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书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书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书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书上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3、艇:船。
4、白莲:白色的莲花。
5、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7、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8、一道:一路。
9、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关于励志,书法家们又是怎样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该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为:*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只有心境*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此幅书法作品无论是挂在家中客厅书房或是企业公司办公室都很不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自身品位和修养的作用!
《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著名的之一,它尤其抒发了*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 此幅作品用行书的手法行云流水般地书写出了诗词的那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书法笔法流畅而不失变化。此幅佳作最适合挂在办公室,公司可以在员工办公室里挂这么一幅作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有激励作用。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这句话出自于《论语》, “天”指“上天”,“天道”即“天意,“道”指“主张”,“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为“勤劳”。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是企业励志书法的首选。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白居易的池上是写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吧,欢迎借鉴!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是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的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写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池上
唐白居易
xiao wa cheng xiao ting,
小娃撑小艇,
tou cai bai lian hui。
偷采白莲回。
bu jie cang zong ji,
不解藏踪迹,
fu pin yi dao kai。
浮pin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池上二绝
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注释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指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池上古诗词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池上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翻译:
译文二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注释①撑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③解:明白,懂得。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赏析: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试题】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
【参考答案】
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 垂杨、荷叶,春季。
(20xx年广东省肇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补充注释】
(1)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2)檐楹(yán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3)垂杨:杨柳。荷心:荷叶。
【译文】
春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几乎与地面相*。那*静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镜,光亮耀人,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春风拂过,万千杨柳枝条顿时袅娜地舞动起来。它们纷纷抖落一身晶莹的水珠,洒向那池中的荷叶,霎时传来很多清脆的响声。
【作者简介】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鉴赏】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静,只淡淡地出一“*”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导语:小学生古诗书75到80首1、《咏鹅》2、《咏柳》3、《登鹳雀楼》4、《春晓》5、《鹿柴》6、《送元二使安西》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静夜思》9、《望庐山瀑布》10、《赠汪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80首》是按照教育部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编写。标注重难疑点,释义精确贴切。翻译直白易懂,便于理解全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鉴赏》等都可使初期小朋友们了解古诗词,从而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热爱
小学生古诗书75到80首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江南》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词语解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子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翻译:
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诗中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白居易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李白、杜甫并称唐朝“三大诗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读书的古诗
读书是一种幸福,让人增长知识,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来,叫人品味生活,给人益处多多,这种幸福别无取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古诗,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8、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9、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0、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1、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姚合《别贾岛》
1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唐·许浑《寄殷尧藩》
1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1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1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9、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0、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1、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2、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23、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24、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5、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2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2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3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34、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6、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薛令之《草堂吟》
3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38、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39、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40、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8、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2、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生剩久观书债,四库留人未许休。——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4、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陆游《寒夜读书》
5、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6、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钱起《和刘七读书》
7、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8、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邵谒《下第有感》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10、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吕洞宾《绝句》
1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赵恒《劝学诗》
12、读书无与如,日夕友猿狙。——释文珦《喜故人来访共论易》
13、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皮日休《读书》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5、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杜甫《孟氏》
16、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张籍《卧疾》
17、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18、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1、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2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23、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4、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苏泂《次陆放翁韵》
2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6、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27、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杜牧《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28、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9、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陆游《寒夜读书》
3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31、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苏泂《次陆放翁韵》
3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33、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
34、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慎虚《阙题》
35、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3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8、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陆游《灯下读书戏作》
39、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苏轼《登庐山》
40、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莫宣卿《答问读书居》
41、万卷漫读书,千金空服药。——方回《偶书·一日无酒饮》
42、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韩愈《符读书城南》
43、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44、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5、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4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47、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48、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王冕《元日示师文》
49、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刘禹锡《送李庚先辈赴选》
50、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歙州民与睦州民》
51、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白居易《悲哉行》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5、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6、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8、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9、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1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1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3、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15、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16、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17、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李白《古意》
18、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9、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酌酒与裴迪》
20、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1、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2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25、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6、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8、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2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30、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诗》
31、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3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3、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34、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35、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
37、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8、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9、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1、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2、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43、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44、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45、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46、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47、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8、安的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李白《焦山望寥山》
4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
5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5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古诗书上的古诗 秋词古诗书上的照片 枕上诗书上的秋天古诗 语文书上古诗的错字 描写自然之美古诗书上的 小学古诗书上的边塞诗 语文书上古诗的配图国画 哪一本古诗书上有朱熹的 学生在古诗书上乱画的视频 文书上的古诗 语文书上古诗词三首的预* 童话书上的古诗 初三书上的古诗 写在书上的古诗句 高中书上的古诗 九下书上的古诗 收集古诗不是书上的 读书上进的古诗 器上的语文书上的古诗 2019高中书上的古诗 书上的浣溪沙古诗 书上出现不了的古诗 上册语文书上的古诗 三年书上学的古诗 的书上有鼓有几种古诗 三上语文书上的古诗 日积月累书上的古诗 书上说的古诗词 中考书上的古诗都考吗 小学教科书上的古诗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_池上古诗读音 北宋古诗《书河上亭壁》鉴赏 有关《诗经》与上古音韵学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读书的古诗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片 关于池上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古诗 读书的古诗 池上古诗意思翻译(池上原文及翻译) 江上王安石译文赏析(江上古诗王安石翻译) 王安石江上古诗拼音版(江上原文赏析及解释诗意) 观田家古诗翻译(观田家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池上古诗 池上白居易_池上古诗 关于书的古诗 池上古诗词鉴赏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_池上古诗读音 池上古诗改成故事4篇 小学生古诗书75到80首 浅谈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励志古诗书法 读书的古诗 木兰诗书上课后题答案 读书的古诗 积极向上古诗句的名字 上邪古诗词 抖音上的古诗
孔子和他弟子的古诗 关于河的情诗古诗 形容老师操劳的古诗 最悲壮的古诗宋词 古诗出塞的故事视频 中国古诗词的月文化探究 录像的古诗 李白有关山水的古诗 抒发怀才不遇的咏史怀古诗 乐yue的古诗词 寂静的春山图古诗 古诗的词牌名还 有守的古诗词 晏殊的踏莎行古诗 登山望城市的古诗 带有花草名的古诗词 17古诗三首的组词 背古诗厉害的孩子是聪明吗 对老人没有付出的古诗 同学之间关于友情的古诗 形容酒色让人留恋的古诗 关于女生拿扇子的古诗 含菡字的古诗词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杜甫的牧童古诗 石灰吟古诗诗人表达的感情 琵琶行是必背的古诗文吗 关于月圆的七言古诗 下雨天想念恋人的古诗 腊梅的著名古诗 有关于红色经典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