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关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李白江边续诗的故事

  • 李白,故事
  •   据传,李白十六岁时,就被乡人推举到本县(今四川省江油县)衙里去掌管文书了。在他做这小官时的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五月,县境内的陪江,河水忽然暴涨,冲毁了不少房屋良田。

      这时,有个本来就孤苦伶仃的姑娘,由于唯一的草房也被淹没,就投江自尽了。可是,知县杨天惠在这种情况下,却不顾灾民的苦难,反领着一班属员,去江边观赏水景,知道李白会写诗,还特意带了去。

      他们来到岸边的高坡上,忽然看见上游漂来一具*,被江边的芦苇卡住了。*面色如生,头发散乱,几条小鱼从她脸边一跃而过。杨知县看见此状,不但不马上派人打捞。反而播着几根胡子,琢磨出几句诗来。

      二八谁家女?鸟窥眉上翠,飘来传岸芦,鱼弄口旁朱。

      下面应该还有四句,可他再也想不出来了。一个老属吏却奉承说:“大人出口成章,即使司马相如在世,也得甘拜下风。”

      李白看见杨知县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心欣赏死者的“翠眉”、“朱口”,直觉得太可恶了多又听这老吏吹牛拍马,更要发呕。他便上前对杨知县说:“下面四句让我来续吧!”说罢就念了出来。

      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李白刚一念完,很多吏属都说续得好。杨知县知道这四句诗是说他象行为不轨、玩弄女性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青化作怒潮把他淹死,便狠狠瞪了众人一眼:“好,好什么!还不快滚下去!”

      李白知道这续诗惹了祸,不待杨知县下令,便弃职回宵莲乡去了。

[阅读全文]...
  • “诗仙”李白的故事

  • 李白,故事
  •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一、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二、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狞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三、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李白自然侍从同去,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歌颂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赏识。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谱人新曲歌唱。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四、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阅读全文]...
  • 唐诗李白的故事:李白出道之谜

  • 李白,唐诗,故事
  •   说到诗人,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白的,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出道之谜

      李白,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我想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大学。可能李白是我们阅读过,最多的一个诗人。特有很多的诗。大家都非常熟悉。比如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如说“*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这些诗都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我们读了这么多李白的诗,看上去好像对李白比较了解。所以我们会想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李白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他胖瘦啊,他高低啊,他脾气好坏啊,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文化程度啊?就会有这些问题。就好像要打听我们邻居的一个人一样,也这样一种亲切的感觉。

      解说:唐朝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从此,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逐渐被世人了解和熟悉。然而,李白一生最大的理想,并不是做诗。而是从政。这是为什么呢?这位才华出众的天才诗人,会筋力怎样的坎坷与沉浮。李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北京师范大学院副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李白出道之谜。

      康震:李白在当时,跟他同时代有一个人,叫魏颢。魏颢是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李白。他也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他就到处追李白。因为李白的行踪不定。后来就给他追到了。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诗文交给魏颢。可能是这么说的。小魏,你就帮我把这个诗文集整理整理。给我出版了吧。出版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是,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这个序流传下来了。在这篇序里边,他对李白的相貌,有那么一点点描述。他怎么说呢?他说这白这个人,“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酝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人长得眸子迥然,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有神。“哆”是哪个子?就是“哆嗦”的那个“哆”。“哆嗦”的“哆”,读duo的时候,是那个意思。可是它还有一个读音。就是读chi。读chi的时候,是什么意思?是张大嘴巴的意思。他这个意思就是当李白张嘴的时候,就像饿虎一样,人张嘴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愤怒的时候会吼叫,高兴的时候会大笑。也包括其他的什么感情状态。

      但是他意思就是什么呢?李白这个人眼睛很有神,而且发威的时候,那是有下山猛虎一样的这种气势。这是动态的一面。还有一面是什么呢?他说了后边这两句话。说“或时束带”。可有的时候,他穿得整齐点,腰里挣根带子。头上挣个头巾。“**酝籍”。看上去还像个知识分子,比较文静。这么一种评价。他因为是真的见过李白的。李白自己在诗文里边经常也说自己什么呢?说我“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他主要是要强调“心雄万夫”。但是,他个子不高。身不满七尺,我估计现在也就是一米七左右,找对象可能都有问题。别人也说他身不满七尺,所以我们说,李白仅仅从外形上来讲,从形态上来讲,他不是个高个儿,但是他眼睛有神。他神采非常飞扬。

      李白原来年轻的时候,见过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叫司马承祯。是道教界的一个领袖。当时李白很年轻啊,大概也就是二十岁左右。他见了这个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他有一个评价。说你是“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意思就是说你这个人长得天生就是道士。在道士这条路上,很有发展前途。也说明他气宇不凡。而且李白自己在给别人写的诗文里面,对自己也有一些评价。他说什么呢?说自己“以天为容,以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说什么呢?说我这个人长得以天为容,以道为貌。对别人从来不肯屈服,也不去求别人。这是说他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为什么要花一个篇幅,一开始说李白,在政治上的发展之前,先说他的容貌呢?这就是说这个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这个人是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台湾有一个著名的诗人我们都知道,叫。余光中在一首诗里写李白。说李白怎么样呢?说“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也就把李白给写神了。他写的就是李白的一个精神的内核。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写的是李白。写的不是。

      所以李白他的相貌,外貌、气质、个性,通过他的这个外表,我们阅读了之后,就能够感觉出来。

      解说:家境富裕,接受了良好教育的李白,自幼便显示出了在诗文创作上的超凡才华。在当时,李白的诗才,就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和推崇。而时至今日,李白流传至今的九百多首诗文中,有很多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李白也被*尊称为“诗仙”。与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并称唐代文学的“双子星座”。当然,后世的人喜爱李白,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奇绝无双的诗才,与奔放张扬的性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他的政治失意,带给*的反思与遐想。那么,名满天下的诗坛奇才,为什么在政治上失意重重,李白在政治上,难道真的是一个悲剧吗?

      康震:我们说要了解李白政治上的悲剧,可能主要还是要先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中国古代的文人都有理想,可是他的理想,跟我们现在人的理想不太一样。他会写诗,会写文章。可是当时没有中国作家协会。也没有什么文联。没有签约作家。有就好了,李白可以靠这个发财。当时的古代文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做官。官要做得越大越好,大到什么程度?要做宰相。李白也不例外。李白的理想也很大。同时也很简单。什么理想呢?他有俩理想。第一个,就是当宰相。他说什么?说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又说“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什么意思呢?我愿意做宰相,“申管、晏之谈”,就像春秋时候,那个管仲和晏婴一样。我要做皇帝的辅弼之臣,我做了这辅弼之臣,我能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呢?我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从此天下太*。这是第一个理想。这个理想非常大。

      第二个理想是什么呢?做皇帝的老师。他有一首诗里边说“秉烛唯须饮,投干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什么意思呢?我就是唐代的姜太公,只可惜,我在这钓了好长时间的鱼,唐代的周文王还没来。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姜太公,周文王是拿他当老师看的。对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讲,当宰相,做帝王师,比方说光绪皇帝,他的老师翁同龢。那就是作为一个一般的读书人来讲,你这一辈子,就算到最顶了。李白的理想就这么大。他理想大,实现理想的途径也很大。李白不愿意,先同科长做起,然后再做副处长,再做处长,然后副局长,再做局长。他不。他要做的是什么呢?“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也就是说,他要实现他的理想,就是从最底层的一个老百姓,突然就做宰相。这是富有传奇性的非同寻常的一种实现方式,所以李白从来不参加科举。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第一,他确实没有参加过任何科举的活动。参加过科举考试。第二,好像李白也从来没想过,比如说像有的人就发愁,成天琢磨这个事,怎么样才能考上科举,为这个也使一些手段。找一些人,求一些人,没有。李白不想这个事情。他想的是真正呢?像我这样有才华的人,像我这样特别卓越的人,不能走这个凡夫俗子的路。这么说起来的话,他要走什么路呢?他要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解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与录用人才的最重要制度。它诞生于隋朝,规范于唐朝。鼎盛于明朝,终结于清朝。而李白生活的盛唐时期,正是科举制度,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社会上大批出身于寒门的职业道德,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鲤鱼跳龙门”,走向仕途。可是,才华横溢的李白,却偏偏不走科举。他为什么这样与众不同呢?李白的所谓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到底会给他的命运带来什么改变呢?

      康震:李白他要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他有跨越式的发展思想。那他怎么跨越的呢?这也得有一些手段啊。李白有。他给别人写自我推荐信。其实这个自荐信,在唐代知识分子里都写。李白写的有他自己的特点。他一般怎么写呢?他一开始先介绍自己的生*。自我简介。他怎么介绍的呢?他说我是哪儿人,我是陇西成纪人。陇西,就是现在甘肃西部。我是陇西成纪人,我是谁的后代呢?我是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这个凉武昭王是谁呢?就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所谓的“五胡十六国”。其中有什么呢?西凉国。这西凉国的国王叫李暠。他说我就是这个李暠的后代。他为什么单说是李暠的后代。因为这李暠,就是李唐宗室皇室的祖先。他也姓李。他说我们都是本家。我也是李暠的后代。至于他真的是不是李暠的后代,只有李白自己最清楚。反正我是不清楚。他这实际上是自身其说的一种办法。就是抬高自己的身价。

      那当官的一看,他的自荐信,不管是真是假,起码辉煌的开头,能把对方先镇震住。这也是当时,但凡那些姓李的那些知识分子,都喜欢使用这种手段。就是老跟皇上攀亲。

      这自荐信里边,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写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比如说李白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跟朋友在深山老林里边,养了数以千计的鸟。而且这些都是什么鸟?都是奇禽。很奇怪的鸟。他把这些鸟驯养得都很好。驯养到什么程度呢?巴掌一伸,这些鸟就停在他手上。洋鸟的。其实你说他是真的为了养鸟吗?不是。他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一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就是这么怪,就是引起你的注意。真的有人注意他,当地的太守,觉得他是个奇才,就去请他,请他出来做官。李白说我不去。他说这叫什么呢?这叫“养高忘机,不屈之迹。”就是说你叫我来,我还不去呢?我不稀罕你。这就名声更大了。这么有才华的深,这么特立独行的人,还不愿意做官。这个品德是很高尚的。这是他说他第一个电。

      他还有什么优点啊?说自己在扬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万块钱。当然不是三十万人民币了。他干嘛花这么多钱啊?他说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救济那些落魄不得志的年轻人身上。这是什么优点?“倾财好施”。就是视金钱若粪土。特别乐善好施。这是他第二个优点。

      第三个优点,也比较重要。叫什么呢?叫“存交重义”。就是够朋友。他举个例子,说自己有一个朋友,跟自己一起,在洞庭湖上游览。结果这个朋友突然得了急病去世了。去世了怎么办呢?他就到处借钱,把这个朋友暂时先安葬在洞庭湖边上。过了好些年之后,他又回来为这个朋友迁葬。把这个朋友的尸骨。从坟墓里边弄出来之后,装在口袋里面,自己背着,背到这个朋友的家乡去,然后给他葬在家乡。他说这个我够朋友。这说明什么?我义气。这是他第三个优点。

      他就是前面先说自己身世不凡。再说自己行为不凡。然后中间有一小段,得说那当官的不凡。他给人家写自荐信啊,他得夸对方。夸完了以后,到结尾的地方,口气就全变了。口气为什么变呢?比如说他给当时安州,就是现在湖北省的安陆县。安州长史,相当于安陆县的副*,写的一封自荐信的结尾,口气就不一样了。他说什么呢?说“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写得挺长,什么意思啊?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前面给你说了那么多好话,我推荐我自己。如果你在我跟前,还耀武扬威的,还不吃我这一套,不拿我当回事,那对不起,我还是很有礼貌的。他说什么呢?说“再拜而去,膝行于前。”就是我在您跟前作个揖,我再给您拜一拜,表示最后的礼貌。然后我就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去哪儿呢?“西入秦海,一观国风。”“西入秦海”指的什么意思?就是到长安。首都长安去,寻找我的政治机会。那对不起,我就永远不会再跟您简便。这个意思说俗点,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是你知道他这个信是写给对方,人家还没有给他办事呢,他就这么威胁人家。这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现在说这个人也狂了。其实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一种总的精神状态。它里边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很重要。就是说说什么呢?“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用的是冯谖的典故。春酒战国的时候,有所谓战国四公子。其中有一个人叫孟尝君。这个人喜欢什么呢?招致天下名士,养了三千门客。这三门客里边有等级。有高级门客,有中级门客,有低级门客。这个冯谖拿着一把破剑,穿得破破烂烂的,来投奔这个孟尝君。孟尝君一看,这个人这个样子,下等门客。结果冯谖抱着这把破剑,弹着那个剑唱啊。第一天唱什么呢?宝剑宝剑,咱们回家。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肉吃。有关人士反映给孟尝君。他要肉吃。是不是还有点本事啊。行,给他。吃肉吃了几天。又弹宝剑。说什么呢?说宝剑宝剑咱们回家。为什么呢?出门没有奔驰车。没有车马。一反映,孟尝君说这个肯定有内秀。给他奔驰。有奔驰车了。又弹,第三又弹,说宝剑宝剑咱们回家。这次说什么呢?说没有人奉养家中的老母亲。孟尝君一听,这个人肯定有奇才。所以用了一笔钱,把他的老母亲给安置好了。这回他不弹了。我们都知道,后来冯谖在孟尝君最关键的时刻,帮了他很大的忙。可以说挽救了孟尝君的政治生命。

      解说: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冯谖归附孟尝君之后,激孟尝君的名义,在孟尝君的封地,为其赢得当地人的民心。后来,齐王听信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到了齐王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去。政治上失意的孟尝君,在封地却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欢迎。此时,众多的门客,离孟尝君而去,只有冯谖一直跟随着他。并且以“狡兔三窟”的做法,让孟尝君重新获得了齐王的信任。最后为相数十年,而相安无事。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成为人们千古流传的美谈。

      康震:(李白)他用冯谖实际上就是做比喻。就是我拿着我这把剑,我还就不信,没有个地方弹,没有个地方听。他就有这个自信。其实要说,写这种自荐信,也不是李白自己的发明创造。关键是李白的这些自荐信,代表了当时盛唐是,那批知识分子普遍的一个精神面貌。什么精神面貌呢?就是我求你的时候,权宜之计。我说点软话,我说点权宜之计的话。但是你要说安全使我的人格屈服,来求你做事,那绝对办不到。归根到底,就是说他说软话,说权宜之计的话的目的是什么呢?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盛唐时代的,有时代的性格。知识分子的身上,反映的是时代的性格。李白是他们里面,最典型的一个代表。

      解说:李白就是李白,他总是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挥洒自如。当然,这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关。也与他远大的志向有关。还与他无人可比的文学才华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与他心中的政治神话有关。这个政治神话是,李白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超一流的天才诗人,而且是一个超一流的大政治家。所以,李白他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神话。公元742年,游历多年的李白,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实现政治神话的机会。他的梦想,似乎就要变成现实了。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康震:李白他不是说,他自己要想当作家的。他不是靠这个吃饭的。归根结蒂,他有这么高的文学才华,这才华对他来说,是要干嘛呢?是作为一个,成为一个政治家的敲门砖。因为他诗*得好。名誉不满天下。他靠这个东西,是要为自己进身仕宦,当一块敲门砖。所以李白成天就有这样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皇帝才能来找他。像周文王来找姜太公一样。他觉得,如果做了宰相,唐代的历史,就在他的手中翻开新的一页。他天天在做这样的梦,这种梦等了很长时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给他等来一个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呢?唐玄宗的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这一年李白多大?四十二岁。唐玄宗下了个诏书。这个诏书是什么内容呢?说“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翻译成白话文什么意思?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是个布衣,是个老百姓,做过官没有。还是说现在已经是,国家的一级官员,只要你精通儒学,或者精通文章,或者是你一技之长。总而言之,你是个有用的人。你所在的当地*,都可以把你推荐。

      唐代的时候,皇帝经常下这样的诏书。这是求贤如渴,这是一种表现。关键在于,下了诏书以后,没人推荐你,还等于没用。李白,从二十五岁离开四川,他自己的家乡,一直大现在四十多岁,这十来年他在忙什么呢?他只在忙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能找着一个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现在,谁来推荐他呢?他找的这个人是谁呢?我们说他找着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是跟唐玄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她是谁啊?就是唐玄宗的**,他这个**叫玉真公主。很奇怪。这个玉真公主跟李白能有什么关系?我们说玉真公主,她主要是因为他她是个道士。玉真公主原来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她做着公主做得好好的。可是她喜欢,他也崇信道教,她就要求出家。她做了道士以后,唐玄宗给她在长安的皇宫里面,修了一座道观,在别的地方也有她的道观。大家说公主出家,这不是有问题吗?其实在唐代,王公贵族出家做道士,做僧人的非常多。这主要是跟唐代社会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王朝以后,为了要能够,巩固他的*,为了要能够使得他的统治在文化上得到中原地区的认同。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就把老子李耳,说是自己的祖先。他说李耳是自己的祖先。然后又把当时思想文化界里面的各种潮流,做了一个排行榜。做了一个什么排行榜呢?道教,或者道家,还有儒家。还有什么呢?佛教。这三家他做了一个排序。他把道排在第一。把儒排在第二。把佛排在第三。其实这个东西排不排,该发展什么作用它还发挥什么作用。但就说明他重视什么呢?他重视这个道教,重视道家的思想。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们的祖宗。这是他们的家业。他用这个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科举里边也有考道举的。也优越性,从考试制度上来讲,从国家的政策上来讲,对于道教、道家的思想都有倾向。这样一来,道士在当时就很吃香。其实当时有很多著名的道士都政治化,他们跟宫廷里面的人物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皇帝跟这些人建立联系,主要是出于什么目的?

      第一,长生不老。跟他们炼丹啊,讲道啊。但有时候也问他们一些政治上的事情。比如究竟应该怎么样治理国家,有的道士可能就说无为而治。等等。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道教界和政界,建立了很密切的关系。我前面刚才讲了司马承祯,这个人就很厉害。他跟谁呢?跟唐玄宗,跟唐睿宗,跟武则天这三朝的皇帝,都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说玉真公主,她出家做道士,之所以能跟李白搭上界,就是因为李白也是一个道教中人。

      解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多元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其他的各种文化思潮与流派。都得到了空前的交流与发展。当时,具有“国教”性质的道教,自然当仁不让。在唐朝的皇家与民间,大行其道。而身为诗人的李白,与道教会有什么样的渊源呢?他为什么也会是一个道教中人呢?而他与道教的这种联系,对他从政会有什么帮助呢?

      康震:但是李白怎么好好的,也成了道教中人呢?这里边就还有一个人。很重要。这个人如果我们不知道,那李白跟玉真公主还是没法认识。因为他们俩差距离得太远。这个人是谁啊?这个人叫元丹丘。大家可能觉得这元丹丘是个什么人呢?这个人我们肯定不知道。但是有一首诗我们知道。李白写的《》。其中有两句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这个“丹丘生”就是元丹丘。这是李白的一个老朋友了。李白有一首诗里边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我们俩交往多少年,三十年。这三十年里边,我们的命运有好有坏的时候,但是我们一直是同命运、共呼吸。这两个人关系特别铁。元丹丘是正宗的道教里边的人物。他是个道士。李白曾经得到他的推荐,才见到那谁呢?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骨”,谁推荐的?就是这个元丹丘给他推荐的。这个元丹丘,跟玉真公主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关系太大了。所以我跟你说,当时做道士也不容易。你要是天天在家里边炼丹,那永远你都是个穷酸道士,没人会注意你。

      当时无论是道士,还是和尚,更不用说知识分子。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跟皇帝,能够跟王室的宗亲,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联系一建立,对自己本门本教的发展,作用就非常大了。元丹丘跟玉真公主,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呢?通过一个例子能看出来。玉真公主不是做道士吗?她做道士也得加强自己的修养。经常也出去学*学*。她有一次就外出学*,到哪儿去了呢?谯郡真源宫。谯郡是哪儿呢?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境内。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一座道观叫真源宫。她到这个真源宫,去接受道教的培训。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受道教的培训,经常充实自己。很有可能元丹丘,就陪着玉真公主一起去的。为什么呢?因为玉真公主从那儿回到长安以后,就立了一块碑。这碑是谁立的呢?就是元丹丘立夏。他立了这么一通碑,这个碑文上记载的是什么事呢?就是玉真公主,这次到真源宫接受道教培训,和教育的整个的经过的。这样的一个任务,落到元丹丘的身上,这是不同寻常的。我们现在在推测,就是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我们可以推测。元丹丘和李白,三十多年的好朋友。当然写那个诗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搁现在来讲,四十二岁,也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以这样的交情,以李白在政治上的渴望,以元丹丘和宫廷中间人物密切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跟元丹丘不只一次地唠叨过,他自己想要进长安,想要见皇帝,想要图谋政治上发达这种愿望。应该说他们两个人,“荣枯同所欢”。关系这么密切。在这方面的交流,是必然的。好了。元丹丘接触玉真公主之后,也许就是在这次过程当中,向玉真公主推荐了李白。

      第一,李白的诗文写得很好,第二他本来就是道教界的人物。第三,这个人如果你推荐给皇上,肯定能够佐佑王化。肯定能润色鸿业。这些理由都是推测。因为史料里头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这是符合逻辑的。

      其实要说这个李白跟玉真公主,还真有点关系。什么关系呢?就是在早先李白也来过一次长安。那是什么时候?那唐玄宗的开元十九年。当时的李白,才刚三十岁出头。他那次来干什么呢?跟这次目的一样,第二次进长安一样,也是想干什么?图谋政治上的发达。可是那次比较倒霉,因为什么呢?那时候年岁还轻。写的诗文虽然小有名气,但是名气还没有现在这样大。他到长安之后,先找了一个人。李白找的这些人,你注意,都挺关键的。找的是谁啊?玉真公主他没着。他找着唐玄宗的一个女婿,就是他的驸马,叫什么?叫张垍。张垍是当时唐代宰相张说之的儿子。宰相的儿子,皇上的女婿,那简直是权倾朝野啊。玉真公主,就等于是他的姑姑。李白就找了张垍,因为张垍当时在文人里面名气很大。可是张垍人品很坏。就没想要帮李白。他把李白安排在一个地方住下来,这是个什么地方?就是离首都长安,有一百多里地,有一个楼观台。楼观台据传是当年老子讲道的地方。怎么安排到那儿呢?我刚才说了,唐玄宗给玉真公主修了很多道观,这就是其中的一处,叫做别馆。、储光羲,盛唐的很多诗人,他们的诗里边,都曾经反映过,说自己到过这个地方。可见玉真公主跟当时的一大批文人,交往都很密切。张垍就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姑姑回头来了,她肯定能进你。

      李白在这个地方等了好几个月。用我们的话说,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见着玉真公主。等到他再回答长安,也再没找到张垍。这一次就算失败了。但是他当时留下了两首诗。从他这诗里边我们看出什么?当时正值秋雨连绵。这房子里头空无一人。灶台上也是很冰冷。器具上都是苔藓,吃饭都是大问题。道路很泥泞,他当时都没法从这儿出来。这次很失败。很巧的是,那诗里边也提到了冯谖。可是,那个冯谖,就是把宝剑弹断了,都没有人给他送肉来。他当时写了一首诗,叫《玉真仙人词》。

      解说:《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康震:很显然,这首诗是献给谁的呢?献给玉真公主的。但当时没见到。我们再做一个河西的推测,也许在第二次的时候,这《玉真仙人词》被玉真公主看到了。虽然上次没见着玉真公主本人,多多少少也算是李白做过一次徒劳的努力。有点缘分。玉真公主就给她的哥哥唐玄宗推荐了李白。我们说整个过程,李白在政治上,在仕途上第一次成功的冲击,就这么就完成了。可是这里边有个问题,就是大家说,这么件大的事,让你说得这么复杂,你们这搞研究工作的,也太费劲了。这不是我们费劲,是李白自己造的麻烦。为什么呢?李白自己在诗文里面,从来不说是谁推荐的他。不提。他老说什么呢?说自己“久在草泽之间,诗文名动京师”。“一朝”,就有老百姓直接见了皇帝了。他就是说自己名气太大了。他为什么不愿意说?我们说想他有两个原因他不愿意说。

      第一,他这次见皇帝,走的是一个后门,是谁的后门?是元丹丘的后门。元丹丘是什么人?是个道士。李白是要在政治上发达的。可他走的后门,是道士的后门。这说出去确实不大光彩。问题还不带这儿,问题是道士后边又走了一个后门,是谁呢?是裙带关系。是公主的后门。这个说出去,像李白这么自尊心强的人,我觉得有点困难。所以从来不提。他不提,别人帮他提。左提右提,前提后提,大家就胡乱猜。这些年,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才慢慢地把视线集中到元丹丘身上。才集中到玉真公主的身上。众说纷纭的情况才集中在这儿。可是其实李白这个担忧完全是多余。为什么呢?他比起王维来讲,他好得多。王维的出道比他还不如。怎么还比他不如呢?王维精通音乐,善于弹奏音乐。好,他当时认识歧王。歧王说是我带你去见我姑姑。他姑姑是谁啊?安乐公主。安乐公主喜欢听音乐。然后他就把王维打扮成一个什么呢?小提琴手。我们现在这样想,反正是弹奏音乐的。他有个音乐班子,就让王维混在这里边。他姑姑来了以后,听音乐的时候,也许是让王维来了一个独奏,不管怎么说,就是听到王维演奏之后,安乐公主觉得非常赏识。在这种情况下,歧王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姑姑。第二年,王维就中了进士。

      你要这么说的话,王维更没法说了。所以我们说,不管横说起来竖说,李白总算是通过各种渠道,进了长安。也就是说,这一下,甭管他是什么渠道。他的结果是他可以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了。他来到了唐玄宗的身边。可是他在唐安到底干了些什么?他的效果又怎么样。这个可就得在下一讲讲了。我们下一讲就要再接着讲,李白待诏翰林的一些故事。今天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阅读全文]...
  • 李白古诗

  • 李白,古诗文
  • 李白古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阅读全文]...
  • 高力士给李白脱靴的故事

  • 李白,故事
  •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

      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

      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

      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

      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

      高力士*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阅读全文]...
  • 李白小故事3则

  • 李白
  •   1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3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诗圣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价。李白的诗存世900余首,收录在《李太白集》。

      李白五岁诵六甲(道家数术历算),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

      说也奇怪,打这之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最终成为一个才华横溢、举世闻名的诗人,至今他的许多著名诗篇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阅读全文]...
  • 李白写的古诗

  • 李白,古诗文
  • 李白写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写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阅读全文]...
  • 李白的古诗大全

  • 李白
  • 李白的古诗大全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8、《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9、《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阅读全文]...
  • 藏在古诗里的故事

  • 故事
  • 藏在古诗里的故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古诗,大家一定都读过吧?也许你们并不知道,这首诗里还藏着一段故事呢!

      公元763年的一个春日,杜甫坐在书桌旁读书吟诗,思乡之情忽然被勾起。他喃喃地说:“唉,安史之乱什么时候才能*息呢?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想到这里,杜甫心生忧伤,便带着妻儿上街散心。

      走上大街后,杜甫发现人们个个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正当杜甫纳闷之时,他的儿子发现了一张告示,看完后大声喊道:“唐王朝军队收复了蓟北!安史之乱*息了!天下太*了!”杜甫听完,喜极而泣,泪水打湿了衣裳。他猛然回头一看,妻子和儿子也一扫往日愁容,喜笑颜开。

      杜甫带着妻儿回家,胡乱把诗书收拾了一下,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他一边放声歌唱,一边大口喝酒,心想:大好春光,阳光明媚,我应该尽快回到故乡。于是他取出地图,小心翼翼地铺张开来,和妻子计划起返乡的行程。

      很快,他们一家人便踏上了归乡的路程。一路上,风景秀丽。天是明净无比的蔚蓝色,嵌着丝丝如絮的白云;水是清澈透明的碧绿色,船行之处漾起层层碧波……在这春天美丽景物的陪伴下,杜甫一家纵情高歌,畅饮美酒,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突然,杜甫诗性大发,随口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阅读全文]...
  • 关于李白的古诗

  • 李白
  • 关于李白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白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送友人

      李白〔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清*调·其一

      李白〔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句子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语录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说说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名言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诗词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祝福

关于李白的古诗故事大全 - 心语

推荐词条

舍不得爱人离开的句子 赞美花朵绽放的句子 素质的句子 高温坚持工作的句子 暗示想脱单的句子 关于大理的句子 好心情从早上开始句子 关于辩论赛的句子 描写小池塘的句子 描写大海的句子优美 形容大衣的句子 让男人内疚的句子 心累伤感的句子 问号句子大全 心被融化了的句子 关于人间真情的句子 碰撞的优美句子 下雨天表达心情的句子 豪横句子 描写春天的微信句子 让女人感动流泪的句子 形容人不懂感恩的句子 描写走夜路的句子 关于月亮的爱情句子 青春岁月的句子 远离是非的句子 匠心的句子 清凉一夏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智的句子 关于读书的幽默句子 夏天描写太阳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