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中的唐词 >

古诗中的唐词

关于古诗中的唐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中的唐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中的唐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初中唐代经典必背爱情诗古诗词

  • 初中,经典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李商隐《无题》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初中唐代经典必背爱古]

[阅读全文]...
  • 中唐诗词风格流派的介绍

  • 唐诗
  • 中唐诗词风格流派的介绍

      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荐士》),贾岛诗“□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孟郊为“清奇僻苦主”,贾岛则为“清奇雅正”的升堂七人之一。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二家诗“清奇”“悲愁”,造语刻炼,白描不用词藻,是共同之处。但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潘德舆以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此论有代表性。但贾岛对后来的影响大于孟郊:晚唐五代被诗论家称为“贾岛时代”(闻一多《贾岛》),宋代“九僧”、“四灵”,明代“竟陵派”,清代“浙派”,学贾岛成为流派;学孟郊的只是个别的诗人。

      元白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

      元稹、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易浅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赞指出:“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但元稹诗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都比白居易诗稍逊一筹。叶燮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原诗》)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瓯北诗话》)

      对元白的评价,历来有抑有扬。抑之者始自杜牧,指元白诗为“淫言□语”、“纤艳不逞”(《唐故*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扬之者始自张为,列白为“广大教化主”,元为“入室”(《诗人主客图》)。其后,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夫之、王士□均贬抑元白。宋代叶梦得、明代贺贻孙、清代尤侗、翁方纲则褒扬元白。苏轼虽说过“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但又多以白自况,实际上他是很仰慕白居易的。

      张王乐府

      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乐府诗的并称。南宋许□《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明代胡应麟《诗薮》更以“元白长篇,张王乐府”并称。

      张籍、王建二人早岁同学,交谊甚深。他们出身寒素,官职低微,较能理解民生疾苦,并积极加以反映。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所作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并抨击统治阶级荒淫横暴、穷兵黩武、混战不休等罪恶行径,反映并同情广大人民遭受剥削、压迫的不幸遭遇,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又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事实和人物语言表现主题,在篇末用重笔突出中心,语言通俗而凝炼,韵律善于变化,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比较起来,王建诗题材较张籍广阔,描写比张诗更具体细致,更含蓄,口语化程度更高;张诗语言则较王诗典雅,在反映商人、士大夫的生活以及抒发收复失地、反抗入侵的爱国热情等方面,为王诗所不及。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说:“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而真切过之。”

      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

      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余*,色彩□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新唐书·温庭筠传》谓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唐才子传》也说庭筠“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温李并称,是指他们诗风中“以□致相夸”(《唐才子传》)的共同方面。这种诗风在晚唐诗坛上有很大影响,还为宋以后婉约词派开了先河。元好问所谓“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论诗三十首》之三),也是就这一点上提出批评的。

      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旧唐书·文苑传》认为“文思清丽,庭筠过之”。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也称许温诗“笔径较独酣捷”。而陆时雍《诗镜总论》则说:“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

      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皮日休为苏州从事,陆龟蒙是苏州人,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这是皮、陆并称的一个由来。皮日休曾有《正乐府十篇》等诗,受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影响,陆龟蒙也有少量关心民生之作如《杂讽九首》、《村夜二篇》,他们思想倾向略同。但松陵唱和诗,却往往追求险怪,纤巧冷僻,有长达500字、1000字的长篇,拼凑对偶,以多为贵。诗论家指出,这是“以笔墨相娱乐”(赵执信《谈龙录》)的倾向,甚至有“皮、陆如吃蒙□药,瞢腾而作呓语”(黄子云《野鸿诗的》)的讥评。他们还有一些名为“吴体”的拗律,造语诘屈,用意也在于消闲遣闷。

      皮日休、陆龟蒙散文中有些忧时愤世的小品,显示了他们虽称隐士而“并没有忘记天下”,在唐末,“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韩柳

      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韩柳并称,始于宋初。穆修《唐柳先生集后序》说:“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越湘《本文》也以二家并称。明人朱右、茅坤便以二家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政治、学术方面有同有异。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大而柳精悍。韩愈收召后学,传授古文,门下人才辈出;柳宗元贬谪南方时,也有从学的人,但缺乏特出知名之士,因此,韩的影响大于柳。

      *对韩、柳二人的评论,有扬有抑。持扬韩抑柳论者,有宋祁、方苞、姚鼐等人;持扬柳论者,有晏殊、范仲淹、李贽、焦循等人;扬柳而又抑韩的,有陈衍、章士钊。其中有的单论文章,有的则兼及政治。林纾是持折中论的代表。

      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诗歌史上,韩、柳不是同一流派,而以“韩孟(郊)”、“韦(应物)、柳”并称。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②关于学*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同前),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英,丰富自己的写作(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④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犹用文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⑤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⑥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的状况表示愤慨,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若皆为之不已,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韩、柳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韩愈曾说:“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与冯宿论文书》)然而,面对时人的非难和嘲笑,韩愈毫不动摇。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断壮大了古文运动的队伍。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甫□、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诸人注意汲取口语中的新鲜词汇,提炼为一种接*口语的新的书面语言

[阅读全文]...
  • 中唐诗歌

  • 唐诗
  •   中唐,一般指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发展到中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是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

      1.元结、顾况

      元结(约719年-772年),字次之。少不羁,年十七始折节读书。其创作继承了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乐府的创作理论,重视对现实的反映和规讽作用。如他在《箧中集序》提出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他的理论也成了诗歌理论的先声。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府》。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他的诗歌主张与元结相似,重视诗的讽喻作用。存诗不多,代表作《囝》。

      2.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唐大历至贞元年间,以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诗人所形成的创作风格。

      ①大历十才子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诗歌大多为题赠送别之作,多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虽有自己的特色,但艺术和思想深度不高。他们中较好的作品是卢纶的《塞下曲》和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②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文房。他以诗驰名上元、天宝年间,尤善五言,权德舆曾称其为“五言长城”。其诗受到的影响,多写山水隐逸闲情和贬谪飘零之感慨。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737年-792年),少时以三卫郎事明皇,晚年折节读书。他的创作深受的影响,冲和*淡,气貌高占。韦应物长于五言诗,他的五言古体和刘长卿的五言*体诗是中唐诗中的二绝。代表作《滁州西涧》。

      ③李益

      在大历诗坛,与大历十才子及刘、韦不同,李益因其边塞诗显得独树一帜。他曾居边塞十余年,故其诗多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对深受边戍之苦的战士的同情。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指的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崇尚奇崛怪异之美的一个诗歌流派。除韩、孟外,还有李贺、贾岛等诗人。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三:一是“不*则鸣”,二是“笔补造化”,指的是诗歌创作既要有创造性思维,又要在选择物象时力避流俗;三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这是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生三岁而孤,随兄贬官岭表,不久兄卒,由其嫂郑夫人抚育。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方面主张继承杜甫形式上的特点。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代表作《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六七岁时,即端序有法。曾隐居嵩山,两举进士,皆不第。其诗多“苦穷之句”。与韩愈并称“韩孟”,苏轼曾评价“郊寒岛瘦”,即指其诗“寒”的特点。代表作《》。

      4.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稍后于韩孟诗派崛起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元白诗派提倡写实、通俗,又被称为新乐府派。除元、白外,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张籍、王建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两千八百余首。生有夙慧。家境清贫。壮年苦读,入仕后本想建功立业,却屡遭贬谪。白居易提出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主张诗歌重写实,强调诗歌的讽喻作用。主要诗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以及《》。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是北魏昭成皇帝的后裔。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是终身诗友,两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乐府多为讽喻之作。其代表作《遣悲怀三首》、《连昌宫词》等。

      5.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后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白居易誉其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一名《刘梦得集》,存诗八百余首。刘禹锡诗风雄直劲健。他开创了通过咏物来寄托讽喻的先例,其在流放巴楚期间所写的乐府尤其值得注意。代表作《竹枝词》九首、《堤上行》三首以及《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入仕后接连被贬,他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十余首。集中五言古体最多,大都写自然的美。代表作《江雪》、《渔翁》。

[阅读全文]...
  •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

  • 诗人,时代
  •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

      中唐是唐诗分期之一。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你知道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唐诗人:

      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 籍、戴叔伦、顾 况

      初唐诗人:

      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杨炯、陈子昂、沈全期、王绩、李世民

      盛唐诗人:

      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崔颢、顾况、元结、刘长卿、岑参、邱为、高适、祖咏、王翰、钱起、綦毋潜、常建

      晚唐诗人:

      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

      中唐诗歌特点

      秉承着杜甫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唐早期的诗人元结、 頋况、戎昱和戴叔伦等人继续在诗歌中貶斥朝廷官吏,关注民生 疾苦。

      继盛唐的王维和孟浩然之后,中唐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刘长 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的传统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吟咏 山水,称道隐遠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主要诗人还 有元稹、张箝、王建等。

      韩愈、盂郊、贾岛、卢仝等人别为一派,作诗以奇绝险怪为傲, 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

      李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他也是 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拓展延伸】

      从唐传奇看中唐诗人的情感特征

      中唐贞元时期的诗人具有特殊的情感特征。这一时期的文人们一方面渴望改革弊政,振兴朝纲,使唐帝国中兴。于是产生了以诗歌讽喻朝政的艺术传统,白居易、元稹等人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以图干预政事。另一方经历了安史之乱,中唐帝国走了下坡路,诗人们的内心有了伤痛,便不再高歌理想,即便通过改革朝政也无法恢复盛世的强盛图景。加之中唐的党争之祸浇灭了有识之士的政治热情。诗人们既然不能够通过建立功业实现治国*天下的人生理想,于是逐渐由追求外在的功业转而追求内在的情感体验,由此产生了大量关于爱情的作品。在诗歌中有《长恨歌》、《琵琶行》、《悼亡诗》等,在小说中更有大量描写爱情的传奇。在这些爱情传奇小说可以集中反映中唐诗人独特的情感特征,即注重非理性、非道德、内倾化的情感体验。

      一、注重感性,排除理性

      唐人小说诗人中的爱情往往是非理性的,不需要进行理性的逻辑价值判断,直接通过直觉做出某种行为。因为不需要进行思考和判断,所以这种感性地、受直觉支配的感情往往能够在一瞬间形成,并且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再改变。这种感情具有主观性,是一种主体情感自觉的表现,是小说中主人公个体的情感表现,所以需要排斥功利性的价值判断。而这种非理性的爱情具有盲目性、痴迷性的特征,与功利目的无关,甚至可以为情牺牲一切。

      真正的爱情具有一种感性特征,表现在外首先就是一种盲目性和痴迷性。盲目性是指爱情中的主人公往往会受到异性某一种特征的吸引,从而忽视其他方面。而痴迷性就是指,爱情的盲目性更进一步发展,以至于忽视其他人的建议,一意孤行,以至于丧失了理智。唐人小说中的很多爱情故事都带有这种盲目性和痴迷性。

      唐人小说中爱情的建立往往不外乎两种因素,外在的才貌吸引。最能代表这种爱情的故事莫过于《霍小玉传》。霍小玉和李益初次见面的时候就建立在才貌相兼的吸引上:

      玉乃低鬟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在封建时代,青年男女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所以只能凭借第一印象判断爱情。有时候爱情的产生更加盲目和无法解释。如《任氏鳌贰T谡獠啃∷抵校男主人公郑子爱上了美丽的任氏。仅仅因为她的美貌,就可以忽略任氏身属教坊的低等社会地位,甚至异类狐精的身份。

      任氏侧身周旋于稠人中以避焉。郑子连呼前迫,方背立,以扇障其面,曰:“公知之,何相*焉?”郑子曰:“虽知之,何患?”对曰:“事可愧耻。难施面目。”郑子曰:“勤想如是,忍相弃乎?”对曰:“安敢弃也,惧公之见恶耳。”郑子发誓,词旨益切。任氏乃回眸去扇,光彩艳丽如初,谓郑子曰:“人间如某之比者非一,公自不识耳,无独怪也。”

      此时,郑子已经知道了任氏的狐精身份,不仅不恐惧,甚至主动追求,就是因为任氏“容色姝丽”。爱色之心胜过了一切,使郑子盲目地爱上了任氏。即便郑子无钱无势一无所有,而任氏也毫不计较,甘为外室情人,屡次帮助郑子,甚至“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这一切行为仅仅也是出于郑子对她的盲目的肯定和爱。

      正是因为唐人小说中的爱情具有盲目性、纯粹性,甚至能够为爱情牺牲一切,所以才看出唐人小说中描写的爱情更加复合爱情的本质,更加具有感性色彩,是主人公个体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注重感情,突破道德束缚

      唐人小说中爱情的感性特征不仅表现在排除了理智因素,而且还表现在不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上。*传统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观念要求情感的表达要温柔敦厚,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思想,情感要“中正*和”,“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也就是说情感要用礼义加以节制,不能过分。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这是孔子在《论语八佾》一篇中,这样评价《诗经关雎》的诗教观。孔子的诗教观固然有其春秋时代恢复周礼的思想背景,此后也一直被奉为国家官方统治思想,然而在思想活跃开放的唐代,这种官方思想似乎再不能作为统治思想,而束缚社会各阶层中作为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的人了。所以唐代爱情小说中的情感是感性的,摆脱了理性思考,不再受礼教规范的节制,变得更为大胆、开放、也更符合人性了。

      与《诗经关雎》不同,唐代爱情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热烈奔放,大胆追求自己所想,是付出行动的感情。相比之下,传统儒家思想中要求感情表达不能外露,要含蓄中庸。如孔子赞赏《关雎》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斥责郑卫之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如《狡童》、《子衿》、《将仲子》、《伯兮》、《溱洧》等。就是因为郑卫之声多为大胆直露追求爱情的情歌,不符合孔子温柔敦厚之说。而能体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美学观的《关雎》,恰恰讲述了一种没有付诸行动的爱情。无论诗中男主人公如何辗转反思,日思夜想,也是行动的矮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整首诗都在讲述一个青年男子对所爱慕女子的相思之情,以至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无论“琴瑟友之”,还是“钟鼓乐之”,都是这个男子心中的幻想,也就是说,他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追求行为,没有任何逾越礼义的行动,他的心中所想,也符合礼义的节制。这种没有行动的爱情表达非常符合封建儒家思想的规范,因此被奉为圭臬。

      而唐传奇中的爱情往往都付诸实际行动。如《离魂记》中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当他们的爱情受到封建家长的阻挠时,倩娘并没有仅限于闺中伤春悲秋怨天尤人,而是离开家庭,主动私奔王宙。尽管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用幻想中的身魂分离解释倩娘的私奔行为。但这正好说明了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人可以为了爱情做出多么大胆的行为。再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作为闺阁小姐,却能够突破自身礼教约束,月下私会张生。此外如《飞烟传》、《柳氏传》等都是如此,女主人公都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对真挚爱情的大胆追求。 不仅如此,而且即便是公子世子进行猎艳,往往也赤裸裸不加掩饰,甚至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风流韵事加以炫耀。如《霍小玉传》中的李益是个轻薄浪子,正如小说中所引“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年11月第一版42页)。他对霍小玉的感情是建立在色貌基础上的。虽有中宵之夜,“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的誓言,但面对现实中的婚姻时仍然毫不犹豫地遵从母命,牺牲了霍小玉的爱情,甚至“寂不知闻,欲断其望”。

      这些故事都说明男女情爱的问题,在社会上风气比较开放。可见,唐传奇中关于男女情爱的故事已经很少收到传统礼教地影响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付出行动,敢作敢为。甚至在唐人小说中,关于艳遇和婚外情的故事比比皆是。如《任氏传》、《李章武传》、《飞烟传》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恰恰说明,在思想观念中唐代文人将婚姻和爱情分开,从而更加追求纯粹的爱情。这种爱情脱离了现实中婚姻门阀制度的限制,脱离了社会等级的约束,更加从心而发,更加符合个体追求的'情欲需求。

      三、注重内倾化,而非求诸外

      真正的情感不仅仅排斥理性和不受道德观念约束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内倾化,非求诸外的特点追求。这种内倾化是指一种自我的情感满足,不受外界观念的干扰,而且不需要外界的肯定,甚至趋向于某一种程度的痴迷状态。唐人小说就具有这种情感特征。

      如唐人小说中的一个故事《催护》。催护举进士不中,偶遇城南女子,两厢属意。第二年清明复往扣门,门内无人,便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数日之后,催护再去城南,却发现女子“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这是一个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故事。虽然故事的题目为催护,但显然情感的主角是这位女子。女子爱上催护,不顾老父只有一女,因相思和错过的遗憾而亡。这显然是对内心真正情感的一种尊重和持守,只能顾及自我情感的满足,而无法估计外界的其他因素,更是一种对感情的极致的痴迷。值得注意的是,与明代传奇《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不同,催护故事中城南女子的因情而死,并不是因为外界封建礼教的阻挠,纯粹是因为对感情的求而不得。而催护到来,女子因此复活。这就用浪漫主义的方式更加说明唐人小说中浓厚深情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只诉诸主人公内心,与外界一切信息无关,体现出一种非求诸外的特点。

      与此类似的另一则故事是《流红记》。在这一故事中,这种内倾化,非求诸外的特点更加鲜明。《流红记》写儒生偶然拾到一枚从皇宫中顺着流水飘来的一片红叶,上面写着宫中女子题的一首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位儒生因此思念,精神损耗。旁边的朋友都笑他愚蠢,从现实角度劝他:

      子何愚如是也!彼书之者,无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也。子之愚,又可笑也。

      可是他却毫不为动,认为:“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于是回诗一首,仍然顺着流水传入宫内,希望题诗女子能够看到。后来机缘巧合,宫中有女子因罪被遣出宫,于v的朋友做媒,促成二人婚姻,才发现原来这位宫女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在这一故事中,儒生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听从朋友现实角度的劝诫,不再心存幻想,还是依从自己的内心情感指向,痴心不改。很显然,这位儒生听从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因此借御沟流水回诗,才有机会与宫中的女子借诗传情。至于后来宫中女子竟然收到了儒生的题诗,出宫后竟然能够在冥冥当中嫁给儒生,都具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这种浪漫主义因素也是内心情感指向的外化,而不受外界现实干扰的。此外还有很多唐人小说都体现出来这种内倾化,非求诸外的特点,如《裴航》、《定婚店》等。

      拓展阅读:唐诗宋词中的妙语之最

      最多的爱——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阅读全文]...
  • 中唐的诗人有哪些

  • 诗人
  • 中唐的诗人有哪些

      中唐是唐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唐的诗人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

      1、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与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2、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与“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与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4、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与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与“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与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5、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与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阅读全文]...
  • 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唐诗中秋节的古诗)

  • 中秋节,唐诗
  • 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微信“搜一搜”亚马逊Kindle,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佳节到了,小K给大家整理一些有关中秋的诗句,可以收藏一波。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苏轼《水调歌头》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阅读全文]...
  • 古诗中有夏的诗句

  • 古诗中有夏的诗句

      关于夏天的模样,在古人的诗词里,有急风骤雨的热烈奔放,有荷花云朵的温柔可爱,更有温柔缱绻的'情话。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2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2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

      2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9、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30、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32、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客中初夏》

      3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3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午睡起》

      36、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3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9、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40、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41、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42、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43、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4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46、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4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4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9、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阅读全文]...
  • 古诗中的月作文

  • 古诗中的月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中的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阅读全文]...
  • 古诗中的春作文

  • 古诗中的春作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临人间,带给人间温暖、诗意。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春天,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走进这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随意采撷几朵散发着诗意的.芬芳的咏春诗,慢慢品读,细细感受,不知不觉间,已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树上的桃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荡漾的春水,一群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争先恐后地跑到江水上,欢畅地游着。串串“嘎嘎嘎”的欢叫声在江的上空回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在那清澈的湖水边,有几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专心地梳妆。那一头碧绿的秀发,修长地垂在胸前,清风荡漾,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那便是伫立在河边的杨柳。春风这位发型师技术多么精湛啊!那细细的柳叶,那曼长披拂的柳条,都是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裁剪的。他给大地裁制出了一朵朵鲜红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借助柳树歌颂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到朋友家里做客,远远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园,一条绿色的小路弯弯着隐没在那道柴门后,初春的小草刚发嫩芽。抬眼望去,杏树的枝头,群花雀跃,你一朵我一堆的争着闹着,有的害羞,有的欢悦,也有慵懒的半开半闭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飘着,我不敢惊动这些春天的小精灵。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仿佛已和春天有了亲密的约定!

[阅读全文]...
  • 古诗中的春雨

  • 春雨
  •   在古代的中,诗人眼中的春雨又是那般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6、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朱熹《春日》

      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乐》

      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8、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

      1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2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2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2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2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轼《江南春》

      扩展阅读

      古诗中的春雨

      春天开始了。“沾衣欲湿”的蒙蒙杏花雨,激发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为春雨谱写岀许多华美的诗篇。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诗形象生动地绘制了一幅江南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如果说《清明》运用的是“工笔细描”,以鲜明真切传神的话,那么杜牧的另一首诗《江南春》,则以浪漫的手法恢宏的气势绘制出了另一幅春雨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莺啼鸟鸣于绿树红花之中,楼台园林,水村山郭笼罩在淡淡雨幕之中,莽莽苍苍,迷迷茫茫,再萎靡的心思也会宏大,再刚强的情志也会蜜软,读诗如同观赏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你心、你情、你衫都会被这“烟雨”沾湿。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诗人看来,春雨知晓时节, 善解人意,在人们急需的时候悄然而至,催发生机,滋润万物。诗人惊喜地彻夜难眠,唯愿春雨下个通宵,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春雨密密麻麻、飘飘洒洒,*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完全溶进了无限的夜色,江船上的渔火在广漠幽黑的春夜里更显得红亮耀眼。诗人目睹此景,欣慰地想到,天亮时盛开的娇艳欲滴、缤纷芳香的百花正是被这夜间的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帝都长安的大街,蒙蒙的小雨,雨丝轻细、柔和、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霏微细雨的滋养下,草色远远望去,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了,反而觉得失去了那绿色。这雨中春景,是多么美妙啊!

      苏轼的《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烟雨图。斜风细细,柳枝轻摆,好一个清爽的雨天。登上超然台远晀,只见护城河中碧水微微闪动,万千雨点落在上面,吹起千万朵小喇叭花。城内则繁花似锦,青砖绿瓦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如此美景,叫人怎舍轻易离去。

      同样的春雨,落在农人心头,却让他们欣喜不已。“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春雨像冬天的瑞雪一样,能使庄稼得到滋润。在农人的眼里,春雨自然就像油一样珍贵了;“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春雨帮助耕种,利于山林、山花的生长,丛花之外时时飞来一只鸥鸟。春雨让广袤的田野,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春雨鸣布谷,士膏三月足。举趾事兴耕,竟亩水云绿。”春雨叫醒了布谷鸟,浇灌了土地,人们开始耕田种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就要长出来了。春雨让农人的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和希望!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中的唐词 - 句子

古诗中的唐词 - 语录

古诗中的唐词 - 说说

古诗中的唐词 - 名言

古诗中的唐词 - 诗词

古诗中的唐词 - 祝福

古诗中的唐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含有丽萍的诗句 表达加油的诗句 形容荷花的美的诗句 赞美龙脊梯田的诗句 赞美刺猬的诗句 易字开头的诗句美好的 母子的诗句 写早晨的诗句 唐诗中秋的诗句 少说话的诗句 形容丰收喜悦的诗句 形容空旷寂静的诗句 冬夜下雨的诗句 给闺蜜的诗句 形容专业能力强的诗句 表达等我回来的诗句 因思念失眠的诗句 形容与家人离别的诗句 关于梦瑶的诗句 关于友情绝交的诗句 表达爱孩子之情的诗句 送给自己的生日诗句 早晨雾茫茫的诗句 形容榜样的古诗句 形容离多聚少的古诗句 赞美国庆节的诗句 爱惜粮食的诗句 与岳阳楼有关的诗句 赞美佛像的诗句 亲人生离死别的诗句 关于将军的爱情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