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关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 古诗文
  •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既然《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篇幅颇长,又多长短句,是否被乐府机关被之管弦?在我看来,此歌是能够入乐演唱的。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木兰诗木兰形象特点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做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

      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的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木兰诗》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它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女英雄形象。作品着力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热爱家乡的*民愿望。从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木兰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女子,为了保存父老,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两千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这一行为是何等大胆,她抛弃儿女情长,越过重重关山,勇敢地来到前线,这与*古代女子“绣花楼上,足不出户”形成鲜明对比,她身经百战,历时十年,打败敌人凯旋归来,直到这时同伴才发现她是女郎,经过战争的磨练,从一个普通姑娘成为一个坚强无畏的将军。但她功成不求赏赐,只愿回家与亲人团聚,恢复她当年“当户织”的劳动生活。文章通过木兰织布时“唯闻女叹息”的异乎寻常的情态描写;通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旅途思亲的刻画;通过还乡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一系列行动,细腻而真实地揭示了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总之,文章塑造了一个聪明果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花木兰形象及《木兰诗》主题再探讨

      首先,从《木兰诗》的产生背景来看,孝道思想的失落是再造孝女形象的创作动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杰出代表,最早见于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据此推算其产生的时代不晚于陈代。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来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孝道”思想被大大地削弱。许多人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纷纷斩断六根,出家为僧。在儒家思想看来,“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孝和儒家思想的这种冲突,在民族关系复杂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激烈,因此通过塑造“木兰”这一孝女的形象来改变世风,向世人召唤失落的孝道思想,也许便是作者创作《木兰诗》的意图和动机。

      第二,从木兰代父从军的动机来看,木兰是为了替父分忧,而不是主动为国出征。诗歌一开始就说木兰停机叹息,叹息的原因不是为少女闺房私事,而是由于父亲被点名出征的事情。由于父亲年纪大了,又没有大儿子,所以她毅然从军是为了替父分忧,尽一份女儿的`孝道责任。

      第三,从出征途中对爷娘的思念来看,木兰更表现出一个孝女的角色,而不是什么“英雄”形象。诗歌第三节,反复渲染出征途中木兰对爷娘的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正充分表现了作为一个孝女对父母的挂念之情,而英雄往往不会如此儿女情长,相反的,他们大都以精忠报国为己任,舍小家而保大家。

      第四,从辞赏还乡这一动人情节来看,木兰是一个不慕英雄之名,只为父母尽孝的孝女。诗歌的第五节描写木兰得胜归来,立了许多战功却不愿接受可汗的封赏,而只愿回故乡见爷娘。这说明木兰是用自己的行为替父亲建立功勋,为父亲赢得美名,而不愿以英雄的身份面世。她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尽早回家见爷娘,以尽孝心,诗歌至此即将达到高潮,于是出现了第六节全家人热烈欢迎木兰还乡以及木兰还乡后梳装打扮的铺排描写。在热烈的气氛中,在欢快的节奏里,我们不难感受到木兰和家人团聚的愉快心情和还“我”女儿面目时的喜悦。可见,木兰出征不为征战,不为功名,只为替父分忧。既然木兰本人也不图英雄之名,我们又何必给她冠以巾帼英雄的称号呢?

      这是一首叙事诗,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女英雄形象,这是长期以来的共识。但是从形象塑造来看,做一番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木兰代夫从军,并非出于保家卫国;相反,从始至终,木兰日夜思念父母,只盼早日归来。再从情节叙述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关于战争的描写,诗中也只寥寥几笔,一略而过。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木兰是作者心目中践行“孝道”的榜样。作者大概想借助这一人物形象,劝喻世人孝敬父母,关爱家庭,为家庭承担其应负的责任。通过对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题并非教材的简单处理,而是呼唤孝道重归,人文苏醒。

      叙事诗塑造形象,目的是通过人物来传达和寄寓思想情感的。不从这一点出发,对于作品主题的把握就会流于空泛,失之偏颇。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 古诗文
  •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诗句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按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就错了,这里用的正是互文的手法,四旬都各自省略了一部分内容,而只写出其中的一部分。把四句合起来理解,那么就是“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而“东西南北市”正是“各处的市场”,“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就可省略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四个句子可以合起来理解为在“各处的市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就准确地表达出木兰出征前到处购置必需品的忙乱场面,而如果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就很机械,同时也不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旬中的“开门”、“坐床”都是动作行为,但是木兰回家后不大可能只开东阁的门,只坐西阁的床,而是在这里形容木兰回到家后的兴奋的心情,把自己的房间都要打开看看,自己的所有的床都要坐坐,这样理解这两旬诗才合理,那么这两旬就应该这样整合;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我东阁西阁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同样,此句不能按字面来理解,需要重新组合后才符合旬义,即改成“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为什么呢?因为“当窗理云鬓”本身是说不通的,实际是镜子本来是放在靠*窗户的位置,那么照镜子的时候正是面对窗户,为了诗句不重复,所以成了这样的句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的的特点就是把本来用一句话就可表达明白的内容分成两旬或几旬来表达,看似罗嗦,但是这种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歌当中,诗歌的语言比较特殊,要求句子整齐对称,避免重复,所以可能一首诗中会出现较多的互文手法,而互文的修辞效果也正体现在这里,那就是使得句子整齐对称,不会出现重复,同时也令人耐人寻味。

      修辞手法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10]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拓展内容: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

[阅读全文]...
  •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木兰诗的修辞手法互文: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既然《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篇幅颇长,又多长短句,是否被乐府机关被之管弦?在我看来,此歌是能够入乐演唱的。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木兰诗木兰形象特点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做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

      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的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木兰诗》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它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女英雄形象。作品着力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热爱家乡的*民愿望。从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木兰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女子,为了保存父老,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两千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这一行为是何等大胆,她抛弃儿女情长,越过重重关山,勇敢地来到前线,这与中国古代女子“绣花楼上,足不出户”形成鲜明对比,她身经百战,历时十年,打败敌人凯旋归来,直到这时同伴才发现她是女郎,经过战争的磨练,从一个普通姑娘成为一个坚强无畏的将军。但她功成不求赏赐,只愿回家与亲人团聚,恢复她当年“当户织”的劳动生活。文章通过木兰织布时“唯闻女叹息”的异乎寻常的情态描写;通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旅途思亲的刻画;通过还乡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一系列行动,细腻而真实地揭示了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总之,文章塑造了一个聪明果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花木兰形象及《木兰诗》主题再探讨

      首先,从《木兰诗》的产生背景来看,孝道思想的失落是再造孝女形象的创作动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杰出代表,最早见于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据此推算其产生的时代不晚于陈代。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来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孝道”思想被大大地削弱。许多人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纷纷斩断六根,出家为僧。在儒家思想看来,“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孝和儒家思想的这种冲突,在民族关系复杂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激烈,因此通过塑造“木兰”这一孝女的形象来改变世风,向世人召唤失落的孝道思想,也许便是作者创作《木兰诗》的意图和动机。

      第二,从木兰代父从军的动机来看,木兰是为了替父分忧,而不是主动为国出征。诗歌一开始就说木兰停机叹息,叹息的原因不是为少女闺房私事,而是由于父亲被点名出征的事情。由于父亲年纪大了,又没有大儿子,所以她毅然从军是为了替父分忧,尽一份女儿的`孝道责任。

      第三,从出征途中对爷娘的思念来看,木兰更表现出一个孝女的角色,而不是什么“英雄”形象。诗歌第三节,反复渲染出征途中木兰对爷娘的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正充分表现了作为一个孝女对父母的挂念之情,而英雄往往不会如此儿女情长,相反的,他们大都以精忠报国为己任,舍小家而保大家。

      第四,从辞赏还乡这一动人情节来看,木兰是一个不慕英雄之名,只为父母尽孝的孝女。诗歌的第五节描写木兰得胜归来,立了许多战功却不愿接受可汗的封赏,而只愿回故乡见爷娘。这说明木兰是用自己的行为替父亲建立功勋,为父亲赢得美名,而不愿以英雄的身份面世。她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尽早回家见爷娘,以尽孝心,诗歌至此即将达到*,于是出现了第六节全家人热烈欢迎木兰还乡以及木兰还乡后梳装打扮的铺排描写。在热烈的气氛中,在欢快的节奏里,我们不难感受到木兰和家人团聚的愉快心情和还“我”女儿面目时的喜悦。可见,木兰出征不为征战,不为功名,只为替父分忧。既然木兰本人也不图英雄之名,我们又何必给她冠以巾帼英雄的称号呢?

      这是一首叙事诗,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女英雄形象,这是长期以来的共识。但是从形象塑造来看,做一番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木兰代夫从军,并非出于保家卫国;相反,从始至终,木兰日夜思念父母,只盼早日归来。再从情节叙述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关于战争的描写,诗中也只寥寥几笔,一略而过。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木兰是作者心目中践行“孝道”的榜样。作者大概想借助这一人物形象,劝喻世人孝敬父母,关爱家庭,为家庭承担其应负的责任。通过对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题并非教材的简单处理,而是呼唤孝道重归,人文苏醒。

      叙事诗塑造形象,目的是通过人物来传达和寄寓思想情感的。不从这一点出发,对于作品主题的把握就会流于空泛,失之偏颇。

[阅读全文]...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 古诗文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阅读全文]...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

  • 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以下是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欢迎大家参阅!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此4处中每句均互相呼应和补充,上文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

      第一句,并不是只在东市买骏马……,而是到东、西、南、北的市场去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第二句则应理解为打开东阁的门,在床上坐坐;打开西阁的门,在床上坐坐。

      第三句则应该理解为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第四句应当理解为“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而不能说“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

      木兰诗文言文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文言文翻译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阅读全文]...
  • 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3、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7、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8、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9、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0、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11、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小红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长的山村。

    12、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3、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4、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15、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6、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18、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19、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20、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1、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22、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23、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24、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反复想,反复想,终于有了答案,不放弃!

    25、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26、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7、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8、啊!大家都愉快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29、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30、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3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3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4、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3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6、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37、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9、*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40、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41、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4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3、你永远寓居在太阳升起的处所,你永远栖身在人民心里

    44、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45、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46、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47、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8、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9、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50、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阅读全文]...
  •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 古诗文
  •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精选85句)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比喻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1、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2、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2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4、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8、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9、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阅读全文]...
  •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   导语: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1、《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静。

      2、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阅读全文]...
  • 修辞手法的句子_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 经典
  •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3、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7、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8、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9、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0、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11、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小红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长的山村。

    12、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3、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4、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15、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6、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18、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19、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20、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1、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22、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23、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24、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反复想,反复想,终于有了答案,不放弃!

    25、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26、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7、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8、啊!大家都愉快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29、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30、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3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3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4、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3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6、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37、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9、*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40、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41、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4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3、你永远寓居在太阳升起的处所,你永远栖身在人民心里

    44、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45、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46、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47、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8、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9、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50、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5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句子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语录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说说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名言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诗词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祝福

含有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关中腊八节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七首古诗 中华古诗文的魅力 古诗里有忆字的题目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 古诗的幽默小故事 62个字的古诗词 表现很爱自己妻子的古诗词 描写树木的古诗加题目 忆乡的古诗 古诗带有春的古诗 最好背的是好背古诗 七十五描写冬天的古诗 天聪的古诗 冬天喝茶的古诗 有关小雪相思的古诗 敕勒歌古诗的多音字 读古诗的时候要停顿 京师得家书古诗的大意 朴实无华的古诗词 每天练字可以写的古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的 舒事的古诗 左宗棠写新疆的古诗 描写桂花气味的古诗 古诗鹿柴中的柴读音 失去才珍惜的古诗词 关于寻求知识的古诗 187字的古诗 适合女生名字的古诗文 写子规的古诗全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