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示儿是陆游写给谁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示儿是陆游写给谁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示儿是陆游写给谁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示儿是陆游写给谁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陆游示儿古诗及翻译
引导语:《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下文就是这首诗的古诗原文以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 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名家评析
宋·梅尧臣《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明·徐伯龄《蟑精焦》:“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胡应麟《诗薮》:“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清·贺贻孙《诗笺》:“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陈友冰、杨福生《宋代绝句赏析》:“诗的'三、四两句来了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由生前突然转为死后,由悲愤转为希望。”
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二句‘但’字一转,引出‘不见九州同’,突出一个‘悲’字。”
示儿对后世的影响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其他评述陆诗,特别提到《示儿》诗,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具有宗泽“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此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写:“放翁十余岁时,早已*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
历代爱国诗中,朱自清先生特别推崇《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创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欢迎大家分享。
写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作品原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古代*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同:统一。
⑷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⑸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作品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示儿教子诗
陆游,南宋诗人,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格,八百多年来一直深深地激励着后人。陆游十分注重家风教育,他的教子诗词,是陆游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饱含着一个慈祥父祖对子孙们的浓浓亲情、深深爱意。陆游教育孩子的诗词最著名的当属《示儿》,大家是否阅读学*了解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教子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注释
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
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古代*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1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赏析2
《示儿》(六年制第十二册)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何等之真,何等之浓,已经到了死而不已的程度厂!家祭本来是家庭一般的祭祖*俗,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把它变成收复中原的祝捷活动,这实在是一个异乎寻常而又别开生面的具有积极
意义的家庭祭奠。它感人至深地反映了诗人炽热、深沉的爱国真情。
陆游以诗教子
诗翁陆游有六子一女,他热爱子女,常常写诗劝勉和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其中教育子女要爱国,这是陆游诗教的主要基调。“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陆游临终前的《示儿》诗,是诗人教育子女的绝唱。
“闻义贵与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鸡鸣。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锄犁。”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示儿》诗,诗中要求子女在道德修养上要高标准,在生活待遇上应低要求。
此外,陆游还写诗指导子女如何学*。例如《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子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诗翁教导他做学问要从小狠下功夫,竭尽全力,坚持不懈,同时更要注意亲自实践,这样才能有所收益和成就。
晚年休闲在家的陆游,在一首长达三十二行的《送子龙赴吉州掾》诗中,告诫为吏的二儿子要为官清廉自守(“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要过清贫生活(“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趾”)等等。
陆游的诗教同他的身教一样,行之有效。他83岁那年,濠州(今安徽凤阳)受到金兵的进攻,当时在那里任通判的长子,直接参加了抗金斗争。陆游“出仕三十年,不殖一产金”,先后当了三十年的官,不增加一点私自的金钱财产。同样,他的四个出仕的儿子,都能为官清廉,替老百姓办实事。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生活清淡贫困,足见其言行一致,为子女作出了榜样。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5、《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新春》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10、《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午饭》
民穷丰岁或无食,此事昔闻今见之。
吾侪饭饱更念肉,不待人嘲应自知。
12、《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13、《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沈园(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立冬日作 陆游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冬日作陆游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
上片正面写心底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愤这是陆游诗词的主旋律,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下片忽然换意,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设色陡变,奇峰突起。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俗,戴上旛胜表吉庆之意。但戴银旛而曰“试”,节日痛饮而曰“判”(“判”即“拚”之意),就显然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不*常意味了。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结尾处更是飏开一笔,表面上是说不是他一人偏老,而实际上是词人深深感到时光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正是推开一层、透过一层的写法。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
但今日有人焉,不得不抹干老泪,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岂不比哭还要凄惨吗?东坡《赤壁赋》物我变与不变之论,辛弃疾《丑奴儿》“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句,都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那手法*乎反衬,那境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纵观全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乍看竟好象是两幅图画,两种情怀。沈谦论词作云:“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填词杂说》)但作词之道,条贯、错综,两不可失,此意刘永济《词论·结构篇》曾深言之。读陆游此词,抑郁之情贯穿始终,上下片表现手法截然相异,构局又极错综复杂。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终于领悟到这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陆游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的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南宋时代的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因此有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同时他在创作理论方面也主张写实,要从事社会实践,他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象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样,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他在揭示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总是把他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权奸误国的现实,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这样的渴望不能实现,他就假托在夜晚的梦寐中去追求。
南宋文学家陆游写诗的比重远超他所写的词,现留存的诗达9300多首,写这些诗他用了六十年,*均每年155首,被称“宋诗第一人”。他丰富的学识,让他的诗作覆盖面极广。
陆游的诗大体包含生活、爱情、田园风光和抒发政治抱负的,为数不多的词与这些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其中,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大多数人熟知陆游都是从一首《示儿》开始,初读这首诗,对这位作者颇多不解,人家的临终遗言都是对子女的嘱托,而他则是“王师北师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那一天,一定在祭拜时告诉我,这就是陆游爱国的浓烈之情,他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称。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是战乱多发的年代,他随家人四处逃难,不满一岁,北宋灭亡,渐渐长大的陆游受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目睹祖国大好山河的沦陷,从小就立志要将抗击金兵,恢复中原当成自己的远大理想。
基于这种爱国意识,陆游熟读史书,研究兵书,练*剑法,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但陆游的仕途非常不顺,他力主抗金反对求和,屡屡遭到莫须有的诬陷,被多次排挤和打压,但他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从没有改变,直至生命的终点。
我们一同分享陆游写的四首诗。
第一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10年,一生仕途坎坷,爱情受挫的陆游,已是85岁。长时间的卧病不起,让他已知自己寿数已*,弥留之际,他写下这首绝命诗。诗中没有家长里短,临终嘱托竟是深沉的荡气回肠、誓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诗人泰然面对死神的到来,让他牵挂的是国家的统一。人死以后,什么事情都不存在了,但现在让诗人格外悲伤的是,九州不能一统。当有一天大宋的军队北定中原、收复失地后,家祭时切记不要忘了告诉诗人。
第二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小诗是陆游1199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陆游做学问从不敷衍马虎,在寒冷的冬夜里依旧笔耕不辍,陆游对21岁的陆聿抱有极大希望,他渴望儿子也能如他所愿,认真地做学问,成为国家地有用之才。
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全力以赴,不余遗力,从年轻就开始刻苦努力,多下功夫,到年龄大时才会有所成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重要,但还远远不够,若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第三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写在1192年,也是陆游一首非常著名的爱国主义作品,这时的陆游已*七十,身体衰弱。1190年他因谏言光宗,遭到逢迎溜须之人的合力排挤与攻击,朝廷最终将他削职罢官,赶回老家,陆游一腔爱国之志,唯有在梦中实现。
作者写道,年岁已衰到卧床不起,种种不如意我也没有感到哀伤,诗人始终牵挂的是边疆的安宁。夜已经很深了,窗外风雨交加,诗人躺在床上静静听着,不知不觉渐渐睡去,他梦到了自己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骑着披挂盔甲的战马,冲过冰封的河流,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
第四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也是作于1192年,是陆游在初秋暑热未消的一个夜里,出门纳凉时所作。诗人想起金人大举侵略北宋后,国家饱受欺凌,百姓不得到安宁,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小诗表达了诗人强烈渴求国家统一的心愿。
前两句中的“河”指黄河,“岳”指华山,这两句写祖国的万里河山,用词气势磅礴,意境广阔。三万里长的黄河,一路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耸入云直抵天际。最后两句写情,沦陷之地的遗民,在异族的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他们翘首企盼朝廷收复失地,等了一年又一年。
他是历史上最知名的爱国诗人。
他是文学史上留传诗作最多的诗人。
他一生,都在国家而忧伤。
他是陆游。
梁启超曾赋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用他的一腔爱国热情,用他的一腔深情,在宋代,书写了一篇篇绝世的佳作,至今读来,余味不绝。
陆游最经典的10首诗词,有爱国,有深情,总有一首打动你。
1、最乐观哲理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一生官场沉浮,多次被人排挤,其内心不*,郁愤极深。而这首《游山西村》便是他在官场遭到弹劾,辞官回乡之后所作。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千古名句,从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面对现实之路的艰辛,信念坚定,勇于面对坎坷,深信可于无路之中开拓新出路的希望之心态。
每次挫折,都是为成长积蓄力量,世界永远欣赏一个敢再来一次的人。
2、最遗憾的爱情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一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失去了唐婉。
陆游和唐婉本为情投意合的夫妻,却因为陆母的干涉而劳燕分飞。多年后,当他们在沈园重逢时,唐婉已嫁为他人妇。
即使两个人还相爱,即使心中情意万千,可再也回不去了。
心碎的陆游在墙上题下这首《钗头凤》,感慨那段逝去的爱情。
如果当初勇敢一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3、最落寞的春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暂且收起杀敌报国的豪情,忘掉恢复无望的幽愤,在杏花春雨的江南里,陆游*和了许多。
客居京城,尝遍人情冷暖,满怀的落寞与愁绪,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流露无遗。
恢复河山无望,京城亦在无聊的消磨着时光,不如早点归家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别人看到的是绝美,在陆游看来,却是时光流逝的落寞。
4、最有教育意义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人称戏称:陆游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父亲。
《鹊桥仙》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
宋代: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译文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注释
1、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台。
2、纵博:纵情赌博。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
3、酒徒:犹言市井*民,普通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4、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
5、占断:完全占有。
6、蘋洲:丛生苹草的小河。
7、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如镜而出名。
8、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
9、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到会稽,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陆游反用其典,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官家,指皇帝,此处明指唐玄宗,实指当时的南宋皇帝。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萧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鹊桥仙 陆游]
古诗示儿是陆游写给谁的诗 陆游的古诗《示儿》 陆游的古诗示儿 示儿宋陆游的古诗是 陆游写的示儿的古诗 古诗新唱<陆游的示儿》 示儿陆游古诗的诗意 示儿古诗陆游的*生 古诗示儿宋朝的陆游 示儿古诗陆游的心情 陆游的示儿古诗原文 朗读陆游的古诗示儿 陆游的古诗示儿意思 古诗示儿陆游的拼音 这是陆游的古诗示儿这首诗 古诗示儿宋陆游的含义 陆游示儿的古诗大情感 示儿陆游的古诗写故事 示儿古诗宋陆游写的古诗 陆游示儿诗句意思 陆游写的示儿古诗带拼音 陆游的示儿诗句意思 示儿宋陆游带拼音的古诗 陆游的古诗示儿英语版 示儿陆游这首古诗的拼音 陆游古诗示儿的大概意思 宋代古诗陆游的示儿的视频 写古诗示儿时陆游的背景 示儿古诗陆游当时的情绪 古诗宋代陆游示儿的背景
陆游写示儿的背景 陆游的爱国的古诗 陆游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陆游最有名的古诗句 陆游示儿教子诗 陆游的爱国古诗 陆游的爱国古诗词大全 立冬日作 陆游古诗赏析 陆游的古诗句 关于陆游的古诗大全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 陆游示儿古诗及翻译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陆游的示儿诗句意思 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 陆游的古诗有哪些(陆游的最著名名诗分享) 古诗《咏梅》陆游朗诵(陆游的咏梅诗原文) 陆游爱国诗有哪些(陆游爱国的诗句古诗) 陆游的诗句有哪些(陆游最具代表的10首古诗词) 陆游《示儿》 示儿古诗_示儿陆游 陆游的古诗 鹊桥仙 陆游古诗 陆游的爱国古诗10首 陆游写端午节的古诗 陆游的爱国情怀诗词示儿
历代歌颂道德的古诗词 上海语文中考的古诗词 关于花的古诗及意思 我和书的故事古诗 古诗写泉水的 描写雪的古诗要诗意 描写春天的古诗最容易背的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有关积极进取的古诗 60子的古诗 要背的古诗文 小学阶段语文必背的古诗 何其芳的古诗景色 写四川黄龙的古诗 含有威的古诗词 形容男女夜晚的古诗词 形容素描的古诗 关于古诗春日的视频 24节气秋的古诗 铃兰的古诗 男子迎娶的古诗 写赞美茶的古诗 简单易记的古诗词 hlmz关于菊花的古诗 与愚人节有关的古诗词 古诗词老师给班级的寄语 形容初冬天气的古诗词 感叹命运的古诗词 刚好105字的古诗 一段写古诗的优美文字 一个人走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