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山行的感受 >

古诗山行的感受

关于古诗山行的感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山行的感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山行的感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悠悠慈母心古诗的感受

  • 感受,文学
  • 悠悠慈母心古诗的感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悠悠慈母心古诗的感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陆游写的'一首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远行的孩子那种依依不舍得感情。这一位母亲跟全天下的母亲一样,都可以给予一切给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好好孝敬自己伟大的母亲。母亲曾经为我们操了不少心,为我们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其实,我的母亲也跟陆游的母亲一样。有一次,我去春游。我临去春游前,母亲不知叮嘱了我多少回:“出门在外,不比在家,可一定要小心。”我听母亲讲着话,听得也很不耐烦了。直到我学到《游子吟》这首古诗后,我才知道母亲是有多担心我,她这样是在爱我,我居然还不耐烦。

      我喜欢《游子吟》这首诗,那是因为它告诉我要孝敬母亲。

      拓展:游子吟古诗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阅读全文]...
  • 读苔古诗的感受74句

  • 感受,经典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名为《苔》的诗,乃清朝的袁枚所作。诗的大意是: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背阴的地方,生命照常在萌动。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这首小诗沉寂了三百多年,最*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在《经典咏流传》舞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更唤醒了我们心中的那个自己。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其实是中华文化中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逆境或顺境、伟大或*凡的你我中均有体现。

      一、逆境与顺境

      苔,生长在阴冷潮湿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滋润,正如那些生活在逆境中而更加努力拼搏向上的人们,有的人家境贫穷,有的人身患重病,有的人身存残疾,仍然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就像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一样,虽身怀不治之症,但也笑对人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被众人记住,这不正是苔的精神吗?

      而有的人,本身就出生在顺境中,正如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但他们难道就可以不努力了吗?我看不然。赌王儿子何猷君,明明人家有钱,却非要靠才华。从小学开始,他就一直是学校里的前三名。全港数学比赛中,他拿了两届冠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同日择取,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二、伟大与*凡

      和苔一样,梅也同样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之中。梅花在寒风凛冽中以美好的`姿态和芬芳的香气傲雪凌霜,更能吸引人,因此,古往今来,梅就是众人咏叹的对象,就犹如伟人一般举世瞩目。我们**,就特别偏爱梅花。*小时候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生长在旧中国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但他通过顽强不息的拼搏,发挥出自己无限的潜力,建立了新中国,像梅花一样被所有人赞美,流芳百世。

      苔跟梅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梅一样的鲜艳的色彩和迷人的香气,开的小白花也如米粒一般小,籍籍无名,但是不影响它仍然像梅一样活得顽强,自强不息。苔更像是古今中外的一众*凡、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比如清洁工、人民教师等,比如你我,用*凡的双手,创造出伟大,这才正是更把苔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花朵与生命

      苔花,悄然地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就算这样,它依然那么执着地开放,认真地把握自己最美的短暂的生命。苔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出生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走入飘萍的流浪如米小的生命,也必须学牡丹一样盛开。

      牡丹有牡丹的鲜艳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是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微弱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像牡丹那样,开得灿烂,活出最大的价值!

      湘西的人,如翠翠,可爱、质朴;湘西的风光,如茶垌,明净、秀丽;湘西的故事,如《边城》,凄美、动听。这是写于我手中这本《边城》扉页的一段话。

      一支笔,行云流水般字字成章;一本书,引人入胜且回味无穷。而笔下的湘西,书中的小城,则是沈从文先生回忆与想象交加的桃源仙境。那里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一如陶渊明土地*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所描绘的那片理想净土。

      《边城》娓娓道来的是有着那不完美结局的故事,更是边民至善至美的人性魅力。

      边城人虽生活于桃源之地,却无可避免得重复着悲惨的命运。这命运如同枷锁,勒住了翠翠的爱情亲情,亦勒住了边民悲哀背后的淳朴。

      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以未可预知的悲剧而告终,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这样的湘西爱情是可悲的,令无数人动容。

[阅读全文]...
  • 感受山村生活的诗

  • 感受,生活
  • 感受山村生活的诗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山村生活的诗。山村生活的诗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羸牛无力渐艰行。省门高轲峨,关山云边看,精凿传白粲,猎犬随人还,东野旷无山,长安真大处。主守问家臣。

      农妇白纻裙,千畦碧泉乱,烟火生墟落。

      但闻怨响音,藻井垂阴擢秀稀,燕子东西飞,眼大不相参,将谓田中谷自生,桃李罗堂前。自言上计吏。玉粒足晨炊。

      田夫语计吏,农父绿蓑衣。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一来长安道,赤鸡鸣且啄。

      【唐】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唐】曹邺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唐】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唐】储光羲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

      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饥逢饷饁妻。

      杏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垄雉媒低。

      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唐】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

      牧童望村去。湖上春已早,作苦期壮观。田塍望如线,为问西风早晚回,已绿湖上山。

      芊芊炯翠羽。

      终然添旅食。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

      羁鸟恋旧林。

      水*苗漠漠。日隐桑柘外。黄犬往复还。

      得地又生金象界,剡剡生银汉,决渠当断岸,嘤伫如竹枝,鸡鸣桑树颠,君家侬定谙。

      【唐】杜甫

      东屯大江北。

      支公尚有三吴思。

      白发老农如鹤立。

      【唐】钱起

[阅读全文]...
  • 登泰山的心得感受

  • 泰山,心得,感受
  • 登泰山的心得感受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凄美伤感的句子摘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在这里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从红门开始,一路攀爬,盘桓而上,经中天门,进入南天门仙境,走进玉皇顶进香朝拜,这是一条登天之路,更是一条磨练意志之路。

      爬泰山,最好不要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因为那是对这座名山的亵渎,也是不相信自己的体现。

      泰山,一种登攀精神。只有敢于登攀的人才具有站顶为峰的豪情。

      登泰山保*安,不是说你到了玉皇顶拜拜就能一生*安,而是说在登山的过程中,磨练了你的意志,锻炼了你的体魄。

      登过泰山的人,是否有这般感受:

      刚开始登泰山时很兴奋,到处拍照留念,阅览石刻?

      等力气消耗的差不多时,对周围一切都渐渐变得麻木了?

      向前看,还有数不尽的台阶;回头看,已攀爬了无数台阶;低头望,仍是台阶。这时候,会不会徘徊不前,打退堂鼓?

      遇到这些情况,虽然你后悔来爬泰山,但并没有放弃,仍继续攀登前进。是因为此地已过半程,放弃可惜,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还是因为同伴激励,怕他们看不起你,硬着头皮舍命陪君子?

      你不一定能跟得上一个六七岁小孩的步伐,但你一定要贴紧女孩子的步伐,即使你再累。

      站在十八盘的起点处,仰望南天门,你会感觉它已经很*了,可等你走进去以后,才会发现它在云深不知处。

      矛盾的心理,麻木的动作,你知道就快要到了,南天门就在前面,可就是不知到底还有多远,只知道爬爬爬,机械性的动作持续着。

      我在泰安有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在此期间登泰山的次数足有十二次之多。也许会比你们一生登的次数都多。

      这十二次攀爬,我见过了节假日的火爆人流,庙会的疯狂朝拜。

      我主动去登顶的次数很少,其实我也挺怕爬泰山的,爬一次泰山要腰酸腿疼至少要两三天时间。到多数次数都是熟人来登泰山找到我,我陪着爬的。其中六次是晚上爬泰山,虽然很危险,但格外刺激。

      爬泰山的路上没有路灯,当然,得带上强力手电。

      天上繁星点点,两旁的山峰也露出了威严。

      黑夜中,那路边的小卖部,就像行进途中指引方向的盏盏明灯。你可以停下驻足,在此补充一下能量。

      在这卖的食物与水都很贵,有人说卖东西的太坑人,都是黑心商人,但这些东西都是挑山工挑上来的,它物有所值。

      网上传闻泰山挑山工是假的,还传得有鼻子有眼,对这种传言,我嗤之以鼻,我敢说,我见到的那些挑山工全是真的,他们为了生活,固执着。

      小卖部过了一个又一个,大约登攀三至四小时后,站在南天门的门口,在呼啸的寒风中,赏山下的万家灯火,呐喊一声,舒展胸怀。

      有钱的话,可以花钱租顶帐篷;不想花太多钱的话,可以租件军大衣穿在身上,然后蹲在庙前,找个避风的地方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旁边的小卖部会不断的吆喝,热腾腾的食物散发出来的香气也让你分泌出足够多的唾液。

      到了后半夜,饥寒交迫实在挨不住的话,就花钱买桶热乎的方便面吃,暖暖身子。

      许多人都会抱怨,“自己是不是有病?没病的话,干嘛没事找罪受,来这里受冻挨饿。”

      我曾在泰山顶上花钱吃过一顿大餐,花了千把块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白菜豆腐水。如果你有厌食症又不想吃药的话,去尝尝这道泰山名吃。我相信,吃的人会受益终身的。

      在山顶,有口热乎饭吃就是天堂;在山顶,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就是天堂。

      在泰山顶上过夜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因为在家里,这些东西都有。

      我每次登完泰山,下山后,都会买好几十斤的萝卜、黄瓜,谁让他们馋我来的。

      寂寞的等待或迷糊一会儿,你要相信,为了日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泰山的四景‘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我只见过前三个,最后一个被袁枚赞誉为‘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的黄河金带,由于环境污染,也许今生无缘了。

      大约四五点钟,扎堆的人群开始收拾行李,向着观日亭行进。

      节假日期间,观日亭那里总是人山人海,比肩继踵。

      在焦急等待的人群中,照相师会挨个询问游客是否留念,他们能在这日出的一分钟时间之内,给十五到二十人拍完照片,且让你满意。

      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

      这是日出的前奏。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酝酿,酝酿,可就是不露出它的真容。在让你在等的不耐烦的时候,却又让你眨眼错过它。

      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

      在这瞬间,人群欢呼雀跃,争相拍照,留下这动人心弦的一刻。这一刻,你会发现,挨冻一晚上值了。

      太阳高高升起后,人们会有些许不舍的散去,意犹未尽。

      你可以再到玉皇顶烧香求拜,跪求*安;你可以再细细体会‘那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可等到下山的时候,膝盖疼得厉害,你又会再埋怨,说着类似‘打死都不来泰山了’的`话。

      下山总该要好好的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奇观了吧?

      答案是仍不能。

      一夜的挨冻受饿,早就累的哭爹喊妈,又困得要命脑袋嗡嗡的,下山时,所有的心思都在吃与睡上面。希望能下山后,好好地吃一顿热的,然后再找个宾馆,洗洗澡,美美地睡上一觉。

      人就是这样,在人生的旅途中,会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错过途中的无数风光,等到事后又后悔莫及。

      如果你认真感受的的话,会发现上山的人与下山的人的不同,不管是心态还是表情。上山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副坚毅的目光,又一股韧性;下山的人虽然都一脸疲惫,但又有些许微妙,少的急匆匆而下,壮的步履稳健,老的小心翼翼。三种不同姿态,象征的人的三个阶段的处世态度。

[阅读全文]...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 山行杜牧古诗

  • 山行杜牧古诗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下面是关于山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句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⑷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阅读全文]...
  • 《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

  • 《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唐代:温庭筠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温飞卿诗集笺注》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许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此诗之所以人们所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的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种共同感受。全诗大意为: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散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梦:家乡的池塘理该有无数的水禽在嬉戏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这两句诗映托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一个“悲”子不但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还隐含着远离故乡的伤感之意。

      全诗抒发了诗人长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

[阅读全文]...
  • 古诗山行的意思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斜:此字读xiá。

      4、径:小路。

      5、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6、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

      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 感受组诗

  • 感受
  • 感受组诗

      诗/草川

      傍晚时分

      追逐着最后一抹夕阳

      我独自在一条

      飘满落叶的荒芜的小道上散步

      除了感到一点点孤寂之外

      我的身心似乎得到了极大的.安宁

      完全地放松了下来

      连日来积压在心中的些许不愉快

      此刻都灰飞烟灭了

      /

      夕阳无限好

      她毫不留情地将最后一点余热

      全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

      而我也在贪婪地吸收着她的余晖

      用她那仅有的一点温度

      偷偷地温暖着我那颗受伤的心

      而此刻,一股暖流正从心底涌起

      慢慢地流遍了我的全身

      /

      伴随着夕阳下沉的身影

      我继续漫无目的地朝前游走

      冥冥之中

      我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似乎牵引着我向前,再向前

      还有,一些流动液体

      在我的体内迅速聚集

      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

      浑身似乎充满了力量

      一个坚强的自我正在崛起

      /

      夜幕降临的时候

      我看见不远处街道两边的路灯

      还有那高楼上五彩的装饰灯

      已经次第亮起

      城市的夜空仍然不乏寂寞

      充满了五彩斑斓

      我想,今夜不知又有多少人

      在灯红酒绿下迷失人生的方向

      /

      不经意间

      我感到一丝凉意从背后袭来

      顷刻间渗入到了我的骨髓里

      原来是起风了

      秋风瑟瑟

      正无情地吹打着我那瘦弱的身体

      让我的全身在瑟瑟发抖

      看样子,今夜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阅读全文]...
  • 山行古诗词鉴赏

  •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山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山行的感受 - 句子

古诗山行的感受 - 语录

古诗山行的感受 - 说说

古诗山行的感受 - 名言

古诗山行的感受 - 诗词

古诗山行的感受 - 祝福

古诗山行的感受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趣的谐音搞笑古诗词改编 赞美北京冬天的古诗词 赞美学*的古诗 想和你一直走下去的古诗 荆州古城墙的古诗 元旦古诗有正能量的 敬老爱老的古诗文 56排的古诗 描写艰辛的路古诗 古诗词中的女性观 古诗都是人们传下来的 新年祝同学们的古诗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询 古诗氓的感想 古诗泳子吟的诗 游子的古诗意象 描写西湖的古诗题目 能起名字的古诗词汇集 关于虾美味的古诗 富含道理的古诗文 螺丝钉的古诗 儿时同学情谊的古诗 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七言 展学子风采的古诗 中国的世界遗产古诗6个 关于元旦的古诗硬笔书法展示 小学生背诵的75首古诗词 出塞古诗的知识点 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点 命运多舛的古诗词 读中国古诗文的倡议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