大鹏鸟代表着自由与豪放,李白向往自由与洒脱,豪情万丈,正是通过对于''大鹏''这一意象的引用,令李白的诗文更具深刻且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就大鹏意象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李白诗文中的大鹏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李白诗文中大鹏意象的艺术风格,了解李白喜爱大鹏的原因,旨在把握大鹏意象,深切领会李白诗文内涵与情感,

[阅读全文]...
  • 常见古诗意象大全

  • 常见古诗意象大全

      导语:我们阅读的古诗中运用的许多意象,使得诗歌的意境更为丰满。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常见古诗意象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阅读全文]...
  • 古诗词动物意象归纳大全

  • 动物
  • 古诗词动物意象归纳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动物意象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子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妍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猿猴:哀伤、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动物类】

      (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阅读全文]...
  • 关于的现代诗歌(以青春意象写一首诗歌)

  • 青春,诗歌
  • 我知道 你远走了

    依着你的路

    可是我站在这里

    依然相信你是我心中最好的女子

    我不走,风轻轻的吹过

    像你那匀称的呼吸

    永远的不曾远离

    像这,凌晨的夜间

    你留下的歌声

    像我,心中的河流,心血映着

    七百玖拾伍个曰夜

    对你的思念

    敲打无眠的夜

    经筒的摇动

    引发的不可收拾的错么

    洁白的翅膀

    让我如何怀疑

    世间的美好呢?

    那燃烧过的曰子

    是虚拟的么

    一场风来 我们就烟消云散?

    哦,夜色越来越深

    我恍惚睡去

    回到那年五月

    那初时美好

    那么笑我痴狂的人啊

    原谅我的无可救药

[阅读全文]...
  • 爱情诗歌主要意象(有关爱情的意象 )

  • 爱情,诗歌
  • 说起古典爱情,你会想到哪些经典诗句?是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的纯真青涩;还是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的忐忑娇羞;亦或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的无限遗憾?

    古人谈情说爱,向来讲究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因而古代诗人写爱情,多半也是含蓄蕴借、意象传情、言尽意无穷,好似那抚琴的弦外之音,食橄榄的回甘之味。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画眉情长——沉沉午后闲无事,且向张生学画眉

    在含蓄的年代里,一切都是含蓄的,似乎唯有眉语,能够表达欲说还休的爱意。

    据《汉书》记载:京兆尹张敞“常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画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与夫人感情很好,因夫人幼时受伤,眉角有缺,所以他每日要替夫人画眉后才去上朝,有人把这事上奏汉宣帝。

    汉宣帝在朝中问起这事。张敞说夫妻之间,还有比画眉更甚的玩乐事情,你只要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有,我替夫人画眉又何妨呢?皇帝的责问就这样被巧妙化解。

    后来,人们遂用张敞画眉、京兆画眉、画眉张等来形容多情丈夫和闺房之乐。

    历代诗人用此典故的作品很多,如唐初骆宾王的

    不能京兆画蛾眉,

    翻向成都骋驺引。

    南宋范成大的

    只烦将到妆台下,

    试比何如京兆画。

    和明朝孔尚任的

    天子多情爱沈郎,

    当年也是画眉张。

    张敞画眉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南北朝梁刘缓在《左右新婚诗》里写道

    沉沉午后闲无事,

    且向张生学画眉。

    多情公子偏要学张敞画眉,讨夫人欢心。温庭筠也在《南歌子》中,表现闺中女子画眉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倭堕低梳髻,

    连绢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唐代诗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

    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这里的“扫眉才子”即是活用张敞画眉典故来赞美薛涛才情出众。

    唐 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画眉意象运营最登峰造极的,要属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句子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语录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说说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名言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诗词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祝福

古诗歌中月的意象 - 心语

推荐词条

朋友找到新工作祝福 8字祝福语大全 你是我一生的祝福歌曲 祝福生日快乐的搞笑话 祝愿学生考试的祝福语 祝福亲人健康*安图片 女长辈生日祝福语 朋友考科三祝福语大全 姐姐给妹妹婚礼祝福语 祝福女儿婚礼的话语 祝福事业辉煌祝福语 给弟媳妇生日祝福语 多年好兄弟结婚祝福语 问候祝福语大全集 生日送给自己的祝福语 7岁小朋友生日祝福语 别人孩子百日宴祝福语 朋友24岁生日祝福语 朋友骨折了祝福的话 带有祝福的网名 舅舅过生日祝福语大全 闺蜜生日祝福诗句 新学校祝福 双节祝福图片 祝妹妹考大学祝福语 送给父亲的祝福 写给阿姨生日祝福语 家长对幼儿园的祝福 我女婿过生日祝福的话 刚生宝宝的祝福语 寒露节气祝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