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规诗句 >

子规诗句

关于子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子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子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子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子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子规》全诗及赏析

  • 古诗文
  • 《子规》全诗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规》全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子规》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参考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赏析】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以寄托游子的浓浓哀愁。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鸣。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顺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 (厌於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 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

[阅读全文]...
  • 关于子规的诗句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韦庄《酒泉子·月落星沈》

    信知天地心不易,还有子规依旧啼。——施肩吾《越中遇寒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李商隐《三月十日流杯亭》

    可堪连夜子规啼,唤得春归、人却未成归。——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韦应物《子规啼》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山中》

    大山小山松树齐,千声万声子规啼。——汪广洋《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

    应嗟我又巴江去,游子悠悠听子规。——郑谷《送进士王驾下第归蒲中》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谢枋得《蚕妇吟》

    人生变化那可料,蜀王曾化为子规。——舒岳祥《虞美人草·咸阳一炎烧天戏》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毛文锡《更漏子·春夜阑》

    愁愁晓雾子规叫,起坐更盼羲和车。——刘基《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

    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孔武仲《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马踏榆阴出汉关》

    又子规啼,荼谢,寂寂春阴池阁。——周密《大?》

    伏枕梦归路,子规吟翠微。——黄庭坚《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

    碧鲜似染苌弘血,蜀帝城边子规咽。——顾况《露青竹杖歌》

    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鲍溶《子规》

    谁闻子规苦,思与正声计。——鲍溶《子规》

    蝴蝶三更思汉鼎,子规万里怨吴钩。——李盘《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几家大第横斜照,一片残春啼子规。——邵雍《首尾吟》

    看看又及桂花时,空寄子规啼处血。——皮日休《夜会问答十》

    独不禁子规,日日啼春心。——仇远《相随曲》

    不待子规相劝督,衰翁何止四宜休。——吴潜《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水高只合汎归舟》

    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杜甫《法镜寺》

    一点归心动,夜来闻子规。——戴复古《东轩》

    荒谷啸山鬼,深林啼子规。——独孤及《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杨柳含情撩别思,子规饶舌劝归人。——林景清《久雨感怀》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李涉《竹枝词》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李涉《杂曲歌辞。竹枝》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朱彝尊《出居庸关》

    起辇谷前驼马迹,居庸关外子规声。——丘濬《座中有搊筝者作白翎雀曲因话及元事口占此诗》

    子规简介

    子规,又叫杜宇、四声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归。

[阅读全文]...
  • 苏轼含有子规的诗句

  • 苏轼
  • 苏轼含有子规的诗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苏轼含有子规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浣溪沙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 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阅读全文]...
  • 弟子规的好词佳句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四大:1,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2,佛家(或佛学)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

[阅读全文]...
  • 潇潇暮雨子规啼

  • 天气,经典
  • 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暮雨子规啼

      是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名句

      全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作者: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情绪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应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能够西流,人为什么不能够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持续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正因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情绪不是轻易能够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能够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因此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
  • 《子规》全诗及赏析

  • 《子规》全诗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规》全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子规》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参考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赏析】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以寄托游子的浓浓哀愁。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鸣。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顺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 (厌於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 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

[阅读全文]...
  • 《弟子规》全文解释

  • 解释,智慧
  • 《弟子规》全文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弟子规》全文解释的知识,欢迎阅读。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阅读全文]...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 解释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欢迎阅览。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等博爱,并且亲*有仁德的人,向他学*,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阅读全文]...
  • 《三字经》与《弟子规》

  • 阅读
  • 《三字经》与《弟子规》

      引导语:《三字经》与《弟子规》都是给我们带来启发,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激励作用以及教会我们怎么做人的作品,值得我们学*,欢迎大家阅读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编辑为大家带来的《三字经》与《弟子规》,希望大家喜欢! 。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阅读全文]...
  • 《弟子规》原文

  • 阅读
  •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原文相关内容。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子规诗句 - 句子

子规诗句 - 语录

子规诗句 - 说说

子规诗句 - 名言

子规诗句 - 诗词

子规诗句 - 祝福

子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提前预约的说说 签合同成功的说说 全世界只有一个我说说 秋意渐凉的说说 玩沙子的说说 脑瓜子疼的说说 想死绝望的心情说说 伪装坚强的说说 我不敢奢望太多的说说 双胞胎姐妹说说 节后上班说说 水逆期心情说说 别人抢自己的东西说说 收到钻戒的幸福说说 早晨运动的说说心情 清理微信的说说 多读书的说说 秋雨的说说 姓氏说说 证明自己有对象的说说 分手了发的说说 死在别人的嘴巴里说说 玩失踪不联系的说说 乐观积极向上的说说 没衣服穿的说说 都说说老公下面的尺寸 今天特别累的说说 表达自己不够好的说说 很牵挂思念的说说心情 心情签名说说 分手说说图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