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宪法名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宪法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宪法名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宪法名言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法律是我们的武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点法,作为一个法律人,更加要有自己的法律格言,今天小编整理了十五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二、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三、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四、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马斯·莫尔(英)《乌托邦》
五、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六、人民的愉悦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七、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性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八、自由是一种务必有其自我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九、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雪莱(英)《*宣言》
十、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十一、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十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十三、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十四、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战国)《商君书·定分》
十五、宪法创制者给咱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接下来还会持续更新,喜欢的话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P2序言】
【解读】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P11教材原文】
【解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P12教材探究与分享】
【解读】释义: 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出自 《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P13教材原文】
【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P23教材原文】
【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P28拓展空间】
【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第二单元 《追求民主的价值》
1. “民惟邦本”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2. “政得其民”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在就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时,“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3. “以百姓心为心”
【课本P30教材原文】
【解读】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的心灵要纯朴变得像孩童一样。
4. “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郑观应对西方富强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西方的议院制度。(2)设议院也就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上》
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5.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拉开了*代中国的制宪序幕。
6.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97,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7.“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处 建国方略之三 《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民权初步,为了要实现民权主义,特别重视议事法则。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
7. “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课本P32 阅读感悟】
【解读】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宪法的名人名言
1、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2、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3、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等。——我国着名法学家郭道晖
4、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5、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6、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7、法治意味着,*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8、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9、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10、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1、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12、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3、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14、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15、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着名的法律学者
16、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17、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18、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9、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20、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21、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22、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23、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24、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25、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26、全部历史就是利益的斗争,而法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权威性的表现。――拉布里奥拉(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27、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28、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29、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30、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31、在一个法治的*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32、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33、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34、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35、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36、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37、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38、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39、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40、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41、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着名大法官卡多左
42、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43、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44、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关于宪法的名言标语(精选90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宪法的名言标语(精选9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等。
3、增强宪法观念 推进依国。
4、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6、学*,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7、推进依法治市 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8、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9、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11、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12、实行依法治国 坚持执政为民。
1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1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3、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
14、依法行使民*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15、做尊崇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
16、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7、弘扬民主法制精神 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18、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19、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20、人民的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的权威靠人民维护。
1、依法治国能安邦,人人学法莫相忘。
2、炼理性之法眼观世界,持正义之法律辨是非。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4、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5、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6、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
7、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究天地生机之本,日之光辉不可缺,言国家富强之道,法之正义不可失。
9、对法治的崇尚就是对民安的追求。
10、宪启民,法兴邦。
1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2、溯千年而秉道,往千年而言法。
13、学法铭心智,用法维正义;守法正言行,护法创和谐。
14、你知法,我知法,蛮横霸道不足法;我守法,你守法,礼仪之邦依国。
15、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6、坚定不移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7、法者,国之重器,护己长技。
18、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19、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正义。
20、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
2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2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23、法护人人,人人护法。
24、普法启明,法照我心。
25、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守法正社风,用法止纷争。
2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7、我守法、我光荣。
风俗能够造就法律,也能够废除法律。
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
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
法律的性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
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
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必须颓败。
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法令者,因此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法者,治之端也。
举证职责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
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
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礼貌的标志。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
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
纲纪废弃之日,便是*兴起之时。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战鼓一响,法律无声。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律是社会的*惯和思想的结晶。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
律者,因此定分止争也。
有两种和*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
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
人民的愉悦是至高无个的法。
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
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
这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法者,因此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法律就应是铁的,像铁锁那样。
法律只但是是咱们意志的记录。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励志的4字名言名句是人们写书法的常用内容,下面好句摘抄小编给你带来的是励志4字书法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励志4字书法名言名句(经典版)
1) 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2)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3) 心神专注:专注:专心致志。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4) 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5)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6)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7)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8) 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9) 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10) 雪天萤*: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11)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2) 胜读十年书:〖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13) 萤窗雪案:〖解释〗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14) 萤灯雪屋:〖解释〗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
15) 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
16) 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17)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读书勤奋。
18)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19) 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0) 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励志4字书法名言名句(最新版)
1) 心有鸿鹄:鸿鹄:天鹅。多形容学*工作不专心。
2) 潜神默思:指专心致志,认真思索。
3) 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4) 一个心眼:指专心一意。比喻很固执已见,不知变通。也比喻同某人思想很一致。
5) 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6) 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
7)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8) 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9) 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10)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1)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2)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3)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4)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15) 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16) 笃学不倦: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17)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18) 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19) 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和同学融洽相处。
20) 潜神嘿规:指专心谋划。 励志4字书法名言名句(热门版)
1) 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2) 潜精积思:指专心钻研。同“潜精研思”。
3) 心神专注:专注:专心致志。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4) 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5) 坐不窥堂: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6) 心有鸿鹄:鸿鹄:天鹅。多形容学*工作不专心。
7) 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
8) 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9) 学问思辨: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1.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2.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3.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4.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5.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6.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7.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8.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9.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10.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11.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12.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13.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4.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5.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16.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17.法治意味着,*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18.
19.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20.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书法名人名言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2、字无百日功。
2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25、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2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2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1、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32、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3、拳要打,字要练。
34、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5、字怕练,马怕骑。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7、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9、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4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41、书肇于自然。——蔡邕
4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3、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4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4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4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5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书法名言警句
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7、人无远虑,必有*忧。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1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12、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2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2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29、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0、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3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3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3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8、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40、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41、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4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4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7、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4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0、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宪法名言名句 宪法名言 宪法名言警句 宪法名言英语 宪法的名言名句 宪法名人名言 学宪法名人名言 关于宪法的名言名句 宪法的名言 宪法的名言警句 关于宪法的名言 有关宪法的名言 关于宪法的名句 关于宪法的名言警句 宪法的名人名言 有关宪法的名言警句 宪法精神的名言警句 关于宪法的名人名言 书法名言名句 普法名言名句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 书法名言名句欣赏 宪法格言 宪法的格言 孙子兵法名言名句 刑法名言 书法名言 宪法的古诗名句十个字 佛法名言 书法名言警句
宪法的格言 有关宪法的名言警句 励志4字书法名言名句 硬笔书法名言名句 宪法的名人名言 宪法励志名言警句31条 励志书法名言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征文 100句宪法经典名言句子 有关宪法的名人名言 学宪法讲宪法高三征文 关于宪法的名言标语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方案 关于宪法的名言短句(关于宪法的名言名句或法律法规)20句 关于宪法的名言最短的十个(关于宪法的名言或诗句)20句 关于宪法的名言最短的十个(关于宪法的名言名句或法律法规)21句 知法守法名言 关于宪法的名言警句 有关宪法的名言警句 宪法励志名言警句31条 顾宪成的名言名句(顾宪成的名言名句爱国) 关于宪法的名言名句(关于宪法的诗句和名言) 宪法名言警句大全(关于宪法的优美句子) 关于宪法的名言警句 有关宪法的名言警句 宪法的名言警句简短 有关宪法的格言警句 宪法的名人名言警句 书法名句 书法名人名言 书法名言警句 书法名言警句
描写自然美景的诗 描写人物的诗词 描写灯的诗词 描写湖水的诗词 描写大草原的诗 描写梅花诗 描写一年四季的诗 描写童趣的诗 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 描写爱情的诗经 描写山水诗 描写寂寞的诗词 描写重阳的古诗 描写秋的古诗词 诗歌描写角度 描写凤凰的诗 描写立春的诗 描写莲花的诗词 描写家乡的古诗词 描写田园的诗歌 描写荷花古诗 描写鸟的古诗词 描写西安的诗词 一句话描写秋天 描写哲理的古诗 描写英雄诗词 描写画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描写诗的词语 描写雪的古诗大全 描写音乐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