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贾生通灵的古诗 >

贾生通灵的古诗

关于贾生通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贾生通灵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贾生通灵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贾生古诗介绍

  • 贾生古诗介绍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生古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阅读全文]...
  • 关于通灵的诗句

  • 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吕洞宾《敲爻歌》

    坤铅乾汞金丹祖,龙铅虎汞最通灵。——吕洞宾《敲爻歌》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李商隐《汉宫》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通灵深眷想,青鸟独飞来。——钱起《贞懿皇后挽词》

    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皮日休《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休奉和》

    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陆龟蒙《包山祠》

    眉间入静三辰影,肘后通灵五岳图。——陆龟蒙《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此画会通灵,请公牢鐍缄。——苏籀《与可墨竹二十韵》

    劣知针粟大,出没似通灵。——刘克庄《梅月为蚤虱所苦各赋二绝·蚤·劣知针粟大》

    目眚端由书作崇,心痴常怕画通灵。——刘克庄《书画一首》

    好道君王遇亦难,变通灵异几多般。——孙元晏《吴·介象》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赵蕃《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天汉台》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苏轼《赠治易僧智周》

    向非贤牧政通灵,几负松陵耒耜经。——范成大《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

    朝来俎豆敬通灵,幸赖贤僚赞礼成。——吴芾《释奠于学和刘判官韵》

    信心清净通灵感,万病俱销释业愆。——释印肃《活人歌》

    金丹妙通灵,子有遗世术。——晁补之《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金丹妙通灵》

    黑蜂飞毒归锄下,白骨通灵入梦中。——董嗣杲《将军教场墓》

    通灵二十里,有峡名马肝。——袁说友《过马肝峡石形与色皆如马肝迸出峭壁之上予观》

    岩栖谁似昔人贤,好梦通灵莫浪传。——李石《谢浩然尝为余作异梦余再被召浩然有诗次韵复·岩栖谁似昔人贤》

    兰茁有时应吐秀,茗根无味强通灵。——毛滂《和巨中游芝山》

    仙人手摩拂,变化通灵术。——李复《昼坐东轩忽十三蝴蝶颜色鲜碧飞舞*人移时方》

    鬓发如黳眼正青,炼来玉骨已通灵。——郑獬《赠徐登先生》

    山人属为药,至味通灵仙。——黄庚《拟古·徂徕有嘉木》

    虎头妙笔夜通灵,主爵郎中羞画史。——何梦桂《芸窗集画图》

    *年全不食,饮水自通灵。——徐照《赠不食姑》

    通灵简介

    古代,有的人自称可以和死去的人的灵魂对话,或者在梦中互通信息,这种行为就叫做通灵。

[阅读全文]...
  • 有关描写通灵大峡谷的诗句

  • 有关描写通灵大峡谷的诗句

      (一)

      险径崎岖万丈深,苔痕争翠润层林。

      过风有韵谁人爽,入洞无明唯梦亲。

      垂雨击石声悦谷,汇流穿雾浪涤尘。

      云端莫道雷公语,下界银龙独自吟。

      (二)

      鹅泉跃鲤三层浪,晚照峡间一线天。

      映月清波眠美色,鸳鸯树侧卧鹅仙。

      绝级千仞流叠瀑,听水环桥韵相连。

      翠柳婆娑蝶展舞,靖西风貌寄田园!

      (三)

      通灵谷名不虚传, 满目丛林蔽云天。

      径曲通幽离藤远,瀑直垂涧在崖前。

      风怜雾露阶苔净,水恋潭池日月圆。

      漫步独享陶翁乐,朝游夕逝亦安然。

      (四)

      洪荒霹雳地崩开,百转千回石栈台。

      蔽日老藤张绿网, 洞天石井殷惊雷。

      腾龙入穴无踪影,钟乳倚崖若鬼胎。

      俯首穿门见丽日,恍如隔世梦中来。

      (五)

      通灵浩荡莽森深,北客经心一探林。

      自来文明无用处,惟见虎兕是真亲;

      何年汗漫覆天地?那岁蛮荒出世尘?

      通谷幽幽迷远寂,至今归来尚沉吟。

      (六)

      通灵峡谷美无穷,奇石何嗟鬼斧工?

      绝壁耸天景似画,飞流直下气如虹。

      枝间鸟语声含翠,崖上花开风带红。

      壑转峰回迷眼处,*观远眺尽不同。

      (七)

      龙山峻峭矗云端,念水蜿蜒碧浪湍。

      五峡峥嵘穿幽谷,一帘澎湃坠灵坛。

      凉风**藏金洞,古木森森断石盘。

      上达天庭通地獄,惊心动魄透身寒。

[阅读全文]...
  • 高中必背古诗文 男生贾里好词好句

  • 男生,高中,古诗文
  • 1、勤奋:辛勤努力

    2、钻研:深入研究

    3、踏实:切实;不浮躁

    4、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5、刻苦: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6、专注:专心注意;精神贯注

    7、认真:认为是真的;当作真的

    8、勤恳:犹勤奋。做事忠实不懈。

    9、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10、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11、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12、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13、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4、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5、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6、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17、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8、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9、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20、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21、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22、屏息凝视:屏气。“屏”:忍住,抑制住。凝视: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凝:凝聚,专注。

    好句

    1、反正,谁也不会是天生的伯乐,这是真理。

    2、今天正是让人寒心的星期一,贾里匆匆往学校跑。

    3、我敢下赌注,世上像我这样不走运的男生并不多。

    4、虽然他们碰的只是无形的酒杯,但只有干杯才是男子汉庆祝胜利的最豪放的方式。

    5、妹妹就是那种不好强的人,成绩马马虎虎,一吃苦就叫,还爱伤心,动不动就淌眼泪。

    6、邢老师长得很苗条,走路轻盈得像跳舞,她很爱打扮,新衣服一套又一套,涂口红,穿丝袜。

    7、艺术团集中了一群最灵巧的女生,再笨的人进了她们的圈子也会沾点灵气的。

    8、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9、不知谁说过,两个朋友能好的很长,而三个朋友的友谊总容易有起伏。

    10、世界全变了,女孩比男孩更吃香,我有什么办法?

    11、有时,我觉得自己像只枕头,离别人的脑袋挨得很*,却猜不透别人是怎么想的。

    12、她边擦眼角边说了两句话,令贾里鼻子发酸。

    13、世上只有男生苦,没当过男生的不知道。

    14、对于男孩来说,智商是第一位,相貌总得往后排排。

    15、贾里咧咧嘴,她居然也长大了。女孩子是怪,像是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什么也不少懂。

    16、他这个人优点不多,可有一条很突出:很有自知之明。

    17、现在想想,有些后悔,其实对女孩,我也有很精彩的观点的。

    18、对男孩来说,智商是第一位

[阅读全文]...
  • 贾生古诗翻译(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读:李商隐生于唐代后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五个皇帝。在此期间,朝廷中也出现过几位很有才能的宰相,如裴度、李德裕、王绛,但由于五个皇帝都是无道*,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终于无法挽救唐王朝衰亡的厄运。这五个皇帝除骄奢淫逸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全都迷信鬼神,不是迷信佛教,就是迷信道教。他们一面荒淫无度,一面却又祈求长生不老。接连五个皇帝通通都因为服用长生药而死于非命。

    《贾生》这首咏史诗,其有强烈的针对性。李商隐诗晚唐极负盛名的诗人,他的抒情诗,特别诗他的《无题》诗,深受*喜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实他的咏史诗也很有特色,他善于抓住历代败国君王的典型事例,加以揭露评说。虽然是针对他当时的现实有感而发,但足以为后世警戒。像这首《贾生》,他提出了“不问苍生”这个根本问题。无论哪个统治者,只要不问苍生(老百姓)死活,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

[阅读全文]...
  •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 品读唐诗《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因得罪了朝中*,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殿;"逐臣",被贬黜的巨子,此指贾谊。此句意为:文帝不计前嫌将贾谊召回,并在未央宫正殿与之交谈。

    "贾生才调更无伦","无伦",无与伦比。这里指贾谊的才华、满腹经纶可以说无人能及。从"逐臣"到"求贤",诗人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尽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崇、器重。为下文的转折设下了铺垫。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可惜;"前*",向前移动坐处。古人*地而坐,这里指从所坐的*上向前移动?此处表示汉文帝对贾谊的尊重;"苍生",黎民百姓。起承上句,诗人行文陡转:可惜啊,这半夜里的秉烛夜谈,他们谈的并不是什么治国安民的方略,而是在探讨鬼神之说。"可怜"二字,似轻实重,也是本诗欲抑先扬的关键处、转折处。

    诗人借汉喻唐用语*和含蓄,影射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不问苍生"句,语意双关,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阅读全文]...
  • 长沙过贾谊宅古诗翻译赏析

  • 长沙过贾谊宅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沙过贾谊宅古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文解释】

      被贬职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但留给楚客的悲伤却是长久的。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人迹,寒林中只看见夕阳西斜。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还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你不知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

      【译文】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词语解释】

      栖迟:居留。

      楚客:指贾谊。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这两句是说,诗人踏着秋草,独自一人去寻“人去后”的贾谊宅,秋天的树林里,仅见夕阳斜照,空旷寂寥。“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寒林日斜”是当年贾谊的处境,也是今天刘长卿的处境。“空见”二字,把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抒写得十分逼真,发人同情。

      【赏析】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被贬途中,寻访贾宅,想到贾谊的遭遇联想自己的身世,抒发了感慨与郁闷。这首诗吊古伤今,写景抒情,含蓄蕴藉,曲折警人。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译文翻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注释解释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壮貌。

      翯(hè)翯:洁白貌。

      灵沼:池沼名。

      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贲(fén):借为“鼖”,大鼓。

      论:通“伦”,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诗文赏析

      去过上海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揭开“灵台经始”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豫园三穗堂之谜。既然《灵台》一诗写了园林游赏,那么“灵台”一词就与园林结下了缘,所以豫园中也就有了这块匾额。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贾生通灵的古诗 - 句子

贾生通灵的古诗 - 语录

贾生通灵的古诗 - 说说

贾生通灵的古诗 - 名言

贾生通灵的古诗 - 诗词

贾生通灵的古诗 - 祝福

贾生通灵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有关保护地球的名言 读书名言英文 关于卫生的名人名言 龙珠名言 有关承担责任的名言 颜回的名言 关于人与自然的名言 外在美与内在美名言 关于鲸的名言 勤俭节约名言警句 三体的名言 有关命运的名言 关于学生的名言 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张艺兴名言 关于师恩的名人名言 享受过程的名言 关于作业的名言 心动不如行动的名言 人要相信自己的名言 关于人性善良的名言 关于粗心的名言 洛丽塔名言 关于无畏的名言 付出才有收获的名言 乒乓球精神名言警句 关于传统的名言 卡拉什尼科夫名言 独立的名人名言 秋天的名人名言 小学名言警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