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奸臣当到的古诗 >

奸臣当到的古诗

关于奸臣当到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奸臣当到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奸臣当到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名含有奸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奸字的诗词

  • 辨奸论

    苏洵〔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张咏察奸

    佚名〔唐代〕

      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

      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 , 俱刑于市。

    奸老革

    李东阳〔明代〕

    奸老革,天下宁有许多贼?潼关以东大有人,悔不尽杀江都民。

    民不欲多多即乱,安得龙舟数千夫八万。君不见江都城外入图侬,那能更到丹阳宫。

    题养正图六十首 其二十七 旌贤去奸

    弘历〔清代〕

    委政国未治,宁无蔽下情。毁誉防左右,实迹使按行。

    烹阿封即墨,齐威信英明。

    感浙人某劾权奸事

    曹家达〔清代〕

    珍惜身名亦自贤,升沉何必问天渊。黄河止浊无馀策,白雪哀歌有独弦。

    安得赵张威北使,枉将田宅咎东迁。自来卖国多谗殄,谁破中朝鹿马奸。

    奸老革

    李东阳〔明代〕

    奸老革天下,宁有多许贼?潼关以东大有人,悔不尽杀江都民。民不欲多多即乱,安得龙舟数千夫八万。君不见江都城外人图侬,那能更到丹阳宫。

    诛奸

    方一夔〔宋代〕

    握兵结眷冕旒前,牢落英雄二十年。虎殿寿觞人痛哭,鹃堂私语众喧传。

    尔身不恤无埋地,此耻奚容共戴天。不有四明倡清议,至今蛟虎卧山渊。

    九效 其七 奸萌

    葛立方〔宋代〕

    苗芃芃兮防莠,桂郁郁兮防蠹。欲苗实兮桂荣,必莠除兮蠹去。

    吾有少陵之镵兮莠必耨,吾有尉佗之器兮蠹将奚逃。

    发嘉颖兮昆崙,缭樛枝兮招摇。粒米狼戾兮乐复乐,长涂炎日兮又庇之以垂天之幄。

    满江红 其一 偶览稗史载王文成梦郭景纯极言王导之奸反导阴主之也因为赋此

    尤侗〔清代〕

    好个夷吾,渡江后、久窥神器。谁更念、神州未复,江河顿异。

    堪笑一生苏武节,曾无半点新亭泪。问乱臣、贼子出臣家,谁之罪。

    王与马,久分据。敦与导,还同计。算败终为相,成当为帝。

    漫惜伯仁由我死,太真拔舌斯何意。叹谁将、赵盾弑君看,书其事。

    己未秋杪虏骑云扰圣主神断斥逐元奸台臣始有

    姚勉〔宋代〕

    窗纸暾红枕上知,破寒初听一声鸡。虽无风雨潇潇度,也胜邻家晓不啼。

[阅读全文]...
  • 含有奸字的古诗词 带奸字的诗词名句

  •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抱朴子·内篇·袪惑》

    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醒世恒言·卷一》

    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旧唐书·本纪·卷七》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格言联璧·持躬类》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

    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韩非子·孤愤》

    不劲直,不能矫奸。——《韩非子·孤愤》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三国演义·第一回》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得。——《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闻恶不可遽怒,恐为谗人泄忿;闻善不可就亲,恐引奸人进身。——《格言联璧·接物类》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治民者,禁奸于未萌——《韩非子·心度》

    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商君书·开塞》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弟子规·信》

    奸邪之辈,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围炉夜话·第二二则》

    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围炉夜话·第五一则》

    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韩非子·制分》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苏洵《辨奸论》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苏洵《辨奸论》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 前出师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苏洵《辨奸论》

    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战国策·魏四·白珪谓新城君》

    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刘过《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佚名《醉太*·堂堂大元》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文天祥《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苏洵《辨奸论》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苏洵《辨奸论》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洵《辨奸论》

    当日奸谀皆胆落,*生忠义只心知。——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二》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周德清《满庭芳·看岳王传》

    民贫则奸邪生——《通典·卷一》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杜甫《北征》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誦六艺以饰奸,焚诗书而面牆。——潘安《西征赋》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范晔《张衡传》

    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欧阳修《五代史宦官传序》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苏洵《辨奸论》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苏洵《辨奸论》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苏洵《辨奸论》

    凡事之不*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苏洵《辨奸论》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柳宗元《封建论》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天下。——曹操《述志令》

[阅读全文]...
  • 含有臣字的古诗词 带臣字的诗词名句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六韬·文韬·文师》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下集》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朝天子一朝臣。——《增广贤文·下集》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君疑臣则臣必死——《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佚名《北山》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济公全传·第二十四回》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爱臣》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增广贤文·上集》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 / 和蕃》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忠臣不借人以力,贞女不假人以色。——《列女传·贞顺传·楚白贞姬》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三国演义·第一回》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善恶同,则功臣倦——《三略·上略》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临终诗》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阅读全文]...
  • 梅尧臣《苏幕遮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苏幕遮·草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露堤*,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

      ⑴苏幕遮: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⑶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⑷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⑸窣(sū)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⑹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⑺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⑻王孙:贵族公子。

      ⑼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鉴赏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阅读全文]...
  • 苏洵《辨奸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辨奸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译文及注释

      事情的发展必定会有一定的结局,道理有它原本就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有表现冷静的人,才能从细微之处预见到日后将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月亮周围出现了晕圈预示着将要刮风,房屋的石柱返潮湿润预示着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人事的发展变化,情理和形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空疏渺茫难以尽知,千变万化而无法预先料到的,怎么能和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即便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所不解。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喜爱和憎恨扰乱了他们的内心,利害关系又影响了他们的行动啊!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说:“将来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郭汾阳见到卢杞,说:“这个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现在分析一下他们所说的话。其中的道理是可以料想到的。依我看来,王衍之为人,从容貌和谈吐上,确实具备了欺世盗名的条件。但是他不妒忌别人,不贪图钱财,只是随大流。如果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个*,当政者即使只是一个中等的君主,就算是有成百上千个王衍这样的人,又怎能扰乱天下呢?卢杞那样的奸诈,确实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谈不足以蒙蔽社会,如果不是遇到德宗这样的鄙陋昏庸的君主,又怎能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所作的预言,也未必完全如此啊!

      现在有人嘴里背诵着孔子、老子的话,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和不得志的士人,相互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以为自己是颜渊、孟轲再世,然而他们为人阴险狠毒,和一般人的志趣不同。这是把王衍和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在社会上酿造的祸害还能说得完吗?脸面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本是人之常情。现在他却不是这样,身穿奴仆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蓬乱得像囚犯,表情哭丧着像家里有人去世,却在那里大谈《诗》《书》,这难道说是人的真实的心情吗?凡是办事不*人情的,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此人借助当世享有盛名之力,来促成他尚未形成气候的祸患。虽然有励精图治的君主,敬重贤才的宰相,也还是会选拔并重用他的。这样,他将成为天下的祸患,是必定无疑的了,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拟的。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勋。”如果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有些过头了,而此人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谁又能知道祸患会达到上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要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会获取卓有远见的名声,那就太可悲了!

      注释

      ①静者:指能够冷静地观察周围事物而做出合理结论的贤人。

      ②天地阴阳之事:指自然现象。古人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二气,二气交互发生作用,便产生了形形*的自然变化。

      ③贤者:旧说以为是影射欧阳修。据史*载,曾巩曾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的文章,欧阳修大加赞赏,并帮助王安石考取了进士。

      ④山巨源:山涛(205—283),字巨源,晋初人,任吏部尚书,为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喜好评论人物,对王衍的评价不高。王衍(256—311):字夷甫,晋初人,任尚书令、太尉。衍有盛才,常自比子贡。当时晋室诸王擅权,他周旋于诸王间,唯求自全之计,后死于战乱之中。

      ⑤郭汾阳:即郭子仪(697—781),唐华州(今属陕西)人,累官至太尉、中书令,曾*定安史之乱,破吐蕃,以一身系国家安危者二十年,后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卢杞:字子良,唐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人,唐德宗时任宰相,搜刮民财,排斥异己。杞相貌丑陋,好口辩。后被贬职死于外地。

      ⑥忮(zhi):嫉恨。

      ⑦惠帝:晋惠帝(290—306在位),晋开国君主司马炎之子,以痴呆闻名。他在位时不理朝政,大权旁落,终导致“八王之乱”,晋室随之衰败。

      ⑧眩(xuan):通“炫”,惑乱。

      ⑨德宗:唐德宗(780—805在位),唐代晚期的庸君,他削去郭子仪的兵权,重用卢杞,导致朝政紊乱。

      赏析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着”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着,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铺垫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倾注全力发泄的部分,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结尾处,作者又留有余地地提出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态度。

      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

[阅读全文]...
  • 梅尧臣《汝坟贫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汝坟贫女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

      (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6)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壮:壮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14)依傍:依靠。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15)适:刚才。

      (16)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7)疑:迟疑。

      (18)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19)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20)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21)拊膺:捶胸。膺,即胸。

      (22)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赏析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阅读全文]...
  • 锄禾日当午古诗及赏析

  • 锄禾日当午古诗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锄禾日当午古诗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悯农二首》全诗及注解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成:一作“秋收”。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餐:一作“飧”。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二、《悯农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阅读全文]...
  • 苏轼的古诗 责任担当的励志句子

  • 励志,担当,苏轼
  • 1、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2、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3、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

    4、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

    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6、一人做事一人当,男子汉应该有的就是责。

    7、敬者何?不怠慢、不*之谓也。

    8、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

    9、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

    10、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11、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的。

    12、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

    13、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14、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15、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16、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

    17、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18、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

    21、责任并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一种你应具有的信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22、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23、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24、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25、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26、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27、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28、友谊是一种责任。

    29、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30、我们制作销售产品的广告,但也请记住,广告负有广泛的社会责任。

    31、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不推卸责任的精神。

    32、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

    33、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34、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

    35、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3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37、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38、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39、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发表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图书馆里的青年人。

    40、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41、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是成功企业经营的要素之一。

    4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3、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44、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45、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46、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47、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

    48、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49、真正的宜家精神,是依据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我们的敬业精神,以及我们简洁的行为所构成的。

    50、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51、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阅读全文]...
  • 珍惜当下的美好古诗词(珍惜当下时光的古诗句)

  • 珍惜,美好,时光
  • 这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人生不过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虽能轮回, 但生命不会重来,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

    本以为过了今天有明天,过了明天还有后天,但有时错过了,便是一生。

    趁现在,努力过好余下的每一天,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个人。

[阅读全文]...
  • 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

      春天已至,万物复苏。春风如一位美丽而又心灵手巧的姑娘,迈着纤纤细步款款而来。她挥舞剪刀,尽情地展示那高超的女工技巧。她先裁出了柳叶,随着柳条袅袅依依地舞蹈;又裁出杏叶、桃叶,嫩嫩的,绿绿的,如小孩子的眉眼,似乎对着人笑。杏花开了,花瓣圆圆的,肥肥的;桃花开了,花瓣尖尖的,厚厚的。桃花、杏花开满枝头却毫不拥挤,既不太稀,也不太密,显得疏密得当。风姑娘还精心地打扮这些花朵,给它们穿上了红的,白的,粉红的衣服,白的如雪,红的如胭,真是艳丽无比,将春天装点的万紫干红,灿烂生辉。

      在这大好的春光里,虽然即将分别,可大家的心情倒还不坏。为什么呢?原来,许久以来,京城江南一带正遭受旱灾,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汴河已经绝流很久,不能通航,身为转运判官的马遵被困京城好久回不到江南任上。而现在天气已经有所好转,那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止了呜叫,深深的园子里,幽静的沟壑中不时传来鹁鸠嘈杂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而且,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这样,断航日久的汴河通行在即,马遵也即将可以离京赴任,怎能不令人欢喜鼓舞呢?此时又何须悲悲切切呢?

      长时间以来,都城里的人每天都引颈而望,盼望着早降甘霖,他们心情就像是那渴极的人盼望水喝一样的急切。寒食前夕,京城里大小沟渠都也已经疏通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地排洪。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人民和吴楚人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喜呀。

      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灾害的折磨,连年欠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我今天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此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请求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于天下的人有好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要是地方太*,不生事端,那么就有时间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注释

      ①燕脂:同胭脂。

      ②黄鹏:均写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

      ③嗷嗷:象声词,形容鸠逐其匹的嘈杂喧叫声。

      ④开汴(bian):疏浚汴河。放:停止。

      ⑤河槽:河床。

      ⑥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沟已淘:谓汴京城中沟渠疏淘完毕。

      ⑦何当:多么合适,犹言正巧。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

      ⑧脂膏:油脂,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喻人民的财物。

      ⑨求羡:征收额外的赋税。羡:盈余。唐代节度使等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无名税收贡献朝廷,称为“羡余”。

      ⑩穷鸟困兽:喻百姓将如无食之鸟、被困之兽,被迫逃亡。

      ?典弊袍:拿破旧之袍典押。

      ?雎(sui)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

      ?国给民苏: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苏:困顿之后获得休养生息。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奸臣当到的古诗 - 句子

奸臣当到的古诗 - 语录

奸臣当到的古诗 - 说说

奸臣当到的古诗 - 名言

奸臣当到的古诗 - 诗词

奸臣当到的古诗 - 祝福

奸臣当到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白老的诗词 带鱼的诗词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读后感 师生恋的诗词 形容男子负心的诗词 祝朋友生日快乐的诗词 山水画的诗词 战争的古诗词 与杨梅有关的诗词 改编成歌曲的古诗词 形容人心胸宽广的诗词 女人喝酒的诗词 母亲写给女儿的诗词 结婚的古诗词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 林黛玉写的诗词 有关春节的诗词 学*古诗词的方法 朱元璋的诗词 关于8月15的诗词 形容古诗词的成语 长安的诗词 写水的古诗词 形容初雪的诗词 关于秦皇岛的诗词 关于菩提的经典诗词 关于红茶的诗词 悼念父亲的古诗词 大气的古诗词 诗词的表现手法 带有动物的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