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渔歌子诗句 >

渔歌子诗句

关于渔歌子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渔歌子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渔歌子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渔歌子》赏析

  •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 渔歌子的诗意

  • 诗意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披着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1、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地起风波也。

[阅读全文]...
  • 渔歌子张志和

  •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

      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

      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不须归”表现了渔翁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不愿意回去了。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m.ju.51tietu.net)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阅读全文]...
  • 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这首诗的诗意和注释)

  • 诗意
  •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緌(ruí):蝉的触须

    流响:蝉不停地鸣叫。藉(jiè):凭借、依靠的意思。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今宵:今天晚上。碧霄:青天、天空。牵牛:牛郎。渡河桥:牛郎织女渡过天河,踏上鹊桥。尽:完。几万条”的“几万”是虚指,比喻多。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本来就知道。

    同:统一的意思。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家祭:家中祭祀先人的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的意思。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题:写。临安:现在的杭州。

    邸(dǐ):旅店。题目表明这首诗是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

    几时休:“休”是停,何时停止。

    “直”是简直的意思。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分为九个州。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的意思。万马齐喑(yīn):喑:哑。千万匹马都沉默无声,比喻中国死气沉沉。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山居秋暝

[阅读全文]...
  • 渔歌子古诗的意思(渔歌子的注释和诗意)

  • 诗意
  • 渔歌子

    张志和

    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

    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ruòlì lǜsuōyī 青箬笠,绿蓑衣,

    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融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阅读全文]...
  • 《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 《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会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会《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A类(基础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B类(核心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3、C类(延伸目标)

      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三、预*作业

      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

      四、教学过程

      (一)忆主题、酝诗情。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乡村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以为常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这种悠闲舒适、与世无争的特点,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这样。我们学会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呢?

      2、是啊,乡村生活是翁卷笔下"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笔下"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乡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他笔下的乡村。【板书:渔歌子唐张志和】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呀?我们以前学过词么?(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4、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闯过诗词旅途上的四道关卡,摘取胜利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赶紧看看我们将要打通的哪四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关、字正腔圆读正确;第二关、抑扬顿挫读韵律;第三关、入情入境读画面;第四关、知人论事读情感)。

      (二)闯四关、读诗情。

      1、字正腔圆读正确。

      (1)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词读正确。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

      (2)谁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是想读好可不太容易,我们一起来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鳜鱼的"鳜"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读不对,还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见。现在跟我读: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同学们,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呢?看一下"箬笠"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关?(箬笠是用竹篾编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编织的雨衣)

      (3)读准字音之后,请同学们再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读词,要字字落实。

      2、抑扬顿挫读节奏。

      (1)抑扬顿挫地朗诵,与同桌商量着试着读出词的节奏。每首古诗都有不同的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现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试读一下。诗词中的每次停顿要做到语断而气连,千万不要读的断开。请你再读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节奏。老师也有两种读法介绍给大家,看远处跳过来一只小青蛙,它的节奏是"呱、呱、呱、呱",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学着青蛙叫的节奏来读一遍。青蛙刚走又来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节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来我们再跟着麻雀的节奏跳一遍。

      (3)除了刚介绍的读诗节奏,还有一种节奏。我们知道一二声称为*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声读的悠长一点,仄声读的稍快一点,(课件),听老师来示范一下。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会*仄的韵律美。男生先试读一次,我们女生也不能落后,再来试读。

      (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诗歌字与字之间节奏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说明停顿的时长不同,逗号时间短,句号时间长。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再齐诵这首诗。

      3、入情入境读画面

      (1)诗歌是一朵绽放的花,俏丽迷人;诗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引人入胜;诗歌是一方清秀宜人的山水,醉人心扉;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词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在老师的朗诵声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同学们真是听的如痴如醉,相信此时你们的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的画面吧,先让我们走进词的第一句,看看它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鹭。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生:秀美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课件)。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白鹭飞翔的姿态特别的优美。注意:"鹭"字的写法指导。

      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组成一幅画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态优美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

      (3)我们再走进第二句的美景中去尽情的欣赏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鳜鱼、流水)桃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什么地方?桃花树下有什么?给流水加上一个形容词你想用哪个词?河水里有什么?我们来认识一下鳜鱼是什么样子的?(课件)试着用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美景吧。(三三两两的桃花开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电影的鳜鱼在不时的跃动着。)

      (4)秀美的西塞山,姿态优美的白鹭,三三两两的桃花,潺潺的流水,淡*跳跃的鳜鱼,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写意山水画啊?【板书:山水画】

      (5)引读:看啊,在秀美的西塞山前,从水田里飞过来的白鹭上下翻飞,姿态优美,在这明媚的大好春光里自由嬉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三月的阳光里,桃花盛开,那片片粉红倒映在水中,红的花绿的水,引得水中的鳜鱼也争相追逐这落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烟花三月,草长莺飞,阳光在河面洒下点点金光,肥美的鳜鱼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的跃出水面,也想欣赏这迷人山水画,看到这美景,张志和的信不由的欢悦起来,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张志和"斜风细雨"也"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作者在湖上钓鱼。)箬笠是什么颜色的?蓑衣呢?再加上青山绿水和白鹭,色彩美不美?除了这色彩还有什么?(斜风细雨)为什么是斜风细雨啊?春天的风雨也是多情的、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飞翔的鸟、跃动的鱼,拂过脸颊的微风、洒落湖面的细雨,再加上沉稳不动的青山,有动有静,美不美?作者流连在美景之中不舍得回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啊?对了,不舍的,舒缓的。请你来试一下,看来这美景还没有完全吸引住你。【板书:垂钓人】

      (7)想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们在美读中尽情的欣赏这美景吧(课件)。

      4、知人论事读情感

      (1)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风雨来临也"不须归"。作者为什么不归呢?学会诗词讲究知人论事,课前预*时候咱们搜集了张志和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课件)。

      (2)所谓无官一身轻,心无挂碍才能真正领略这山水之美。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钓鱼从来不设鱼钩不放鱼饵,那么他钓的是什么啊?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你说一下,你来说,钓的是美景,钓的是闲情。那同学们大胆的想像一下,"不须归"的"须"字还能换成什么字呢?(舍、愿、想……)

      (3)引读:不舍归,一袭蓑衣,一顶斗笠,便融入这青山绿水之中,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自在的张志和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阅读全文]...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唐诗翻译赏析

  • 唐诗,古诗文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唐诗翻译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唐诗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唐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前言】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阅读全文]...
  •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南歌子

  • 李清照
  •   《南歌子》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释:

      1、星河:银河。

      2、帘:《历代诗余》作“翠”。

      3、枕簟:枕上铺的细竹*。

      4、泪痕滋:泪越来越多,痕迹越来越扩大。

      5、夜何其:夜到几更了。

      6、贴:盖与现在将另做好的图案缝贴在衣裳上的方法相同。

      7、金销:配以金色制成的荷叶图案作为衣饰,因陈旧而褪色。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m.ju.51tietu.net)“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渔歌子的诗意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赏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渔歌子全文翻译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渔歌子诗句 - 句子

渔歌子诗句 - 语录

渔歌子诗句 - 说说

渔歌子诗句 - 名言

渔歌子诗句 - 诗词

渔歌子诗句 - 祝福

渔歌子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2017女生个性签名 最新套路个性签名 一个人变了的个性签名 关于千纸鹤的个性签名 累一天了晚安个性签名 形容天气热的个性签名 孤单的个性签名女生 疼爱女儿的个性签名 关于蜗牛的个性签名 幼儿园孩子的个性签名 主动久了会累个性签名 2017伤感失望签名 自己是多余的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经典有哲理 越长大越孤单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爱情 发信息不回的个性签名 三分钟热度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有哲理内涵的 想留长发个性签名 压力山大心情个性签名 晚安的个性签名女生 关于荼蘼花的个性签名 爱笑女孩自信个性签名 友谊个性签名女生姐妹 不想结婚的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朋友友谊伤感 暗示表白的个性签名 心情好的个性签名女生 悲伤个性签名关于心情 宝宝语录个性签名

随机推荐